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 莫厌金杯酒
推荐阅读:远古种田:狼性夫君轻点缠、跟乔爷撒个娇乔斯年叶佳期、大唐第一熊孩子、跟乔爷撒个娇罗衣对雪、乔斯年叶佳期、龙魔血帝、不朽道魂、驭兽邪妃有点辣、锦鲤农女超旺夫、快穿之海王大佬在线教学、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潘三娘琵琶技艺确实高明,起码比米白珠他们那部音声人的琵琶手要高明得多。李潼听着都止不住的入神,转音惊破时,才又想起来正事。
大凡什么事情,第一次做来总是难免生涩。李潼手拿曲目,看着上面不乏有颇为眼熟的词牌名,也在心中将自己所能记住的一些诗词篇章试着转韵协律,但也难免迟疑不定。
唐宋声韵,没有太大变化,即便是有,也能拗救过来。他所迟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要代入自己的出身处境与时人对他的判估去选择,能抄的那么多,无谓露出那么多马脚。
要把这件事当作一项可以长久运营的事业来做,最好给人一种循序渐进,精益求精,不断突破的层次感。他奶奶命那么长,他有大把的时间无所事事,可不能三板斧一榔头,掏空了自己。
所以《琵琶行》这首长歌虽然首先想到,但也最先被他排除,起调立意太高了不好,后边调子不好衔接,也会引人狐疑。六朝靡靡之音还未散尽,唐人仍是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样子,好糊弄。
“且慢,这首是什么曲子?”
听到一段欢快旋律后,李潼眸子顿时一亮,抬手止住琵琶声,继而发问道。
乐伎潘三娘按弦顿住,开口回道:“回大王,此为杂调《醉公子》。”
你说巧不巧!
李潼听到这曲调名更是一乐,看来自己真有搞这种事业的天赋,便又说道:“可有旧辞?弹唱一遍。”
潘三娘依言而行,转轴由头弹起,转调之际开口唱起:“雀儿口,香酥手,翻来绮罗解奴石榴……”
得,又是一首艳辞,这是陪酒的女伎抱怨客人酒后无状呢。
李潼听到这唱词,先不管兴致盎然随着潘三娘打拍哼唱的李守礼,转眼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宦官杨绪。
虽说内教坊已经浸染俚俗,但整天《踏摇娘》《醉公子》之类的曲调弹唱,这些管事的太监他们听了不上火吗?
当然做这些恶意猜度的时候,他是忘了这潘三娘前后长长短短也弹了七八首曲子,唯独这首被他叫停。可见他自己在音乐上的鉴赏意趣,也是急需斧凿修正的。
“这旧辞太鄙不雅,且来试协这里一篇新辞。”
他心里已有定计,提笔便书,不旋踵,一篇新辞已经写出来。
不独潘三娘,就连厅内其他人闻言后也都难免好奇兼惊讶,他们本以为这大王所翻新曲只是闲来无事说说而已,却没想到真的伏案而就一篇新辞。
潘三娘还有些怯懦不敢上前,宦官杨绪便踏步行上,两手捧起纸张,忍不住按照潘三娘的唱法吟唱起来:“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金杯酒?”
新辞不长,不过两联而已,杨绪还没走到潘三娘面前,已经吟唱完毕,似还有些迟疑不确定,回头看了看永安王,转回头又忍不住低唱一遍。只是他的声音干瘪枯涩,远不及潘三娘那么婉转悦耳,也勾不起人什么兴致。
潘三娘接过新辞,默念几遍,而后便又拨起琵琶试着弹唱起来:“者边走,那边走……”
李潼抬手打断李守礼的唱和,闭眼认真聆听,只觉得还是有一些失粘跳调,加上较之旧辞减了一字,因此那潘三娘弹唱起来略显凌乱,但即便如此,听起来效果较之旧辞还是好了许多。
他自己觉得好,还可能只是心理作用。可是潘三娘弹唱几遍之后渐渐协调起来,一俟曲终,米白珠已经拍掌喝彩起来:“大王新辞,真是、真是……妙啊!”
