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无心无意之举
推荐阅读:诸天重生、末世城下之钢铁洪流、仙帝归来、从绿毛虫开始的末世生活、边谋爱边侦探、跟乔爷撒个娇乔斯年叶佳期、重生系统之国民女神、花豹突击队、南宫密墅、大唐:从种土豆开始、
玛瑙入釉对瓷器釉层的性质和呈色,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真品汝瓷的釉色、釉面好坏,并不取决于是否在釉中加入玛瑙?
玛瑙入釉,只是材料的堆砌,只是体现皇家的奢靡?
陈文哲肯定是不认同这些观点的,因为事实明显不是这样!
第一,玛瑙入釉既无前例,也无来者,北宋官窑没有,南宋官窑也没有,明清官窑更没有。
宋徽宗既能建“花石冈”,何不全国各地调运宝石作原料,生产“北宋官窑”制品?
事实上汝窑用玛瑙,并非皇帝所爱而用,这是当地窑工的发明创造;
第二,明清皇帝珍爱汝瓷,多次仿烧,难道不会用宝石作釉料?
实际上明仿、清仿汝瓷,都达不到宋代汝瓷的效果;
康熙时仿汝烧制的“天青釉”瓷器,相当名贵,但它不是用铁还原烧制而成,而是用钴为着色剂烧出的釉色,效果与难度都不能和宋代汝窑瓷器媲美。
第三,为何只有玛瑙入釉,而不是其他什么宝石?
石英质的宝石还有很多,如水晶、蛋白石、虎晶石等等;
全国有宝石的地方也很多,为何其他窑口都不用宝石作釉料,唯汝窑独用?
所有窑口都是就地取材烧瓷,这符合客观事实。
汝窑工匠“玛瑙入釉”是创新,把汝瓷天青色烧至极致,是汝窑工匠精益求精的追求。
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汝州地方很大,窑口很多,但只有宝丰清凉寺汝窑烧的最好。
汝窑的珍贵,就是在于它的造型和釉色,而这里面肯定有玛瑙入釉的原因。
汝窑瓷的光泽是非常含蓄、内敛的,如丝绸般柔和和玉石般温润,这符合中国人谦逊含蓄的传统观念。
可是要做到瓷器釉面光泽含蓄而不刺目是很难的,需要把釉加厚才能实现。
这就要在钙质釉料里,加入碱金属,才能够挂厚釉。
而早先的石灰釉,一挂厚就流淌,很难达到含蓄内敛的温润效果,这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所以,汝窑工匠大胆突破传统,发明了玛瑙入釉。
汝窑工匠第一次加入玛瑙这种物质,一定是无心无意之举。
就如同钧窑加入孔雀石,也是无心无意之举,结果烧成了铜红釉。
玛瑙呈蜡状光泽,具双折射性质,折射率高,必定对釉面的天青色、乳浊性、玉质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阳光下汝瓷釉面的变色效应,也是玛瑙末具双折射特性反射光的结果。
而其他窑口的瓷器釉面,都无法与之相比拟。
汝瓷是石灰釉,釉层薄,南宋官窑和龙泉窑是石灰碱釉,多次上釉才有玉质感。
看到这里,陈文哲收获多多,特别是关于玛瑙入釉方面的知识。
还有,他发现原来他的认知之中有两个偏差,一个就是玛瑙入釉跟汝窑的天青色关系不大。
他虽然知道玛瑙入釉跟汝窑瓷的釉色有关,但是他真没想到,关系居然那么大。
再有一个就是,汝窑瓷可能是使用的石灰碱釉,这样才能做到施厚釉。
可看过汝窑的烧制过程,看过严和总结的经验教训,他才知道,事情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第一,玛瑙入釉很重要,它关乎瓷器的颜色变化、颜色定型,还有釉面质感,特别是那种如玉的质感。
第二,那就是汝窑瓷施加的是石灰釉,而不是石灰碱釉,但是,当年汝窑的工匠也弄出来了厚釉。
而且这种厚釉,跟石灰碱釉的厚釉是不同的。
相比起来,汝窑釉更薄,但是其显示出来的效果,却不比南宋石灰碱釉弄出来的效果要差。
而这肯定与玛瑙入釉有关,如果没有玛瑙这种添加剂,单纯的石灰釉,肯定达不到汝窑瓷器那种效果。
这些技术,可都是真正的绝技!
