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保持联系
推荐阅读:游戏角色、魔剑录、血烛堡门徒乐小云、调教太平洋、甄澄、烈火青春、太玄大宗师、血烛堡门徒、我有一座无敌城、盗墓之敲棺、
聊的时间长了,江川真的挺放松,没注意字正腔圆,有的儿化音就带出来了,倒也无所谓,就当学得快。
他始终没有喝酒,严格自我约束的精神又被这帮人夸了一波,好像国内没人不沾酒似的。
一顿饭边吃边聊,陆小倩曾私下里问江川最近有没有打算拍什么。
这是职业病,以前学院里读书时同学们之间也经常这么问,毕竟都得按时交作业。
江川没提《热血高校》电影的事,剧本和分镜都没完成,场地也没租下来,另外把小林秀造打了,也很难说就没有后遗症,或许小林征一郎知道了就和他玩决裂。
然而这反而值得期待,他的内心显然不如以前温驯,时不时有一股惹是生非追求酣畅淋漓的冲动,如同魔鬼附体。
或许这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吧,等项目最终确定了再说。
江川也问陆小倩最近打算拍什么,她说和导师商量着做一个纪录片的课题,改变目前国内死板的教科书模式。
“我总有种感觉,随着时代发展、随着美好生活的沉淀,纪录片会越来越被重视。”
不得不说陆小倩这个认识是对的,大陆纪录片有过巅峰时刻,八三年的《话说长江》成为现象级的作品,收视率始终没人超过,后来各电视台出了许多话说,成绩都还不错,不过后来就断档了,然后长期拿一些文史档案片充数纪录片。
陆小倩果然提到了《话说长江》:“八十年代以前,我们的纪录片都是负有宣传使命,有居高临下讲大道理,形式老套生硬的毛病。
八零年中日合拍了一部纪录片《丝绸之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就着这股热潮,后来曰本拍了故事片《敦煌》,几乎包揽了曰本当年的学院奖,您看过吗?”
江川当然看过,不过是在电影学院学习时看的资料,就是在陆小倩的指导下。
他摇了摇头:“太老的片子,没看过。”
可能谈电影让两人都更自然,陆小倩继续道:“另外受《丝绸之路》影响,后来中日又合作拍了《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是曰本人出的资金,央视拍的,与《丝绸之路》是同一个男主持解说,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
江川知道关于资金的故事,她说的曰本人叫佐田雅志,父亲二战期间曾经在中国工作,出生在东北,会说流利的中文。
这似乎和江川的家族遭遇有些像,只不过战争结束前佐田雅志回到了曰本,并成为著名歌手,而且是八十年代初第一个来中国表演的曰本歌手。
当他得知央视筹拍《话说长江》却没钱,就主动提出提供十亿日元,最终央视说八亿日元就够了。
八十年代的八亿日元和现在不是一个概念,佐田雅志并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回曰本借了高利贷。
《话说长江》大获成功,大陆播出的版本主题歌是《长江之歌》,境外播出的都是佐田雅志唱的《生生流転》。
然而他欠的八亿日元一直也还不上,高利贷利滚利到三十五亿,不过这家伙也厉害,接连出了几首热门歌曲,单曲曾经卖到一百五十万张,也帮山口百惠等巨星写歌,到二零一零年居然把钱都还了。
今年是二零零四年,《话说长江》过去二十年了,陆小倩说:“二十年过去了,纪录片就像死了一样没有生机,相比较国外我们明显滞后。”
陆老师还是那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准确地说是早早地就已经进入忧国忧民的高尚阶段。
读书时同学们曾经问过她,您是表演系一枝花,不赶紧趁年轻下海赚钱,为什么读导演系研究生,也没啥可潜规则的图啥?
看来图的就是崇高理想、执着的高尚信念。
其实就像江川经常想的,许多事都是发展阶段性问题,人到山前自然就能找到路。
纪录片当然死不了,未来有不少纪录片佳作,比如八年后《舌尖上的中国》,就很不错。
既然老师焦虑,能不能提醒她搞个项目,提前把《舌尖上的中国》拍了呢?