李潼眼皮一翻白他一眼,果然是个连六都喊不好的咸鱼。
另一侧的乐工康多宝也走上前,躬身道:“大王著辞,翻新雅致,但是协于此曲,却是略折辞工,冗调跳脱,还需勘磨……”
听听,这才叫专业意见,不要净说废话,如果不妙,我写它做什么?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是曲子冗调跳脱的缘故,不是我新辞写的不好。
“那么依康部头看来,是否还有修补余地?还有潘三娘,你有什么心得,也不妨直言道来。”
对于有真本事的人,李潼向来保有一份敬重,不耻下问。
康多宝也取来一琵琶,将旧曲拨弹,居然不差潘三娘多少。起码在李潼的欣赏水平听来,是品不出什么高低差别的。
他写的这一首《醉妆词》,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作品。大凡主前边带个后的,基本不是什么好货色,王衍也不例外,听听这首《醉妆词》,其人如何便也明白了。
这首词不庄不谐,不劝不教,唯道风流,只诉风流,因其纯粹,自有洒趣。让人一听就明白,这是一个坦坦荡荡的酒色之徒。
这么说吧,我来青楼只是想坐坐就走,批判世俗,可是听到歌姬唱这首词,我都想多喝两杯花酒。不是我咸湿,实在是艺术作品自有其感染力。
这种人设,放在人主身上,那是昏君无疑。但李潼巴不得被人当做酒色之徒,一个英俊又有才情逸趣的富贵闲王,简直完美!
有专业人士参与帮忙,事情就变得简单。那个康多宝拨弦许久,李潼也渐渐听出味道,其人每次拨弦都有细微差别,剔掉所谓的冗调去配合新辞,居然还是一个编曲的人才。
察觉到这一点,李潼更加欣慰,以前只觉得给武则天当孙子没有一点好,现在看来也不是。身份摆在这里,文抄都能搞成团伙作案,那些寒丁宅男们,他们能有这配置?
失粘错韵?不存在的,一定是曲子的问题,改!
李潼自己也积极加入其中,还把偷眼去瞄胡姬米大蛮的李守礼也拉过来,学点正事吧你,以后总不好事事麻烦别人。再说被娘娘知道你逃课不上学,跑来内教坊调戏胡姬,打死你都有份!
厅中几人协调声曲之际,一名内教坊宫役匆匆行入,附于宦官杨绪耳畔低语,杨绪听完后,看看堂上二王,欲言又止,沉吟片刻后趁着不被关注之际,悄悄行出了厅堂。
李潼视线余光扫见这一幕,也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眼下初窥门径正在忙事业呢,无暇关心其他。再说那杨绪留下来也没什么用,短处不少、长处却无,啥也不是。
不得不说,什么事情,都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胡人康多宝拨弦调曲,那琵琶伎潘三娘也没有闲着,不知从何处拿出一块两尺见方的薄木板,木板表面均匀密布着一排排的小凹槽,另有一把红色小豆捏在手中,只听康多宝拨弦一声,潘三娘便在木板放置一枚红豆。
“此为宫板,专为协律录调之用。”
米白珠也凑上来,见永安王有些不解潘三娘的动作,便低声解释道:“乐者多有笔墨不习,才用俗器录曲协律。”
李潼闻言后便点点头,这录曲的工具他倒是没有听过也没见过,但大约能够想象到其使用的原理。后世研究唐乐,无非故纸片言的搜罗与出土实物的推敲,即便是真正的古乐大师也不好吹牛说自己能够通知所有,他认识有盲点和漏洞也再正常不过。
乐工康多宝也停下拨弦动作解释道:“杂调翻曲协律,还是简单一些,宫调即定,只需要宫内上下调拨。至于清商等大曲翻新,还需乐悬贵器寻宫应律,重做勘磨。”
所谓的乐悬,便是钟磬等礼乐大器,是亘古相传的庄重器物。所谓古乐十二律,黄钟大吕之类,便是通过钟磬等确定其调律,又被称为宫律或者是宫商。宫位所在,便是乐曲起调调音与整体基调,寻宫应律,便是确定整首乐曲的宫调,或悠扬或低沉,或轻快或幽怨。
燕乐有四均二十八调,宫商角羽是为四均,一均则包含七调,合共二十八个音调。
李潼在乐理方面只是门外汉,尽管乐工康多宝解释诸多,但一时间也理解不了那么多名词。最终也只是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音调越多,一首乐曲应该就越婉转动听,曲风多变。
至于清商乐,则就没有这么多的调音变化,毕竟是用在祭天祀祖的场合上,还是应该以肃穆庄重为主,否则他们听嗨了怎么办?
