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信号
推荐阅读:贼首、无尽武道、网游之一枪飙血、遥来归、魔造领主、无良教师、红楼之黛玉重生记、魔法炒手、致命追击、剩女修真记、
曹操放下手中的左传,轻轻的叹息了一声,“当年蔡师授征西左传,某尚多有不解,如今思之,方深体其意……征西,征西……”
夏侯惇坐在一旁,独目导致了许多不便,就连要看人都需要比旁人转动更大的弧度,听到了曹操的叹息声,便转过头问道:“主公何出此言?”
曹操仰头哈哈笑了两声,说道:“元让知否,某曾立志,欲封侯作征西将军,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便足矣……”
夏侯惇愣了片刻,说道:“如今陛下器重主公,托付重任,宏图得展,区区征西又如何?”
曹操依旧哈哈了两声,眯了眯眼说道:“陛下,呵呵,陛下也未必全然信任我等……廷议迁都,不寻某,却寻了荀黄门……”
曹仁点了点头说道:“大兄,此事……迁都许县,颍川难免坐大……”
曹操捋了捋胡须,垂下了眼睑,沉默着。世界上的事情多半如此,马后炮相当容易,是个人都可以说两句,但是真正面临要抉择的那一刻,又有谁可以咬着牙顶住压力,排除出一切干扰,做出绝对正确的选项?
“都退下!”曹操挥了挥手,让侍从全数都退出厅堂之外,只留下了夏侯惇、曹仁两人在侧。
“大兄……”曹仁意识到了自己方才的多少有些冒失,但是也有些诧异曹操的谨慎,环顾了一下退下去的仆从,目光一冷,“何至于此?莫非……”
夏侯惇也是看向了曹操,说道:“这府中之人……”
曹操呵呵笑了几声,放松了些坐姿,说道:“元让,子孝,莫非你二人就没收纳些歌姬舞姬,婢女侍从?事密,则成。此事某自有考虑,无需多虑。”
“迁都许县,其因有五……”曹操压低了声音解释道,“一来可收颍川之才,二来笼党人之心,三来可避冀州之锋,四来可获豫州之地,这五么……”
曹操呵呵笑了两声,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转了个话题说道,“元让,子孝,可知为何朝廷近十年,上上下下皆是动荡不安?”
“先有西羌、黄巾之乱,亦有东胡、匈奴为患,中平年间又有董卓祸乱朝纲,直至今日天下四崩,各自为据……”曹操叹息道,“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而如今视之,何时方可一统?”
“大一统”的这个“大”字,并非是大小的大,而是尊大的大,一统多数时候是作为“元始”的意思来解释的,也就是万事万物的本体,因此在“大一统”在最初之意,只是来表示政治社会自下而上地归依于一个形而上的本体,从而使这一政治社会获得一个超越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自上而下地以一个最高权力为中心来进行政治范围的集中统一。
所以曹操在这里的意思,也是指的是自下而上。
可是现在汉代,自下而上的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了,导致整个皇室的威信摇摇欲坠,朝廷最需要什么?朝廷希望大汉律法的绝对威严,令行禁止,在皇权和相权有效制衡基础上的君权至上,对天子和朝廷的绝对忠诚,百姓安居乐业等等。
而现在,一条都做不到。
这是一个极其恶劣的信号……
“如今朝堂之上,多有山东之士……”曹操叹息了一声,说道,“若于此地,若是……故而两害取其轻也……”曹操不由得想到了卫觊,闭上了眼,摇了摇头。
曹仁点头说道:“如此,某知矣……不过荀氏坐大,主公不得不防啊……”
