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帮朝鲜处理国政
推荐阅读:豆豆、奶爸戏精、重生八零锦绣盛婚姜筱孟昔年、重生八零锦绣盛婚幽非芽、姜筱孟昔年、重生八零锦绣盛婚、张清元、次元:从契约贝拉和奥菲斯开始贝拉奥菲斯希儿·芙乐艾、次元:从契约贝拉和奥菲斯开始抑天之渊、贝拉奥菲斯希儿·芙乐艾、
傍晚,从营地回到行宫里的朱由校将手里的文书扔在桌案上,壶里的茶水已然冰凉。
宫娥正欲更换,却见皇帝茶水倒满一杯,一饮而尽,感受着茶水秦沁凉心脾,朱由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恭厂灾后,整个北京城异常的燥热难耐,这凉茶,正好去去自己身心内外的火气。
处理了勋贵的事情以后,三大营的整顿业已迫在眉睫,这次朱由校打算让一个满朝文武都想不到的人去主事。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将挂兵部左侍郎衔,署理整顿京军三大营,勇卫营总督陈策从旁协助。
这次,朱由校任用了文官和武将的势力,独独没有选择任何一家勋贵,为的就是敲山震虎,彻底解决三大营历朝以来的弊病。
勇卫营是朱由校亲自建立起来,必须要护卫在自己身边的一支禁军。
京师戍卫自有城西的城防军,而外出征战,还要有另外的兵马代表京师,总不能每次京师出人的时候,就让勇卫营去。
况且三大营沿革多年,世人视其为京军门面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不整顿三大营,天下人也会对官军没有根本上看法的改变。
整顿三大营,现在是一百年来最好时机,正好借着王恭厂灾一事,彻底消除这个隐患!
况且,勋贵袭爵毫无压力的事儿,朱由校也得考虑解决一下了,勋贵子弟没有一点危机意识,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次朱由校只是利用这八十余家名气比较大的京师勋贵试试水,看一下全国勋贵们的反应。
朱由校想到这里,低头看向桌案,脸色沉了下去。
毛文龙这封密奏,正验证了之前朱由校的想法。
皇太极被抄断了后路,也不与入朝的辽军接战,既然回不去,倒是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与他们打起了游击战。
辽军大部皆为步卒,虽然如今骑兵装备了手铳火枪,可人数上到底还是不如后金,根本不敢独自追击。
加之朝鲜境内水土不服及不熟悉地势等原因,未敢孤军深入。
皇太极随后放出了消息,声称要派遣使臣来北京议和,商谈条约,不再与大明为敌,共享太平。
他正是抓住了辽东久战,民心疲弱,而朝鲜不修武备,急于想让后金离开朝鲜境内的种种人心,做了这个主动求和的“大好人”。
实际上,根据熊廷弼的最新塘报,后金仅仅只是放出了议和的消息而已,皇太极另一面又分兵两路,分别往觉华岛和宽甸去了。
这哪是想要罢兵言和的意思,这是贼心未死。
然而属国朝鲜,以及辽东百姓,听闻后金主动求和的消息后,都是人心浮动,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提前庆贺久违的太平了。
人心,这就是人心啊!
朱由校坐在椅子上,心知肚明,皇太极绝不会甘心一直在建州做个土酋长,而自己,也不会放着国仇家恨不去报。
这次就算议和了,也是毫无意义。
大明与后金的战争自万历一朝至今,持续近半个世纪,早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可很多人还是天真得很。
他们奢望着,只要这次大明撤兵,后金就会遵守合约,从朝鲜撤兵,从此两方过着罢兵言和的太平日子。
想什么呢?
少不得,这次要由自己这个宗主国的皇帝当坏人,现在朝鲜已经被后金打怕了,听说满朝百臣大部分都赞同议和。
这个朱由校也理解,毕竟鞑子现在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肆虐,大明和后金不断大战,而朝鲜军队却只能在本土上看热闹,这滋味的确不好受。
可能他们想的,是无论如何先把后金军从朝鲜境内弄出去,然后再徐图恢复。
但是理解归理解,无论朝鲜内部现在怎么想的,朱由校能传出去的意思只有一个,拒绝议和。
大明现在完全有能力把后金消灭,国仇家恨,就在这两年了,没有那个功夫跟他们徐徐图之。
如果朝鲜属国内部意见不一致,那朱由校就只好派个人过去,帮他们达成一致!