尽管康多宝口称杂调翻曲简单,但在调试一番之后,还是放下琵琶拿起了一根横笛,开始吹奏试探起来。燕乐多以管乐定调,因为音色相对更加纯粹可辨。当康多宝换了乐器之后,就连李潼都能明显感觉到乐曲的调律变化。
如是过了小一个时辰,康多宝才结束了翻曲协律,而那潘三娘也将新曲以宫板红豆录出。如此李潼就看明白了,因为较之最初的排列,那些红豆下移了一行,且被减去了十几个,彼此之间挨得也更加紧凑。
“大王新辞雅致,胜于旧辞轻佻,故由小石降次高平……”
听到这康多宝的话,李潼更觉得满意,寻花柳都成了雅致而不轻挑,还有啥好说的,人才啊!
说别的都是多余,况且他也听不懂,还是要看成品如何。他起身伸个懒腰坐回坐席,然后便吩咐潘三娘:“且试奏一番。”
潘三娘抱起琵琶,再次拨弹起来,待到新辞接入,李潼闭眼聆听,眉梢频频上扬,很明显的感觉到正首曲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节奏更紧凑一些,声辞谐和也更流畅,果然像那康多宝所言,少了一些轻佻旖旎,变得更加爽快雅趣。
人才啊!
一曲终了,李潼心中再次感慨,睁开眼还没来得及夸一夸对方,厅室外突然响起了鼓掌声,并伴随着一个略显沙哑但又爽朗悦耳的女声:“左张右望,金杯花柳,风流回转,真是妙趣横生!”
潘三娘琵琶技艺确实高明,起码比米白珠他们那部音声人的琵琶手要高明得多。李潼听着都止不住的入神,转音惊破时,才又想起来正事。
大凡什么事情,第一次做来总是难免生涩。李潼手拿曲目,看着上面不乏有颇为眼熟的词牌名,也在心中将自己所能记住的一些诗词篇章试着转韵协律,但也难免迟疑不定。
唐宋声韵,没有太大变化,即便是有,也能拗救过来。他所迟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要代入自己的出身处境与时人对他的判估去选择,能抄的那么多,无谓露出那么多马脚。
要把这件事当作一项可以长久运营的事业来做,最好给人一种循序渐进,精益求精,不断突破的层次感。他奶奶命那么长,他有大把的时间无所事事,可不能三板斧一榔头,掏空了自己。
所以《琵琶行》这首长歌虽然首先想到,但也最先被他排除,起调立意太高了不好,后边调子不好衔接,也会引人狐疑。六朝靡靡之音还未散尽,唐人仍是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样子,好糊弄。
“且慢,这首是什么曲子?”
听到一段欢快旋律后,李潼眸子顿时一亮,抬手止住琵琶声,继而发问道。
乐伎潘三娘按弦顿住,开口回道:“回大王,此为杂调《醉公子》。”
你说巧不巧!
李潼听到这曲调名更是一乐,看来自己真有搞这种事业的天赋,便又说道:“可有旧辞?弹唱一遍。”
潘三娘依言而行,转轴由头弹起,转调之际开口唱起:“雀儿口,香酥手,翻来绮罗解奴石榴……”
得,又是一首艳辞,这是陪酒的女伎抱怨客人酒后无状呢。
李潼听到这唱词,先不管兴致盎然随着潘三娘打拍哼唱的李守礼,转眼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宦官杨绪。
虽说内教坊已经浸染俚俗,但整天《踏摇娘》《醉公子》之类的曲调弹唱,这些管事的太监他们听了不上火吗?