曹操沉吟着,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寒风呼啸而过,雪花纷飞,曹操不由得裹了裹衣裳,这个冬天,好冷啊……
………………………………
长安。
大堂之上暖洋洋的,摆放了三个铜盆,其中放着些煤球,正在阴燃着,带来充沛的暖意。
“啊呀,啊呀……”庞统懒洋洋的摊着,指着铜盆说道,“别的不说,就这个,我是真服气……嗯,冬日闲坐观飞雪,举杯畅怀温新酒,舒服啊……”
山西有煤啊,而且在这个时代,露天煤矿还是很多的,直接在地上刨一刨,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煤炭。
在小冰河一步步来临的时候,取暖的物品就尤为重要起来,若是没有斐潜在其中搅一棍子,木炭便是取暖物当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每一年的年末,冬天来临的时候,木炭的价格总是会飙高到一个相当离谱的位置上,而且这样的现象将一直维持到明清,甚至皇室还会指定所谓的贡炭。
木炭的价格居高不下,这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还是木炭烧制不易。在这个时代,一般人要取暖,富的人烧炭,而贫贱者,只能烧柴;木炭烧制起来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在燃烧的时候较为充分,不会产生太多烟雾,所以很受富户的青睐。而柴火就不同了,只要其中还有一分的水分,便会烟熏缭绕,呛得人无法呼吸,而且也不耐烧,时常就要出城去采伐,砍下的新柴也不能用,还要等着干燥,看似便宜,其实费时费力也不讨好。
因此当斐潜捣鼓出无烟煤的时候,整个并北就几乎疯狂了。起初无烟煤的研发并不顺利,因为开采出来的煤炭当中含硫,也含有一些其他杂质,而硫一旦被不充分燃烧,那简直就是杀人。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无烟煤并不能大量铺开。但是伴随着黄氏工房对于炼铁燃料的大量需求,脱硫工艺的渐渐成熟,清洗煤炭然后炭化制作无烟煤的技术也逐渐成熟,产量也渐渐上来了,虽然无烟煤也会挥发出一些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好在含量不高,而且这个时代的建筑,并不是密封的环境,所以无烟煤这点气体,其实和烧木炭一样,几乎对人体产生不了多少危害。
所以现在,无烟煤的大范围使用,一方面可以不用继续大量砍伐树木,另外一个方面也提供给斐潜源源不断的财源。
家中有钱财的士族子弟,在发现无烟煤和烧炭没有太明显的差别之后,自然也就倾向于使用更加便宜的无烟煤,虽然导致了很多烧炭工失业,但是同样也提供了更多挖煤和烧煤的工作,钱财从士族豪右富户之中汇集到斐潜手中,然后又分散到了这些农闲之时想要赚些家用的普通民众当中,然后再流向了市场……
因此,比起其他诸侯一到了冬天就跟狗熊一样要钻到洞穴里面冬眠不同,斐潜这里反倒是更加的繁忙起来,物资交换,钱财流动,无烟煤将并北和关中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许多关中士族开始瞪着眼,成天挤在长安府衙之前,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在这滚滚的钱潮当中捞些好处。
整个并北有多少人,关中又有多少人?就算是每个人冬天烧上一筐煤,这就是多少的量?而且这些煤炭都是从地里面刨出来的,经过清洗去硫炭化,便可以直接卖钱了,简直就是一本万利,就算是大头被征西将军吃了,喝点汤水也可肚满肠肥了!
