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 寒门 门阀

推荐阅读:从时间停止开始纵横诸天回到初唐当神仙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那就做个海军吧云其深在漫威的霍格沃茨修仙超勇的我随身带着英雄世界王直剑主八荒吞神至尊渡劫的小白谢长生

    随着剧情的逐渐展开,我觉得我得解释一下汉末的世家寒门与现在广义上也同样合并到世家却是截然不同的一种东西,门阀。
    首先说世家的区别。
    这里面要着重解释一下世家的巅峰从来不是那所谓的唐初,包括现在绝大部分人知道的五望七姓等等,这个玩意他不属于,甚至可以说他就不是世家。
    这个东西他叫做门阀。
    而且他们也不是最牛逼的,最牛逼的是关陇集团,同样也是门阀....
    先说世家是什么,世家这个词语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世家列传。
    但是那个时候的世家更多的说的是豪强势力与当年的天下诸侯,他们并非是我们脑子里所知道的那个世家。
    按照现在书中来说,世家就是说有家学传承,能够给人基础的教导,提供外出游历求学的机会,并且家中世代在朝中为官,有具体且可实行的举荐途径。
    这,叫做世家。
    而寒门,在汉末之前说的就是那比较低下的门第世家,或者说是祖上阔了,但是已经不行了的门第世家。
    比如琅琊王家....当时琅琊诸葛家还是有待商榷....
    不过诸葛家联姻这个事儿,有其他的说法,这个就不在这里细聊了。
    但是为什么说这个寒门在汉末三国就不能用这个概念了,这就是现在作者小说之中出现的几个人了。
    陈太丘,管幼安。
    有教无类这四个字最先出现是因为孔子,就是现在被营销号们骂成孙子的那个圣人。
    儒家后人不孝,这一点没的说,但是不妨碍孔夫子有一件事情值得所有人的认可,那就是他确实是开创了有教无类。
    或许他做的也不够,或许他也没有做到他说的那个样子,最起码他给了天下老百姓一个出路。
    请记住,这不是说的寒门,是说的老百姓。
    是没有家世,没有门第,没有一个靠谱的祖宗,是一代代想尽办法才能勉强活下去的那些老百姓们,也就是.....我们。
    但是有教无类这句话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场合消失不见。
    学问被世家豪族收拢其中,然后知识和土地人口一样,成为了世家大族世世代代都要守护的东西之一。
    但是陈太丘和管幼安两个人改变了这个现状,他们做出来了一个选择。
    那就是敞开自己的家门,然后带着家中的子弟,去说服其他的知己好友,让大家将自己的家学拿出来给这世间所有想要学习的人去学。
    当然,老百姓还是会有人说,我们要耕种,我们吃不饱饭,我们没钱没能力没时间。
    这种理由充斥在各个年代之中,但是终归还是有人,且不止一名真正的贫民因为他们而有了些许学识开阔了见识。
    豫州百座城池,全部都挂着陈家三父子的画像,这不是因为他们位高权重,也不是因为他们是这天下的三君。
    而是因为他们给天下人一线希望。
    或许他们父子三人这辈子也不能再在朝堂上立足了,因为他们破坏了规矩,破坏了世家乃至朝堂垄断学识的这种现象。
    但是不得不说,这年头的世家哪怕已经逐渐到达了巅峰,他们仍然要脸。
    他们不但纵容了家中的子弟去跟随他们,更是给了陈太丘最大的尊荣,甚至于他死了之后给了他世间罕见的殊荣。
    至于罕见到了什么地步.....参考袁爷爷去世的时候,两者相差不多....
