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旱改水,朝日殿
推荐阅读:三国之龙图天下、诸天重生、末世城下之钢铁洪流、仙帝归来、从绿毛虫开始的末世生活、边谋爱边侦探、跟乔爷撒个娇乔斯年叶佳期、重生系统之国民女神、花豹突击队、南宫密墅、
窖藏里面发现103件青铜器,是建国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的窖藏,其中有一个文物成了国宝,它就是西周墙盘。
西周墙盘的意思是,西周一位叫“墙”的贵族的盘子。
该盘上面刻有铭文284字,讲的内容主要分两大段。
首先是歌颂周朝君王,然后是讲自己家族的事。
特别是讲周王的事和司马迁的《史记》十分吻合,使得该盘子意义重大,成为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
周原遗址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看扶风和岐山是不是很眼熟?
扶风县有著名的佛教圣地,岐山在《山海经》十分闻名,也是炎帝的老家、《黄帝内经》的诞生地。
之前陈文哲就因为岐山的古董收藏,找到了大批窖藏。
周原遗址,原来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
这一次窖藏的发现,让考古队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卜甲、卜骨等用品。
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易经》也叫《周易》,周朝的人很热衷易经八卦啊!
至今让考古队不明白的是,庄白一号窖藏距离地表只有30厘米,青铜器摆放得乱七八糟,从此可以看出当时周人埋藏的时候十分慌张。
埋藏的时间紧迫,可能发生了要紧的事,至于什么事暂时还不得知。
当然,这些都跟青铜镜没有多大关系。
这座窖藏吸引陈文哲的原因,是因为里面有一件国宝级青铜镜。
主要是这座地窖发现的青铜镜,千年后仍光亮照人。
像是这样的事情,不是偶然出现,因为之前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现。
1974年6月,黑龙省冰市,一支考古队来到了当地的阿城区亚沟镇进行考古的初步探索。
这时候,凑巧经过的一位老农对考古队说,这附近的地窖底下有一枚古铜镜。
谁曾想,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考古队此行有了更大的发现。
当时,这个李姓老农对考古队说起的是这样一件事。
在十几年前,当地曾经有一个村民,在给自家开挖水窖时,捡到了一枚圆形的金属物件。
经过一番清理后,村民们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块古代的铜镜,而且镜面依旧光亮照人。
老农的这番话语,让考古学家大为震惊。
考古队在老农的指引下,从当年发现铜镜的地窖附近开始探索。
约莫探索了大半天,竟然真让他们发现了一个古代遗址的部分踪迹。
在经过进一步的锁定范围和年代确定,专家们推测这个遗址,应该是千年前的金国上京遗址的一部分。
只不过,遗址之下究竟是什么建筑、有着什么样的东西,需要好好发掘。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这个遗址的文物还真是不少。
最后发现涵盖了陶器、石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
还有着足以证明这个遗址身份的金国兵器和官印等,总数达到了2000多件。
从这些兵器和官印来看,这个遗址应该就是古文献记载的金国的上京会宁府的遗址。
在这些文物中,最有亮点的文物,大概就是出土的500多面铜镜。
在众多的铜镜中,最珍贵的又当属一个直径超过43厘米,重量达到24的青铜镜。