如果没有看到眼前这件汝瓷的烧制过程,如果没有看到严和的著作,这些隐秘,他哪里能够知道?
汝瓷的天青色与玛瑙入釉,两者存在某种联系,只要研究透彻,之后烧制精品汝瓷,一定不在话下。
看过了一些隐秘,陈文哲才真正清楚,汝瓷的天青色这一概念的出现,离不开宋徽宗对于艺术的追求。
但是,真正烧制出这种颜色的瓷器,却得益于当年汝州制瓷匠人的智慧与技艺。
看过汝窑瓷的生产过程,陈文哲才真正懂得了,玛瑙入釉的重要性。
结合现代的一些研究,陈文哲更加清楚里面的问题。
玛瑙入釉原因有不少,第一個肯定是古陶瓷爱好者应该都了解的,北方瓷釉与南方瓷釉,最大的区别就是北方是低硅高铝,高温窑;
而南方是高硅低铝,烧制温度相对低一点。
北方釉烧制温度高,烧制温度高就会导致瓷胎颜色重,这就不利于获得天青色,但是玛瑙入釉之后,就会改善这种状况。
玛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玛瑙入釉可以增加釉中硅的含量,同时降低铝的比例,降低釉的烧制温度。
同时也能制约瓷胎的颜色,要知道烧制温度越高,瓷胎颜色越深,这些特点都更有利于获得天青色。
除了这一点,玛瑙入釉还能影响釉质。
汝瓷的釉质是典型的石灰釉,釉中助溶剂——氧化钙含量达到15%左右。
如釉中不加玛瑙的话,为获得天青的釉色,而降低烧制温度,釉料会烧不透,胎也欠烧。
而在高温下,超过1220℃,它容易烧成玻璃质釉,不具备乳浊型的玉质感品质。
况且,汝瓷釉中氧化铁含量高达2%以上。
这可比南宋官窑的釉和龙泉窑的釉,含铁量均高,釉厚度也不如它们厚。
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离子铁丰富,釉料充分熔融,只能得到青绿色玻璃质釉,天青色乳浊的玉质感是出不来的。
加了玛瑙的汝釉,降低了釉的烧制温度,有利于得到乳浊的玉质感釉质。
这些东西,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陈文哲哪里能知道?
当然,古人肯定不知道里面的原因,但是他们在长期实践之中,慢慢的摸索出来了最佳的烧制配方和工艺。
真品汝瓷的釉色、釉面好坏,并不取决于是否在釉中加入玛瑙?
玛瑙入釉,只是材料的堆砌,只是体现皇家的奢靡?
陈文哲肯定是不认同这些观点的,因为事实明显不是这样!
第一,玛瑙入釉既无前例,也无来者,北宋官窑没有,南宋官窑也没有,明清官窑更没有。
宋徽宗既能建“花石冈”,何不全国各地调运宝石作原料,生产“北宋官窑”制品?
事实上汝窑用玛瑙,并非皇帝所爱而用,这是当地窑工的发明创造;
第二,明清皇帝珍爱汝瓷,多次仿烧,难道不会用宝石作釉料?
实际上明仿、清仿汝瓷,都达不到宋代汝瓷的效果;
康熙时仿汝烧制的“天青釉”瓷器,相当名贵,但它不是用铁还原烧制而成,而是用钴为着色剂烧出的釉色,效果与难度都不能和宋代汝窑瓷器媲美。
第三,为何只有玛瑙入釉,而不是其他什么宝石?
石英质的宝石还有很多,如水晶、蛋白石、虎晶石等等;
全国有宝石的地方也很多,为何其他窑口都不用宝石作釉料,唯汝窑独用?