    没有可比性,因为不再一个领域,但都是公认的伟人。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这个时候的寒门就包括的很杂了,不仅有没落的家族,还有真穷的那群家伙。
    这也就是为什么寒门子弟中,有的贼拉能活,却也有不少人早丧。
    说白了那些真正的寒士出身的家伙,他们的底子还是太差了。
    当然这也不用多说。
    接下来要说的,可能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这是事实。
    那就是门阀,也就是我们记忆之中的那群打着世家的旗号,不给百姓活路,断绝上层建筑和无限制的欺压百姓收拢土地的那群人。
    这些家伙,并非是九品中正制的那群人,而是坞堡。
    当初九品中正制是为了定才品而非家品,第一次出现问题是曹丕为了制衡越来越强大的世家团体更改了九品中正,用来分化了世家。
    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他执政七年的时间,搞定了无数问题来看,除了武功之外,他都是很靠谱的。
    但是他和曹叡不到二十年先后死亡。
    这给了司马懿机会,在高平陵之后,司马家为了得到天下世家的支持,彻底的将九品变成了家品的审核。
    从而得到了天下世家的认可,毕竟天下终将一统,他们也需要早日给自己定个位置。
    等到了衣冠南渡之后,这事儿干的就更加的操蛋了。
    慢慢的他们就有了门阀的雏形,也就是不要脸了。
    他们不再遵守自己的规矩了。
    但是,这仍然不是主因。
    门阀是如何形成的,并非是衣冠南渡,而是留在了北方大地,在南北朝时期,从抗击胡人变成了顺从朝廷的那些坞堡。
    也就是被马超灭掉的那玩意。
    他们聚众为城,自成势力,汉末就已经出现了,田畴就是挺出名的一个坞堡之主。
    他们有人口,有兵马,有自保之力,甚至有自己的法律和规矩。
    有自己的首领。
    在南北朝时期,他们坚定的扎在了北方大地上,势力越发的壮大,也慢慢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些坞堡之主也就成为了门阀的雏形。
    当然,乞活军其实也是他们的衍生品,不过比他们稍微好点
    门阀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要脸,就是他们不守规矩。
    我用一句话形容过他们的德行。
    世家好歹还是要脸的,门阀是脸都不要了。
    说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汉末荀家的族人想要向出仕成为朝廷一等一的人物,他需要经历几个步骤才行。
    第一,他需要学有所成。
    第二,他需要经受住其他人对他的诘难。
    第三,有了这两点家族或者其他人对他进行宣扬,也可以夸张的吹捧,但是他得有点本事经得起吹捧才行。
    因为这年头不少人都和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某些龙套一样,就等着找这种人的事儿上位。
    大家也都是默许的。
    第四,朝廷或者州府征辟,放到地方或者属官的位置,干几年。
    这个过程之中,他就算是用家族的钱粮补贴,他也得干出个人样在接下来的考核之中让朝廷看出来他干得不错,百姓日子不错。
    第五,再次吹嘘功绩,说他可说也可用,成为真正的名士名臣。
    而门阀就简单多了。
    比如现在某些公众号和某些小说吹出来的,白手起家隋文帝,他就是标准的门阀出身。
    年十四,京兆尹薛善辟为功曹。十五,以太祖勋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十六,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太祖见而叹曰:“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
    简单点,十四岁被征辟当功曹,十五岁当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加上仪同三司。
    十六岁再加一个骠骑大将军,开府
    说实话,就这个玩意霍去病看见了他都哆嗦啊。
    福泽后代这个事儿早就有了,毕竟老子拼死拼活,他不为了孩子也说不过去。
    但是世家也好,朝臣也好,在门阀这玩意出现之前,大家的底线是。
    你给个侯,列侯也是侯。
    实在不行,你给个闲散陪在皇帝身边的什么侍中啊,秘书郎啊这一类的。
    但是到了门阀士气,大家已经变味了。
    这个时候,德行就已经不在了,说白了没有的德行管着你了。
    利益至上,在隋朝就已经奉行了。
    而这个根源有很多,汉末的小冰河,不自私就活不了,曹孟德的招贤令再次给了德政一个致命打击,最后九品中正制被玩歪了。
    然后五胡乱华直接让德行成为了笑话。
    最终,世家,寒门,门阀已经分不出什么东西了。
    或者说后代们已经懒得分了。
    作者在这本书的其中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希望在那个德行尚且还存在,儒道还没有完全走歪的时候,能够让德行继续存在于世。
    因为德行并不是麻烦和规矩,也不是繁琐和迂腐。
    反倒是让我们这种真正的百姓,或者说下位者能够更好活下的一个出路吧。
    行了,这个解释就到这里,有问题群里聊。
    另外明天还有番外一篇。
    周六开始加更!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797/17085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