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十三小说网无弹窗免费阅读 > 都市小说 > 陈文哲 >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处理麻仓土的手段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处理麻仓土的手段

推荐阅读:诸天重生末世城下之钢铁洪流仙帝归来从绿毛虫开始的末世生活边谋爱边侦探跟乔爷撒个娇乔斯年叶佳期重生系统之国民女神花豹突击队南宫密墅大唐:从种土豆开始

    在元代之时,通过麻仓土的保存方式来看,就知道这种资源很珍贵。
    因为在当时使用前,麻仓土都是盛在专用器皿中,绝不敢有丝毫浪费。
    而麻仓土的作用,只是以少量比例,配合当时主要原料瓷石,以增加胎土内氧化铝含量,这样可以保证烧制大器物时不变形。
    所以,麻仓土使用的数量不多,可就算是这样,它还是十分珍贵,这就很值得研究了。
    如果说配方失传,也就是麻仓土的处理工艺失传,那么明代怎么还能使用麻仓土?
    最起码明代前中期烧制的瓷器,麻仓土的特征很明显,这一点十分容易辨认。
    这种含麻仓土的胎,现象很特殊。
    就是中间多含汽泡,或在拉胚时破于表面形成坑点,或夹于胎土中形成一个个小扁洞。
    元青花瓷片的断面上,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些特点。
    加工质量最好的元青花瓷胎土,色为洁白,质量稍次者则带点灰,再次者则泛黄。
    这可能和使用的瓷石质量,或同麻仓土的配比量,或烧成工艺有关。
    这里不排除元代时各地窑口不同,所使用的胎土可能不完全相同。
    不管怎么说,明代之时,肯定掌握了元青花的制作技术。
    要不然,刚开始发现的元青花,不会被认为是明代青花。
    那么明代之时,元青花的制作工艺,为什么会失传?
    难道真是因为麻仓土绝产了?其他高岭土没法替代?
    或者说,元代遗留下来的能够使用的麻仓土,全用完了?
    这一点也不可能,因为明代也在麻仓山开采麻仓土,也是使用他们自己处理的麻仓土来制作瓷器。
    可惜,隋侯之珠内部没有明确麻仓土和高岭土的区别,但是,里面有处理麻仓土的手段。
    如果没有这种手段,陈文哲还真没有自信仿制真正的元青花。
    现在陈文哲只能是寄希望于,麻仓土的特性,真的是经过后天处理之后实现的。
    在古代,特别是元明清时代,他们没有科学的手段对麻仓土进行检测,对于高岭土的认识也不足。
    所以,他们只会处理麻仓土,因为麻仓土跟高岭土,还是有一些微小差异的。
    而问题就出现在这微小的差异之中,就是有着这一点不同,经过他们的特殊手段处理之后,就出现了优质麻仓土,就可以烧制出元青花。
    要是按照这個想法来重新制作出合格的麻仓土,那就要在现有的高岭土之上,进行提纯,再添加一些元素。
    这样才能得到麻仓土,之后经过元带古法工艺处理,最后得到可以使用的麻仓土,最终烧制出合格的元青花。
    这就是陈文哲的计划,首先他要通过处理高岭土,得到麻仓土,之后才是处理麻仓土,烧制成功元青花。
    如果陈文哲的这种想法是对的,那么他就可以真正烧制出古法元青花。
    当然,在这中间,问题还有很多。
    青料、胎料要是没有问题,那么还有工艺和釉质。
    工艺,除了纹饰,就是制胚。
    制坯技术方面元代拉坯、印坯、利坯等方法均采用。
    我们看到的元青花精品器物,多为拉坯,这也成为元青花胎体成型识别中最主要的特征。
    用拉坯法,事先制成若干段。
    下部、上部、口部等等。
    干后用泥条粘接,并粘上底部。
    大罐内,泥条均抹平做为护接头泥,防移位。
    小型器物,一般只挤出泥条痕。
    手工拉坯成型法,是一项极为高超的技艺,即使在古代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
    除拉坯法外,印坯法也常用,就是用模具做四、六、八方型器物。
    比如四方壶、六方、八方梅瓶或特大肚圆梅瓶等等。
    这种制坯方法,相对较工整,和拉坯造成的手工迹象不同。
    利坯法,就是对已成型未干的坯胎进行细修。
    而现代对拉坯法已不敢轻易使用,主要使用印坯法做大罐、大梅瓶等。
    只不过这么做出来的器物,显薄且死沉,即同体积下比真品沉重得多。
    元代拉坯法成型的胎体,外表是一种大概的平整、手工态的平整。
    达不到现代印坯法平整度,有的表面略微有棱感。
    而且显厚实,主要是同体积下,比仿品显轻。
    最明显的是,胎体内表在拉坯时,形成许多宽道旋痕。
    这些宽道旋痕均一指宽左右,中间略凹。
    在这些宽道旋痕中,有的器物存在密细如丝的艺人指纹痕,当然,也有些也不明显。
    指纹痕,同现代仿器物中如方便面条般,盘旋紧挨的线状纹痕不同。
    如果这些都能做好,那么就是釉料、胎质、工艺,都没有什么问题。
    这时,唯一的追求就是釉质。
    元代青花的釉质也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烧制成功的釉质,也具有唯一性。
    元青花瓷的釉质很独特,现在所见有三种:青白釉、青花白釉、枢府釉。
    青白釉,为景镇宋代湖田窑工艺之延续。
    这种釉是元青花瓷当中,最不好仿的一种釉。
    其在元青花瓷上的特点很明显,一是釉层厚。
    经常在口沿或底部有积釉,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厚薄不等现象。
    此釉在烧制中流动性很差,这和现代釉流动性极好形成反差。
    二是呈湖蓝色或湖绿色,均有深浅。
    其釉近观即两尺以内,呈通透水亮,并具乳质感。
    釉特厚处,一般于足底釉层更显厚,有半失透或失透感,蓝艳含翠,十分悦眼。
    再就是青花白釉,这种釉色的特点也很明显。
    一是胎釉结合度极好,不易看出釉质厚薄来,似为一体。
    适当距离下,一般是离开1米左右,就会感觉玉质感很强,甚至是在诸釉质中最强。
    一般呈现白中少有点青,更多地反射出白玉般的温润感觉。
    最后一种是枢府釉,特点是白中微带青(微蓝和绿意),不论浓淡遮盖力极强。
    二是乳质感和玉质感均强,三是釉层厚薄在前二者中间,即不厚不薄。
    这三种釉中,前二种的仿制难度由于太大,使现代很多人要想仿,已经无任何空隙可钻。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437/22211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