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不一样的碾场(一)
推荐阅读:铁雪云烟庞钠文、铁雪云烟、青衫誓、大秦答题直播间、农门弃女狠又彪、直播:道长别装了,你就是在修仙江云、直播:道长别装了,你就是在修仙倒霉啊倒霉、江云、直播:道长别装了,你就是在修仙、全球首富:从四大家鱼开始陆帆、
到了六月的天气,知了不断的在树上咒骂着炎热,西塬上的麦田里,麦子黄了一片又一片。
各村的群众都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挥舞着镰刀,奋力的收割着,个别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地块又在大塬大田里的,叫了外地来的收割机,在田里“突突~”的冒着黑烟。
春耕夏收也是乡镇的中心阶段工作,西塬乡上要求各村的包村工作组都到村里去,督促群众抓紧收麦子,要确保按季完成当年的夏收任务。
刘荣带着小李也去了三塬村蹲点。
西塬乡和牛洼乡在夏收时节,有一点是很不同的。
牛洼乡有6个行政村,很多农户自己家里就有场,住窑洞的也多,一般场都在窑洞顶上。
住厦房的群众,也会在自家门口碾压一块场。
极个别家里没有场的群众,在夏收时节,也会去借用同村群众的场来用。
要说这场,在西北农村的作用可真是比较大,但凡你进到农村,看见有堆放着麦草堆的地方,那一般就是场无疑了。
平日里,场并不用,只不过是堆放一些麦草的地方。
到了夏收时节,这场可就派上了大用处,群众会在夏收前,找人开个拖拉机,一般都是手扶的,而且是四轮。
机子屁股后面挂着碌础,转着圈的碾压场,要把场上积攒一年的浮土给压瓷实了,才能用。
压场的碌础,也是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一整块凿刻出来的大石头,呈现出一个圆轱辘的模样,心却是实的,有一两米长,高也差不多有一米的样子。
也有家里条件特别差的,雇不起手扶拖拉机,于是就拉了毛驴,用绳子穿过碌础中间的眼,然后套在毛驴身上,一个人牵了毛驴,绕着圈儿,在场上来回走动着压场。
场给压瓷实了,麦子也收回来了,扎堆的放在场上。
有些生产队有大集体时期留下来的脱粒机,就把麦子放在脱粒机里,脱出麦粒来。
没有脱粒机的怎么办呢?还是用碌础。
把割回来的麦子在场上转圈的摊开,放一个圆圈,麦穗放在一致的方向,一层一层。
然后,要么再雇手扶拖拉机,拉着碌础,要么还是用毛驴,靠人力牵着拉着碌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绕着圈儿的转,只到麦粒一颗颗的都被碾压出来。
跟着,要把已经碾压过的麦秆,又收成一捆一捆,一个人抱了麦秆屁股,把麦穗的位置用力的在场上摔绊,一直到感觉这捆麦秆上的麦粒都已经掉了出来为止。
麦秆和麦粒彻底分离后,麦秆会被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一层一层摞成一个高高的圆锥形,一般来讲,摞的时候都是麦穗的位置朝内,麦秆的位置朝外,然后也不怕风吹雨打,这一年,群众家里烧炕烧火都用的是这个麦草堆。
麦粒呢会被摊晒在场上,让这个节气的太阳的用力的暴晒,只到每颗麦粒都在场上干透了,才又开始扬麦装袋。
扬麦的时候,有条件的人家会用一两个大功率的风扇,风扇吹着风,边上会有人用木锹,一锹一锹的把脱粒、晒干之后的麦子扬起来,随着风扇的风力,麦粒上的麦穗皮会被吹到一边,麦粒因为相对麦穗皮而言比较重,会落到眼前的地上。
没条件的人家,也就只有靠着老天爷起风来完成这个流程的工作。
这一步结束,才是装袋,一般到这一步,群众的脸上身上得颜色基本就跟场的颜色差不多了,也变得土黄土黄。
要是不懂得防护,有些麦穗皮还会钻到衣服领子里,怪扎人的。
装了袋子,麦子在场里的工作也就算告结束了。进了粮仓,这一年的肚子就算是有保障了。
被风吹到场里的麦穗皮,也还得留着,这东西虽然扎人,但是烧炕的时候,等大火烧过,你给炕洞里填进去一簸箕麦穗皮,那这炕一整晚都是热乎乎的,最关键是保温的同时,还盖住了炕洞里火的嚣张气焰,他不会烙你屁股。
如此可见,场对农村人来讲,在夏收时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业。
当然了,这说的是牛洼乡,也是传统农业模式下的操作方式。
在西塬乡,夏收的这一阶段操作,就有点洋不洋土不土的样子,就像是城乡结合部,啥事看着都有些四不像。
西塬的群众收了麦子,多是去找为数不多的场,然后排着队,集中去碾压,有钱没钱的都一样,都要雇人家的机子,一直到脱粒后,什么麦草、麦穗皮,统统都不要,只用几个蛇皮口袋,装了自家的麦子,然后离场,找自个的地方去晒干。
晒的时候,没有场怎么办?
