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调皮的历史车轮
推荐阅读:铁雪云烟庞钠文、建座基地渡末世、农家五岁小豆丁,萌化了!、重生年代文有空间、富贵妾、红色莫斯科、C位出道后小萌龙她爆红了龙阮、C位出道后小萌龙她爆红了i丸子、龙阮、C位出道后小萌龙她爆红了、
短短的两日之内,内卫就一举破了刺杀督公的大案,将元首首恶雷落惊以及其二子雷东洛和一干雷家子弟尽数击毙,同时也为谋逆一案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令得举朝皆惊。
如果说谋逆案时内卫给人的感觉是霸道和崛起迅速的话,那么这一次所有人都感到了它的可怕。
雷落惊又岂是等闲之辈?他身为南方豪强之主与官府对抗了这么多年,非但没有伤过一根寒毛,反而是令雷家的名声越来越大。可是这一次惹到了内卫的头上,两天的时间不到就被硬生生“挖”的了出来干掉。如此以牙还牙的雷霆作风和神通广大的恐怖手段思之怎能让人不惧?
老魏一伙人闻之此事后也颇为惊惧,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事情必是王锐在幕后操纵方能办到,难道他的伤势沉重是故意装出来的不成?
戒惧之下老魏立刻动用了一切力量去探听虚实,得回来的消息终于让他稍稍放了心。
原来内卫这一次的行动都是由一个叫孙传庭的所谋划,此人原本只是个小小的吏部主事而已,不知道怎地竟被王锐看中了,特意着力简拔,很快便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干,眼下已经是内卫智囊式的人物。
这让老魏放心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嫉妒,心想这厮的运气为何会这般好?随便看中个小人物都能调教成大器。自己这边地人倒是多了。可为什么绝大多数都是酒囊饭袋?
不过这不要紧,王锐这厮再厉害现在也只剩下了半条命,只要他死了或者废掉,那些胜利的果实还不是任由自己来采摘?
想到这里魏九千岁的心情又大好起来,心里巴不得王锐马上就挂掉。为此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关注和探听这个大敌的伤势究竟如何。
但是结果却令他很不满意。因为内卫对王锐伤情的封锁极为严密,眼下能够进入到那间静室地人,内外廷全部加起来也不超过10个,而这些人似乎都是站在自己地对立面上,想要从他们的口中得到消息又怎么可能?
他也曾试着让几位阁臣去“探望”一下威国公的伤势。可一样没用。内卫根本不买这些当朝宰辅的帐,毫不留情地给几个老家伙吃了闭门闩,令他们碰了一鼻子的灰,只能灰头土脸地回来。
无奈之下老魏只有再次去求超级奶妈帮忙了,让她想办法从小皇帝那里打听消息。
客氏私下里其实对王锐地伤情也极为关心,此刻又看到老魏前来相求。于是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她又施展出那招犀利的大杀器“枕头风”的功夫,可不成想这一次却似乎失了灵。无论她怎么软磨硬泡,朱由校就是叹息不语。最后被追问得狠了,只说出了一句:朕也很想知道!
这句话对客氏来说仍感到郁闷,但是对老魏来说却已经足够了。他知道小皇帝绝对不会对客氏撒谎,他所说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然不是不知道王锐的伤情,而是不知道其能不能好了!
