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推荐阅读:乔斯年叶佳期、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章楠楠乔琳琳蒋婷苏浅浅、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周一口鸟、章楠楠乔琳琳蒋婷苏浅浅、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跟乔爷撒个娇、那就做个海军吧东苟、青葫剑仙梁言、那就做个海军吧刘狗.、东苟、
隔天,早晨,郑嘉平去了一家店。
这家店的古朴又文艺,却连个招牌都没有。
只在门口竖起一块木板,上面用白色的粉笔画着一个信封,蹩脚又拙劣,经过了风吹日晒,木板已经变旧褪色,上面画着的信封也是被重复描了一遍又一遍。
店主是个中年女人,大约四十多岁的年纪。
一头长发用一根木簪挽起,穿着旗袍,简朴的样式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印象。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痕迹,虽然眼角有些浅浅的皱纹,但还是能看出她是被时间温柔对待的女人。
和现在商铺的热情招待不同,店主很少说话,看到有人进店她就表示礼貌地微笑点头,并不问询,也鲜少招待。
店里放上了提前设计的招牌。
如果想要写信上面都有流程,进店后按着提示的方法操作就可以。
没有二维码,没有流行音乐,没有Wi-Fi。
甚至,连些映衬气氛的背景都没有。
简单古旧的房间装饰中,只有柜子上摆放着的一张张明信片和折好的信封。
墙上贴满了便签留言。
遇到阴天或是夜色初起时,屋子里会从头顶亮出黄晕的光线,营造出无限温暖的氛围。
这家店地方虽然小,却有一扇很大的窗户。
不是落地窗,但天空晴朗时照进房间的阳光却很充足。
即便到了周末,这家店目前也只有他一个客人。
细想也能理解,在电子设备发达的现在,很少会有人有闲情逸致再写信。
时间一点点过去,眼前原本清晰的视线渐渐暗沉下来,扭头往窗外看去发现玻璃窗上落下了雨点。
天空中的湛蓝色被灰沉沉替代,明明出门的时候还是晴天,现在却下起雨。
雨点在玻璃窗上串联成雨帘一行一行地滑落,透过雨幕依稀能够看到外面的行人在雨中急促行走的步伐。
店主在他身后出声,“您来了。”
郑嘉平回首,语调平缓谦和,“最近好吗?”
店主牵起唇角朝郑嘉平温暖笑笑,眼神中有崇敬的光芒,“谢谢,这些年多亏了您的帮忙。”
店主曾是郑嘉平的来访者。
当初,店主的丈夫在意外事故中丧生后,她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她找到了郑嘉平,想寻求帮助。
在郑嘉平的建议和帮助下,她开了这家店。
店铺原本丈夫经营的,她本没有什么经营头脑,也不怎么喜欢生意上的事。
之所以开了这家店,是因为她在家里发现丈夫和她曾经的书信。
他们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电话又稀缺,分居两地的两个人很久都见不到面,维持他们感情的是一封又一封的信件。
一年年积累下来,居然有厚厚的一摞。
本来那些信在看完后都是放在书里夹起来,时间久了,通信越来越方便,就渐渐忘了这回事。
在整理遗物时她偶然间翻到了一封信。
褪色的信封,泛黄的纸页,一行又一行熟悉的字体出现时,那些她和丈夫相处的点点滴滴忽然间涌现了出来。
自从发现那封信后,她开始在家里翻墙倒柜,把那些遗忘在角落里的信全都找了出来。
不仅有丈夫写给她的,还有她写给丈夫的。
两个人默契地把写过的信都保留了下来。
每一封都有。
于是,她按着上面的时间一封封按顺序排好。
看着眼前一封又一封的信,就像那些话就是丈夫在她面前对她娓娓诉说,就像是他从没有离开过一样。
后来,她就在这间丈夫工作了很久的店铺里写信。
她把所有的想念在纸上写下,夹进信封里,一封一封地写。
每当想念时,她就写下一封。
