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起义】

推荐阅读:网游之箭神无双神医傻妃狠嚣张叶辰萧初然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龙腾兵王赘婿神皇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我以道种铸永生替嫁新婚夜,植物人老公要离婚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

    尚让再狠,也只是面对着一些手无寸铁的弱民,不过是下得去手,面对着城外四周的大军,也只能皱着眉头想办法。
    三十六计已经比对了三十五个,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害的老大黄巢不得不使出生存绝技----跑路。
    黄巢前脚才从东门出去,程宗楚、唐弘夫、王处存就带着军队进了城,城里的百姓被义军的恶性吓的够呛,看见政府军到来,以为苦日子到头了。
    没曾想,这些军队也是指着进城发财的,和黄巢的军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照旧是抢、占、打、杀,其实这里面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士兵,
    应该还有黄巢留下来捣乱分子与一些地痞流氓,很多时候他们才是带头抢的人!
    如同老舍的《茶馆》里记录的情景,八国军队进城后,率先抢的倒是中国人。探子一把情况报上去,黄巢立刻后队变前队,回去。
    唐弘夫、程宗楚死于乱军,王处存带着残兵狼狈逃出长安城。
    当时的著名诗人唐彦谦听到唐弘夫被擒的消息,写了一首诗。报国捐躯实壮夫,楚囚垂欲复神都。云台画像皆何者2≤,,
    青史书名或不孤。散卒半随袁校尉,寡妻休问辟司徒。
    闻君败绩无归计,气激星辰坐向隅。
    没有所谓的正义非正义,彼此各为其主而已。笔者曾经试图去分辨,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忠义。什么是应时而变。
    没能够找出合理的例子印证自己的分析。黄巢愤怒于自己出城时,百姓都拍砖,而唐军进城时都拍手。
    下令血洗长安!屠杀八万余人。哎!
    历史上想找出一只没有屠过城的军队,有点困难。
    不过,相比于后来淮西集团----秦宗权的杀人手段,如果黄巢只是一个极端报复的人,那秦宗权压根就不是个人。
    黄巢再次入住长安后,节度使拓跋思恭、李孝昌率军队试图来捡漏,被黄巢一顿狠揍。暂时没有敢来找麻烦的人了。在黄巢看来。天下又恢复太平。
    又可以搂着女人喝酒找乐子。只不知道有没有像清末的洪秀全把大小老婆聚到一块再搞几个无遮大会!
    没有上门找麻烦的,不表示没有冒泡的,之前放任黄巢从采石过江的高节度使。凑了八万人,广发檄文,扬言要收复关中。手下的将领和家人告完别,做好了一切可能的心里准备。
    天天等着命令出发。结果等到了一句时日不吉利。暂缓出兵。这高大帅不愧是传奇人物!出兵还要挑黄道吉日。
    倒是这篇檄文----《檄黄巢书》成了经典。获“赐绯鱼袋”勋位,五品以上的爵位才可以佩戴。
    其中有几句是骂黄巢的,骂的很到位-----况汝出自闾阎之末,起于垄亩之间,
    以焚劫为良谟,以杀伤为急务,有大愆可以擢发,无小善可以赎身。不唯天下之人皆思显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议阴诛。纵饶假气游魂,早合亡身夺魄。写这篇檄文的人-----崔致远,对后世的影响远比高大帅要大的多。
    崔致远是现在的韩国,当时的新罗人,被韩国人称为“东国儒宗”“百世之师”。
    12岁离家,随船来到当时唐朝的国子监做留学生,18岁考中进士,20岁做了溧水县尉。这简历真是牛的一塌糊涂。
    任职期满后,因黄巢渡江北上,回不了长安,经朋友推荐做了高骈的幕僚。
    很受高骈的赏识,次年五月写了这一篇檄文。而他在高骈手下的五年写就、整理的文集《桂苑笔耕集》,无论是史料还是诗文都不逊于唐书、《资治通鉴》。其实《资治通鉴》的史料和唐书没多少出入,好处在于记录的方式,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便于读者理清顺序。笔者之前只读过新旧唐书,一轮下来,脑子是一个“懵”,事件对不上号!