当然做这些恶意猜度的时候,他是忘了这潘三娘前后长长短短也弹了七八首曲子,唯独这首被他叫停。可见他自己在音乐上的鉴赏意趣,也是急需斧凿修正的。
“这旧辞太鄙不雅,且来试协这里一篇新辞。”
他心里已有定计,提笔便书,不旋踵,一篇新辞已经写出来。
不独潘三娘,就连厅内其他人闻言后也都难免好奇兼惊讶,他们本以为这大王所翻新曲只是闲来无事说说而已,却没想到真的伏案而就一篇新辞。
潘三娘还有些怯懦不敢上前,宦官杨绪便踏步行上,两手捧起纸张,忍不住按照潘三娘的唱法吟唱起来:“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金杯酒?”
新辞不长,不过两联而已,杨绪还没走到潘三娘面前,已经吟唱完毕,似还有些迟疑不确定,回头看了看永安王,转回头又忍不住低唱一遍。只是他的声音干瘪枯涩,远不及潘三娘那么婉转悦耳,也勾不起人什么兴致。
潘三娘接过新辞,默念几遍,而后便又拨起琵琶试着弹唱起来:“者边走,那边走……”
李潼抬手打断李守礼的唱和,闭眼认真聆听,只觉得还是有一些失粘跳调,加上较之旧辞减了一字,因此那潘三娘弹唱起来略显凌乱,但即便如此,听起来效果较之旧辞还是好了许多。
他自己觉得好,还可能只是心理作用。可是潘三娘弹唱几遍之后渐渐协调起来,一俟曲终,米白珠已经拍掌喝彩起来:“大王新辞,真是、真是……妙啊!”
李潼眼皮一翻白他一眼,果然是个连六都喊不好的咸鱼。
另一侧的乐工康多宝也走上前,躬身道:“大王著辞,翻新雅致,但是协于此曲,却是略折辞工,冗调跳脱,还需勘磨……”
听听,这才叫专业意见,不要净说废话,如果不妙,我写它做什么?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是曲子冗调跳脱的缘故,不是我新辞写的不好。
“那么依康部头看来,是否还有修补余地?还有潘三娘,你有什么心得,也不妨直言道来。”
对于有真本事的人,李潼向来保有一份敬重,不耻下问。
康多宝也取来一琵琶,将旧曲拨弹,居然不差潘三娘多少。起码在李潼的欣赏水平听来,是品不出什么高低差别的。
他写的这一首《醉妆词》,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作品。大凡主前边带个后的,基本不是什么好货色,王衍也不例外,听听这首《醉妆词》,其人如何便也明白了。
这首词不庄不谐,不劝不教,唯道风流,只诉风流,因其纯粹,自有洒趣。让人一听就明白,这是一个坦坦荡荡的酒色之徒。
这么说吧,我来青楼只是想坐坐就走,批判世俗,可是听到歌姬唱这首词,我都想多喝两杯花酒。不是我咸湿,实在是艺术作品自有其感染力。
这种人设,放在人主身上,那是昏君无疑。但李潼巴不得被人当做酒色之徒,一个英俊又有才情逸趣的富贵闲王,简直完美!
有专业人士参与帮忙,事情就变得简单。那个康多宝拨弦许久,李潼也渐渐听出味道,其人每次拨弦都有细微差别,剔掉所谓的冗调去配合新辞,居然还是一个编曲的人才。
察觉到这一点,李潼更加欣慰,以前只觉得给武则天当孙子没有一点好,现在看来也不是。身份摆在这里,文抄都能搞成团伙作案,那些寒丁宅男们,他们能有这配置?
失粘错韵?不存在的,一定是曲子的问题,改!
李潼自己也积极加入其中,还把偷眼去瞄胡姬米大蛮的李守礼也拉过来,学点正事吧你,以后总不好事事麻烦别人。再说被娘娘知道你逃课不上学,跑来内教坊调戏胡姬,打死你都有份!
