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唐明皇8】
推荐阅读:网游之箭神无双、神医傻妃狠嚣张、叶辰萧初然、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龙腾兵王、赘婿神皇、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我以道种铸永生、替嫁新婚夜,植物人老公要离婚、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
月三日,在太平公主准备发动政变的前一天,李隆基开始按照名单抓人,他只派出王毛仲一人,带了十几个心腹,三百名士兵及马匹,并携带最重要的东西——诏书,就分别把太平公主的心腹—常元楷/李慈/贾膺福/李猷/萧至忠/岑羲分别逮捕并当场斩首。
就这样,太平公主一党势力已经完全瓦解,再无反击之力。
太上皇李旦听到事变声响,急忙登上承天门门楼躲避,并问左右发生何事?此时在太上皇身边的兵部尚书兼宰相郭元振(应该是事先有安排好的)回答:
“皇上前些时候奉令(太上皇令)杀窦怀贞等叛逆,今天执行,没有别的事!”
这真是睁眼说瞎话!不过李旦也久历风波了,他知道这时候只能装傻,就顺水推舟下诏宣布窦怀贞等的罪状;并大赦天下,除了叛徒亲友不赦以外。隔天,李旦又下诏宣布,所有国家朝政事务,全由皇帝(李隆基)处理,自己不再过问国事,并在当天迁到百福殿居住。
太平公主跑到山上的寺庙众躲起来,但三天后就被找到了,李隆基命令她在家自杀。
︾∮,至于太平公主一党其它人的下场,不再一一细说,大家也应该猜得出来;但比较戏剧性的还是我们的“三陪男”崔湜先生,本来李隆基念着他老婆女儿的“旧情”,心中有愧,决定放他一马,所以没有处死,只打算流放窦州(广东省信宜市)。不料他的同伙,新兴王李晋在被处决时。叹息说:
“这个密谋,本是崔湜提出。今天我死,崔湜却活着,岂不冤枉!”
正巧,在审理过程中,负责下毒的元姓宫女也被供了出来,她又供出崔湜是下毒的主谋,这下,妻女的关系也救不了他了,李隆基命他在流放途中自杀。
至此。太平公主一党,全军覆没,李隆基开始真正的统治了大唐帝国!
开元诸臣
必须是姚元之!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隆基在摆平了太平公主一党之后,开始真正的统治大唐帝国!
摆在他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封赏有功之臣,所有参与政变的人都得到加官进爵,在此我们就不一一描述。
而原先被太平公主同党霸占的几个位置也空了出来,李隆基一一把自己的人马补上去。郭元振原本就是兵部尚书兼宰相。官位不动额外给了封赏;刘幽求从流放地回来,升为尚书左丞兼宰相,而原来的尚书左丞张说则升为中书令,可以说皆大欢喜。但李隆基觉得还是不够。因为这些人虽然是自己的人马,也都在某些方面有才能,但真正要治理国家。李隆基觉得还需要一个人。
李隆基当政时期,大唐帝国面临以下几项重要问题:
其一:官员素质良莠不齐
这是因为在中宗李显及睿宗李旦两朝。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相继干政,任用私人。卖官鬻爵现象十分普及,例如前面提到的李显让七公主设立公主府,大开卖官及任用私人的捷径;太平公主干政时,为了跟李隆基对抗,大量提拔自己的人马担任朝中重要位子,而这些人又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当官;更严重的是斜封官(注)的大量存在,不但造成冗员充斥,也造成各部门机关运转不畅,整顿吏治,成为首要的任务。
(注)斜封官:也被称作“墨敕斜封官”,是唐朝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由于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
其二: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流民上升
唐代开国继承北魏/北周/隋朝实施均田制,人民由政府授田,对买卖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但开国近百年(唐朝在公元618年建立)后,权贵透过非法买卖土地逐渐并吞了大量平民的土地,使得不少平民失去土地,成为游民,对社会安定造成不少影响。
其三:边疆不靖
自唐开国以来,最大的外患是突厥,高祖李渊对突厥基本上是采取妥协的政策,太宗李世民是采取软中带硬的策略,让突厥吃了几个败仗,后期突厥比较顺服,但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仍然时叛时服。自高宗以后,东北方的契丹及奚部落,西南方的吐蕃,也开始入侵边疆,虽然双方对战互有胜负,但总体仍是不小的问题,而解决边疆问题,不只要有武将,整体的运筹帷幄,外交政策,后勤支援等,处理起来都是非常庞大且困难的事。
其四:税赋征调及运送
唐代定都长安,位于关中平原,大家的印象是这里沃野千里,供应首都粮食,应不成问题,但事实上到了隋唐时期,由于过度开发及人口密度大幅增加,关中平原已经无法供应整个大长安的粮食消耗。唐高宗及武后当皇帝时都曾经数次为了粮食问题带领大批官员到东都洛阳,称为“就食东都”,中宗李显也为了这件事大发脾气说:“天下哪有逐食天子?”长安粮食不足,米价腾贵的另外一个例证是白居易的故事(注)。可见关中粮食不足,成为常态,而洛阳虽然有充足粮食与物资,主要却不是来自本地,而是来自各地运送而来,特别是南方各地,所以赋税征调及运送问题,是帝国能持续运作的头等大事。
(注)白居易初到长安,去见当时的诗人顾况,顾看了白居易的名字,就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后来看白居易的诗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就说:”有此文才,居亦易矣“。虽是取笑,但可见当时长安米贵及物价高的状况!