于是乎,原先关中还有些讲征西坏话的士族豪右如今荡然无存,人人都恨不得抓到些旁人的把柄,然后拉扯下来,自己站上去赚钱,利益面前,酒肉兄弟算个屁哦……
乡野如此,朝堂之上也是如此。
当然,到了朝堂这个层面的时候,利益就并非单单指钱财了。
“为何不用黄老?还不是不合时宜了?”庞统哈哈笑着,举了举酒杯,咕嘟喝了一口,“其实董公的那一套也不怎么样,只不过……嗯,两害取其轻罢了……你看看,现在朝堂当下的害处就出来了……”
“两害取其轻?”斐潜摇了摇头说道,“其实我更感觉是矫枉过正……你知道的,很多人最喜欢的就是做这样的事情……”
谈及黄老,很多多人大概都会想到是无为而治,但是实际上,黄老之学的“无为”并非绝对“无为”,而是在法令清明的前提下的君无为而臣有为。
在《黄帝四经》之中阐述的理念来说,道虽无为,但道可生法,因此作为最高的君主的行为,也应该像“道”那样,是在制定了明确的法令制度后的一种“无为”。黄老学说当中,君主虽然可以“无为”,大臣们还是必须“左执规、右执矩”,是要有为的。
斐潜笑了笑,说道:“黄老之学衰退,并非不合时宜,而是皇权欲凌欲相权之上……所以董公就出现了……然后董公推出了新儒家,但是他肯定没有想到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或者……嗯,或者就算是他想到了,他也无力更改什么……”
庞统可以说是庞德公的嫡传弟子,或是关门弟子,而庞德公可以说是当代最后一个主要修黄老之学的大儒,因此庞统自然也从庞德公哪里学到了许多黄老之学的相关内容,对于黄老的了解甚至比斐潜还要更深刻。
因此当斐潜说黄老衰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皇权和相权相争的结果的时候,庞统不由得坐直了身躯,然后皱着眉头思索了很久,才缓缓的点头说道:“嗯……你说的……有道理……确实是如此,武帝雄才大略,自然容不下有人在旁指手画脚……这样说起来,黄老岂不是再无出头之日了……”
没有一个掌权者喜欢被架空,所以就算是初期用黄老,最终还是会改变的。
但是黄老之学一点作用都没有么?
黄老之术重视农业生产,认为根据天地、阴阳、四时的自然规律,应该颁布相应的农业政策。政策一旦制定,统治者就应“恭俭无为”,不要在农忙季节大兴土木以“逆天时,乱民功”,更不要大肆搜刮民财而使百姓无法继续生产。而要做到这种以不干涉,不影响百姓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无为”,天子和各级官吏必须在生活上“恭俭朴素,不尚奢华”。
是不是很好?
但真正要做好,却不容易。
紧紧靠农业是满足不了社会繁荣的各种需求的,还需要工业,商业等等,就像是无烟煤一样,如果没有无烟煤,那么现在斐潜所在的关中大地,就必然和其他地区一样,人人都缩在屋子里面,苦苦挨着冬日的严寒过去,哪里还有什么滚滚的商队,顶风冒雪的千里转运?
所以实际上,奢华也不是什么大罪,只不过看看是用在哪里罢了。
为何和庞统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斐潜忽然发现在长安有一些很奇特的变化,或许是因为长安这里一向是不怎么受东汉朝堂的待见,又或是当下皇权旁落,刘协又是年幼无权,所以长安左近的士族子弟,似乎对于天子和朝廷的忠诚基本上都是停留在嘴里,大汉依旧是大汉,但是至于是那一个皇帝来坐大汉之主,似乎这些人根本不在意。
这是一个信号,是一个思潮转变的信号。
这个信号说明了儒家的地位,似乎也伴随着朝廷的动荡,开始动摇起来……
儒家的核心是礼。礼制纷繁复杂,诸多礼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钱财,而最花钱的就是婚礼和丧礼。大汉以孝治天下,结果导致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死人都死不起,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孝行,首先提倡厚葬。
厚葬之风自秦开始,到汉代简直就是令人恐惧,因为埋葬死者而弄得倾家荡产,而卖身为奴,而贪赃枉法,而铤而走险者比比皆是,致使活着的人往往无法维持生活,境遇悲惨。皇帝也一再强调说要薄葬,甚至下诏颁令,但收效甚微。
因为在儒家主流思想之下,真的进行薄葬?那名声还要不要了,还想不想当官了?一个人不想当,难倒家族里面的其他人都不想?
儒家学说要求人们学习经义,然后通过道德、名节、礼法和知识的教养和修习,使受教者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等,都要接近儒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社会上做一个仁、义、礼、智、信的好人,成为温、良、恭、俭、让五德在身的君子。
好是很好,但物极必反。
儒家规范得太细太密的条条框框,就像是藤蔓一样,起初并不觉得怎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藤蔓开始四处蔓延,导致逐渐影响到了整个大汉的关节,导致大汉越来越是缚手缚脚……
东晋时期的各种清谈,各种突破上下限的嗑药放荡行为,或许也正是一种本能的反弹,而现在,斐潜就像借用当下这个信号,让东晋的这种反弹提前到来,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
“士元,你觉得我们再开一次白虎通会如何?”