所有窑口都是就地取材烧瓷,这符合客观事实。
汝窑工匠“玛瑙入釉”是创新,把汝瓷天青色烧至极致,是汝窑工匠精益求精的追求。
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汝州地方很大,窑口很多,但只有宝丰清凉寺汝窑烧的最好。
汝窑的珍贵,就是在于它的造型和釉色,而这里面肯定有玛瑙入釉的原因。
汝窑瓷的光泽是非常含蓄、内敛的,如丝绸般柔和和玉石般温润,这符合中国人谦逊含蓄的传统观念。
可是要做到瓷器釉面光泽含蓄而不刺目是很难的,需要把釉加厚才能实现。
这就要在钙质釉料里,加入碱金属,才能够挂厚釉。
而早先的石灰釉,一挂厚就流淌,很难达到含蓄内敛的温润效果,这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所以,汝窑工匠大胆突破传统,发明了玛瑙入釉。
汝窑工匠第一次加入玛瑙这种物质,一定是无心无意之举。
就如同钧窑加入孔雀石,也是无心无意之举,结果烧成了铜红釉。
玛瑙呈蜡状光泽,具双折射性质,折射率高,必定对釉面的天青色、乳浊性、玉质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阳光下汝瓷釉面的变色效应,也是玛瑙末具双折射特性反射光的结果。
而其他窑口的瓷器釉面,都无法与之相比拟。
汝瓷是石灰釉,釉层薄,南宋官窑和龙泉窑是石灰碱釉,多次上釉才有玉质感。
看到这里,陈文哲收获多多,特别是关于玛瑙入釉方面的知识。
还有,他发现原来他的认知之中有两个偏差,一个就是玛瑙入釉跟汝窑的天青色关系不大。
他虽然知道玛瑙入釉跟汝窑瓷的釉色有关,但是他真没想到,关系居然那么大。
再有一个就是,汝窑瓷可能是使用的石灰碱釉,这样才能做到施厚釉。
可看过汝窑的烧制过程,看过严和总结的经验教训,他才知道,事情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第一,玛瑙入釉很重要,它关乎瓷器的颜色变化、颜色定型,还有釉面质感,特别是那种如玉的质感。
第二,那就是汝窑瓷施加的是石灰釉,而不是石灰碱釉,但是,当年汝窑的工匠也弄出来了厚釉。
而且这种厚釉,跟石灰碱釉的厚釉是不同的。
相比起来,汝窑釉更薄,但是其显示出来的效果,却不比南宋石灰碱釉弄出来的效果要差。
而这肯定与玛瑙入釉有关,如果没有玛瑙这种添加剂,单纯的石灰釉,肯定达不到汝窑瓷器那种效果。
这些技术,可都是真正的绝技!
如果没有看到眼前这件汝瓷的烧制过程,如果没有看到严和的著作,这些隐秘,他哪里能够知道?
汝瓷的天青色与玛瑙入釉,两者存在某种联系,只要研究透彻,之后烧制精品汝瓷,一定不在话下。
看过了一些隐秘,陈文哲才真正清楚,汝瓷的天青色这一概念的出现,离不开宋徽宗对于艺术的追求。
但是,真正烧制出这种颜色的瓷器,却得益于当年汝州制瓷匠人的智慧与技艺。
看过汝窑瓷的生产过程,陈文哲才真正懂得了,玛瑙入釉的重要性。
结合现代的一些研究,陈文哲更加清楚里面的问题。
玛瑙入釉原因有不少,第一個肯定是古陶瓷爱好者应该都了解的,北方瓷釉与南方瓷釉,最大的区别就是北方是低硅高铝,高温窑;
而南方是高硅低铝,烧制温度相对低一点。
北方釉烧制温度高,烧制温度高就会导致瓷胎颜色重,这就不利于获得天青色,但是玛瑙入釉之后,就会改善这种状况。
玛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玛瑙入釉可以增加釉中硅的含量,同时降低铝的比例,降低釉的烧制温度。
同时也能制约瓷胎的颜色,要知道烧制温度越高,瓷胎颜色越深,这些特点都更有利于获得天青色。
除了这一点,玛瑙入釉还能影响釉质。
汝瓷的釉质是典型的石灰釉,釉中助溶剂——氧化钙含量达到15%左右。
如釉中不加玛瑙的话,为获得天青的釉色,而降低烧制温度,釉料会烧不透,胎也欠烧。
而在高温下,超过1220℃,它容易烧成玻璃质釉,不具备乳浊型的玉质感品质。
况且,汝瓷釉中氧化铁含量高达2%以上。
这可比南宋官窑的釉和龙泉窑的釉,含铁量均高,釉厚度也不如它们厚。
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离子铁丰富,釉料充分熔融,只能得到青绿色玻璃质釉,天青色乳浊的玉质感是出不来的。
加了玛瑙的汝釉,降低了釉的烧制温度,有利于得到乳浊的玉质感釉质。
这些东西,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陈文哲哪里能知道?
当然,古人肯定不知道里面的原因,但是他们在长期实践之中,慢慢的摸索出来了最佳的烧制配方和工艺。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437/21527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