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权衡
推荐阅读:网游之箭神无双、神医傻妃狠嚣张、叶辰萧初然、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龙腾兵王、赘婿神皇、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我以道种铸永生、替嫁新婚夜,植物人老公要离婚、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
两万战兵,加上两万辅兵,一共四万兵马,这已经是一股相当强悍的力量了。
在李家军中,一直有满万不能敌的神奇传说。也就是说,只要李家军的兵马达到了一万人,就基本上属于不可战胜的状态了。
当然了,这属于比较夸张一点的自信心。实际上,李家军自从组建以来,还从未打过败仗。
李中易自认为不算是顶级名将,可是,李家军在他的率领之下,百战百胜的战绩,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既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李中易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了胜利王者的代名词!
西进的计划最终成型之后,李中易出门去了后花园,吴越国的士子们都在那里参加复试。
此次复试,其实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按照李中易的计划,从这些人里边选拔出来的人才,将填充到各个州县的实权岗位之上。
只要这些人尝到了甜头,并掌握了实权,那就只能跟着李中易一条道走到黑了。说白了,所谓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其实是找到利益共同体的最快捷径。
李中易从既有官吏之中,寻找利益共同体,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段。
如果,选拔出来的都是书生,单单是熟悉官场的生态,就需要好些年的磨练。
现在,李中易从吴越国原有官吏之中,选拔出来的人才,对官场的显规则和潜规则都一清二楚,他们直接就可以上岗理政,不需要太长的过渡期。
李中易抵达后花园的时候,黄光群刚好写完试卷,他仔仔细细的检查了好几遍之后,随即起身交卷。
李中易接过黄光群的试卷,仔细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不由对他大感兴趣。
“汝以前是杭州府衙的押司?”李中易信口问黄光群。
黄光群之所以提前交卷,等的就是李中易的这一问,他不慌不忙的答道:“回皇上,下吏以前确是押司。下吏以为,照皇榜所言,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贵贱,实乃大快人心的创举。”
李中易微微点头,别看黄光群仅仅是一名押司,谈吐方面却是不凡。
“朕问你,海上贸易以何为最?”李中易放下手里的试卷,显得漫不经心的发问。
黄光群深揖到地,泰然自若的答道:“回皇上,下吏以为,造出不沉之巨船,应为最。”
李中易温和的说:“何为不沉之巨船?”这是有心考较了。
黄光群依旧不慌不忙的答道:“海上风浪莫可测,必须吃水深,且为尖底船,才可能抗得住狂风巨浪。”
李中易点点头,笑道:“既然已经交卷,汝且回家去歇息吧。”
等黄光群走后,李中易拿起他专用的碳笔,在黄光群的试卷上,做了一个醒目的标记。
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李中易更相信他自己的眼光,黄光群此人有心机有胆识,如果磨练到了位,必是一条上佳的鹰犬。
张本年紧接交了卷,李中易深深的看了眼他,没有任何表示,就任张本年离开了后花园。
等张本年走后,李中易拿起他的试卷,从头到尾看了不下三遍,基本可以确定,张本年是个有真本事的循吏。
水上贸易,除了不沉的巨船之外,还有件事情也至关重要,即水上的生意经。
张本年在试卷里,旗帜鲜明的点出了海上的贸易对象,包括安南的吴朝和真腊!
在如今的形势之下,具有国际贸易视野的人才,不仅不多,反而少得可怜。
所以,李中易再次拿起碳笔,在张本年的试卷上,画了个醒目的标记。
随着交卷的人越来越多,李中易做标记的次数,也跟着不断的增多。
到了最后,等所有人都交了卷之后,李中易赫然发现,有标记的试卷足有二十几张。
“吴越国遍地都是人才呢。”李中易站起身子,笑着感叹不已。
“皇上,吴越国的人才虽多,可惜的是,钱家不能善用他们,导致很短的时间内,就亡了国。”竹娘一本正经的说。
李中易微微一笑,他的用人观,一向是唯才是举,然后是加强监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基本原则执行得很彻底。
试卷全部收上来后,李中易抓紧时间,连夜将一百份试卷,全都批阅完毕。
一百份试卷,一百个人,李中易不打算黜落一人,只是需要重新排名次罢了。
张本年的试卷,和黄光群的试卷,同时摆在李中易的桌子上,他有些犹豫不决,究竟让谁来做第一名呢?
论资历,自然是张本年更深好几筹,并且,张本年曾任杭州府推官,是官而不是吏!
黄光群最大的缺陷是,他是个地地道道的不入流的下吏而已,距离官的境界还差了九万九千里。
如果,提拔黄光群为头名,那么,李中易敢断言,黄光群一定心甘情愿的充当忠犬的角色。
当然了,如果提拔张本年为头名,他这个没有硬靠山的前任推官,照样也会是忠臣无疑。
就在李中易委决不下之时,忽然听见竹娘在门外训斥侍女的声音,“教了这么多次,还没有教会你?皇上批阅公文的时候,严禁任何人进去打扰,明白么?”
李中易心中猛的一动,拔苗助长的典故,由然浮上心头。
想定之后,李中易抓起碳笔,在张本年的试卷上,画了一个异常醒目的圈。
俗话说的好,斗米养恩人,石米养仇人!
李中易再怎么不待见儒教,如今这个时代,依然是儒生在读书人里边,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下吏不得窥视官阶的固有思维,依然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束缚力,即使李中易这么强悍的皇帝,也不得不选择一定程度的妥协。
李中易圈定了头名和次名之后,列名次的进度,紧跟着加快了数倍。
第二天一早,李中易放下手里的碳笔,吩咐人将皇榜誊抄清楚,然后悬挂到行宫门口去。
这一次,张家管家没有误事,他很快就传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张本年再次获得了头名!