夏侯惇坐在一旁,独目导致了许多不便,就连要看人都需要比旁人转动更大的弧度,听到了曹操的叹息声,便转过头问道:“主公何出此言?”
曹操仰头哈哈笑了两声,说道:“元让知否,某曾立志,欲封侯作征西将军,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便足矣……”
夏侯惇愣了片刻,说道:“如今陛下器重主公,托付重任,宏图得展,区区征西又如何?”
曹操依旧哈哈了两声,眯了眯眼说道:“陛下,呵呵,陛下也未必全然信任我等……廷议迁都,不寻某,却寻了荀黄门……”
曹仁点了点头说道:“大兄,此事……迁都许县,颍川难免坐大……”
曹操捋了捋胡须,垂下了眼睑,沉默着。世界上的事情多半如此,马后炮相当容易,是个人都可以说两句,但是真正面临要抉择的那一刻,又有谁可以咬着牙顶住压力,排除出一切干扰,做出绝对正确的选项?
“都退下!”曹操挥了挥手,让侍从全数都退出厅堂之外,只留下了夏侯惇、曹仁两人在侧。
“大兄……”曹仁意识到了自己方才的多少有些冒失,但是也有些诧异曹操的谨慎,环顾了一下退下去的仆从,目光一冷,“何至于此?莫非……”
夏侯惇也是看向了曹操,说道:“这府中之人……”
曹操呵呵笑了几声,放松了些坐姿,说道:“元让,子孝,莫非你二人就没收纳些歌姬舞姬,婢女侍从?事密,则成。此事某自有考虑,无需多虑。”
“迁都许县,其因有五……”曹操压低了声音解释道,“一来可收颍川之才,二来笼党人之心,三来可避冀州之锋,四来可获豫州之地,这五么……”
曹操呵呵笑了两声,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转了个话题说道,“元让,子孝,可知为何朝廷近十年,上上下下皆是动荡不安?”
“先有西羌、黄巾之乱,亦有东胡、匈奴为患,中平年间又有董卓祸乱朝纲,直至今日天下四崩,各自为据……”曹操叹息道,“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而如今视之,何时方可一统?”
“大一统”的这个“大”字,并非是大小的大,而是尊大的大,一统多数时候是作为“元始”的意思来解释的,也就是万事万物的本体,因此在“大一统”在最初之意,只是来表示政治社会自下而上地归依于一个形而上的本体,从而使这一政治社会获得一个超越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自上而下地以一个最高权力为中心来进行政治范围的集中统一。
所以曹操在这里的意思,也是指的是自下而上。
可是现在汉代,自下而上的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了,导致整个皇室的威信摇摇欲坠,朝廷最需要什么?朝廷希望大汉律法的绝对威严,令行禁止,在皇权和相权有效制衡基础上的君权至上,对天子和朝廷的绝对忠诚,百姓安居乐业等等。
而现在,一条都做不到。
这是一个极其恶劣的信号……
“如今朝堂之上,多有山东之士……”曹操叹息了一声,说道,“若于此地,若是……故而两害取其轻也……”曹操不由得想到了卫觊,闭上了眼,摇了摇头。
曹仁点头说道:“如此,某知矣……不过荀氏坐大,主公不得不防啊……”
曹操沉吟着,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寒风呼啸而过,雪花纷飞,曹操不由得裹了裹衣裳,这个冬天,好冷啊……
………………………………
长安。
大堂之上暖洋洋的,摆放了三个铜盆,其中放着些煤球,正在阴燃着,带来充沛的暖意。
“啊呀,啊呀……”庞统懒洋洋的摊着,指着铜盆说道,“别的不说,就这个,我是真服气……嗯,冬日闲坐观飞雪,举杯畅怀温新酒,舒服啊……”
山西有煤啊,而且在这个时代,露天煤矿还是很多的,直接在地上刨一刨,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煤炭。
在小冰河一步步来临的时候,取暖的物品就尤为重要起来,若是没有斐潜在其中搅一棍子,木炭便是取暖物当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每一年的年末,冬天来临的时候,木炭的价格总是会飙高到一个相当离谱的位置上,而且这样的现象将一直维持到明清,甚至皇室还会指定所谓的贡炭。