其五:组织复杂。宰相意见不一
唐代的中央政府组织较秦汉时代虽然有改善,但也更显复杂。秦汉时代。政事主要由丞相总揽,后期有时会因为大司马(或大将军)权盛而转移到大司马的手上,但主要集中在一人,纷争较少。而唐代设三省,分管立法/审议/执行,一旦各省意见不一,或是结党互斗,当皇帝的就很头痛。后续在开元前期,这问题仍然很突出。反而在后期因为李林甫当政,把所有反对他的人都陷害得差不多了,这问题反倒解决了。当然,这是后话。
面临这些问题,李隆基想起一人,就是在武后时期就已经被大家公认是最有谋略与最能解决问题的大臣,姚元之!
对于李隆基心理的想法,同样一清二楚的人是时任中书令的张说,张说是个自负的人。垂拱四年(688年)时,武则天策试贤良方正,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张说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所以对满朝文武他是不怎么瞧的上眼的,但是只有姚元之,张说对他的存在感到恐惧!
为了不让姚元之为相。张说的鬼点子是找个位置把他安插上去,这样皇帝短期就不会打姚元之的主意了。于是就指示殿中监(管理皇帝生活诸事)姜皎(注三)对皇帝说:
“皇上前阵子想要找人接任河东总管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我这边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
“是谁?”
“姚元之文武全才。一定可以胜任!”
“大胆!这一定是张说的主意,对吧?你竟敢当面欺骗,其罪当诛!”
姜皎吓的赶紧叩头认罪,李隆基才饶了他一命。
(注)姜皎的职位,是负责照顾皇帝生活起居的,有点像韩国宫廷剧中的尚膳大人,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最容易说上话。张说找他来向皇帝进言,鬼脑筋让人佩服,只是这时李隆基还在脑筋清明的年代,所以伎俩被识破了!
注定当宰相的人
为什么李隆基一定要找姚元之为相,而张说又这样忌惮呢姚元之呢?我们来看看姚元之的经历吧!
姚元之,原名姚元崇,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出生于陕州(河南省三门峡陕县),父亲当过州刺史,也当过都督,算是世家子弟,但因为祖父/父亲都是以武艺致仕,在家风影响下,练得一身武艺。
父亲在他十三岁时去世,姚元崇随母亲回到娘家广成泽(河南省汝州市)附近,广成泽古称广成苑,历来是狩猎有名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姚元崇的专长更得到发挥,他成日就是骑射狩猎,以呼鹰逐兽为乐,生活过的非常逍遥自在。
大概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姚元崇一如往常的带着家人去打猎,这一次他们又取得了不错的收获,于是一群人就在野外把捕获的野味架起来烧烤,又把酒烫好了准备,一时油脂四溢,酒香远播。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相貌清奇的老者,骑一头毛驴缓慢地走过来,老者毫不客气地下驴,拿起肉就吃,拿起酒就喝。
姚元崇是个豪放不羁的人,看见这种情况,也不在意,而且请家人好好的招待老者,一群人在野外高谈阔论,吃的意兴横飞。那老者似乎见闻甚广,讲的好多事故姚元崇都是闻所未闻。
酒饱饭足之后,只见老者忽然仔细的打量姚元崇,好一阵之后,老者开口:
“年轻人,你可曾读书进学”
姚元崇坦白回答:“我自小好武,骑射武艺都还精通,至于文章经典,实非所常长“。”
老者言:“我想指点你一条明路,你可愿意听从?”
