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一代女皇】
推荐阅读:网游之箭神无双、神医傻妃狠嚣张、叶辰萧初然、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龙腾兵王、赘婿神皇、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我以道种铸永生、替嫁新婚夜,植物人老公要离婚、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
殿廷上的对决
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武则天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贤。李贤的出生让武则天如虎添翼。此时,武则天膝下已经拥有两个儿子,她的底气更足,腰杆更硬,更有资本向后位发起冲击,觉得自己当上皇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则天写了一篇《内训》,俨然以皇后的身份自处。
王皇后受不了了:不把老娘放在眼里,咱走着瞧。
但有皇帝李治做后台,王皇后也拿武则天没办法。被冷落的王皇后心急如焚,嫉妒之火越烧越旺,她想着法地要把武则天置于死地,不过,她的计谋太小儿科,而且一个比一个烂。
在万般无奈之下,王皇后想出了一个奇策,准备耍个阴招。她让母亲柳氏找来一个巫师,施“厌胜”之术。(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本以为这件事做得非常隐秘,不会出什么岔子,但让王皇后没有料到的是,她身边就有武则天的心腹,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一把鼻涕一把泪,立即添3≤,油加醋地向唐高宗做了汇报,说王皇后诅咒圣上,罪不容诛。
唐高宗大怒,他对这个女人彻底失望了,废王立武的决心更加坚定。同时,下令把柳氏赶出宫门,不许再进,并免去柳奭的宰相职位,贬出长安。贬为遂州(今四川遂宁)刺史。
真是家贼难防,本想置武则天于死地。没想到却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王皇后后悔不跌。
舅舅降职了,王皇后没了后台,她惶惶不可终日,面对得势的武则天,她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虽然柳奭倒台了,但朝中反对废除王皇后的势力还不小,这些人是贞观老臣,以宰相为主,代表人物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韩瑷和来济等。若想让武则天顺利当上皇后。必须迈过这道坎。
如今,皇后的势力大不如前,武则天也有了一些支持者,所以,唐高宗又把废立之事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准备做一做这帮老家伙的工作。
九月的一天,退朝后,唐高宗召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宁等重臣入内殿商量要事。常年在官场混的人,都是皇上肚里的蛔虫。不用猜,就知道这番召见肯定是关于立后的事。
褚遂良在殿外就这样说:“今日召见一定是为立后的事情。皇上的主意已定,但我受先帝顾命,定拼死相争。否则无颜死后去见先帝。”
说褚遂良不识时务也好,说他一根筋也罢,反正。他是铁了心要阻止武则天当皇后。如果这些人能至始至终都抱团抵制废立皇后,那么。唐高宗也没办法,因为他可以罢免或杀死一个重臣。但不能把所有的重臣都踢到朝堂之外。可惜的是,其他人就没有褚遂良这种以死相谏的勇气,已经做好了当墙头草的准备。
对于废立皇后的事情,李勣和长孙无忌等人不是同一战壕里的人,担心与长孙无忌等人发生正面冲突,便装作生病,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结果,进入内殿的只有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三人。
唐高宗对长孙无忌说:“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朕欲立昭仪为后,你认为如何?”
面对李治开门见山式的谈话,长孙无忌有些犯难了,直接提反对意见,让皇帝没面子,以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真希望有人能替自己挡一下。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长孙无忌还没开口,褚遂良就抢着说:“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为陛下钦点的媳妇。先帝临终时,曾握着陛下的手对我说:‘佳儿佳妇托付于卿’。这句话至今还回荡在臣的耳边,陛下应该没有忘记吧。再说,皇后没有什么大错,岂能说废就废。臣不敢屈从陛下而违背先帝的遗命。”
好家伙,把先帝搬出来压我,我不是被吓大的。
再看,其他两人,都低着头,不说话。很明显是默认了。
李治很郁闷,他还没找到合适的理由反驳褚遂良的这番话,结果,当天的议论没有结果,只能不欢而散。
唐高宗李治铁了心要把武则天扶上皇后的位置,第二天继续议论这个话题。
于志宁既怕违旨得罪皇上,又惧怕长孙无忌的淫威。所以,选择了继续当哑巴。而长孙无忌继续需要人做挡箭牌,他说:“先帝以褚遂良为顾命大臣,听听他的意见吧。”
褚遂良也不客气,再次出阵,声色俱厉地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易后,可向天下挑选,何必非选武氏。天下人皆知武氏曾经当过先帝的才人,如果立她为皇后,天下人会说陛下的行为算是什么啊!愿陛下三思而后行,臣今天违背陛下旨意,罪该万死。但只要不负先帝,死何足惜。”
说完,便把笏板扔在地上:“把朝笏还陛下!”接着,摘下帽子扑地叩头出血,表示坚决抗旨。
其实,褚遂良已经退了一步,王皇后可以废除,但就是不同意立武则天为皇后。他用辞职和生命相威胁的方式让唐高宗异常恼火。
先是用先帝压我,接着又用死来威胁我,你不要忘了我是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上。眼见李治要爆发了。
就在此时,长孙无忌见事态越来越严重,赶忙护着褚遂良说:“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也不能加刑!”