从这个铜镜的背面看,雕刻着两条栩栩如生的鲤鱼,首尾衔接,相互追逐,大概是寓意着生生不息之感。
而在其外,还用构思精巧的蔓草纹环绕,线条极为流畅,显示了当时的金国工艺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此外,部分铜镜中还有雕刻着龙造型的图案,显然应该是金国的皇家用品。
其实,这一次的考古发现,只是金国上京会宁府遗址的一部分。
在后续几十年的多次考古发现中,这个遗址的全貌逐渐被还原开来。
比如在2002年的金上京“朝日殿”的考古发掘,就颇具戏剧性。
当时,亚沟镇的几位农民,在对耕地进行“旱改水”的施工中,发现了田地里有不少石块,翻出来到路边准备丢弃。
凑巧的是,刚好有人经过时发现这些“石块”非比寻常。
他感觉像是建造建筑时,遗留下来的“碎石烂瓦”。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判断,才知道这居然是八百年前的金代灰陶砖瓦和石凿建筑残件。
再后来,“朝日殿”被评为2002年“华夏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是经考古发掘,已知华夏历代皇帝使用的最大的郊祀宫殿遗址。
这个遗址为揭示当时宋金时期的文化,及历史大事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比如,据史料记载,金国在1115年就建立了上京城。
随着后来海陵王完颜亮掌权后,为了更好逐鹿中原,开始动了迁都的念头,准备从上京迁都到燕京。
而为了逼迫反对迁都的皇族离开上京城,海陵王甚至直接拆毁了上京的宫殿和祭祀场所。
而这个事情,恰好与金上京朝日殿的考古发现相一致。
如此说来,华夏的历史记载,倒确实真实得多。
这些历史记录,往往能有诸多文献和考古发现相佐证,这才是真正的文明古国。
这一次在因为一面残损青铜镜,连接上一座窖藏,而这座窖藏居然还跟一座遗址有关。
毕竟古代的青铜器生产作坊,不可能藏在小地方。
要知道,在古代铜可是跟钱挂钩的,铜也可以说就是钱。
铜的地位,就跟现在的金子差不多。
所以青铜镜作坊周围,是不是还有其他建筑遗址?
只不过,现在陈文哲发现的窖藏太多,他也没有时间,专门为了一座窖藏去西陕考古。
不过,既然发现了,还是需要记一笔,以后就算用来跟国家交换信息,获得一些适当的好处也是可以的。
他不要金钱,不要名誉,只要获得一些便利也行。
这一次来阳洛,是真的来着了,在这里他能够学到,能够获得启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他就如同老鼠进了米缸,可劲的吃,可劲的造,却发现最后怎么也造不完。
所以说,这金手指太过厉害了也不好,因为他能够获得的太多,这样让他的兴奋阈值,甚至是幸福阈值,都变得很高。
西周墙盘的意思是,西周一位叫“墙”的贵族的盘子。
该盘上面刻有铭文284字,讲的内容主要分两大段。
首先是歌颂周朝君王,然后是讲自己家族的事。
特别是讲周王的事和司马迁的《史记》十分吻合,使得该盘子意义重大,成为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
周原遗址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看扶风和岐山是不是很眼熟?
扶风县有著名的佛教圣地,岐山在《山海经》十分闻名,也是炎帝的老家、《黄帝内经》的诞生地。
之前陈文哲就因为岐山的古董收藏,找到了大批窖藏。
周原遗址,原来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
这一次窖藏的发现,让考古队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卜甲、卜骨等用品。
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易经》也叫《周易》,周朝的人很热衷易经八卦啊!