“承蒙赐教,还请长者言无不尽!”
老者言:“我叫张璟藏,对于相人一道,略知一二,我观你面相,贵不可言,但适才才与你谈论,感到你于文理之道,未有深究,若你能折节苦读,将来成就不可限量,位至王佐宰相之位,不在话下!”
姚元崇说:“可我从未进学,如何习成博学之士?”
“我跟你说,三国时吕蒙原本来不读书,后来发奋读书,三个月就另人刮目相看,我刚刚跟你对谈,发现你虽然读书不多,但天赋甚高,权变通达,若能发奋,比有大成”
“感谢指教,姚元崇日后若能有所成,乃是长者所赐!”
这个张憬藏是谁呢?他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算命大师,特别专长于面相,新唐书有他的传记,他帮刘仁轨(第一次中日大战时,在白江口打败日本/百济联军的统帅),魏元忠(武后时的大臣,为官至宰相)看过相都非常准。
姚崇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开始读书,没想到阅读越有兴趣。首先,他因为门荫的关系当了孝敬皇帝的挽郎。孝敬皇帝就是高宗李治与武后的长子李弘,当时是太子,死的时候被破例追赠为孝敬皇帝,挽郎就是在灵柩抬出去时在旁边唱挽歌的人,这个职位还不好当上,在唐代通常是官二代的青年男子才能担任。
接下来姚元崇又考中“下笔成章科”制举(唐朝的科举分常举与制举,常举就是经常举行的科举,如大家熟悉的明经科/进士科等;制举是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名目就五花八门),然后被分发到濮州当司仓参军(粮仓管理长,大约是八品官)。
姚元崇虽然算是官二代,但无奈父亲去世甚早,无人能在仕途上给他庇护,所以他的升官并不快,到了四十多岁时,才很勉强的升到了夏官郎中(兵部下面的司长,五品官),但是就是在这个位置上,姚崇展现了他非凡的才能。
张憬藏帮刘仁轨看相的故事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刘仁轨是跟一个同乡叫靖思贤的一起去算命,张憬藏却不收靖思贤的礼物,说:“依相法,你会年老孤苦,客死他乡”。
后来刘仁轨当到尚书右仆射时,靖思贤对别人说:“张憬藏算刘仁轨算得很准,但是我现在有三个儿子,房产田地俱全,并不如他所说,所以看起来他也有算不准的时候。”没想到这话说后不久,靖思贤三个儿子相继死去,田园房产散尽,自己流落异乡,寄居亲戚之家老死!(未完待续。。)
就这样,太平公主一党势力已经完全瓦解,再无反击之力。
太上皇李旦听到事变声响,急忙登上承天门门楼躲避,并问左右发生何事?此时在太上皇身边的兵部尚书兼宰相郭元振(应该是事先有安排好的)回答:
“皇上前些时候奉令(太上皇令)杀窦怀贞等叛逆,今天执行,没有别的事!”
这真是睁眼说瞎话!不过李旦也久历风波了,他知道这时候只能装傻,就顺水推舟下诏宣布窦怀贞等的罪状;并大赦天下,除了叛徒亲友不赦以外。隔天,李旦又下诏宣布,所有国家朝政事务,全由皇帝(李隆基)处理,自己不再过问国事,并在当天迁到百福殿居住。
太平公主跑到山上的寺庙众躲起来,但三天后就被找到了,李隆基命令她在家自杀。
︾∮,至于太平公主一党其它人的下场,不再一一细说,大家也应该猜得出来;但比较戏剧性的还是我们的“三陪男”崔湜先生,本来李隆基念着他老婆女儿的“旧情”,心中有愧,决定放他一马,所以没有处死,只打算流放窦州(广东省信宜市)。不料他的同伙,新兴王李晋在被处决时。叹息说:
“这个密谋,本是崔湜提出。今天我死,崔湜却活着,岂不冤枉!”
正巧,在审理过程中,负责下毒的元姓宫女也被供了出来,她又供出崔湜是下毒的主谋,这下,妻女的关系也救不了他了,李隆基命他在流放途中自杀。
至此。太平公主一党,全军覆没,李隆基开始真正的统治了大唐帝国!
开元诸臣
必须是姚元之!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隆基在摆平了太平公主一党之后,开始真正的统治大唐帝国!