当然不行,二零零四年的大陆,美食还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拍出来也未必有人追捧,反而让忙忙碌碌的观众觉得这种所谓纪录片还是在玩虚的,一股中产阶级趣味。
不过作为课题,倒是可以提供给陆老师研究,写篇论文,拍一段作业。
所以两人就关于北京烤鸭的纪录片展开了讨论。
江川的建议是拍一个故事,以故事为主轴然后介绍鸭子。
陆小倩不太赞同,纪录片里编故事正是以前犯的毛病,现身说法,会显得不真实。
江川干脆把舌尖体示范了一遍。
“咱们一开头别提鸭子,从一个叫雪野江川的人聊起。
二月二十三日,星期一,农历初四,雨水已经过去几天了,北京春天的痕迹渐渐明显。
来自东京的雪野江川住在什刹海边的一片古老住宅里,这里曾经是清朝某个著名大臣的府邸,如今被改造成了宾馆。
午后雪野江川早早就出了门,步行几百米来到鼓楼,在这搭乘五路公交车,十五分钟后到达了中国最著名的广场。
他在这里拍了许多照片,游览了世界最大的皇宫建筑群。
太阳渐渐隐去,时间差不多了,雪野江川沿着贯穿北京的中轴线往南走,绕过前门,去寻找穿梭中的北京美食……”
陆小倩抿嘴笑了起来:“北京豆汁?”
江川也笑:“北京豆腐。”
陆小倩不确定他的中文是否好到了这种程度,把笑容收起了:“您的这个建议真的很好,听起来非常动人,把纪录片拍出悬念了。”
她想了想:“既然提了来自东京的雪野江川,那么介绍完了北京烤鸭,自然也可以进而记录他回到东京,寻访曰本鸭子的吃法,把要表现的主题进一步拓展。”
江川点点头:“不愧是专业,您领悟得很快,可以顺便涉及相关的饮食、旅游文化等等,内容丰富、观众觉得有意思,才是纪录片的关键要素。”
然而曰本有好像没有烹饪鸭子的名菜,过于简单的烹调方式,似乎也难以产生复杂的菜肴。
所以后来《舌尖上中国》在做这种中日类比时,好像选择的正是豆腐,其实算不上曰本美食,只是演示了曰本人如何把豆腐做成了昂贵的食物,然后一家人一本正经地吃一块豆腐。
江川不过是提个建议,显然对陆小倩有很大启发价值,她的课题未必要做美食方面的内容,但完全可以举一反三。
这顿饭迟到快八点才结束,临别陆风林说:“等我消息,我们很快会再见面的。”
陆小倩微笑着握手:“保持联系。”
他始终没有喝酒,严格自我约束的精神又被这帮人夸了一波,好像国内没人不沾酒似的。
一顿饭边吃边聊,陆小倩曾私下里问江川最近有没有打算拍什么。
这是职业病,以前学院里读书时同学们之间也经常这么问,毕竟都得按时交作业。
江川没提《热血高校》电影的事,剧本和分镜都没完成,场地也没租下来,另外把小林秀造打了,也很难说就没有后遗症,或许小林征一郎知道了就和他玩决裂。
然而这反而值得期待,他的内心显然不如以前温驯,时不时有一股惹是生非追求酣畅淋漓的冲动,如同魔鬼附体。
或许这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吧,等项目最终确定了再说。
江川也问陆小倩最近打算拍什么,她说和导师商量着做一个纪录片的课题,改变目前国内死板的教科书模式。
“我总有种感觉,随着时代发展、随着美好生活的沉淀,纪录片会越来越被重视。”
不得不说陆小倩这个认识是对的,大陆纪录片有过巅峰时刻,八三年的《话说长江》成为现象级的作品,收视率始终没人超过,后来各电视台出了许多话说,成绩都还不错,不过后来就断档了,然后长期拿一些文史档案片充数纪录片。
陆小倩果然提到了《话说长江》:“八十年代以前,我们的纪录片都是负有宣传使命,有居高临下讲大道理,形式老套生硬的毛病。
八零年中日合拍了一部纪录片《丝绸之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就着这股热潮,后来曰本拍了故事片《敦煌》,几乎包揽了曰本当年的学院奖,您看过吗?”