厅中几人协调声曲之际,一名内教坊宫役匆匆行入,附于宦官杨绪耳畔低语,杨绪听完后,看看堂上二王,欲言又止,沉吟片刻后趁着不被关注之际,悄悄行出了厅堂。
李潼视线余光扫见这一幕,也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眼下初窥门径正在忙事业呢,无暇关心其他。再说那杨绪留下来也没什么用,短处不少、长处却无,啥也不是。
不得不说,什么事情,都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胡人康多宝拨弦调曲,那琵琶伎潘三娘也没有闲着,不知从何处拿出一块两尺见方的薄木板,木板表面均匀密布着一排排的小凹槽,另有一把红色小豆捏在手中,只听康多宝拨弦一声,潘三娘便在木板放置一枚红豆。
“此为宫板,专为协律录调之用。”
米白珠也凑上来,见永安王有些不解潘三娘的动作,便低声解释道:“乐者多有笔墨不习,才用俗器录曲协律。”
李潼闻言后便点点头,这录曲的工具他倒是没有听过也没见过,但大约能够想象到其使用的原理。后世研究唐乐,无非故纸片言的搜罗与出土实物的推敲,即便是真正的古乐大师也不好吹牛说自己能够通知所有,他认识有盲点和漏洞也再正常不过。
乐工康多宝也停下拨弦动作解释道:“杂调翻曲协律,还是简单一些,宫调即定,只需要宫内上下调拨。至于清商等大曲翻新,还需乐悬贵器寻宫应律,重做勘磨。”
所谓的乐悬,便是钟磬等礼乐大器,是亘古相传的庄重器物。所谓古乐十二律,黄钟大吕之类,便是通过钟磬等确定其调律,又被称为宫律或者是宫商。宫位所在,便是乐曲起调调音与整体基调,寻宫应律,便是确定整首乐曲的宫调,或悠扬或低沉,或轻快或幽怨。
燕乐有四均二十八调,宫商角羽是为四均,一均则包含七调,合共二十八个音调。
李潼在乐理方面只是门外汉,尽管乐工康多宝解释诸多,但一时间也理解不了那么多名词。最终也只是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音调越多,一首乐曲应该就越婉转动听,曲风多变。
至于清商乐,则就没有这么多的调音变化,毕竟是用在祭天祀祖的场合上,还是应该以肃穆庄重为主,否则他们听嗨了怎么办?
尽管康多宝口称杂调翻曲简单,但在调试一番之后,还是放下琵琶拿起了一根横笛,开始吹奏试探起来。燕乐多以管乐定调,因为音色相对更加纯粹可辨。当康多宝换了乐器之后,就连李潼都能明显感觉到乐曲的调律变化。
如是过了小一个时辰,康多宝才结束了翻曲协律,而那潘三娘也将新曲以宫板红豆录出。如此李潼就看明白了,因为较之最初的排列,那些红豆下移了一行,且被减去了十几个,彼此之间挨得也更加紧凑。
“大王新辞雅致,胜于旧辞轻佻,故由小石降次高平……”
听到这康多宝的话,李潼更觉得满意,寻花柳都成了雅致而不轻挑,还有啥好说的,人才啊!
说别的都是多余,况且他也听不懂,还是要看成品如何。他起身伸个懒腰坐回坐席,然后便吩咐潘三娘:“且试奏一番。”
潘三娘抱起琵琶,再次拨弹起来,待到新辞接入,李潼闭眼聆听,眉梢频频上扬,很明显的感觉到正首曲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节奏更紧凑一些,声辞谐和也更流畅,果然像那康多宝所言,少了一些轻佻旖旎,变得更加爽快雅趣。
人才啊!
一曲终了,李潼心中再次感慨,睁开眼还没来得及夸一夸对方,厅室外突然响起了鼓掌声,并伴随着一个略显沙哑但又爽朗悦耳的女声:“左张右望,金杯花柳,风流回转,真是妙趣横生!”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072/14427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