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十三小说网无弹窗免费阅读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六百八十八章还是小看它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还是小看它了

推荐阅读:疯狂农民工南宫密墅天神殿跟乔爷撒个娇乔斯年叶佳期大唐:从种土豆开始跟乔爷撒个娇罗衣对雪乔斯年叶佳期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章楠楠乔琳琳蒋婷苏浅浅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周一口鸟章楠楠乔琳琳蒋婷苏浅浅

    越地窑场的逐年没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
    六九零年,北宋建国之后,作为北宋唯一官窑的汝窑,后来居上,从而结束了秘色瓷,自中晚唐至北宋中期作为“御瓷”的历史。
    在绍兴元年和四年,为南宋皇室烧造的明堂祭器,成了越窑最后的辉煌。
    越窑的辉煌消失,但是窑工可不会消失。
    还有,任何技术,都不会是凭空而来的,比如北宋的宝烧技术。
    这种技术,肯定有一个发展过程。
    很明显,宋代的宝烧,很可能就是从秘色瓷发展而来的。
    或者,是继承了部分秘色瓷的技术。
    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秘色瓷的保密技术太强了。
    五代十国时,吴越国钱氏王朝下令,越窑只能烧制供奉皇室的器物。
    当时的产品,被官府严格控制,几乎不流于民间,其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更不外传。
    这个时期,越窑青瓷均被称为秘色瓷。
    这些秘色瓷进入钱氏皇宫,在钱氏王族成员死后,部分秘色瓷器又被随葬地下。
    自宋以后,随着越窑的衰落,秘色瓷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有关秘色瓷的历史,也成为一段隐秘而又美好的记忆。
    自此,好像秘色瓷就失去了踪迹。
    清代乾隆年间,宫中奇珍异宝堆积如山,无所不有,惟独缺少一件秘色瓷。
    乾隆皇帝曾经做诗感叹:“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辰星看。”
    他是为自己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无缘一睹秘色瓷的芳容而遗憾。
    其实,事情是一体两面的,也许就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之下,秘色瓷就流传了下来呢?
    秘色瓷外表如冰似玉,透着碧绿色,主要是青釉!
    这些特征,是不是有点耳熟?
    汝窑的特征呢?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
    传说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它的特征也很明显,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
    再就是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其实,别的都不说,就看“雨过天晴云**”,“千峰碧波翠色来”这两句形容的诗句,就可以看出,跟秘色瓷的形象,是有多么相似!
    在中国陶瓷史上,各窑口之间的学习、模仿、接受、竞争和互鉴从未间断过。
    在汝窑青瓷之前,越窑已经经历了漫长的青瓷生产历史,并且在唐宋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
    质量和艺术水准极高的越窑秘色瓷,在唐宋时期风靡一时,中外青瓷窑口争先仿效,汝窑青瓷也不例外。
    种种迹象表明,汝窑青瓷与越窑秘色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只不过,这些都没法证明,因为汝窑出在北地,而越窑却在南方。
    其实这些也不用陈文哲来证明,因为很多人都探究过。
    汝窑青瓷与越窑秘色瓷,追求的审美风格是一致的。
    汝瓷淡淡的天青色,所带来的感官享受,容易让人想起宋词中的“明月”“绿水”“芳草”和“春水”等词语。
    这与越窑秘色瓷所追求的“如明月春水”、“如薄冰绿云”的釉色效果,何其相似?
    当然,这些传承历史,陈文哲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传承。
    他现在有了越窑青瓷的传承、越窑秘色瓷的传承,汝窑也得到了一部分,不算最好,但也有。
    只不过,他并没有学习。
    这部分传承,是来自上一次大海市收藏家协会举办的展览,里面有一件汝窑青瓷。
    当时没有太过注意,之后查找相关资料,才又一次看到。
    也就是说,他除了柴窑技术没有传承之外,整个青瓷的传承体系,已经从唐宋元明清,全都收集全了。
    其实,现在回头看去,古代的一些技术,说好,是真好。
    但是,研究透彻了,也就那么回事。
    比如越窑的秘色瓷,主要还是提高温度,最后在匣钵之内,完成最后的蜕变。
    这样的事情,以现代技术并不难完成。
    只不过,在古代,也就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之下,秘传烧制。
    瓷器的最终成色取决于瓷土、釉色和温度。
    温度不同,瓷釉中的成分,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因此,若要烧造出秘色瓷,对瓷土的筛选、釉色成分,以及温度,都必须严格把控。
    到底如何掌控,便是越窑的独家秘诀,不为外人所知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谁的技术,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利己是所有人的本能选择。
    只不过,现在这项技术,就真的凭空变出来了。
    陈文哲就什么都不用付出,就白得了这么一项技术、秘方!
    此时他已经十分清楚,烧造秘色瓷还得单件装烧,即用匣钵装载瓷器,一个匣钵只能装一件瓷器。
    之后一定要满釉裹足、支垫烧制,这能有效杜绝明火、叠烧产生的缺陷,提高瓷器的质量。
    从这个程度上说,秘色瓷的“秘”,不仅在于其制作方法的绝密,更在于其高昂的成本。
    其实,得到翠色,又何必这么费事呢?
    梅子青,就是一种很好的翠色,可惜,这是南宋之时才发明出来的,不要说唐代了,就连北宋都烧制不出来。
    摇了摇头,双手离开匣钵。
    先前他虽然看好这只匣钵,但是,还是小看人家了。
    人家从刚开始,就选料精良,最后制作的时候,也十分精心。
    这是一件筒型的匣钵,上面有盖,通体施满了青釉。
    仔细观察,还能看到盖和罐体之间,有着釉料密封。
    而现在,很显然都烧结在一起了。
    转了一圈,陈文哲能从匣钵外部,看到精细的暗刻纹,大部分为龙纹凤纹。
    有这样的纹饰,就代表了它的身份。
    很可能当时它的出现,就是为了烧制官窑贡品!
    看底,肯定是有点露胎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它的本质。
    它的胎泥,肯定比一般的瓷器要更细腻纯净,致密度也很高。
    釉色十分莹润肥厚,虽然达不到如冰似玉的效果,但也算是顶级青瓷。
    当然,这只能算是唐代的顶级青瓷。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436/21037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