江川当然看过,不过是在电影学院学习时看的资料,就是在陆小倩的指导下。
他摇了摇头:“太老的片子,没看过。”
可能谈电影让两人都更自然,陆小倩继续道:“另外受《丝绸之路》影响,后来中日又合作拍了《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是曰本人出的资金,央视拍的,与《丝绸之路》是同一个男主持解说,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
江川知道关于资金的故事,她说的曰本人叫佐田雅志,父亲二战期间曾经在中国工作,出生在东北,会说流利的中文。
这似乎和江川的家族遭遇有些像,只不过战争结束前佐田雅志回到了曰本,并成为著名歌手,而且是八十年代初第一个来中国表演的曰本歌手。
当他得知央视筹拍《话说长江》却没钱,就主动提出提供十亿日元,最终央视说八亿日元就够了。
八十年代的八亿日元和现在不是一个概念,佐田雅志并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回曰本借了高利贷。
《话说长江》大获成功,大陆播出的版本主题歌是《长江之歌》,境外播出的都是佐田雅志唱的《生生流転》。
然而他欠的八亿日元一直也还不上,高利贷利滚利到三十五亿,不过这家伙也厉害,接连出了几首热门歌曲,单曲曾经卖到一百五十万张,也帮山口百惠等巨星写歌,到二零一零年居然把钱都还了。
今年是二零零四年,《话说长江》过去二十年了,陆小倩说:“二十年过去了,纪录片就像死了一样没有生机,相比较国外我们明显滞后。”
陆老师还是那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准确地说是早早地就已经进入忧国忧民的高尚阶段。
读书时同学们曾经问过她,您是表演系一枝花,不赶紧趁年轻下海赚钱,为什么读导演系研究生,也没啥可潜规则的图啥?
看来图的就是崇高理想、执着的高尚信念。
其实就像江川经常想的,许多事都是发展阶段性问题,人到山前自然就能找到路。
纪录片当然死不了,未来有不少纪录片佳作,比如八年后《舌尖上的中国》,就很不错。
既然老师焦虑,能不能提醒她搞个项目,提前把《舌尖上的中国》拍了呢?
当然不行,二零零四年的大陆,美食还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拍出来也未必有人追捧,反而让忙忙碌碌的观众觉得这种所谓纪录片还是在玩虚的,一股中产阶级趣味。
不过作为课题,倒是可以提供给陆老师研究,写篇论文,拍一段作业。
所以两人就关于北京烤鸭的纪录片展开了讨论。
江川的建议是拍一个故事,以故事为主轴然后介绍鸭子。
陆小倩不太赞同,纪录片里编故事正是以前犯的毛病,现身说法,会显得不真实。
江川干脆把舌尖体示范了一遍。
“咱们一开头别提鸭子,从一个叫雪野江川的人聊起。
二月二十三日,星期一,农历初四,雨水已经过去几天了,北京春天的痕迹渐渐明显。
来自东京的雪野江川住在什刹海边的一片古老住宅里,这里曾经是清朝某个著名大臣的府邸,如今被改造成了宾馆。
午后雪野江川早早就出了门,步行几百米来到鼓楼,在这搭乘五路公交车,十五分钟后到达了中国最著名的广场。
他在这里拍了许多照片,游览了世界最大的皇宫建筑群。
太阳渐渐隐去,时间差不多了,雪野江川沿着贯穿北京的中轴线往南走,绕过前门,去寻找穿梭中的北京美食……”
陆小倩抿嘴笑了起来:“北京豆汁?”
江川也笑:“北京豆腐。”
陆小倩不确定他的中文是否好到了这种程度,把笑容收起了:“您的这个建议真的很好,听起来非常动人,把纪录片拍出悬念了。”
她想了想:“既然提了来自东京的雪野江川,那么介绍完了北京烤鸭,自然也可以进而记录他回到东京,寻访曰本鸭子的吃法,把要表现的主题进一步拓展。”
江川点点头:“不愧是专业,您领悟得很快,可以顺便涉及相关的饮食、旅游文化等等,内容丰富、观众觉得有意思,才是纪录片的关键要素。”
然而曰本有好像没有烹饪鸭子的名菜,过于简单的烹调方式,似乎也难以产生复杂的菜肴。
所以后来《舌尖上中国》在做这种中日类比时,好像选择的正是豆腐,其实算不上曰本美食,只是演示了曰本人如何把豆腐做成了昂贵的食物,然后一家人一本正经地吃一块豆腐。
江川不过是提个建议,显然对陆小倩有很大启发价值,她的课题未必要做美食方面的内容,但完全可以举一反三。
这顿饭迟到快八点才结束,临别陆风林说:“等我消息,我们很快会再见面的。”
陆小倩微笑着握手:“保持联系。”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7/7424/27716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