第319章 川沙干部分流
推荐阅读:我本寂寞、静灵庭之秋、玩世至尊、花落谁家花无主、网游之亡灵小法师、无良家丁、我是特警、火影之重生大蛇、剽香窃玉、终南启示录、
喜事归喜事,不过有得必有失。除开学习和单位上的事情,最近的两个月还给王建东留下有很多深深的遗憾。主要有二。一是在党校封闭式学习,按规定不能请假,他错过了去年10月23日杨浦大桥的开通典礼。如果说开通典礼的错过,他还可以勉勉强强接受的话。接下来更让他郁闷的是,因为参加徐浦大桥前期工程的配套上的一些事宜,他出差去了南京一星期。一般来说,一座大桥的建设,其中涉及到工程主体、建筑、通讯、勘察、配套等等多家设计、施工和供应单位。可就是这一星期的时间,他完美地错过了老人家在年底对杨浦大桥的视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老人家始终关注着上海的建设,关注着浦东的开发,关注着黄浦江上正在建设的大桥。后来王建东通过师傅,单位许许多多同事,还有书报资料了解,在91年至93年的三年内,老人家先后三次上跨江大桥视察。第一次是91年2月18日,视察正在建设中的南浦大桥。这一次,王建东在现场有幸目睹和见证了那个荣光的时刻。当时,老人家非常希望能到浦东去看看。但由于浦东段建设刚刚开始,条件比较差,南浦大桥正好是造在南码头的摆渡口,桥墩的两边都是煤场,风一刮都是煤灰,环境确实不太理想。所以只好请老人家到浦西工地上来视察大桥。后来老人家就站在南浦大桥浦西段,就在南码头的浮桥上看了一下。早春二月的上海,还是冷风瑟瑟、寒意袭人。江边开阔处,更是风大浪高,寒风刺骨。老人家不顾年事已高,兴致勃勃地站在那里观看大桥,并听取指挥部关于大桥的建设情况汇报,包括南浦大桥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完工,投资多少,进行得怎样,等等。听汇报的过程中,老人家不时微笑地点头。这时,市里请老人家给南浦大桥题字。没想到,老人家爽快地答应下来。一个多月后,指挥部接到市委办公厅电话,说是老人家给南浦大桥的题字已经写好了,让赶紧去拿。第二次是前年2月7日。那时南浦大桥已经建成,通车不久。老人家在主桥上从汽车上下来,走到南浦大桥桥面。看得出来,他很关心大桥建设情况。总指挥告诉老人家:“您给我们南浦大桥的题字,我们已经挂在桥上了,每个字有1平方米大呢!您现在站的桥面离开黄浦江江面有58米啦!”老人家接着问道:“这座桥是不是世界第一啊?”总指挥说:“不是第一,是世界第三。第一在加拿大,跨度是65米;第二在印度的加尔各答,跨度是57米;我们是23米,是老三。”老人家听了以后,没有吭声。当总指挥指给他看他为南浦大桥的题字时,他才哈哈笑了。第三次上大桥视察是不久前的去年12月13日。那天风特别大,还下着蒙蒙细雨,气温降到0c。老人家乘车来到完工不久的杨浦大桥主桥上。因为天气不好,加上小平同志已是90岁高龄,当时陪同的同志本来不想让老人家下车,想着在车上给老人家汇报一下杨浦大桥的建设情况就行了。可是没想到,老人家不顾风大雨寒,坚持下了车冒雨往桥当中走了二三十米。总指挥向老人家汇报:“您为杨浦大桥题的字也挂在桥上了,每个字大小也是1平方米。”当老人家往回走时,总指挥开始向老人家详细介绍大桥的建设情况:“您现在站在的桥面离开江面62米了,杨浦大桥比南浦大桥更高,规模要比南浦大桥大2,质量比南浦大桥还要好,而且杨浦大桥是当今世界上同类型斜拉桥的第一了!”听到这里,老人家非常非常激动,紧紧地握着总指挥的手说:“要感谢参加大桥建设的工程技术干部,感谢参加大桥建设的职工。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在视察杨浦大桥之前,老人家刚视察了杨高路和罗山路立交桥。看见浦东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老人家喜不自胜,道出了两句诗:“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他女儿风趣地问:“今日怎么诗兴大发?”老人家认真地答:“这是出自我内心的话。”今年的元旦之夜。新锦江大酒店1层。老人家站在窗前俯瞰上海。远处的建到一半多的东方明珠若隐若现,周边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旋转餐厅里挂着两张大幅地图,一张是上海地图,另一张是浦东新区地图,地图旁摆着浦东开发的模型。那一夜,对着上海的璀璨景色,老人家感慨:上海大变样了。寥寥数语,满是欣慰。都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竟然也是老人家在这里,最后一次眺望上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后来总指挥回忆这些往事,多次语重心长说道,世界第一——杨浦大桥的建成,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能够建成世界第一的大桥,说明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赶上了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而这一点,才是老人家三上大桥真正最关心的。“舅舅,舅舅。”小阳阳拉扯着舅舅衣服,抬头眼巴巴看着王建东。王建东回过神来,笑了笑,说道:“好嘞,现在就让阳阳骑大马。”他蹲下身去。小阳阳动作熟练,轻车熟路一下子就爬上舅舅肩膀。王建东慢慢站起来,把小阳阳乐的在肩膀上面前俯后仰。“当心摔下来,晓得伐?”大姐在阳阳身上拍一记。小阳阳这才老实下来。有说有笑走到东昌路。大姐忍不住往渡口的方向多看几眼。胡晓辉看在眼里,悄声说:“大姐,姐夫不应该走陆家嘴码头吗?”大姐神情落寞下来,说:“以前是陆家嘴码头方便。后来他家附近的公交车改变路线,现在一直可以坐到十六铺。所以他要过来的话,走这里东昌路码头要更方便。”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9/9961/44192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