先帝又是先帝,我难道就走不出先帝的影子吗?
李治强压着怒火,挥挥手,众人便都退下了。
褚遂良已经没有市场了。如果再让他出头,一定会激怒皇上。反而会弄巧成拙。于是,长孙无忌又把韩瑷和来济推到了前台。
韩瑷对唐高宗说:“王皇后是先帝为陛下亲自选定的媳妇。没什么过错就要废黜,会有负面影响的,愿陛下以社稷为重,三思而后行。”说完后,开始呜咽哭泣,一个大男人一把鼻涕一把泪,不到动情处,绝对不会如此。
唐高宗对此采取冷处理,一言不发。本以为韩瑷会很知趣。不再进谏,没想到这人要一条道走到黑,第二天又来了。内容与昨日无异,但感情更加悲切。这还没完,他接着又上了一道奏疏,说皇后是用来母仪万国的,女在德而不再色,愿陛下悬崖勒马,不要给后人留下笑柄。他甚至把武则天比作祸国殃民的妲己、褒姒恫吓唐高宗。
来济也进谏道:“王者立后。只能从名家闺秀中选,这才是众望所归。”
虽然唐高宗认为这些言论都是陈词滥调,可以忽略不计,但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他还是有所顾忌的。在七位宰相中,褚遂良、来济、韩瑗都明确表态反对废王立武,长孙无忌和于志宁虽然没说话。但很明显也是持反对意见的。此外还有侍中崔敦礼,年事已高。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始终称病没有露面的李勣没有表态了。皇后废立的事牵动了这么多的宰相,阻力之大超乎了他的想象。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退朝后,烦闷的唐高宗与武则天商量。
“所有的宰相都反对吗?”
“不,李勣身为宰相却一言不发”
“他一定有苦衷,也许是我们的突破口。”
于是,唐高宗密召李勣入宫,询问他对废立皇后的意见。
李勣是何许人也?李勣,是民间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徐茂公,瓦岗寨的英雄,唐初的名将。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民间有“呼风唤雨诸葛亮,神机妙算徐茂公”的说法,他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在大殿中,君臣二人开始对话。
“身体可好?”
“托皇上的福,没什么大碍。”
“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褚遂良等人极力反对,这事儿该怎么办呢?”
李勣本不想趟浑水,最终还是躲不过,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说心里话,他是支持唐高宗的,但官场上的人说话都是云里雾里的,不轻易露骨地说出自己的立场。再说,如果举起支持唐高宗的旗帜,以后在官场还怎么和长孙无忌这些反对者相处,必定会受到排挤。
于是,李勣微微一笑,说道:“此乃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历来都是如此。李勣的寥寥数语如拨云见月般让李治恍然大悟:我是当今天子,立后是我自己的事,没必要征得这帮老家伙的同意。
唐高宗一下子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更加坚定了废立皇后的决心。
此时,支持武则天当皇后的许敬宗也在朝中广发议论,内容无非就是,天子立后,与臣子何干,不要妄生异议等。
于是,唐高宗决定排除一切干扰,快刀斩乱麻,立武则天为皇后。谁惹怒皇帝,谁肯定就没有好下场。不久,最激烈的反对者褚遂良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
反对派一看把皇帝惹毛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一下子集体沉默了。
老虎不发威以为我是病猫。看到反对派一下子变乖了,唐高宗心里那叫一个爽快。武则天也非常兴奋,因为她知道自己当皇后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了。
六宫新主
皇后废立之争已经接近尾声,废谁立谁,大局已定,只等唐高宗下令了。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二日,唐高宗下诏:
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
说王皇后和萧淑妃毒害皇上,这种罪名唐高宗都能想得出,真是愈加之罪。何患无辞。王皇后本想让武则天和萧淑妃斗个两败俱伤,自己好从中渔利。没想到却是引狼入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当年和她争风吃醋的萧淑妃反倒成了一个战壕的难姐难妹。老天和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王皇后对此只能默默接受,因为她是失败者,除了忍受屈辱外,她没有任何申辩的权力。
一切都无法挽回了,王、萧二人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新主人武则天将粉墨登场。王皇后和萧淑妃随即被置于别院。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失势,全家遭殃。风水轮流转。这才是大自然平衡的法则。那些曾经跟着沾光的亲属也因为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失势开始走霉运了。
中宫不可一日无主,当务之急是要立一个新皇后。
