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现代瓷器当中,最为顶级的一种
推荐阅读:疯狂农民工、南宫密墅、天神殿、跟乔爷撒个娇乔斯年叶佳期、大唐:从种土豆开始、跟乔爷撒个娇罗衣对雪、乔斯年叶佳期、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章楠楠乔琳琳蒋婷苏浅浅、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周一口鸟、章楠楠乔琳琳蒋婷苏浅浅、
故宫之中从中正殿开始,自南向北分布着宝华殿、雨花阁、梵宗楼等十座藏传佛教殿堂。
这些建筑构成了故宫内,惟一全部由佛堂组成的建筑区。
这些现存的佛堂,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雨花阁便是其中的一座。
而雨花阁内,殿顶的鎏金铜龙尤为奇特。
它身长3米,匍匐着身姿作势欲下,似乎只是暂停在檐角,所以被称为“跑龙”。
四条金龙跃于殿脊之上,殿顶之上满覆鎏金铜瓦,鎏金屋顶下没有斗拱。
檐口装饰华丽繁复,其彩色立体方块,兽面梁头部位都有着鲜明的藏族建筑艺术色彩。
它是汉式宫殿建筑,与藏式建筑的巧妙结合。
这种藏汉合璧的独特建筑形式,在整个故宫建筑群中仅此一例。
雨花阁是乾隆朝,前期兴建的众多寺院佛堂中位置特殊的一座。
乾隆修建的雨花阁,是否也是出于兴黄安蒙的政治目的呢?
皇宫是皇帝的起居之所,是政府发号施令的政治中心。
雨花阁位于皇宫腹地,它是皇宫的专用佛堂。
除了做佛事的喇嘛,宫外人是不能踏入一步的。
既不供大活佛居住,也不供蒙藏领袖朝拜。
它只是乾隆皇帝的修炼密宗之所,嗯,在这里好想加入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因为密宗在我们平常人的印象当中,就不是什么正经的修行方法。
不管这些正不正经,反正像是这座大点之内的那条龙一样,在故宫之中,奇怪的龙还有不少。
故宫是明清帝王执政与生活的场所,含有数量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它们不仅呈现出精美的建筑艺术,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即为其中典型的代表。
这座大殿建于乾隆三十七年,位于故宫东北部,是乾隆退位后的寝宫。
养性殿的房梁上有一条钱龙,位于明间脊垫板的侧面,由铜钱串成龙的造型。
该钱龙长约2米,张牙舞爪,做腾云驾雾状,形象威武,极具震慑感。
钱龙上方的脊檩侧面,则挂有大长条红缎绸,显示浓厚的喜庆之意。
养性殿房梁的钱龙,可以说是我国迎祥纳福文化的体现。
看到这样的龙,其实我们都应该想到,这条钱龙属于我国古代厌胜文化。
厌胜属于古代迷信行为,即古人通过某种物件来“压制”使用者认为的敌害鬼魅,并达到消灾纳福的目的。
厌胜物又名镇物,较早地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编《汉书》内。
其卷九十九,载有王莽制作的一个形似北斗形状的器物,称之为威斗,用作打仗退兵时的厌胜物。
我国古代工匠在建筑施工快要完成时,往往会在房梁(屋顶)安放包括不同类型的厌胜物,铜钱即为其中之一。如清代官书《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六载,明代北苑广寒殿“梁上有金钱百二十文,盖镇物也”。
又如内国史院满文档案顺治八年十二月初八日记载,是日顺治帝下令将承天门改为天门,挂牌匾,置金银钱于木梁上,并派工部尚书固山额真行祭祀礼。
另厌胜钱一般用的是非流通的货币,主要用于吉利品或辟邪品,其文字和图案都有特殊的意义。
养性殿房梁上的铜钱直径约为2.8厘米,呈外圆内方孔形,寓意“天圆地方”;
