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块钱当十块钱花
推荐阅读:网游之箭神无双、神医傻妃狠嚣张、叶辰萧初然、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龙腾兵王、赘婿神皇、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我以道种铸永生、替嫁新婚夜,植物人老公要离婚、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
电影其实和创业差不多,每一个成功的导演,背后都有一个团队。
早期,没钱、没名,想要有一批团队支持自己,主要就是靠着关系和忽悠。
贾樟柯就是有不错的口才,在当年,大一刚刚入学的时候,就以“我们一起拍电影吧”的口号,或者说是共同的理想,忽悠的一群同学,死心塌地的跟他干。
他的长期的搭档,也一直是当初的那几个93级的北影文学系的同学。
93年的北影文学系本科,一共只招收了12人,七女五男,有绰号叫做“七侠五义”。其中,顾峥、王宏伟是和贾樟柯一个寝室的。
年轻人在一起,自然喝啤酒,开“卧谈会”。众人年轻气盛,对古今中外的电影批个够,张艺谋算毛啊,陈凯歌算毛啊,拍的电影,咱都不爱看。胡扯了一通之后,众人开始激动的喊出“我们一起拍电影”,拍的电影,显然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题材,而不是迎合电影市场的题材。
这样贾樟柯等人在入学不久后,就拍了一个成本1000元的广告。其后,在95年,三人又搞出了《小山回家》,在香港拿了一个奖。靠着《小山回家》在香港拿奖,三人也开始受到香港同行的关注和欣赏,这给97年,他们筹划的毕业作品《小武》拉投资,奠定了基础。
《小武》拉到的投资其实并不多——区区的20万元。但对于影视行业的新人而言,有人肯投资20万元,也相当的难得了。
因为,没有名气、没有过去票房成绩作为资历的青年导演,那个投资人钱多了烧得慌,愿意投资给你练手混经验?
所以,不少的青年导演出道,一开始往往是烧自己的钱,去练手,去混资历!
绝大多数的青年导演自己筹集几万、几十万拍出来的片子,都是血本无归,没有搞出什么名堂,于是,就黯然退出了残酷的江湖。
而能够拿别人的钱去拍电影,已是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这第一步的门槛都没有迈出的导演,等于是一直在扑街,还没有出头机遇。
贾樟柯是北影文学系93届的学长,今年正是他的毕业之年。电影学院的每一个毕业生,都深知出名要趁早,如果不能很快混出名堂,就有可能被残酷的圈子所淘汰,只能去从事一个平庸的工作了。
所以,每一个毕业生,就希望尽快的证明自己,在圈内留下自己的名号,贾樟柯也并不例外。
作为文学系的,贾樟柯写剧本和电影评论,自然不会有问题。事实上,他的文笔也是相当好的,王启年看到贾樟柯写的剧本,就知道若是单纯的比文笔,自己面对这个学长,未必有优势。
当然了,王启年不会因为文笔不如人而自卑,毕竟,在他眼里,文笔够用就好,太好反而是负担。文笔好,混小众的文艺电影圈子,自是如鱼得水,但想要让票房大卖,更多还是靠剧情、创意、卖点之类的。
与贾樟柯交流了不久,王启年就发现,这个学长是非常有想法,也非常自负的一个人。但却对于迎合票房市场,却是不屑的,他天性就是想要拍那种文艺电影的导演。
在后来,贾樟柯在海外屡屡拿奖,电影开始能够在海外小众的文艺院线发行,与市场化的大片比票房自是不如。
但借助在拿奖拿到手抽筋而积攒的小众口碑,片子在世界十多个几十个国家放映,加起来拿几百万美元,甚至千万美元的票房,还是很容易的。
再加上,贾樟柯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导演,尽管是拍市场很小的文艺片,但他的投资规模很小,几十万、几百万就足够了,所以,其拍的电影尽管票房数据看起来不多,但几乎都是赚钱的。
不过,从《小武》开始,贾樟柯很多电影,根本就是没有拿到国内的电影许可证,也没有批准他去海外参赛。
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也是上了国内广电的黑名单,其拍的电影不少,但几乎没有一部在国内正规影院上映过。
若换王启年处于贾樟柯的位置,应该趁着国际上的名气还值钱的时候,向国内影视行业的主管部门低头认错,态度诚恳一点,配合一点,拍一点国内能上映的电影题材,能够获得国内市场票房之后,可能是前途无量的。
不过,这年头流行的就是叛逆,你叫我不这么干,我偏要这么干,就是现在不少中二文青们的心态。等到未来心态成熟,不那么二的时候,已经骑虎难下,转型已经很难了。
再加上,贾樟柯在海外还有一点市场,能赚钱饿不死的情况下,也觉得没有必要迎合国内的审核政策了。
从这一点来看,王启年觉得贾樟柯挺二的——专门跟人民币过不去!