六天之后,十月十八日,由许敬宗牵头,文武百官上表请求立武则天为后,这是唐高宗盼望已久的事情了,他立即颁布了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诏书:
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武则天出自新贵家庭,是国家的勋臣之后,而且有才也有德,所以才被选入后宫,人缘不错,深得众人喜欢。当年我做太子时,在床前日夜侍候父亲,父亲非常满意,高兴之余就把武则天赏赐给我了。这事儿就与汉朝的王政君如出一辙(王政君本是汉宣帝的宫女,后来,宣帝把她赏赐给太子。王政君生了一个儿子,等太子即皇位后,就被立为皇后了),现在我要让武则天做我的第一夫人。
在这里,唐高宗有意抬高武则天的门第,还把他们的结合说成是太宗的恩赐,无非是为武则天当皇后寻找一些理由罢了,以便堵住天下人的嘴。
其实,人们都不是傻子,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能蒙蔽得了谁呢?不管怎么说,有唐高宗的支持,武则天当定了这个皇后。
《立武昭仪为皇后诏》颁布以后,太极宫和武氏宅院张灯结彩,唐高宗开始举行隆重的“纳后”仪式。
十一月一日,李治安排李勣送玺绶(皇后专用的印玺)给武则天,正式册立她为皇后。当天,李治还为武则天就举办了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盛典。从贞观十一年进宫,历经18年的坎坷,武则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大唐帝国的新任皇后。她终于可以对天下人说“见天子庸知非福”这句话了,只是这个天子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唐太宗了。
经过18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得到了期望中的回报,武则天心中有万分感慨。想想随父亲南北奔波的岁月,第一次入宫时母亲的眼泪,还有感业寺的孤单青灯,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似的,依旧那么清晰可见。如今,戴上了凤冠,贵为国母,内心自然无比喜悦。
除了喜悦外,武则天内心还充满了感激之情。如果没有失意官僚、寒门仕子的支持,单凭唐高宗的宠爱,自己很难当上皇后的。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的洗礼后,武则天才登上了皇后宝座,她对此必将格外珍惜,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损害她既得的利益。
盛大的庆典遮掩不住宫廷斗争的残酷,颂扬之声还没有完全消失,新一轮的宫廷争斗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
打击一切敌人
都是皇上惹的祸
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大唐帝国的新晋皇后,武则天也准备点他几把火,巩固自己得之不易的皇后地位,让众人都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做皇后当之无愧。
所以,武则天没有得意忘形,对后宫中的一些人,特别是太子忠和长孙无忌等对她造成的威胁采取了一贯的招牌动作——进攻。
先看武则天居住的后宫,后宫是皇帝的妃嫔所居住的宫室,唐代的后宫叫做掖庭宫,位于城内太极宫之西。
虽然武则天已经贵为皇后,但她是由才人到昭仪再到皇后,一步一步晋升的。如果其他妃嫔得宠的话,必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她绝对不允许自己的故事发生在别的女人身上。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地位,她采取措施控制后宫,防患于未然。谁可能对她产生不利影响,就收拾谁,后宫任何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鉴于武则天的淫威,后宫的妃嫔们都小心谨慎,生怕成为这位强势皇后的刀下之鬼。对于已经被打入冷宫的王、萧二人,武则天觉得她们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所以,没急着打这两个已经失势的老情敌的主意。但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改变了武则天的决定,也让这两个女人走上了不归路。
当上皇后的武则天非常敏感,她把唐高宗亲近的任何一个妃嫔都看成了自己潜在的对手和敌人。偏偏在这个时候,唐高宗踩了武则天的红线,亲近了另外的异性,这异性不是别人,正是被打入冷宫的王、萧二人。
都是皇上惹的祸,王、萧二人本以为能重见天日,没想到却引来了杀身之祸。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王、萧被废后不久,生性仁弱的唐高宗突然感到良心不安:这几年,只顾忙着帮助武则天当皇后了,冤枉了王、萧二人,这对她们太不公平了。毕竟夫妻一场,如此冷漠和绝情有些忘恩负义,应该去看看她们。
一天,武则天回家省亲,内心无比愧疚的唐高宗就乘机去看被囚禁在别院的王、萧二人。
在别院的一间阴暗、潮湿、密闭的囚室里。时值严冬,石室四壁,满缀冰凌。王、萧二人生不如死地苟活着。囚室门旁只露碗口大的一个小孔,供奴婢往里送饭之用。
想想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好,再看看二人现在的生活,唐高宗无比揪心,鼻子一酸,就差放声大哭了。
“皇后,淑妃你们还好吗?”
