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激光能够击毁目标之谜
推荐阅读:从夺舍扶苏开始、乡村生活之奶爸茜茜王龙、乡村生活之奶爸鸡蛋饭、诸夏、极限武修、茜茜王龙、游戏角色、假面圣徒、超级梦工厂、乡村生活之奶爸、
激光技术*军事领域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这一军用技术的应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激光直接摧毁目标,如激光武器;第二类是用激光提高现代武器威力,创新军事装备,如激光测距、激光制导、激光雷达、激光通信等。激光作为军事武器,有很多其它普通武器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它可以用光速传播,每秒30千米。任何武器都达不到这样高的速度。它一旦瞄准,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击中目标,用不着考虑提前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极小的面积上、在很短的时间里集中超过核武器100万倍的能量,还能很灵活地改变方向,不会形成任何放射性污染。
激光武器分为三类:(1)致盲型。如机载致盲武器,就属于这一类。(2)近距离战术型,主要用途是击落导弹和飞机。1978年美国进行的用激光打陶式反坦克导弹的试验,利用的就是这类武器。(3)远距离战略型。这一类的研制十分复杂,但一旦成功,使用价值也很巨大,它可以反卫星、反洲际弹道导弹,成为最高水平的防御武器。
激光是如何击毁目标的呢?科学家们推测有两个方面:一是穿孔,即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使靶材表面迅速熔化,进而汽化蒸发。汽化物质向外喷射,反冲力形成冲击波,在靶材上穿一个孔。所谓层裂,即靶材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后,原子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云”,“云”向外膨胀喷射形成应力波向深处扩散。应力波的反射使靶材被拉断,形成“层裂”破坏。另外,等离子体“云”还能辐射红外线、x光。破坏目标结构和电子元件。
激光武器作用的面积不大,但直击要害可造成目标的毁灭性破坏。这和势不可挡的核武器相比,完全是两种风格。
1975年,前苏联军队用陆基激光武器试验“反卫星”,眨眼之间使两颗美国飞抵西伯利亚上空监视苏联导弹发射井的侦察卫星失去了方向。这是有记载的首次试用成功的典范。
1976年,美军使用ltvp-7型坦克左激光炮防空,数秒之内即击毁两架有翼靶机和直升机靶机。
1977年夏,官方声称,美国一个高能激光器首次摧毁一个飞行中的导弹目标。
1982年秋,美国使用强激光成功地摧毁了“陶式”地对地中程导弹。
1985年8月6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在成功完成了大气上层边缘带电气体试验以及从高空对地面发射电子束试验后,结束了前后不到9天的太空飞行,返回地面。6月24日,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结束为期7天的第五次太空飞行。飞行过程中,完成了激光反射试验第三项坚巨的任务。
19*年2月23日,美海军在新墨西哥州怀特桑兹导弹靶场,有代号叫“米拉克尔”的中红外高能化学激光器,首次成功地拦截和击毁一枚快速低飞的巡航导弹。当该弹飞过这个靶场上空时,在其头锥处猝发了一瞬窄光,导弹随即失控而坠毁。这表明将来的军舰上也可装备这种防御武器系统。
美空军还曾研制过一种中协率激光器,可在几千米距离内摧毁飞机、导弹上的探测系统。
军用激光器真可谓神通广大,它们必将在今后的战场中充当主角。
在导弹激光制导中,工作人员直接将激光束对准已发射出去的导弹,通过不断调整激光束方向将导弹导引到所要攻击的目标上。激光信号经过编码可用数个指示器分别控制数枚导弹攻击各自的目标,还要可以对来自一个或多个方向相继发射出来的导弹进行制导。
激光制导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以1972年美国在越南战场上第一次投下激光制导炸弹揭开序幕的。当时,美国飞机用20枚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17座桥梁,取得出乎意料的战果。随后在近20年中,在中东战争、马岛战争、贝卡战争和海湾战争中都普遍投入使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用很窄的激光波束对某一地区或空域进行扫描,并得出雷达图,这就是所谓的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作为军用探测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随着有关器件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雷达在近距离、高精度和成像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作为一种测距的高级形式,它主要的优点在于测量精度极高,能达1厘米,比微波系统要高100倍。当前,国外军事部门实施多种实验计划。例如,用于航空电子设备光控系统的“多功能红外相干光探测器”;用于为直升机提供导航、地形跟踪、武器投掷等用途的“激光障碍和地形回避警告系统”;用于坦克主炮控制射击的“红外监视目标截获、坦克识别、定位和交战系统”;用于验证激光雷达对目标探测、成像和分类能力的“红外机载激光雷达”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激光被用于战场通信。战争中,通信至关重要。命令的下达,军队的集结,进攻的发动……大到各军兵种的配合、协调,小到分队与分队、士兵与士兵之间的联络,全都依赖通信。最早的通信通过人马飞跑传递,举灯燃火为号,以后的通信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步话机等等。而激光通信,抗干扰,不易拦截,可以沟通空中、地面和水下,会在海底、地面、大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构成一整套“立体”交叉激光通信网。