    后来用笔在书中的大事件处标注了公元纪年才算理清楚一点头绪,最近看了《资治通鉴》才知道自己是白忙活了。
    编年体的史书的好处就在于将纪传体的史书按时间顺序给排列了,很像日记!
    在古代那个用君主年号而没有公元纪年的操蛋岁月里,一千多年的大小事,愣是一件件的给你按时间顺序排好,也就不奇怪排个序要花十九年的时间了。老马同志真是劳模啊,这样的一干就是十九年!
    看来再厚的岩层,不停的往下钻,都能给你钻出清水。
    再说另一路军队李克用带着五万人马朝京城赶,苦于没有粮草,就拿出朝廷的诏书去向河东节度使郑从谠要,郑老担心他顺带着把自己的老窝端了,紧闭着城门,派人送了钱千余、粮千斛。这无异于抽了李克用一个耳光。
    意思很明白,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要粮没有。李克用一怒之下放兵抢了一通回去了。
    老郑派了部下论安率军防守,估计这老兄也知道李克用只是发泄一下怒气,没当回事,走个过场,就带兵回去了,郑老一看,这来得了,一怒之下灭了他三族。
    要说这郑老真的很明智,从李克用后来的行为看,此时开了城门后,自己能不能继续活下去真是个问题。当然朝廷的事是耽误了,好在朝廷也习惯了。
    末代的皇帝往往生活最可怜、下场最悲惨。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握有兵权的人继续选择了观望,投降黄巢的,并不妨碍和朝廷暗通款曲,私下里忠于朝廷的,表面上还是向黄巢称臣。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打破了局面。这个人是太监监军----杨复光。
    杨复光是福建人,本性乔,小时候家里穷。家人一狠心给送到了京城当了太监。
    十几岁的小乔公公,意识到在宫里想混得好,得有靠山,于是主动给宦官杨玄价做了养子。
    成了小杨公公。因为机灵在杨玄价众多的养子当中很受大杨的喜爱。
    随着年岁的渐长,意识到仅有大杨做靠山还是不够的,于是又主动请缨,外派做了监军。
    大杨的主要工作也是监军。
    小杨公公在做监军的日子里。混的是如鱼得水,也学到了很多军事技能。
    之前提到他做中间人,替朝廷招降了王仙芝。本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计被自私的宋威给破坏了。
    宋威被解除兵权。也是他的从中出力的结果。剿灭王仙芝也多是他的功劳。
    灭了王仙芝又来了黄巢,黄巢在襄阳被刘巨荣大败后,朝廷派了忠武军别将宋浩做了荆南节度使。
    宋浩之前是小杨老爹手下的一个小军官。此时带着穷人乍富的作风对待身边的同僚以及小杨同志。
    黄巢大败东逃时,曹全晸不听劝。率众渡江追击。刚过江就被泰宁军将段彦谟取代。此刻的段彦谟作为宋浩的副手,看不惯他那颐指气使的神情。
    小杨公公也巴不得宋浩去死。暗中撺掇段彦谟。由段动手,小杨向朝廷打马虎眼。
    段彦谟就雇了个杀手,杀了宋浩和他的儿子。堂堂一方节度使,还真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可见小杨公公打击异己的政治手腕和决心也是不用怀疑的。
    之后,杨复光去做了忠武军的监军。而段彦谟做了荆南节度使后,和新来的监军朱敬玫关系搞得很僵,朱监军先下手除了段彦谟。朝廷想派人去接下这个官位。没人敢去。
    朱监军就选了个押牙陈儒做了节度使。乱世,身边还是多几个自己人更放心啊。
    黄巢打下长安后。派朱温攻打有三省雄关之称的“邓州”,已经领了京西南面行营都监衔的杨复光被朱温大败。带着部下,跑到许州,投靠了之前的部下,赶走薛能自称留后的周岌,此时他已是名正言顺的忠武军节度使。
    不过就是地盘比之前小了很多。周岌是880年十一月被任命的节度使。
    十二月投降的黄巢。反正在他觉得跟谁混都是混,保证我的位置,随便你们谁当皇帝。