铜钱上有一道一道的挫痕,说明是新铸的铜钱,并没有流通使用;
铜钱上还刻有“乾隆通宝”字样,说明为乾隆时期制造。
类似的,故宫内其他宫殿如宝华殿、慈宁宫、养心殿等建筑屋顶内也有厌胜钱。
这些压胜钱多置于宝匣中,铜钱上有“天下太平”汉、满文字样。
上述铜钱在建筑屋顶的使用,寓意帝王对国泰民安的祈盼。
钱龙上方的红缎绸,反映了我国传统“上梁大吉”民俗文化。
我国古建筑的施工,到了安放屋顶大梁的工序时,工匠们会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
这种仪式主要是来表达对建筑稳固长久的祈盼,这种仪式即为“上梁大吉”。
安放大梁是古建筑施工的一项重要工序,不仅寓意建筑施工到了收尾的关键阶段,而且还决定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
大梁安放位置准确、接缝严实,则有利于建筑整体稳固长久。
我国民间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本意,也是说明上梁安放的重要性。
乾隆时期养性殿的营建,也包含“上梁大吉”民俗。
清代内务府奏销档之《奏为宁寿宫殿宇梁吉期应行仪注事》,载有养性殿上梁大吉的相关礼仪。
即“谨择得本年(乾隆三十七年)九月十六日戊申,宜用辰时上梁吉等语……所有应行礼仪应加敬谨,除献神香供牲醴以及执事官员匠役人等花红犒赏等项,届期令随工预备外,其披梁需用贴金银花各一对,大红云缎各一匹”。
由上述记载不难发现,养性殿的上梁大吉内容主要包括:选择上梁吉日吉时、说吉语、举行祭祀礼仪以求天神护佑、赏赐工匠、在大梁上批红缎等。
“上梁大吉”习俗,至今在紫禁城古建筑修缮保护中仍得到了传承。
除此之外,那条钱龙还是我国古代皇权文化的体现。
龙为我国古代祥瑞图腾之一,其造型为经过深度艺术化的多种动物形象的组合体。
龙的特殊形象赋予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认为龙具有非凡的能力,是消灾驱邪的保护神。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撰《说文解字》卷十一载有“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由此可见,反映龙具有无所不能的本领。
在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龙的图腾崇拜特性逐渐为封建统治者专用。
古代帝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常常自诩为真龙天子,来标榜自己与龙一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帝王所使用的宫殿建筑内,也大量饰以龙的形象。
以故宫太和殿为例,太和殿为明清帝王举行国家重要典礼的场所。
其屋顶正吻、瓦面、梁架、立柱、台基、栏板、宝座、屏风等位置均包含有龙的纹饰,数量达上万条。
(本章完)
这些建筑构成了故宫内,惟一全部由佛堂组成的建筑区。
这些现存的佛堂,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雨花阁便是其中的一座。
而雨花阁内,殿顶的鎏金铜龙尤为奇特。
它身长3米,匍匐着身姿作势欲下,似乎只是暂停在檐角,所以被称为“跑龙”。
四条金龙跃于殿脊之上,殿顶之上满覆鎏金铜瓦,鎏金屋顶下没有斗拱。
檐口装饰华丽繁复,其彩色立体方块,兽面梁头部位都有着鲜明的藏族建筑艺术色彩。
它是汉式宫殿建筑,与藏式建筑的巧妙结合。
这种藏汉合璧的独特建筑形式,在整个故宫建筑群中仅此一例。
雨花阁是乾隆朝,前期兴建的众多寺院佛堂中位置特殊的一座。
乾隆修建的雨花阁,是否也是出于兴黄安蒙的政治目的呢?