皇太极想要利用人心,使花招,多半又是那个范文程的意思。
朱由校只能是见招拆招,用大明皇帝的身份,强令朝鲜及辽军继续作战,直到出现一个满意的结果。
至于说其它的,朱由校现在已经管不着了,最近发生的事儿,实在已经令人焦头烂额。
“传朕的口谕到觉华岛,令朝鲜上下君臣,凡是还自视为大明臣属的,都要抵抗到底。”
“建虏不灭,哪来真正的太平?”
“告诉朝鲜国王,身为国王,不要被臣子的意见左右,如果李倧现在还处理不了朝鲜的国政,那大明会帮他处理!”
“省得让一些宵小之辈出来作威作福!他们不嫌丢人,大明还嫌丢人哪!”
小阉毕竟不像王朝辅和皇帝这么熟,又是自己人,没什么话敢说,诺诺道是,转头出了行宫。
王朝辅也没在这事儿上多说,来到身后替朱由校捏肩,一边说道:
“爷,白天处理勋贵们的法子,是不是有点儿太过激了,朝臣中我听见有不少微词。”
朱由校才靠在椅子上舒缓口气,闻言又将目光投射过来,“他们说什么了,你给朕说来听听。”
“有人说国朝三百年至今,勋贵袭爵,向来如此,如勋贵们未立战功,陛下就取消了他们的袭爵之权,岂不是乱了祖宗之法。”
“还有的说,如此大事,陛下当与内阁议定,会六部部议,不该如此草率行事,乾纲独断。”
听到这里,朱由校的火气来了,冷笑道:
“乾纲独断,他们就是这样看朕的?熊廷弼、朱燮元,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他们可有一人是有爵位的?”
“现在就连他们这些人,都是一爵难求,遑论是其他的武将了,只怕一辈子都没有机会。”
“勋贵子弟只需要立战功便可袭爵,朕甚至不需要他们立像张万邦、曹文昭他们那样的大功,只要做点事儿就行。”
“连这也算苛刻了?”
朱由校冷笑连连:“现在这些勋贵子弟,早没了先祖建功立业时的心了,只想着混吃等死,袭爵享福!”
“朕就是要杜绝这样的歪风邪气,朕要给那些立功的武将封爵,告诉他们,大明不会亏待他们!”
说完这些话,朱由校叹了口气,默默道:“你去召武英殿大学士温体仁,来行宫见朕。”
宫娥正欲更换,却见皇帝茶水倒满一杯,一饮而尽,感受着茶水秦沁凉心脾,朱由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恭厂灾后,整个北京城异常的燥热难耐,这凉茶,正好去去自己身心内外的火气。
处理了勋贵的事情以后,三大营的整顿业已迫在眉睫,这次朱由校打算让一个满朝文武都想不到的人去主事。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将挂兵部左侍郎衔,署理整顿京军三大营,勇卫营总督陈策从旁协助。
这次,朱由校任用了文官和武将的势力,独独没有选择任何一家勋贵,为的就是敲山震虎,彻底解决三大营历朝以来的弊病。
勇卫营是朱由校亲自建立起来,必须要护卫在自己身边的一支禁军。
京师戍卫自有城西的城防军,而外出征战,还要有另外的兵马代表京师,总不能每次京师出人的时候,就让勇卫营去。
况且三大营沿革多年,世人视其为京军门面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不整顿三大营,天下人也会对官军没有根本上看法的改变。
整顿三大营,现在是一百年来最好时机,正好借着王恭厂灾一事,彻底消除这个隐患!
况且,勋贵袭爵毫无压力的事儿,朱由校也得考虑解决一下了,勋贵子弟没有一点危机意识,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次朱由校只是利用这八十余家名气比较大的京师勋贵试试水,看一下全国勋贵们的反应。
朱由校想到这里,低头看向桌案,脸色沉了下去。
毛文龙这封密奏,正验证了之前朱由校的想法。
皇太极被抄断了后路,也不与入朝的辽军接战,既然回不去,倒是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与他们打起了游击战。
辽军大部皆为步卒,虽然如今骑兵装备了手铳火枪,可人数上到底还是不如后金,根本不敢独自追击。
加之朝鲜境内水土不服及不熟悉地势等原因,未敢孤军深入。
皇太极随后放出了消息,声称要派遣使臣来北京议和,商谈条约,不再与大明为敌,共享太平。
他正是抓住了辽东久战,民心疲弱,而朝鲜不修武备,急于想让后金离开朝鲜境内的种种人心,做了这个主动求和的“大好人”。
实际上,根据熊廷弼的最新塘报,后金仅仅只是放出了议和的消息而已,皇太极另一面又分兵两路,分别往觉华岛和宽甸去了。
这哪是想要罢兵言和的意思,这是贼心未死。
然而属国朝鲜,以及辽东百姓,听闻后金主动求和的消息后,都是人心浮动,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提前庆贺久违的太平了。
人心,这就是人心啊!