西塬乡的群众也有资源,那就是铺着柏油的公路。
他们把脱粒后还没完全干的麦子,铺到公路上,用个木制的撸耙子,一绺一绺的给耙成一片,然后再用几根树枝或者是扫院的扫帚,在公路的两头一堵,边上再坐个人看着,一般不是大爷就是大妈,防止有人开车路过给他碾压了麦子。
还有更省事的,直接把从地里收割回来的麦子,摊开铺到公路上,两头敞开让来往的车辆给他碾压,看碾压的差不多都脱粒了,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树枝或者木棍,又或者是扫院的扫帚,两头一堵,开始在公路上进行下一步麦穗皮和麦粒分离的工作。
刘荣和小李蹲点的三塬村,也是靠着公路,这村里群众的操作,至少有一半都是公路上。
这情况,西川县也很头疼,每年都下发专门文件要求治理,但每年都治理不下去,过往的车辆和行人也是怒不可歇,但怪就怪在,政府也好,路人也罢,大家都是能忍则忍,因为一般在路上操作的都是些上年龄的大爷大妈。
这个群体有个特点,你说不得,也骂不得,更动手不得。
说明白点,其实就是你说不过,也骂不过,更不敢动手打。
今年也是一样,西川县同样下发了要求治理引导群众文明夏收的文件,西塬乡上在保夏收的专题会议上,也给各村和包村工作组,提出了治理引导的明确要求。
【作者题外话】:《811109+乡镇十年》的故事太有时代沧桑感,一个个极具历史性和可读性的事例,既真实又颠覆你的三观。本书没有噱头,不大开脑洞,却用寻常的故事让你看到乡土,读懂乡间。文中因方言缘故,音译字较多,个别错别字和语句问题因为是一手稿的原因请忽略。牛奶面包吃多了,品一品乡间的小杂粮才能更养人。推荐您收藏订阅《乡镇十年》,每日必读,天天向上!也欢迎与作者互动,评论必回!作者互动交流群422783091。另请各位大大注意!银票最好是在最新章节打赏哦,否则不算追更票,谢谢啦!有你们的支持,才是我鞠躬尽瘁,不断更新的源动力!谢谢你们!!!
各村的群众都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挥舞着镰刀,奋力的收割着,个别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地块又在大塬大田里的,叫了外地来的收割机,在田里“突突~”的冒着黑烟。
春耕夏收也是乡镇的中心阶段工作,西塬乡上要求各村的包村工作组都到村里去,督促群众抓紧收麦子,要确保按季完成当年的夏收任务。
刘荣带着小李也去了三塬村蹲点。
西塬乡和牛洼乡在夏收时节,有一点是很不同的。
牛洼乡有6个行政村,很多农户自己家里就有场,住窑洞的也多,一般场都在窑洞顶上。
住厦房的群众,也会在自家门口碾压一块场。
极个别家里没有场的群众,在夏收时节,也会去借用同村群众的场来用。
要说这场,在西北农村的作用可真是比较大,但凡你进到农村,看见有堆放着麦草堆的地方,那一般就是场无疑了。
平日里,场并不用,只不过是堆放一些麦草的地方。
到了夏收时节,这场可就派上了大用处,群众会在夏收前,找人开个拖拉机,一般都是手扶的,而且是四轮。
机子屁股后面挂着碌础,转着圈的碾压场,要把场上积攒一年的浮土给压瓷实了,才能用。
压场的碌础,也是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一整块凿刻出来的大石头,呈现出一个圆轱辘的模样,心却是实的,有一两米长,高也差不多有一米的样子。
也有家里条件特别差的,雇不起手扶拖拉机,于是就拉了毛驴,用绳子穿过碌础中间的眼,然后套在毛驴身上,一个人牵了毛驴,绕着圈儿,在场上来回走动着压场。
场给压瓷实了,麦子也收回来了,扎堆的放在场上。
有些生产队有大集体时期留下来的脱粒机,就把麦子放在脱粒机里,脱出麦粒来。
没有脱粒机的怎么办呢?还是用碌础。
把割回来的麦子在场上转圈的摊开,放一个圆圈,麦穗放在一致的方向,一层一层。
然后,要么再雇手扶拖拉机,拉着碌础,要么还是用毛驴,靠人力牵着拉着碌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绕着圈儿的转,只到麦粒一颗颗的都被碾压出来。