得出了这个推论,九千岁自然是大喜若狂。
事情似乎也正在朝着老魏希望的方向发展,足有一个月地功夫。王锐的伤情仍然被严密封锁着。信王和朱纯臣等人那里虽然表现得还很平静,但去威国公府探望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好象对王锐的伤势好转已不抱什么事情。
同时内卫和龙虎卫一改往日的高调,变得偃旗息鼓,连姚福欣都停止了在南方的布点,回到了京师。
时间走到了天启七年的二月,此时离王锐被刺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功夫。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信王的大婚。在小皇帝和张皇后地主持下,他娶了周奎的女儿周氏,册封为王妃。
以王锐和信王之间的关系。这场大婚他也没能来亲自参加。只是派人送上了贺礼一对由黄金、象牙打造,宝石镶嵌的精致火枪。信王对这份礼物十分喜爱。但神情间却有一丝落寞。这终令老魏吃了一颗定心丸,若不是王锐伤重难愈,其定无不参加信王大婚之理,信王也举不会在收到礼物时露出那样的神情。
他立刻再次将一干心腹全部召集到自己府中,准备商讨一下如何开始反击和收取胜利果实的事情。
崔呈秀提了一个建议,因为前段时间以来王锐的风头太劲,完全将魏公压了下去,一些反对的势力也纷纷趁机抬头,大有反攻倒算的意思。
所以眼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狠狠打击几个异己,一方面重振魏公地威名,让满朝地官员们都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主事之人,另一方面亦是杀鸡儆猴,让王锐地那些手下看看与魏公作对的下场,为下一步收取胜利果实铺平道路。
这一石二鸟之计不可谓不毒,当下获得了阉党的一致赞同。
策略定了下来,下面就是关键的实施了。说句实话魏公的异己可谓多如牛毛,捡谁收拾比较好呢?又找什么样的人或者事情来当作导火索?这可是非常关键的,既要合适,最好又不给他人留下口实。
不得不说历史的车轮是十分奇妙和顽固的,王锐这个逆天改命之人歇了这么长时间,它竟然又有回到原来轨道上去的趋势。就在老魏一伙人苦思着异己的人选和导火索一事时,一个人正巧跳进了视线里……
此人名叫李实,是一位比老魏资格还要老得多的大太监。他在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就进了宫,比老魏还早了11年。
李实是泰昌帝当太子时的伴读,根儿正、苗儿红。泰昌帝一登基,他就升任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同时兼掌御马监,炽手可热,丝毫不在王安之下。
但是他为人粗鄙,不识字,因此泰昌帝一死,他就被调到了江南任苏州织造。这也是个大肥缺,不算委屈了他。
李实的名声还过得去,而且他虽然不识字,但是到了江南后却转了性,也喜欢附庸风雅,对那些有名的文人士子非常钦佩,黄尊素就是其中的一个。
黄尊素,字真长,号白安,浙江绍兴府余姚人,是历史上清初著名的大儒黄宗羲的父亲。
他天启二年时任御史,当初杨涟上疏弹劾老魏的二十四大罪后,他也曾上疏弹劾魏九千岁。“天下有政归近悻,大权旁移,而世界清明中乎?天下有中外汹汹,无不欲食其肉,而可置之左右乎?”,言辞尖锐异常。
除此之外,论万廷杖卒、汪文言大狱时他都屡次与阉党作对,所以最终被曹钦程弹劾,革职回了老家。
回到家乡后,黄尊素没事就常到湖上去玩。李实仰慕其名前去拜访,可是黄尊素却不肯见。李实心知对方是瞧不起自己,也就作罢。可此事传来传去,竟变成了黄尊素与李实经常在湖上来往。
前朝时大太监刘瑾专权,廷臣刘一清为了除掉刘瑾,就联络了皇帝非常信任的另一个太监张永,一举做掉了刘瑾。传闻就以此事为例展开了想象,说是黄尊素就想效仿前朝的故事,借李实之手来除掉老魏。
这股风很快就吹到了老魏的耳朵里,他闻知大怒,立刻派了心腹火速赶往江南去暗中查明此事。
此时恰巧李实的司房正在京城办事,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他来不及向主子汇报、请示,急忙跑到了崔呈秀那里去求助,并送上了大笔的礼金。
崔呈秀一听之下大喜过望,心想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自己正苦思导火索呢,现在人就已经自动送上门来!
于是他痛快地答应了那司房的请求,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是以李实李公公的名义写一道奏疏,弹劾黄尊素和其他几个人一本,如此一来不就洗去了魏公的疑心?魏公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大大地高兴。
那司房大喜,当下就求崔呈秀代写这个奏疏。崔呈秀送佛送到西,于是也不推辞,大笔一挥而就。
除了黄尊素外,他写的奏疏上还同时弹劾了六个人,分别是周宗建、缪昌期、周起元、周顺昌、高攀龙、李应升!
那司房进京来公干,身上正好带着盖了李实大印的空白奏本。他当即拿出一份,按照崔呈秀所写的稿子抄好,顺便就呈进了宫里。
小皇帝这段时间因为王锐的伤势始终不明,心情极差,天天只忘我在木匠活里,隐隐有故态萌发的趋势。
因此他见了这份奏折,又加上老魏等人在一旁的撩拨,不由得勃然大怒,立刻命将这七人拿来京师问罪。
老魏等人大喜,里拟了一份诏书,由锦衣卫锁拿七人进京,李实可安心供职。
诏书一下,已经蔫了很久的锦衣卫顿时又来了威风,当下派出大批缇骑直下江南,锁拿周宗建、黄尊素等七名要犯。
历史的车轮在这里调皮地拐了个弯,竟然又驶回了天启六年的轨道,似乎要重演历史上“丙寅诏狱”或称“七君子之狱”的那一幕。
这开局的确是很像,但结局究竟会如何?