激光还被用来模拟、报警以及激光对抗。激光模拟器可以模拟炮弹、火箭或导弹的发射,进行人员实战演习培训,评定射击结果。还可传递敌我双方坦克交战结果的重要情报。一般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可正确确定目标和模拟炮弹的三维坐标并可向目标发送射击结果。近几年,我军进行的激光红外军事演习训练,已经普遍采用激光技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激光武器分为三类:(1)致盲型。如机载致盲武器,就属于这一类。(2)近距离战术型,主要用途是击落导弹和飞机。1978年美国进行的用激光打陶式反坦克导弹的试验,利用的就是这类武器。(3)远距离战略型。这一类的研制十分复杂,但一旦成功,使用价值也很巨大,它可以反卫星、反洲际弹道导弹,成为最高水平的防御武器。
激光是如何击毁目标的呢?科学家们推测有两个方面:一是穿孔,即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使靶材表面迅速熔化,进而汽化蒸发。汽化物质向外喷射,反冲力形成冲击波,在靶材上穿一个孔。所谓层裂,即靶材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后,原子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云”,“云”向外膨胀喷射形成应力波向深处扩散。应力波的反射使靶材被拉断,形成“层裂”破坏。另外,等离子体“云”还能辐射红外线、x光。破坏目标结构和电子元件。
激光武器作用的面积不大,但直击要害可造成目标的毁灭性破坏。这和势不可挡的核武器相比,完全是两种风格。
1975年,前苏联军队用陆基激光武器试验“反卫星”,眨眼之间使两颗美国飞抵西伯利亚上空监视苏联导弹发射井的侦察卫星失去了方向。这是有记载的首次试用成功的典范。
1976年,美军使用ltvp-7型坦克左激光炮防空,数秒之内即击毁两架有翼靶机和直升机靶机。
1977年夏,官方声称,美国一个高能激光器首次摧毁一个飞行中的导弹目标。
1982年秋,美国使用强激光成功地摧毁了“陶式”地对地中程导弹。
1985年8月6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在成功完成了大气上层边缘带电气体试验以及从高空对地面发射电子束试验后,结束了前后不到9天的太空飞行,返回地面。6月24日,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结束为期7天的第五次太空飞行。飞行过程中,完成了激光反射试验第三项坚巨的任务。
19*年2月23日,美海军在新墨西哥州怀特桑兹导弹靶场,有代号叫“米拉克尔”的中红外高能化学激光器,首次成功地拦截和击毁一枚快速低飞的巡航导弹。当该弹飞过这个靶场上空时,在其头锥处猝发了一瞬窄光,导弹随即失控而坠毁。这表明将来的军舰上也可装备这种防御武器系统。
美空军还曾研制过一种中协率激光器,可在几千米距离内摧毁飞机、导弹上的探测系统。
军用激光器真可谓神通广大,它们必将在今后的战场中充当主角。
在导弹激光制导中,工作人员直接将激光束对准已发射出去的导弹,通过不断调整激光束方向将导弹导引到所要攻击的目标上。激光信号经过编码可用数个指示器分别控制数枚导弹攻击各自的目标,还要可以对来自一个或多个方向相继发射出来的导弹进行制导。
激光制导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以1972年美国在越南战场上第一次投下激光制导炸弹揭开序幕的。当时,美国飞机用20枚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17座桥梁,取得出乎意料的战果。随后在近20年中,在中东战争、马岛战争、贝卡战争和海湾战争中都普遍投入使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用很窄的激光波束对某一地区或空域进行扫描,并得出雷达图,这就是所谓的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作为军用探测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随着有关器件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雷达在近距离、高精度和成像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作为一种测距的高级形式,它主要的优点在于测量精度极高,能达1厘米,比微波系统要高100倍。当前,国外军事部门实施多种实验计划。例如,用于航空电子设备光控系统的“多功能红外相干光探测器”;用于为直升机提供导航、地形跟踪、武器投掷等用途的“激光障碍和地形回避警告系统”;用于坦克主炮控制射击的“红外监视目标截获、坦克识别、定位和交战系统”;用于验证激光雷达对目标探测、成像和分类能力的“红外机载激光雷达”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激光被用于战场通信。战争中,通信至关重要。命令的下达,军队的集结,进攻的发动……大到各军兵种的配合、协调,小到分队与分队、士兵与士兵之间的联络,全都依赖通信。最早的通信通过人马飞跑传递,举灯燃火为号,以后的通信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步话机等等。而激光通信,抗干扰,不易拦截,可以沟通空中、地面和水下,会在海底、地面、大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构成一整套“立体”交叉激光通信网。
激光还被用来模拟、报警以及激光对抗。激光模拟器可以模拟炮弹、火箭或导弹的发射,进行人员实战演习培训,评定射击结果。还可传递敌我双方坦克交战结果的重要情报。一般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可正确确定目标和模拟炮弹的三维坐标并可向目标发送射击结果。近几年,我军进行的激光红外军事演习训练,已经普遍采用激光技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6/6499/25010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