摆在他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封赏有功之臣,所有参与政变的人都得到加官进爵,在此我们就不一一描述。
而原先被太平公主同党霸占的几个位置也空了出来,李隆基一一把自己的人马补上去。郭元振原本就是兵部尚书兼宰相。官位不动额外给了封赏;刘幽求从流放地回来,升为尚书左丞兼宰相,而原来的尚书左丞张说则升为中书令,可以说皆大欢喜。但李隆基觉得还是不够。因为这些人虽然是自己的人马,也都在某些方面有才能,但真正要治理国家。李隆基觉得还需要一个人。
李隆基当政时期,大唐帝国面临以下几项重要问题:
其一:官员素质良莠不齐
这是因为在中宗李显及睿宗李旦两朝。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相继干政,任用私人。卖官鬻爵现象十分普及,例如前面提到的李显让七公主设立公主府,大开卖官及任用私人的捷径;太平公主干政时,为了跟李隆基对抗,大量提拔自己的人马担任朝中重要位子,而这些人又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当官;更严重的是斜封官(注)的大量存在,不但造成冗员充斥,也造成各部门机关运转不畅,整顿吏治,成为首要的任务。
(注)斜封官:也被称作“墨敕斜封官”,是唐朝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由于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
其二: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流民上升
唐代开国继承北魏/北周/隋朝实施均田制,人民由政府授田,对买卖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但开国近百年(唐朝在公元618年建立)后,权贵透过非法买卖土地逐渐并吞了大量平民的土地,使得不少平民失去土地,成为游民,对社会安定造成不少影响。
其三:边疆不靖
自唐开国以来,最大的外患是突厥,高祖李渊对突厥基本上是采取妥协的政策,太宗李世民是采取软中带硬的策略,让突厥吃了几个败仗,后期突厥比较顺服,但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仍然时叛时服。自高宗以后,东北方的契丹及奚部落,西南方的吐蕃,也开始入侵边疆,虽然双方对战互有胜负,但总体仍是不小的问题,而解决边疆问题,不只要有武将,整体的运筹帷幄,外交政策,后勤支援等,处理起来都是非常庞大且困难的事。
其四:税赋征调及运送
唐代定都长安,位于关中平原,大家的印象是这里沃野千里,供应首都粮食,应不成问题,但事实上到了隋唐时期,由于过度开发及人口密度大幅增加,关中平原已经无法供应整个大长安的粮食消耗。唐高宗及武后当皇帝时都曾经数次为了粮食问题带领大批官员到东都洛阳,称为“就食东都”,中宗李显也为了这件事大发脾气说:“天下哪有逐食天子?”长安粮食不足,米价腾贵的另外一个例证是白居易的故事(注)。可见关中粮食不足,成为常态,而洛阳虽然有充足粮食与物资,主要却不是来自本地,而是来自各地运送而来,特别是南方各地,所以赋税征调及运送问题,是帝国能持续运作的头等大事。
(注)白居易初到长安,去见当时的诗人顾况,顾看了白居易的名字,就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后来看白居易的诗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就说:”有此文才,居亦易矣“。虽是取笑,但可见当时长安米贵及物价高的状况!
其五:组织复杂。宰相意见不一
唐代的中央政府组织较秦汉时代虽然有改善,但也更显复杂。秦汉时代。政事主要由丞相总揽,后期有时会因为大司马(或大将军)权盛而转移到大司马的手上,但主要集中在一人,纷争较少。而唐代设三省,分管立法/审议/执行,一旦各省意见不一,或是结党互斗,当皇帝的就很头痛。后续在开元前期,这问题仍然很突出。反而在后期因为李林甫当政,把所有反对他的人都陷害得差不多了,这问题反倒解决了。当然,这是后话。
面临这些问题,李隆基想起一人,就是在武后时期就已经被大家公认是最有谋略与最能解决问题的大臣,姚元之!
对于李隆基心理的想法,同样一清二楚的人是时任中书令的张说,张说是个自负的人。垂拱四年(688年)时,武则天策试贤良方正,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张说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所以对满朝文武他是不怎么瞧的上眼的,但是只有姚元之,张说对他的存在感到恐惧!
为了不让姚元之为相。张说的鬼点子是找个位置把他安插上去,这样皇帝短期就不会打姚元之的主意了。于是就指示殿中监(管理皇帝生活诸事)姜皎(注三)对皇帝说:
“皇上前阵子想要找人接任河东总管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我这边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
“是谁?”
“姚元之文武全才。一定可以胜任!”
“大胆!这一定是张说的主意,对吧?你竟敢当面欺骗,其罪当诛!”