    杨复光在一次宴会上,把握时机,晓以大义,深情演绎,力劝周岌要忠君,周岌被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边哭边点头同意给杨复光三千兵马北上勤王。杨
    复光领了人马也没忘记派人杀了黄巢的使者!以帮助周节度使坚定自己的决心。忠武节度使本来下辖三个州,许、陈蔡,蔡州此时为秦宗权所有,他也投降了黄巢。
    杨复光又带了三千人马去劝说秦宗权。秦宗权也象征性的给了他三千士卒,算是为以后留条后路。
    但是这三千士卒的老大王淑却不听话,杨复光干脆杀了了事。将士卒进行了整编,有八千左右,分做八都。
    这八都的首领基本上都是后来有名的军阀,王建更是坐上了前蜀皇帝的位置。
    杨复光带着这八都大败朱温的义军。前蜀皇帝和后梁太祖不知道有没有对阵。随后僖宗封他为天下兵马都监,带着军队入关和东西招讨使王重荣会合。
    经杨都监这么一折腾,各路勤王的大小军队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鼓足了勇气,轮番上阵,在与义军的对战中也是胜多败少,虽然都是小胜。这一年过的真是很乱。僖宗小朝廷的内部因为赏赐的问题险些酿成军变。
    各个道都在起火。盗贼横行,动辄攻破州府,据为己有。今天安徽寿县一带的杀猪贩子王绪举着杀猪刀带着部队起义,固始有三个王姓兄弟加入阵营。
    这几兄弟就是后来的十国之一闽的建立者。这只部队先跟了蔡州的秦宗权,后来急行军,跑到福建去了。原宰相郑畋也被部下-----行军司马李昌言威胁要夺凤翔节度使的权,这老好人,干脆也不当了,只要你能打黄巢,送你了。
    高大帅的队伍还在整装待发了一百多天还没能整理好行装,见到黄道吉日。
    约了老朋友镇海节度使周宝、石镜镇将董昌一起去长安凑热闹。周宝倒是很积极,眼看着等过了春夏,迎来了秋冬。
    还没看到一点动静。不但没动静,高大帅还想请这位老朋友过去喝喝酒好好叙叙,周大帅也算是明白了,这时候去喝酒-----鸿门宴啊,干脆把使者骂回去了。
    僖宗也是等的望眼欲穿,诏书是不停的过来催。
    董昌的部下后来的吴越王----钱漻知道高骈就一打酱油的,干脆劝大帅带兵回老家发展了。
    王铎王指挥使看的一个心酸,主动请缨,招募军队,要去和黄巢拼个你死我活。
    僖宗让王铎总领各路军马,暂代义成军节度使。分封了各路军将。之前各路军队赶过来勤王,基本上是各自为战,高兴怎么打就怎么打。
    此时才安排了官职,吩咐好各自的工作。那位高大帅也被罢了官职。之前被他戏弄的镇海节度使也升了官。不发兵是吧,不带你玩了。
    你就带着你的兵继续整装吧。高大帅听到王铎被封很不满,便写了首诗以遣怀,《闻河中王铎加都统》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
    这位高大帅即使做个文官,凭他的诗也照样能名载史册。也许在他看来,这个职位应该是自己的。
    写诗皇帝毕竟看不到,高大帅又写了很多折子上呈,指责皇帝的不是。
    僖宗回他的诏书也没有了半点客气,清晰明了的给逐条驳斥。主要意思就是,之前你的奏折没有不准的,要官给官,要钱给钱,可你是怎么对我的。
    王铎怎么就不能当这个官了。由此看来高骈之前不发兵,倒像是在等着朝廷给自己加官、加爵。
    罢官之后的高大帅,成了高大仙。只和几个炼丹求仙的道士在一起装神弄鬼。
    因为道士吕用之的建议“神仙不难致,但恨学者不能绝俗累,故不肯降临耳”,意思是神仙不难请,只怪有的人不能断绝俗世的拖累,不愿意降临。于是摒绝了幕僚属下,大造楼阁道观。(未完待续。。)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003/29664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