朱由校坐在椅子上,心知肚明,皇太极绝不会甘心一直在建州做个土酋长,而自己,也不会放着国仇家恨不去报。
这次就算议和了,也是毫无意义。
大明与后金的战争自万历一朝至今,持续近半个世纪,早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可很多人还是天真得很。
他们奢望着,只要这次大明撤兵,后金就会遵守合约,从朝鲜撤兵,从此两方过着罢兵言和的太平日子。
想什么呢?
少不得,这次要由自己这个宗主国的皇帝当坏人,现在朝鲜已经被后金打怕了,听说满朝百臣大部分都赞同议和。
这个朱由校也理解,毕竟鞑子现在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肆虐,大明和后金不断大战,而朝鲜军队却只能在本土上看热闹,这滋味的确不好受。
可能他们想的,是无论如何先把后金军从朝鲜境内弄出去,然后再徐图恢复。
但是理解归理解,无论朝鲜内部现在怎么想的,朱由校能传出去的意思只有一个,拒绝议和。
大明现在完全有能力把后金消灭,国仇家恨,就在这两年了,没有那个功夫跟他们徐徐图之。
如果朝鲜属国内部意见不一致,那朱由校就只好派个人过去,帮他们达成一致!
皇太极想要利用人心,使花招,多半又是那个范文程的意思。
朱由校只能是见招拆招,用大明皇帝的身份,强令朝鲜及辽军继续作战,直到出现一个满意的结果。
至于说其它的,朱由校现在已经管不着了,最近发生的事儿,实在已经令人焦头烂额。
“传朕的口谕到觉华岛,令朝鲜上下君臣,凡是还自视为大明臣属的,都要抵抗到底。”
“建虏不灭,哪来真正的太平?”
“告诉朝鲜国王,身为国王,不要被臣子的意见左右,如果李倧现在还处理不了朝鲜的国政,那大明会帮他处理!”
“省得让一些宵小之辈出来作威作福!他们不嫌丢人,大明还嫌丢人哪!”
小阉毕竟不像王朝辅和皇帝这么熟,又是自己人,没什么话敢说,诺诺道是,转头出了行宫。
王朝辅也没在这事儿上多说,来到身后替朱由校捏肩,一边说道:
“爷,白天处理勋贵们的法子,是不是有点儿太过激了,朝臣中我听见有不少微词。”
朱由校才靠在椅子上舒缓口气,闻言又将目光投射过来,“他们说什么了,你给朕说来听听。”
“有人说国朝三百年至今,勋贵袭爵,向来如此,如勋贵们未立战功,陛下就取消了他们的袭爵之权,岂不是乱了祖宗之法。”
“还有的说,如此大事,陛下当与内阁议定,会六部部议,不该如此草率行事,乾纲独断。”
听到这里,朱由校的火气来了,冷笑道:
“乾纲独断,他们就是这样看朕的?熊廷弼、朱燮元,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他们可有一人是有爵位的?”
“现在就连他们这些人,都是一爵难求,遑论是其他的武将了,只怕一辈子都没有机会。”
“勋贵子弟只需要立战功便可袭爵,朕甚至不需要他们立像张万邦、曹文昭他们那样的大功,只要做点事儿就行。”
“连这也算苛刻了?”
朱由校冷笑连连:“现在这些勋贵子弟,早没了先祖建功立业时的心了,只想着混吃等死,袭爵享福!”
“朕就是要杜绝这样的歪风邪气,朕要给那些立功的武将封爵,告诉他们,大明不会亏待他们!”
说完这些话,朱由校叹了口气,默默道:“你去召武英殿大学士温体仁,来行宫见朕。”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312/15225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