如果说谋逆案时内卫给人的感觉是霸道和崛起迅速的话,那么这一次所有人都感到了它的可怕。
雷落惊又岂是等闲之辈?他身为南方豪强之主与官府对抗了这么多年,非但没有伤过一根寒毛,反而是令雷家的名声越来越大。可是这一次惹到了内卫的头上,两天的时间不到就被硬生生“挖”的了出来干掉。如此以牙还牙的雷霆作风和神通广大的恐怖手段思之怎能让人不惧?
老魏一伙人闻之此事后也颇为惊惧,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事情必是王锐在幕后操纵方能办到,难道他的伤势沉重是故意装出来的不成?
戒惧之下老魏立刻动用了一切力量去探听虚实,得回来的消息终于让他稍稍放了心。
原来内卫这一次的行动都是由一个叫孙传庭的所谋划,此人原本只是个小小的吏部主事而已,不知道怎地竟被王锐看中了,特意着力简拔,很快便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干,眼下已经是内卫智囊式的人物。
这让老魏放心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嫉妒,心想这厮的运气为何会这般好?随便看中个小人物都能调教成大器。自己这边地人倒是多了。可为什么绝大多数都是酒囊饭袋?
不过这不要紧,王锐这厮再厉害现在也只剩下了半条命,只要他死了或者废掉,那些胜利的果实还不是任由自己来采摘?
想到这里魏九千岁的心情又大好起来,心里巴不得王锐马上就挂掉。为此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关注和探听这个大敌的伤势究竟如何。
但是结果却令他很不满意。因为内卫对王锐伤情的封锁极为严密,眼下能够进入到那间静室地人,内外廷全部加起来也不超过10个,而这些人似乎都是站在自己地对立面上,想要从他们的口中得到消息又怎么可能?
他也曾试着让几位阁臣去“探望”一下威国公的伤势。可一样没用。内卫根本不买这些当朝宰辅的帐,毫不留情地给几个老家伙吃了闭门闩,令他们碰了一鼻子的灰,只能灰头土脸地回来。
无奈之下老魏只有再次去求超级奶妈帮忙了,让她想办法从小皇帝那里打听消息。
客氏私下里其实对王锐地伤情也极为关心,此刻又看到老魏前来相求。于是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她又施展出那招犀利的大杀器“枕头风”的功夫,可不成想这一次却似乎失了灵。无论她怎么软磨硬泡,朱由校就是叹息不语。最后被追问得狠了,只说出了一句:朕也很想知道!
这句话对客氏来说仍感到郁闷,但是对老魏来说却已经足够了。他知道小皇帝绝对不会对客氏撒谎,他所说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然不是不知道王锐的伤情,而是不知道其能不能好了!
得出了这个推论,九千岁自然是大喜若狂。
事情似乎也正在朝着老魏希望的方向发展,足有一个月地功夫。王锐的伤情仍然被严密封锁着。信王和朱纯臣等人那里虽然表现得还很平静,但去威国公府探望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好象对王锐的伤势好转已不抱什么事情。
同时内卫和龙虎卫一改往日的高调,变得偃旗息鼓,连姚福欣都停止了在南方的布点,回到了京师。
时间走到了天启七年的二月,此时离王锐被刺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功夫。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信王的大婚。在小皇帝和张皇后地主持下,他娶了周奎的女儿周氏,册封为王妃。
以王锐和信王之间的关系。这场大婚他也没能来亲自参加。只是派人送上了贺礼一对由黄金、象牙打造,宝石镶嵌的精致火枪。信王对这份礼物十分喜爱。但神情间却有一丝落寞。这终令老魏吃了一颗定心丸,若不是王锐伤重难愈,其定无不参加信王大婚之理,信王也举不会在收到礼物时露出那样的神情。
他立刻再次将一干心腹全部召集到自己府中,准备商讨一下如何开始反击和收取胜利果实的事情。
崔呈秀提了一个建议,因为前段时间以来王锐的风头太劲,完全将魏公压了下去,一些反对的势力也纷纷趁机抬头,大有反攻倒算的意思。