不过,换句话来说,贾樟柯从海外拉投资,在海外上映赚钱。而拍摄电影基本都在国内,等于是在国内投资和消费,给国内一些圈内人士提供露脸走红的机会。对于同行的导演而言,他也是与世无争,不会与别人抢国内市场的好人。
……
《小武》这部电影来源于贾樟柯早年写的一篇小说,而这部电影能够筹资拍摄,主要是香港摄影师余力为的功劳。
当然了,余力为也是刚刚出道不久,能力是有限的,仅能拉到20万元的投资。这笔投资,一般导演是很难将之拍成像样的电影。
不过,贾樟柯却是非常用信心,因为,他的口号的:“一块钱当十块钱花!”
能喊出这个口号,说明这个剧组是很抠门的剧组。
剧组众人的片酬,少之又少,拍片是地点选择在山西汾阳,是贾樟柯老家,一个很破很穷的中部小县城。
剧组十多人,住最便宜的旅馆,吃廉价的盒饭。一天在吃住方面,预算压制在500块钱以内。
此外,摄像机方面,是余力为提供,省去了一大笔租金。剧组的片酬什么的,大多数是友情价。最贵的片酬,男主角、女主角也不过几千块钱的片酬。
1块钱当10块钱用。20万元的投资,要拍出200万投资的效果。
这样的成本控制的能力,也就是抠门的技术,让王启年觉得挺值得效仿的。
因为,电影也是一项投资,即使的文艺片,其实也是希望有投资收益的。很少有电影投资者和导演,一点也不在乎票房。能将1块钱当10块钱用,绝对比10块钱当1块钱用的导演,产生的投资收益率更佳。
对成本控制,也是有效避免亏本的方式!
早期,没钱、没名,想要有一批团队支持自己,主要就是靠着关系和忽悠。
贾樟柯就是有不错的口才,在当年,大一刚刚入学的时候,就以“我们一起拍电影吧”的口号,或者说是共同的理想,忽悠的一群同学,死心塌地的跟他干。
他的长期的搭档,也一直是当初的那几个93级的北影文学系的同学。
93年的北影文学系本科,一共只招收了12人,七女五男,有绰号叫做“七侠五义”。其中,顾峥、王宏伟是和贾樟柯一个寝室的。
年轻人在一起,自然喝啤酒,开“卧谈会”。众人年轻气盛,对古今中外的电影批个够,张艺谋算毛啊,陈凯歌算毛啊,拍的电影,咱都不爱看。胡扯了一通之后,众人开始激动的喊出“我们一起拍电影”,拍的电影,显然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题材,而不是迎合电影市场的题材。
这样贾樟柯等人在入学不久后,就拍了一个成本1000元的广告。其后,在95年,三人又搞出了《小山回家》,在香港拿了一个奖。靠着《小山回家》在香港拿奖,三人也开始受到香港同行的关注和欣赏,这给97年,他们筹划的毕业作品《小武》拉投资,奠定了基础。
《小武》拉到的投资其实并不多——区区的20万元。但对于影视行业的新人而言,有人肯投资20万元,也相当的难得了。
因为,没有名气、没有过去票房成绩作为资历的青年导演,那个投资人钱多了烧得慌,愿意投资给你练手混经验?
所以,不少的青年导演出道,一开始往往是烧自己的钱,去练手,去混资历!