姜皎吓的赶紧叩头认罪,李隆基才饶了他一命。
(注)姜皎的职位,是负责照顾皇帝生活起居的,有点像韩国宫廷剧中的尚膳大人,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最容易说上话。张说找他来向皇帝进言,鬼脑筋让人佩服,只是这时李隆基还在脑筋清明的年代,所以伎俩被识破了!
注定当宰相的人
为什么李隆基一定要找姚元之为相,而张说又这样忌惮呢姚元之呢?我们来看看姚元之的经历吧!
姚元之,原名姚元崇,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出生于陕州(河南省三门峡陕县),父亲当过州刺史,也当过都督,算是世家子弟,但因为祖父/父亲都是以武艺致仕,在家风影响下,练得一身武艺。
父亲在他十三岁时去世,姚元崇随母亲回到娘家广成泽(河南省汝州市)附近,广成泽古称广成苑,历来是狩猎有名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姚元崇的专长更得到发挥,他成日就是骑射狩猎,以呼鹰逐兽为乐,生活过的非常逍遥自在。
大概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姚元崇一如往常的带着家人去打猎,这一次他们又取得了不错的收获,于是一群人就在野外把捕获的野味架起来烧烤,又把酒烫好了准备,一时油脂四溢,酒香远播。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相貌清奇的老者,骑一头毛驴缓慢地走过来,老者毫不客气地下驴,拿起肉就吃,拿起酒就喝。
姚元崇是个豪放不羁的人,看见这种情况,也不在意,而且请家人好好的招待老者,一群人在野外高谈阔论,吃的意兴横飞。那老者似乎见闻甚广,讲的好多事故姚元崇都是闻所未闻。
酒饱饭足之后,只见老者忽然仔细的打量姚元崇,好一阵之后,老者开口:
“年轻人,你可曾读书进学”
姚元崇坦白回答:“我自小好武,骑射武艺都还精通,至于文章经典,实非所常长“。”
老者言:“我想指点你一条明路,你可愿意听从?”
“承蒙赐教,还请长者言无不尽!”
老者言:“我叫张璟藏,对于相人一道,略知一二,我观你面相,贵不可言,但适才才与你谈论,感到你于文理之道,未有深究,若你能折节苦读,将来成就不可限量,位至王佐宰相之位,不在话下!”
姚元崇说:“可我从未进学,如何习成博学之士?”
“我跟你说,三国时吕蒙原本来不读书,后来发奋读书,三个月就另人刮目相看,我刚刚跟你对谈,发现你虽然读书不多,但天赋甚高,权变通达,若能发奋,比有大成”
“感谢指教,姚元崇日后若能有所成,乃是长者所赐!”
这个张憬藏是谁呢?他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算命大师,特别专长于面相,新唐书有他的传记,他帮刘仁轨(第一次中日大战时,在白江口打败日本/百济联军的统帅),魏元忠(武后时的大臣,为官至宰相)看过相都非常准。
姚崇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开始读书,没想到阅读越有兴趣。首先,他因为门荫的关系当了孝敬皇帝的挽郎。孝敬皇帝就是高宗李治与武后的长子李弘,当时是太子,死的时候被破例追赠为孝敬皇帝,挽郎就是在灵柩抬出去时在旁边唱挽歌的人,这个职位还不好当上,在唐代通常是官二代的青年男子才能担任。
接下来姚元崇又考中“下笔成章科”制举(唐朝的科举分常举与制举,常举就是经常举行的科举,如大家熟悉的明经科/进士科等;制举是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名目就五花八门),然后被分发到濮州当司仓参军(粮仓管理长,大约是八品官)。
姚元崇虽然算是官二代,但无奈父亲去世甚早,无人能在仕途上给他庇护,所以他的升官并不快,到了四十多岁时,才很勉强的升到了夏官郎中(兵部下面的司长,五品官),但是就是在这个位置上,姚崇展现了他非凡的才能。
张憬藏帮刘仁轨看相的故事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刘仁轨是跟一个同乡叫靖思贤的一起去算命,张憬藏却不收靖思贤的礼物,说:“依相法,你会年老孤苦,客死他乡”。
后来刘仁轨当到尚书右仆射时,靖思贤对别人说:“张憬藏算刘仁轨算得很准,但是我现在有三个儿子,房产田地俱全,并不如他所说,所以看起来他也有算不准的时候。”没想到这话说后不久,靖思贤三个儿子相继死去,田园房产散尽,自己流落异乡,寄居亲戚之家老死!(未完待续。。)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003/29663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