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司马错和李宣
推荐阅读:花豹突击队、长生天阙、挽明从萨尔浒开始刘招孙金虞姬杨青儿、刘招孙金虞姬杨青儿、我的武道逆推全球、在莽新造反的日子阴丽华鱼禾、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穿越之直上青云青云、南宫密墅、天神殿、
出了秦宫的大门之后,卫鞅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卫兄,你笑什么?”甘宏奇怪的看着卫鞅问道。
“我笑的是渠梁公子的涵养、胸襟真的很不错,明明看不上我,却不动声色的听我说完了。”卫鞅回答。
“看不上你,为何会这样?”甘宏更加的好奇了,卫鞅的才华秦献公怎么会看不上,这不是开玩笑的么。
“你不知道,我今天一进去就和渠梁公子说上古三皇五帝治世之道,渠梁公子显然不感兴趣。”卫鞅终于揭晓了答案。
“我说卫兄,你这是在试探。”
听了卫鞅的叙述,甘宏这才想起来,卫鞅在和秦孝公谈三天三夜之前,还有一个两次谈三道的事情。
据说,卫鞅三次见秦孝公,第一次讲帝道,就是三皇五帝他们的治国之道。第二次讲王道,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第三次讲霸道,春秋五霸时期的霸主之道。
结果,前面三道秦孝公都不感兴趣,所以,卫鞅又改说强国之道,秦孝公这才有了兴趣。
“甘兄果然了解我,对,我这就是试探,试探渠梁公子的胸襟,不过,这其中还有一层道理,估计甘兄没有想到。”卫鞅笑着回答。
“哦,愿闻其详。”甘宏诚心诚意的请教卫鞅。
后世在解读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都认为卫鞅这实在试探秦孝公的胸襟和秦孝公心中的治国之道。
难道其中还有别的原因,甘宏心中默默的想着。
“甘兄,请问何为法家,为何那么多法家变法,变的却不一样呢。”卫鞅幽幽的说道。
“法家,就是提倡以法治为核心的学派,至于那么多法家变法,变的不一样,应该是个人对于变法的理解不同吧。”甘宏想了很久,这才郑重的回答。
“前半句对了,后半句错了。”卫鞅幽幽的回答。
“这话怎么说?”甘宏继续问道。
“前半部分,关于法家学派的情况你是说对了,法家的确是一个提倡法治为核心的学派。”
“可是后半段你说错了,不是法家的人对于变法的理解不同,而是君主对于变法的理解不同。”
卫鞅简单的说道。
卫鞅的话让甘宏隐隐的抓住了些什么,他突然看着卫鞅。
“卫兄,你的意思是,怎么变法,变何种法,完全是看君主的意思,如果今天渠梁公子对你说的帝道感兴趣,那你主持变法,变的就是帝道之法。”
“如果他对你说的王道感兴趣,那么变的就是王道之法,如果他对霸道感兴趣,那变的就是霸道之法。”
甘宏终于开口说了出来。
他总算知道了,为何卫鞅历史上非要两次谈三道之后才谈到秦国变法。
除了试探一下秦孝公的胸襟之外,还要试探一下秦孝公志向。
“对,法无恒法,再好的法,如果跟君王的志向不符,那要不就是被束之高阁,要不就是无疾而终。”
“所以,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法,一要符合国情,二要符合君主的需要。”
“这样的变法,或许不是最为完美的,却是最为合适的变法。”
卫鞅郑重的回答。
这时候的甘宏才算明白,为何历史上秦法是那么的激进了。
问题不是卫鞅,而是在赢渠梁。
因为赢渠梁需要这么一部激进的秦法。
他必须要使秦国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这就是这部秦法的意义。
“其实不用试探了,秦国的局势你也清楚,渠梁公子想听的是强国之道。”甘宏沉默了许久,这才开口说道。
“强国之法,这可是有些激进啊。”卫鞅皱了皱眉头。
“依照秦国现在的局势,非激进之法不足以富国强兵,所以,这个法必须要是强国之法。”
“至于强国之法的激进之处,我们可以探讨。”甘宏斩钉截铁的回答。