皇宫是皇帝的起居之所,是政府发号施令的政治中心。
雨花阁位于皇宫腹地,它是皇宫的专用佛堂。
除了做佛事的喇嘛,宫外人是不能踏入一步的。
既不供大活佛居住,也不供蒙藏领袖朝拜。
它只是乾隆皇帝的修炼密宗之所,嗯,在这里好想加入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因为密宗在我们平常人的印象当中,就不是什么正经的修行方法。
不管这些正不正经,反正像是这座大点之内的那条龙一样,在故宫之中,奇怪的龙还有不少。
故宫是明清帝王执政与生活的场所,含有数量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它们不仅呈现出精美的建筑艺术,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即为其中典型的代表。
这座大殿建于乾隆三十七年,位于故宫东北部,是乾隆退位后的寝宫。
养性殿的房梁上有一条钱龙,位于明间脊垫板的侧面,由铜钱串成龙的造型。
该钱龙长约2米,张牙舞爪,做腾云驾雾状,形象威武,极具震慑感。
钱龙上方的脊檩侧面,则挂有大长条红缎绸,显示浓厚的喜庆之意。
养性殿房梁的钱龙,可以说是我国迎祥纳福文化的体现。
看到这样的龙,其实我们都应该想到,这条钱龙属于我国古代厌胜文化。
厌胜属于古代迷信行为,即古人通过某种物件来“压制”使用者认为的敌害鬼魅,并达到消灾纳福的目的。
厌胜物又名镇物,较早地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编《汉书》内。
其卷九十九,载有王莽制作的一个形似北斗形状的器物,称之为威斗,用作打仗退兵时的厌胜物。
我国古代工匠在建筑施工快要完成时,往往会在房梁(屋顶)安放包括不同类型的厌胜物,铜钱即为其中之一。如清代官书《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六载,明代北苑广寒殿“梁上有金钱百二十文,盖镇物也”。
又如内国史院满文档案顺治八年十二月初八日记载,是日顺治帝下令将承天门改为天门,挂牌匾,置金银钱于木梁上,并派工部尚书固山额真行祭祀礼。
另厌胜钱一般用的是非流通的货币,主要用于吉利品或辟邪品,其文字和图案都有特殊的意义。
养性殿房梁上的铜钱直径约为2.8厘米,呈外圆内方孔形,寓意“天圆地方”;
铜钱上有一道一道的挫痕,说明是新铸的铜钱,并没有流通使用;
铜钱上还刻有“乾隆通宝”字样,说明为乾隆时期制造。
类似的,故宫内其他宫殿如宝华殿、慈宁宫、养心殿等建筑屋顶内也有厌胜钱。
这些压胜钱多置于宝匣中,铜钱上有“天下太平”汉、满文字样。
上述铜钱在建筑屋顶的使用,寓意帝王对国泰民安的祈盼。
钱龙上方的红缎绸,反映了我国传统“上梁大吉”民俗文化。
我国古建筑的施工,到了安放屋顶大梁的工序时,工匠们会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
这种仪式主要是来表达对建筑稳固长久的祈盼,这种仪式即为“上梁大吉”。
安放大梁是古建筑施工的一项重要工序,不仅寓意建筑施工到了收尾的关键阶段,而且还决定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
大梁安放位置准确、接缝严实,则有利于建筑整体稳固长久。
我国民间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本意,也是说明上梁安放的重要性。
乾隆时期养性殿的营建,也包含“上梁大吉”民俗。
清代内务府奏销档之《奏为宁寿宫殿宇梁吉期应行仪注事》,载有养性殿上梁大吉的相关礼仪。
即“谨择得本年(乾隆三十七年)九月十六日戊申,宜用辰时上梁吉等语……所有应行礼仪应加敬谨,除献神香供牲醴以及执事官员匠役人等花红犒赏等项,届期令随工预备外,其披梁需用贴金银花各一对,大红云缎各一匹”。
由上述记载不难发现,养性殿的上梁大吉内容主要包括:选择上梁吉日吉时、说吉语、举行祭祀礼仪以求天神护佑、赏赐工匠、在大梁上批红缎等。
“上梁大吉”习俗,至今在紫禁城古建筑修缮保护中仍得到了传承。
除此之外,那条钱龙还是我国古代皇权文化的体现。
龙为我国古代祥瑞图腾之一,其造型为经过深度艺术化的多种动物形象的组合体。
龙的特殊形象赋予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认为龙具有非凡的能力,是消灾驱邪的保护神。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撰《说文解字》卷十一载有“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由此可见,反映龙具有无所不能的本领。
在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龙的图腾崇拜特性逐渐为封建统治者专用。
古代帝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常常自诩为真龙天子,来标榜自己与龙一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帝王所使用的宫殿建筑内,也大量饰以龙的形象。
以故宫太和殿为例,太和殿为明清帝王举行国家重要典礼的场所。
其屋顶正吻、瓦面、梁架、立柱、台基、栏板、宝座、屏风等位置均包含有龙的纹饰,数量达上万条。
(本章完)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436/21049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