曾经他们寄出的信要隔很久很久对方才能收到。
她现在也依旧相信,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了些,但她写给他的信他总能看到。
就这样,她一封封地写着……
随后,有人偶然间发现了这里。
起初,她只是提供纸笔。
随后又有人到来,她索性就将这家店办了起来。
慢慢地这家店就以这样的方式存在了下去。
有时,她会按着路人提出的要求,用漫游的方式随意选地址把信寄出去。
后来,又按着期愿建立了感情信件的树洞。
不过,店里从不会出现拥挤的情况。
有时候一天只有一个人出现,有时候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一个人到来,但这家店却一直留了下来。
夜上阑珊忽然想起时,心绪万千无处诉说时,回首,它就在。
这几年,店里的客人来了又走,信件一封封堆起来,一封封地寄出,然后再一封封地堆起来,再一封封地寄出,循环的过程,她内心的痛苦在无形且柔和的时光中渐渐淡去。
生活一天天变得平和,宁静又安详,她在得到内心平静之余,始终感动于郑嘉平的建议——记得终比忘记好。
生的人寄托着逝去人关于生的惦念和期盼,与其为了摆脱痛苦强迫忘记,不如让自己适应,继续好好地活下去。
虽然想起那个离开的人会难过,但更是庆幸他曾在生命存在过。
从那之后她再没有去试图痛苦地忘记,她相信那个爱的人一直都在,永远都在。
郑嘉平看到墙上贴着的便签,是熟悉的字体。
上面的内容是。
【宁愿朝生暮死,也要盛极一时】
最后的名字是,徐槿一。
他知道,这是她常来的一家店。
她在这里写了很多很多的信,但从没寄出锅。
店主看到了郑嘉平的凝神,对郑嘉平开口,“那位小姐我有印象,她来过店里很多次,每次来的时候还都带着一只猫,每次都坐在靠窗的位置。”
而且……每次都在店里停留很长时间。
店主指的是徐槿一。
现在时代发展得快,生活方式也变快,年轻人中很少能静得下来。
她瞧见过徐槿一坐在窗口的位置望着窗外发呆,有时候会从白天待到天色黑下来。
就安静地坐在那里,身边一直带着猫,胖乎乎的身影瞧着很可爱。
可是,每当店主看到坐在沙发上的人时,心中总会涌上一股复杂的情绪。
年轻人喜欢热闹,哪会有人专挑安静的地方?
多半是心里藏着伤心事。
这家店的古朴又文艺,却连个招牌都没有。
只在门口竖起一块木板,上面用白色的粉笔画着一个信封,蹩脚又拙劣,经过了风吹日晒,木板已经变旧褪色,上面画着的信封也是被重复描了一遍又一遍。
店主是个中年女人,大约四十多岁的年纪。
一头长发用一根木簪挽起,穿着旗袍,简朴的样式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印象。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痕迹,虽然眼角有些浅浅的皱纹,但还是能看出她是被时间温柔对待的女人。
和现在商铺的热情招待不同,店主很少说话,看到有人进店她就表示礼貌地微笑点头,并不问询,也鲜少招待。
店里放上了提前设计的招牌。
如果想要写信上面都有流程,进店后按着提示的方法操作就可以。
没有二维码,没有流行音乐,没有Wi-Fi。
甚至,连些映衬气氛的背景都没有。
简单古旧的房间装饰中,只有柜子上摆放着的一张张明信片和折好的信封。
墙上贴满了便签留言。
遇到阴天或是夜色初起时,屋子里会从头顶亮出黄晕的光线,营造出无限温暖的氛围。
这家店地方虽然小,却有一扇很大的窗户。
不是落地窗,但天空晴朗时照进房间的阳光却很充足。
即便到了周末,这家店目前也只有他一个客人。
细想也能理解,在电子设备发达的现在,很少会有人有闲情逸致再写信。
时间一点点过去,眼前原本清晰的视线渐渐暗沉下来,扭头往窗外看去发现玻璃窗上落下了雨点。
天空中的湛蓝色被灰沉沉替代,明明出门的时候还是晴天,现在却下起雨。
雨点在玻璃窗上串联成雨帘一行一行地滑落,透过雨幕依稀能够看到外面的行人在雨中急促行走的步伐。
店主在他身后出声,“您来了。”
郑嘉平回首,语调平缓谦和,“最近好吗?”