“行,你的意思我都知道了,只不过,还要辛苦你一下,再帮我引荐赢渠梁公子了。”卫鞅想了想,最终回答。
“这没问题。”甘宏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没想到,甘兄对我的信心还是那么足。”卫鞅笑了笑。
他原本以为,第一次引荐不成,他再次提出引荐的事情,甘宏好歹也会犹豫一下,可是甘宏居然这么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让他本来已经打好腹稿的话都憋到了肚子里面。
“寻常商贾卖货,也是先给劣货,再看珍奇,何况卫兄此种大才,只不过,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做得太多为好。”甘宏淡淡的回答。
“放心,再有下次,必是珍奇。”卫鞅自信的保证道。
回到府上之后,甘宏亲自安排卫鞅在自己府中住了下来,等待第二次举荐的机会。
让甘宏没想到的是,他刚消停了一段时间,就又有事情找上了他。
“李宣、司马错拜见甘大夫。”
两个士子打扮的人来到甘宏府上拜见甘宏。
“起来吧。”甘宏嘴角挂着一丝苦笑的摇了摇头。
司马错是他向赢渠梁推荐的贤才,李宣是唯一能够解出他第三题的人,所以他们两人都被赢渠梁给踢到自己府上了。
当然,明面上他们两人还是被封了官职,可是实际上,他们接到的命令却是听从甘宏的吩咐。
在他们起来的时候,甘宏总算有机会打量一下这两个士子了。
只见司马错穿着一身粗布衣服,身材高大,方脸,面貌普通,唯独一双眼睛格外有神。
而李宣则是标准的士子打扮,穿着一身长衫,身材瘦小,面容清秀。
“你叫司马错。”甘宏先把头转向司马错问道。
“属下正是司马错。”司马错躬身一礼,客客气气的回答。
“听说你学的是纵横之术。”甘宏又问道。
“是,在下学的正是纵横之术。”司马错回答道。
这时候的纵横之术,还只是一个从兵家分出来的一个小学派,并不是十分的出名。
真正纵横学派成为大学派,还要等到公孙衍和张仪横空出世之时。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就是对《孟子》一书中景春对于纵横派的赞誉。
“卫兄,你笑什么?”甘宏奇怪的看着卫鞅问道。
“我笑的是渠梁公子的涵养、胸襟真的很不错,明明看不上我,却不动声色的听我说完了。”卫鞅回答。
“看不上你,为何会这样?”甘宏更加的好奇了,卫鞅的才华秦献公怎么会看不上,这不是开玩笑的么。
“你不知道,我今天一进去就和渠梁公子说上古三皇五帝治世之道,渠梁公子显然不感兴趣。”卫鞅终于揭晓了答案。
“我说卫兄,你这是在试探。”
听了卫鞅的叙述,甘宏这才想起来,卫鞅在和秦孝公谈三天三夜之前,还有一个两次谈三道的事情。
据说,卫鞅三次见秦孝公,第一次讲帝道,就是三皇五帝他们的治国之道。第二次讲王道,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第三次讲霸道,春秋五霸时期的霸主之道。
结果,前面三道秦孝公都不感兴趣,所以,卫鞅又改说强国之道,秦孝公这才有了兴趣。
“甘兄果然了解我,对,我这就是试探,试探渠梁公子的胸襟,不过,这其中还有一层道理,估计甘兄没有想到。”卫鞅笑着回答。
“哦,愿闻其详。”甘宏诚心诚意的请教卫鞅。
后世在解读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都认为卫鞅这实在试探秦孝公的胸襟和秦孝公心中的治国之道。
难道其中还有别的原因,甘宏心中默默的想着。
“甘兄,请问何为法家,为何那么多法家变法,变的却不一样呢。”卫鞅幽幽的说道。
“法家,就是提倡以法治为核心的学派,至于那么多法家变法,变的不一样,应该是个人对于变法的理解不同吧。”甘宏想了很久,这才郑重的回答。
“前半句对了,后半句错了。”卫鞅幽幽的回答。
“这话怎么说?”甘宏继续问道。
“前半部分,关于法家学派的情况你是说对了,法家的确是一个提倡法治为核心的学派。”
“可是后半段你说错了,不是法家的人对于变法的理解不同,而是君主对于变法的理解不同。”