所以眼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狠狠打击几个异己,一方面重振魏公地威名,让满朝地官员们都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主事之人,另一方面亦是杀鸡儆猴,让王锐地那些手下看看与魏公作对的下场,为下一步收取胜利果实铺平道路。
这一石二鸟之计不可谓不毒,当下获得了阉党的一致赞同。
策略定了下来,下面就是关键的实施了。说句实话魏公的异己可谓多如牛毛,捡谁收拾比较好呢?又找什么样的人或者事情来当作导火索?这可是非常关键的,既要合适,最好又不给他人留下口实。
不得不说历史的车轮是十分奇妙和顽固的,王锐这个逆天改命之人歇了这么长时间,它竟然又有回到原来轨道上去的趋势。就在老魏一伙人苦思着异己的人选和导火索一事时,一个人正巧跳进了视线里……
此人名叫李实,是一位比老魏资格还要老得多的大太监。他在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就进了宫,比老魏还早了11年。
李实是泰昌帝当太子时的伴读,根儿正、苗儿红。泰昌帝一登基,他就升任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同时兼掌御马监,炽手可热,丝毫不在王安之下。
但是他为人粗鄙,不识字,因此泰昌帝一死,他就被调到了江南任苏州织造。这也是个大肥缺,不算委屈了他。
李实的名声还过得去,而且他虽然不识字,但是到了江南后却转了性,也喜欢附庸风雅,对那些有名的文人士子非常钦佩,黄尊素就是其中的一个。
黄尊素,字真长,号白安,浙江绍兴府余姚人,是历史上清初著名的大儒黄宗羲的父亲。
他天启二年时任御史,当初杨涟上疏弹劾老魏的二十四大罪后,他也曾上疏弹劾魏九千岁。“天下有政归近悻,大权旁移,而世界清明中乎?天下有中外汹汹,无不欲食其肉,而可置之左右乎?”,言辞尖锐异常。
除此之外,论万廷杖卒、汪文言大狱时他都屡次与阉党作对,所以最终被曹钦程弹劾,革职回了老家。
回到家乡后,黄尊素没事就常到湖上去玩。李实仰慕其名前去拜访,可是黄尊素却不肯见。李实心知对方是瞧不起自己,也就作罢。可此事传来传去,竟变成了黄尊素与李实经常在湖上来往。
前朝时大太监刘瑾专权,廷臣刘一清为了除掉刘瑾,就联络了皇帝非常信任的另一个太监张永,一举做掉了刘瑾。传闻就以此事为例展开了想象,说是黄尊素就想效仿前朝的故事,借李实之手来除掉老魏。
这股风很快就吹到了老魏的耳朵里,他闻知大怒,立刻派了心腹火速赶往江南去暗中查明此事。
此时恰巧李实的司房正在京城办事,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他来不及向主子汇报、请示,急忙跑到了崔呈秀那里去求助,并送上了大笔的礼金。
崔呈秀一听之下大喜过望,心想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自己正苦思导火索呢,现在人就已经自动送上门来!
于是他痛快地答应了那司房的请求,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是以李实李公公的名义写一道奏疏,弹劾黄尊素和其他几个人一本,如此一来不就洗去了魏公的疑心?魏公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大大地高兴。
那司房大喜,当下就求崔呈秀代写这个奏疏。崔呈秀送佛送到西,于是也不推辞,大笔一挥而就。
除了黄尊素外,他写的奏疏上还同时弹劾了六个人,分别是周宗建、缪昌期、周起元、周顺昌、高攀龙、李应升!
那司房进京来公干,身上正好带着盖了李实大印的空白奏本。他当即拿出一份,按照崔呈秀所写的稿子抄好,顺便就呈进了宫里。
小皇帝这段时间因为王锐的伤势始终不明,心情极差,天天只忘我在木匠活里,隐隐有故态萌发的趋势。
因此他见了这份奏折,又加上老魏等人在一旁的撩拨,不由得勃然大怒,立刻命将这七人拿来京师问罪。
老魏等人大喜,里拟了一份诏书,由锦衣卫锁拿七人进京,李实可安心供职。
诏书一下,已经蔫了很久的锦衣卫顿时又来了威风,当下派出大批缇骑直下江南,锁拿周宗建、黄尊素等七名要犯。
历史的车轮在这里调皮地拐了个弯,竟然又驶回了天启六年的轨道,似乎要重演历史上“丙寅诏狱”或称“七君子之狱”的那一幕。
这开局的确是很像,但结局究竟会如何?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6/6647/26546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