木炭的价格居高不下,这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还是木炭烧制不易。在这个时代,一般人要取暖,富的人烧炭,而贫贱者,只能烧柴;木炭烧制起来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在燃烧的时候较为充分,不会产生太多烟雾,所以很受富户的青睐。而柴火就不同了,只要其中还有一分的水分,便会烟熏缭绕,呛得人无法呼吸,而且也不耐烧,时常就要出城去采伐,砍下的新柴也不能用,还要等着干燥,看似便宜,其实费时费力也不讨好。
因此当斐潜捣鼓出无烟煤的时候,整个并北就几乎疯狂了。起初无烟煤的研发并不顺利,因为开采出来的煤炭当中含硫,也含有一些其他杂质,而硫一旦被不充分燃烧,那简直就是杀人。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无烟煤并不能大量铺开。但是伴随着黄氏工房对于炼铁燃料的大量需求,脱硫工艺的渐渐成熟,清洗煤炭然后炭化制作无烟煤的技术也逐渐成熟,产量也渐渐上来了,虽然无烟煤也会挥发出一些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好在含量不高,而且这个时代的建筑,并不是密封的环境,所以无烟煤这点气体,其实和烧木炭一样,几乎对人体产生不了多少危害。
所以现在,无烟煤的大范围使用,一方面可以不用继续大量砍伐树木,另外一个方面也提供给斐潜源源不断的财源。
家中有钱财的士族子弟,在发现无烟煤和烧炭没有太明显的差别之后,自然也就倾向于使用更加便宜的无烟煤,虽然导致了很多烧炭工失业,但是同样也提供了更多挖煤和烧煤的工作,钱财从士族豪右富户之中汇集到斐潜手中,然后又分散到了这些农闲之时想要赚些家用的普通民众当中,然后再流向了市场……
因此,比起其他诸侯一到了冬天就跟狗熊一样要钻到洞穴里面冬眠不同,斐潜这里反倒是更加的繁忙起来,物资交换,钱财流动,无烟煤将并北和关中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许多关中士族开始瞪着眼,成天挤在长安府衙之前,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在这滚滚的钱潮当中捞些好处。
整个并北有多少人,关中又有多少人?就算是每个人冬天烧上一筐煤,这就是多少的量?而且这些煤炭都是从地里面刨出来的,经过清洗去硫炭化,便可以直接卖钱了,简直就是一本万利,就算是大头被征西将军吃了,喝点汤水也可肚满肠肥了!
于是乎,原先关中还有些讲征西坏话的士族豪右如今荡然无存,人人都恨不得抓到些旁人的把柄,然后拉扯下来,自己站上去赚钱,利益面前,酒肉兄弟算个屁哦……
乡野如此,朝堂之上也是如此。
当然,到了朝堂这个层面的时候,利益就并非单单指钱财了。
“为何不用黄老?还不是不合时宜了?”庞统哈哈笑着,举了举酒杯,咕嘟喝了一口,“其实董公的那一套也不怎么样,只不过……嗯,两害取其轻罢了……你看看,现在朝堂当下的害处就出来了……”
“两害取其轻?”斐潜摇了摇头说道,“其实我更感觉是矫枉过正……你知道的,很多人最喜欢的就是做这样的事情……”
谈及黄老,很多多人大概都会想到是无为而治,但是实际上,黄老之学的“无为”并非绝对“无为”,而是在法令清明的前提下的君无为而臣有为。
在《黄帝四经》之中阐述的理念来说,道虽无为,但道可生法,因此作为最高的君主的行为,也应该像“道”那样,是在制定了明确的法令制度后的一种“无为”。黄老学说当中,君主虽然可以“无为”,大臣们还是必须“左执规、右执矩”,是要有为的。
斐潜笑了笑,说道:“黄老之学衰退,并非不合时宜,而是皇权欲凌欲相权之上……所以董公就出现了……然后董公推出了新儒家,但是他肯定没有想到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或者……嗯,或者就算是他想到了,他也无力更改什么……”
庞统可以说是庞德公的嫡传弟子,或是关门弟子,而庞德公可以说是当代最后一个主要修黄老之学的大儒,因此庞统自然也从庞德公哪里学到了许多黄老之学的相关内容,对于黄老的了解甚至比斐潜还要更深刻。
因此当斐潜说黄老衰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皇权和相权相争的结果的时候,庞统不由得坐直了身躯,然后皱着眉头思索了很久,才缓缓的点头说道:“嗯……你说的……有道理……确实是如此,武帝雄才大略,自然容不下有人在旁指手画脚……这样说起来,黄老岂不是再无出头之日了……”
没有一个掌权者喜欢被架空,所以就算是初期用黄老,最终还是会改变的。
但是黄老之学一点作用都没有么?