在李家军中,一直有满万不能敌的神奇传说。也就是说,只要李家军的兵马达到了一万人,就基本上属于不可战胜的状态了。
当然了,这属于比较夸张一点的自信心。实际上,李家军自从组建以来,还从未打过败仗。
李中易自认为不算是顶级名将,可是,李家军在他的率领之下,百战百胜的战绩,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既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李中易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了胜利王者的代名词!
西进的计划最终成型之后,李中易出门去了后花园,吴越国的士子们都在那里参加复试。
此次复试,其实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按照李中易的计划,从这些人里边选拔出来的人才,将填充到各个州县的实权岗位之上。
只要这些人尝到了甜头,并掌握了实权,那就只能跟着李中易一条道走到黑了。说白了,所谓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其实是找到利益共同体的最快捷径。
李中易从既有官吏之中,寻找利益共同体,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段。
如果,选拔出来的都是书生,单单是熟悉官场的生态,就需要好些年的磨练。
现在,李中易从吴越国原有官吏之中,选拔出来的人才,对官场的显规则和潜规则都一清二楚,他们直接就可以上岗理政,不需要太长的过渡期。
李中易抵达后花园的时候,黄光群刚好写完试卷,他仔仔细细的检查了好几遍之后,随即起身交卷。
李中易接过黄光群的试卷,仔细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不由对他大感兴趣。
“汝以前是杭州府衙的押司?”李中易信口问黄光群。
黄光群之所以提前交卷,等的就是李中易的这一问,他不慌不忙的答道:“回皇上,下吏以前确是押司。下吏以为,照皇榜所言,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贵贱,实乃大快人心的创举。”
李中易微微点头,别看黄光群仅仅是一名押司,谈吐方面却是不凡。
“朕问你,海上贸易以何为最?”李中易放下手里的试卷,显得漫不经心的发问。
黄光群深揖到地,泰然自若的答道:“回皇上,下吏以为,造出不沉之巨船,应为最。”
李中易温和的说:“何为不沉之巨船?”这是有心考较了。
黄光群依旧不慌不忙的答道:“海上风浪莫可测,必须吃水深,且为尖底船,才可能抗得住狂风巨浪。”
李中易点点头,笑道:“既然已经交卷,汝且回家去歇息吧。”
等黄光群走后,李中易拿起他专用的碳笔,在黄光群的试卷上,做了一个醒目的标记。
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李中易更相信他自己的眼光,黄光群此人有心机有胆识,如果磨练到了位,必是一条上佳的鹰犬。
张本年紧接交了卷,李中易深深的看了眼他,没有任何表示,就任张本年离开了后花园。
等张本年走后,李中易拿起他的试卷,从头到尾看了不下三遍,基本可以确定,张本年是个有真本事的循吏。
水上贸易,除了不沉的巨船之外,还有件事情也至关重要,即水上的生意经。
张本年在试卷里,旗帜鲜明的点出了海上的贸易对象,包括安南的吴朝和真腊!
在如今的形势之下,具有国际贸易视野的人才,不仅不多,反而少得可怜。
所以,李中易再次拿起碳笔,在张本年的试卷上,画了个醒目的标记。
随着交卷的人越来越多,李中易做标记的次数,也跟着不断的增多。
到了最后,等所有人都交了卷之后,李中易赫然发现,有标记的试卷足有二十几张。
“吴越国遍地都是人才呢。”李中易站起身子,笑着感叹不已。
“皇上,吴越国的人才虽多,可惜的是,钱家不能善用他们,导致很短的时间内,就亡了国。”竹娘一本正经的说。
李中易微微一笑,他的用人观,一向是唯才是举,然后是加强监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基本原则执行得很彻底。
试卷全部收上来后,李中易抓紧时间,连夜将一百份试卷,全都批阅完毕。
一百份试卷,一百个人,李中易不打算黜落一人,只是需要重新排名次罢了。
张本年的试卷,和黄光群的试卷,同时摆在李中易的桌子上,他有些犹豫不决,究竟让谁来做第一名呢?
论资历,自然是张本年更深好几筹,并且,张本年曾任杭州府推官,是官而不是吏!
黄光群最大的缺陷是,他是个地地道道的不入流的下吏而已,距离官的境界还差了九万九千里。
如果,提拔黄光群为头名,那么,李中易敢断言,黄光群一定心甘情愿的充当忠犬的角色。
当然了,如果提拔张本年为头名,他这个没有硬靠山的前任推官,照样也会是忠臣无疑。
就在李中易委决不下之时,忽然听见竹娘在门外训斥侍女的声音,“教了这么多次,还没有教会你?皇上批阅公文的时候,严禁任何人进去打扰,明白么?”
李中易心中猛的一动,拔苗助长的典故,由然浮上心头。
想定之后,李中易抓起碳笔,在张本年的试卷上,画了一个异常醒目的圈。
俗话说的好,斗米养恩人,石米养仇人!
李中易再怎么不待见儒教,如今这个时代,依然是儒生在读书人里边,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下吏不得窥视官阶的固有思维,依然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束缚力,即使李中易这么强悍的皇帝,也不得不选择一定程度的妥协。
李中易圈定了头名和次名之后,列名次的进度,紧跟着加快了数倍。
第二天一早,李中易放下手里的碳笔,吩咐人将皇榜誊抄清楚,然后悬挂到行宫门口去。
这一次,张家管家没有误事,他很快就传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张本年再次获得了头名!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235/31860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