跟着,要把已经碾压过的麦秆,又收成一捆一捆,一个人抱了麦秆屁股,把麦穗的位置用力的在场上摔绊,一直到感觉这捆麦秆上的麦粒都已经掉了出来为止。
麦秆和麦粒彻底分离后,麦秆会被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一层一层摞成一个高高的圆锥形,一般来讲,摞的时候都是麦穗的位置朝内,麦秆的位置朝外,然后也不怕风吹雨打,这一年,群众家里烧炕烧火都用的是这个麦草堆。
麦粒呢会被摊晒在场上,让这个节气的太阳的用力的暴晒,只到每颗麦粒都在场上干透了,才又开始扬麦装袋。
扬麦的时候,有条件的人家会用一两个大功率的风扇,风扇吹着风,边上会有人用木锹,一锹一锹的把脱粒、晒干之后的麦子扬起来,随着风扇的风力,麦粒上的麦穗皮会被吹到一边,麦粒因为相对麦穗皮而言比较重,会落到眼前的地上。
没条件的人家,也就只有靠着老天爷起风来完成这个流程的工作。
这一步结束,才是装袋,一般到这一步,群众的脸上身上得颜色基本就跟场的颜色差不多了,也变得土黄土黄。
要是不懂得防护,有些麦穗皮还会钻到衣服领子里,怪扎人的。
装了袋子,麦子在场里的工作也就算告结束了。进了粮仓,这一年的肚子就算是有保障了。
被风吹到场里的麦穗皮,也还得留着,这东西虽然扎人,但是烧炕的时候,等大火烧过,你给炕洞里填进去一簸箕麦穗皮,那这炕一整晚都是热乎乎的,最关键是保温的同时,还盖住了炕洞里火的嚣张气焰,他不会烙你屁股。
如此可见,场对农村人来讲,在夏收时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业。
当然了,这说的是牛洼乡,也是传统农业模式下的操作方式。
在西塬乡,夏收的这一阶段操作,就有点洋不洋土不土的样子,就像是城乡结合部,啥事看着都有些四不像。
西塬的群众收了麦子,多是去找为数不多的场,然后排着队,集中去碾压,有钱没钱的都一样,都要雇人家的机子,一直到脱粒后,什么麦草、麦穗皮,统统都不要,只用几个蛇皮口袋,装了自家的麦子,然后离场,找自个的地方去晒干。
晒的时候,没有场怎么办?
西塬乡的群众也有资源,那就是铺着柏油的公路。
他们把脱粒后还没完全干的麦子,铺到公路上,用个木制的撸耙子,一绺一绺的给耙成一片,然后再用几根树枝或者是扫院的扫帚,在公路的两头一堵,边上再坐个人看着,一般不是大爷就是大妈,防止有人开车路过给他碾压了麦子。
还有更省事的,直接把从地里收割回来的麦子,摊开铺到公路上,两头敞开让来往的车辆给他碾压,看碾压的差不多都脱粒了,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树枝或者木棍,又或者是扫院的扫帚,两头一堵,开始在公路上进行下一步麦穗皮和麦粒分离的工作。
刘荣和小李蹲点的三塬村,也是靠着公路,这村里群众的操作,至少有一半都是公路上。
这情况,西川县也很头疼,每年都下发专门文件要求治理,但每年都治理不下去,过往的车辆和行人也是怒不可歇,但怪就怪在,政府也好,路人也罢,大家都是能忍则忍,因为一般在路上操作的都是些上年龄的大爷大妈。
这个群体有个特点,你说不得,也骂不得,更动手不得。
说明白点,其实就是你说不过,也骂不过,更不敢动手打。
今年也是一样,西川县同样下发了要求治理引导群众文明夏收的文件,西塬乡上在保夏收的专题会议上,也给各村和包村工作组,提出了治理引导的明确要求。
【作者题外话】:《811109+乡镇十年》的故事太有时代沧桑感,一个个极具历史性和可读性的事例,既真实又颠覆你的三观。本书没有噱头,不大开脑洞,却用寻常的故事让你看到乡土,读懂乡间。文中因方言缘故,音译字较多,个别错别字和语句问题因为是一手稿的原因请忽略。牛奶面包吃多了,品一品乡间的小杂粮才能更养人。推荐您收藏订阅《乡镇十年》,每日必读,天天向上!也欢迎与作者互动,评论必回!作者互动交流群422783091。另请各位大大注意!银票最好是在最新章节打赏哦,否则不算追更票,谢谢啦!有你们的支持,才是我鞠躬尽瘁,不断更新的源动力!谢谢你们!!!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055/14360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