绝大多数的青年导演自己筹集几万、几十万拍出来的片子,都是血本无归,没有搞出什么名堂,于是,就黯然退出了残酷的江湖。
而能够拿别人的钱去拍电影,已是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这第一步的门槛都没有迈出的导演,等于是一直在扑街,还没有出头机遇。
贾樟柯是北影文学系93届的学长,今年正是他的毕业之年。电影学院的每一个毕业生,都深知出名要趁早,如果不能很快混出名堂,就有可能被残酷的圈子所淘汰,只能去从事一个平庸的工作了。
所以,每一个毕业生,就希望尽快的证明自己,在圈内留下自己的名号,贾樟柯也并不例外。
作为文学系的,贾樟柯写剧本和电影评论,自然不会有问题。事实上,他的文笔也是相当好的,王启年看到贾樟柯写的剧本,就知道若是单纯的比文笔,自己面对这个学长,未必有优势。
当然了,王启年不会因为文笔不如人而自卑,毕竟,在他眼里,文笔够用就好,太好反而是负担。文笔好,混小众的文艺电影圈子,自是如鱼得水,但想要让票房大卖,更多还是靠剧情、创意、卖点之类的。
与贾樟柯交流了不久,王启年就发现,这个学长是非常有想法,也非常自负的一个人。但却对于迎合票房市场,却是不屑的,他天性就是想要拍那种文艺电影的导演。
在后来,贾樟柯在海外屡屡拿奖,电影开始能够在海外小众的文艺院线发行,与市场化的大片比票房自是不如。
但借助在拿奖拿到手抽筋而积攒的小众口碑,片子在世界十多个几十个国家放映,加起来拿几百万美元,甚至千万美元的票房,还是很容易的。
再加上,贾樟柯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导演,尽管是拍市场很小的文艺片,但他的投资规模很小,几十万、几百万就足够了,所以,其拍的电影尽管票房数据看起来不多,但几乎都是赚钱的。
不过,从《小武》开始,贾樟柯很多电影,根本就是没有拿到国内的电影许可证,也没有批准他去海外参赛。
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也是上了国内广电的黑名单,其拍的电影不少,但几乎没有一部在国内正规影院上映过。
若换王启年处于贾樟柯的位置,应该趁着国际上的名气还值钱的时候,向国内影视行业的主管部门低头认错,态度诚恳一点,配合一点,拍一点国内能上映的电影题材,能够获得国内市场票房之后,可能是前途无量的。
不过,这年头流行的就是叛逆,你叫我不这么干,我偏要这么干,就是现在不少中二文青们的心态。等到未来心态成熟,不那么二的时候,已经骑虎难下,转型已经很难了。
再加上,贾樟柯在海外还有一点市场,能赚钱饿不死的情况下,也觉得没有必要迎合国内的审核政策了。
从这一点来看,王启年觉得贾樟柯挺二的——专门跟人民币过不去!
不过,换句话来说,贾樟柯从海外拉投资,在海外上映赚钱。而拍摄电影基本都在国内,等于是在国内投资和消费,给国内一些圈内人士提供露脸走红的机会。对于同行的导演而言,他也是与世无争,不会与别人抢国内市场的好人。
……
《小武》这部电影来源于贾樟柯早年写的一篇小说,而这部电影能够筹资拍摄,主要是香港摄影师余力为的功劳。
当然了,余力为也是刚刚出道不久,能力是有限的,仅能拉到20万元的投资。这笔投资,一般导演是很难将之拍成像样的电影。
不过,贾樟柯却是非常用信心,因为,他的口号的:“一块钱当十块钱花!”
能喊出这个口号,说明这个剧组是很抠门的剧组。
剧组众人的片酬,少之又少,拍片是地点选择在山西汾阳,是贾樟柯老家,一个很破很穷的中部小县城。
剧组十多人,住最便宜的旅馆,吃廉价的盒饭。一天在吃住方面,预算压制在500块钱以内。
此外,摄像机方面,是余力为提供,省去了一大笔租金。剧组的片酬什么的,大多数是友情价。最贵的片酬,男主角、女主角也不过几千块钱的片酬。
1块钱当10块钱用。20万元的投资,要拍出200万投资的效果。
这样的成本控制的能力,也就是抠门的技术,让王启年觉得挺值得效仿的。
因为,电影也是一项投资,即使的文艺片,其实也是希望有投资收益的。很少有电影投资者和导演,一点也不在乎票房。能将1块钱当10块钱用,绝对比10块钱当1块钱用的导演,产生的投资收益率更佳。
对成本控制,也是有效避免亏本的方式!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5/5585/44194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