卫鞅简单的说道。
卫鞅的话让甘宏隐隐的抓住了些什么,他突然看着卫鞅。
“卫兄,你的意思是,怎么变法,变何种法,完全是看君主的意思,如果今天渠梁公子对你说的帝道感兴趣,那你主持变法,变的就是帝道之法。”
“如果他对你说的王道感兴趣,那么变的就是王道之法,如果他对霸道感兴趣,那变的就是霸道之法。”
甘宏终于开口说了出来。
他总算知道了,为何卫鞅历史上非要两次谈三道之后才谈到秦国变法。
除了试探一下秦孝公的胸襟之外,还要试探一下秦孝公志向。
“对,法无恒法,再好的法,如果跟君王的志向不符,那要不就是被束之高阁,要不就是无疾而终。”
“所以,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法,一要符合国情,二要符合君主的需要。”
“这样的变法,或许不是最为完美的,却是最为合适的变法。”
卫鞅郑重的回答。
这时候的甘宏才算明白,为何历史上秦法是那么的激进了。
问题不是卫鞅,而是在赢渠梁。
因为赢渠梁需要这么一部激进的秦法。
他必须要使秦国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这就是这部秦法的意义。
“其实不用试探了,秦国的局势你也清楚,渠梁公子想听的是强国之道。”甘宏沉默了许久,这才开口说道。
“强国之法,这可是有些激进啊。”卫鞅皱了皱眉头。
“依照秦国现在的局势,非激进之法不足以富国强兵,所以,这个法必须要是强国之法。”
“至于强国之法的激进之处,我们可以探讨。”甘宏斩钉截铁的回答。
“行,你的意思我都知道了,只不过,还要辛苦你一下,再帮我引荐赢渠梁公子了。”卫鞅想了想,最终回答。
“这没问题。”甘宏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没想到,甘兄对我的信心还是那么足。”卫鞅笑了笑。
他原本以为,第一次引荐不成,他再次提出引荐的事情,甘宏好歹也会犹豫一下,可是甘宏居然这么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让他本来已经打好腹稿的话都憋到了肚子里面。
“寻常商贾卖货,也是先给劣货,再看珍奇,何况卫兄此种大才,只不过,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做得太多为好。”甘宏淡淡的回答。
“放心,再有下次,必是珍奇。”卫鞅自信的保证道。
回到府上之后,甘宏亲自安排卫鞅在自己府中住了下来,等待第二次举荐的机会。
让甘宏没想到的是,他刚消停了一段时间,就又有事情找上了他。
“李宣、司马错拜见甘大夫。”
两个士子打扮的人来到甘宏府上拜见甘宏。
“起来吧。”甘宏嘴角挂着一丝苦笑的摇了摇头。
司马错是他向赢渠梁推荐的贤才,李宣是唯一能够解出他第三题的人,所以他们两人都被赢渠梁给踢到自己府上了。
当然,明面上他们两人还是被封了官职,可是实际上,他们接到的命令却是听从甘宏的吩咐。
在他们起来的时候,甘宏总算有机会打量一下这两个士子了。
只见司马错穿着一身粗布衣服,身材高大,方脸,面貌普通,唯独一双眼睛格外有神。
而李宣则是标准的士子打扮,穿着一身长衫,身材瘦小,面容清秀。
“你叫司马错。”甘宏先把头转向司马错问道。
“属下正是司马错。”司马错躬身一礼,客客气气的回答。
“听说你学的是纵横之术。”甘宏又问道。
“是,在下学的正是纵横之术。”司马错回答道。
这时候的纵横之术,还只是一个从兵家分出来的一个小学派,并不是十分的出名。
真正纵横学派成为大学派,还要等到公孙衍和张仪横空出世之时。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就是对《孟子》一书中景春对于纵横派的赞誉。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691/16856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