至今让考古队不明白的是,庄白一号窖藏距离地表只有30厘米,青铜器摆放得乱七八糟,从此可以看出当时周人埋藏的时候十分慌张。
埋藏的时间紧迫,可能发生了要紧的事,至于什么事暂时还不得知。
当然,这些都跟青铜镜没有多大关系。
这座窖藏吸引陈文哲的原因,是因为里面有一件国宝级青铜镜。
主要是这座地窖发现的青铜镜,千年后仍光亮照人。
像是这样的事情,不是偶然出现,因为之前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现。
1974年6月,黑龙省冰市,一支考古队来到了当地的阿城区亚沟镇进行考古的初步探索。
这时候,凑巧经过的一位老农对考古队说,这附近的地窖底下有一枚古铜镜。
谁曾想,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考古队此行有了更大的发现。
当时,这个李姓老农对考古队说起的是这样一件事。
在十几年前,当地曾经有一个村民,在给自家开挖水窖时,捡到了一枚圆形的金属物件。
经过一番清理后,村民们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块古代的铜镜,而且镜面依旧光亮照人。
老农的这番话语,让考古学家大为震惊。
考古队在老农的指引下,从当年发现铜镜的地窖附近开始探索。
约莫探索了大半天,竟然真让他们发现了一个古代遗址的部分踪迹。
在经过进一步的锁定范围和年代确定,专家们推测这个遗址,应该是千年前的金国上京遗址的一部分。
只不过,遗址之下究竟是什么建筑、有着什么样的东西,需要好好发掘。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这个遗址的文物还真是不少。
最后发现涵盖了陶器、石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
还有着足以证明这个遗址身份的金国兵器和官印等,总数达到了2000多件。
从这些兵器和官印来看,这个遗址应该就是古文献记载的金国的上京会宁府的遗址。
在这些文物中,最有亮点的文物,大概就是出土的500多面铜镜。
在众多的铜镜中,最珍贵的又当属一个直径超过43厘米,重量达到24的青铜镜。
从这个铜镜的背面看,雕刻着两条栩栩如生的鲤鱼,首尾衔接,相互追逐,大概是寓意着生生不息之感。
而在其外,还用构思精巧的蔓草纹环绕,线条极为流畅,显示了当时的金国工艺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此外,部分铜镜中还有雕刻着龙造型的图案,显然应该是金国的皇家用品。
其实,这一次的考古发现,只是金国上京会宁府遗址的一部分。
在后续几十年的多次考古发现中,这个遗址的全貌逐渐被还原开来。
比如在2002年的金上京“朝日殿”的考古发掘,就颇具戏剧性。
当时,亚沟镇的几位农民,在对耕地进行“旱改水”的施工中,发现了田地里有不少石块,翻出来到路边准备丢弃。
凑巧的是,刚好有人经过时发现这些“石块”非比寻常。
他感觉像是建造建筑时,遗留下来的“碎石烂瓦”。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判断,才知道这居然是八百年前的金代灰陶砖瓦和石凿建筑残件。
再后来,“朝日殿”被评为2002年“华夏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是经考古发掘,已知华夏历代皇帝使用的最大的郊祀宫殿遗址。
这个遗址为揭示当时宋金时期的文化,及历史大事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比如,据史料记载,金国在1115年就建立了上京城。
随着后来海陵王完颜亮掌权后,为了更好逐鹿中原,开始动了迁都的念头,准备从上京迁都到燕京。
而为了逼迫反对迁都的皇族离开上京城,海陵王甚至直接拆毁了上京的宫殿和祭祀场所。
而这个事情,恰好与金上京朝日殿的考古发现相一致。
如此说来,华夏的历史记载,倒确实真实得多。
这些历史记录,往往能有诸多文献和考古发现相佐证,这才是真正的文明古国。
这一次在因为一面残损青铜镜,连接上一座窖藏,而这座窖藏居然还跟一座遗址有关。
毕竟古代的青铜器生产作坊,不可能藏在小地方。
要知道,在古代铜可是跟钱挂钩的,铜也可以说就是钱。
铜的地位,就跟现在的金子差不多。
所以青铜镜作坊周围,是不是还有其他建筑遗址?
只不过,现在陈文哲发现的窖藏太多,他也没有时间,专门为了一座窖藏去西陕考古。
不过,既然发现了,还是需要记一笔,以后就算用来跟国家交换信息,获得一些适当的好处也是可以的。
他不要金钱,不要名誉,只要获得一些便利也行。
这一次来阳洛,是真的来着了,在这里他能够学到,能够获得启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他就如同老鼠进了米缸,可劲的吃,可劲的造,却发现最后怎么也造不完。
所以说,这金手指太过厉害了也不好,因为他能够获得的太多,这样让他的兴奋阈值,甚至是幸福阈值,都变得很高。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437/23064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