店主牵起唇角朝郑嘉平温暖笑笑,眼神中有崇敬的光芒,“谢谢,这些年多亏了您的帮忙。”
店主曾是郑嘉平的来访者。
当初,店主的丈夫在意外事故中丧生后,她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她找到了郑嘉平,想寻求帮助。
在郑嘉平的建议和帮助下,她开了这家店。
店铺原本丈夫经营的,她本没有什么经营头脑,也不怎么喜欢生意上的事。
之所以开了这家店,是因为她在家里发现丈夫和她曾经的书信。
他们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电话又稀缺,分居两地的两个人很久都见不到面,维持他们感情的是一封又一封的信件。
一年年积累下来,居然有厚厚的一摞。
本来那些信在看完后都是放在书里夹起来,时间久了,通信越来越方便,就渐渐忘了这回事。
在整理遗物时她偶然间翻到了一封信。
褪色的信封,泛黄的纸页,一行又一行熟悉的字体出现时,那些她和丈夫相处的点点滴滴忽然间涌现了出来。
自从发现那封信后,她开始在家里翻墙倒柜,把那些遗忘在角落里的信全都找了出来。
不仅有丈夫写给她的,还有她写给丈夫的。
两个人默契地把写过的信都保留了下来。
每一封都有。
于是,她按着上面的时间一封封按顺序排好。
看着眼前一封又一封的信,就像那些话就是丈夫在她面前对她娓娓诉说,就像是他从没有离开过一样。
后来,她就在这间丈夫工作了很久的店铺里写信。
她把所有的想念在纸上写下,夹进信封里,一封一封地写。
每当想念时,她就写下一封。
曾经他们寄出的信要隔很久很久对方才能收到。
她现在也依旧相信,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了些,但她写给他的信他总能看到。
就这样,她一封封地写着……
随后,有人偶然间发现了这里。
起初,她只是提供纸笔。
随后又有人到来,她索性就将这家店办了起来。
慢慢地这家店就以这样的方式存在了下去。
有时,她会按着路人提出的要求,用漫游的方式随意选地址把信寄出去。
后来,又按着期愿建立了感情信件的树洞。
不过,店里从不会出现拥挤的情况。
有时候一天只有一个人出现,有时候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一个人到来,但这家店却一直留了下来。
夜上阑珊忽然想起时,心绪万千无处诉说时,回首,它就在。
这几年,店里的客人来了又走,信件一封封堆起来,一封封地寄出,然后再一封封地堆起来,再一封封地寄出,循环的过程,她内心的痛苦在无形且柔和的时光中渐渐淡去。
生活一天天变得平和,宁静又安详,她在得到内心平静之余,始终感动于郑嘉平的建议——记得终比忘记好。
生的人寄托着逝去人关于生的惦念和期盼,与其为了摆脱痛苦强迫忘记,不如让自己适应,继续好好地活下去。
虽然想起那个离开的人会难过,但更是庆幸他曾在生命存在过。
从那之后她再没有去试图痛苦地忘记,她相信那个爱的人一直都在,永远都在。
郑嘉平看到墙上贴着的便签,是熟悉的字体。
上面的内容是。
【宁愿朝生暮死,也要盛极一时】
最后的名字是,徐槿一。
他知道,这是她常来的一家店。
她在这里写了很多很多的信,但从没寄出锅。
店主看到了郑嘉平的凝神,对郑嘉平开口,“那位小姐我有印象,她来过店里很多次,每次来的时候还都带着一只猫,每次都坐在靠窗的位置。”
而且……每次都在店里停留很长时间。
店主指的是徐槿一。
现在时代发展得快,生活方式也变快,年轻人中很少能静得下来。
她瞧见过徐槿一坐在窗口的位置望着窗外发呆,有时候会从白天待到天色黑下来。
就安静地坐在那里,身边一直带着猫,胖乎乎的身影瞧着很可爱。
可是,每当店主看到坐在沙发上的人时,心中总会涌上一股复杂的情绪。
年轻人喜欢热闹,哪会有人专挑安静的地方?
多半是心里藏着伤心事。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753/16992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