黄老之术重视农业生产,认为根据天地、阴阳、四时的自然规律,应该颁布相应的农业政策。政策一旦制定,统治者就应“恭俭无为”,不要在农忙季节大兴土木以“逆天时,乱民功”,更不要大肆搜刮民财而使百姓无法继续生产。而要做到这种以不干涉,不影响百姓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无为”,天子和各级官吏必须在生活上“恭俭朴素,不尚奢华”。
是不是很好?
但真正要做好,却不容易。
紧紧靠农业是满足不了社会繁荣的各种需求的,还需要工业,商业等等,就像是无烟煤一样,如果没有无烟煤,那么现在斐潜所在的关中大地,就必然和其他地区一样,人人都缩在屋子里面,苦苦挨着冬日的严寒过去,哪里还有什么滚滚的商队,顶风冒雪的千里转运?
所以实际上,奢华也不是什么大罪,只不过看看是用在哪里罢了。
为何和庞统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斐潜忽然发现在长安有一些很奇特的变化,或许是因为长安这里一向是不怎么受东汉朝堂的待见,又或是当下皇权旁落,刘协又是年幼无权,所以长安左近的士族子弟,似乎对于天子和朝廷的忠诚基本上都是停留在嘴里,大汉依旧是大汉,但是至于是那一个皇帝来坐大汉之主,似乎这些人根本不在意。
这是一个信号,是一个思潮转变的信号。
这个信号说明了儒家的地位,似乎也伴随着朝廷的动荡,开始动摇起来……
儒家的核心是礼。礼制纷繁复杂,诸多礼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钱财,而最花钱的就是婚礼和丧礼。大汉以孝治天下,结果导致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死人都死不起,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孝行,首先提倡厚葬。
厚葬之风自秦开始,到汉代简直就是令人恐惧,因为埋葬死者而弄得倾家荡产,而卖身为奴,而贪赃枉法,而铤而走险者比比皆是,致使活着的人往往无法维持生活,境遇悲惨。皇帝也一再强调说要薄葬,甚至下诏颁令,但收效甚微。
因为在儒家主流思想之下,真的进行薄葬?那名声还要不要了,还想不想当官了?一个人不想当,难倒家族里面的其他人都不想?
儒家学说要求人们学习经义,然后通过道德、名节、礼法和知识的教养和修习,使受教者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等,都要接近儒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社会上做一个仁、义、礼、智、信的好人,成为温、良、恭、俭、让五德在身的君子。
好是很好,但物极必反。
儒家规范得太细太密的条条框框,就像是藤蔓一样,起初并不觉得怎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藤蔓开始四处蔓延,导致逐渐影响到了整个大汉的关节,导致大汉越来越是缚手缚脚……
东晋时期的各种清谈,各种突破上下限的嗑药放荡行为,或许也正是一种本能的反弹,而现在,斐潜就像借用当下这个信号,让东晋的这种反弹提前到来,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
“士元,你觉得我们再开一次白虎通会如何?”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534/23298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