“妾等已经失宠,被废为宫女庶人,囚在别院,没想到皇上还叫妾等的尊称。”
王皇后的话中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情,反而对唐高宗的探视充满了感激。这让李治心里更加难受,他真希望王皇后能痛骂他几句,这样他心里反而会好受些。
没等李治回话,王皇后接着说:
“求皇上念及昔日的夫妻之情,把我们放出去吧。等我们出去后,就把这个院子改名为回心院。我们也没有别的奢求,只希望能终生念佛,有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心肠本来就软的唐高宗岂能经受得住这类催泪弹的攻击,于是,立即答应:“皇后、淑妃大可放心,这事朕会有安排的。”
唐高宗李治给王、萧二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希望后,拍拍屁股走人了。
都说满怀希望地活着比行尸走肉般混日子要精彩得多,自从李治来过后,王、萧精神了许多,她们梦想着李治能把她们接出囚室,远离这个鬼地方。(未完待续。。)
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武则天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贤。李贤的出生让武则天如虎添翼。此时,武则天膝下已经拥有两个儿子,她的底气更足,腰杆更硬,更有资本向后位发起冲击,觉得自己当上皇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则天写了一篇《内训》,俨然以皇后的身份自处。
王皇后受不了了:不把老娘放在眼里,咱走着瞧。
但有皇帝李治做后台,王皇后也拿武则天没办法。被冷落的王皇后心急如焚,嫉妒之火越烧越旺,她想着法地要把武则天置于死地,不过,她的计谋太小儿科,而且一个比一个烂。
在万般无奈之下,王皇后想出了一个奇策,准备耍个阴招。她让母亲柳氏找来一个巫师,施“厌胜”之术。(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本以为这件事做得非常隐秘,不会出什么岔子,但让王皇后没有料到的是,她身边就有武则天的心腹,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一把鼻涕一把泪,立即添3≤,油加醋地向唐高宗做了汇报,说王皇后诅咒圣上,罪不容诛。
唐高宗大怒,他对这个女人彻底失望了,废王立武的决心更加坚定。同时,下令把柳氏赶出宫门,不许再进,并免去柳奭的宰相职位,贬出长安。贬为遂州(今四川遂宁)刺史。
真是家贼难防,本想置武则天于死地。没想到却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王皇后后悔不跌。
舅舅降职了,王皇后没了后台,她惶惶不可终日,面对得势的武则天,她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虽然柳奭倒台了,但朝中反对废除王皇后的势力还不小,这些人是贞观老臣,以宰相为主,代表人物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韩瑷和来济等。若想让武则天顺利当上皇后。必须迈过这道坎。
如今,皇后的势力大不如前,武则天也有了一些支持者,所以,唐高宗又把废立之事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准备做一做这帮老家伙的工作。
九月的一天,退朝后,唐高宗召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宁等重臣入内殿商量要事。常年在官场混的人,都是皇上肚里的蛔虫。不用猜,就知道这番召见肯定是关于立后的事。
褚遂良在殿外就这样说:“今日召见一定是为立后的事情。皇上的主意已定,但我受先帝顾命,定拼死相争。否则无颜死后去见先帝。”
说褚遂良不识时务也好,说他一根筋也罢,反正。他是铁了心要阻止武则天当皇后。如果这些人能至始至终都抱团抵制废立皇后,那么。唐高宗也没办法,因为他可以罢免或杀死一个重臣。但不能把所有的重臣都踢到朝堂之外。可惜的是,其他人就没有褚遂良这种以死相谏的勇气,已经做好了当墙头草的准备。
对于废立皇后的事情,李勣和长孙无忌等人不是同一战壕里的人,担心与长孙无忌等人发生正面冲突,便装作生病,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结果,进入内殿的只有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三人。
唐高宗对长孙无忌说:“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朕欲立昭仪为后,你认为如何?”
面对李治开门见山式的谈话,长孙无忌有些犯难了,直接提反对意见,让皇帝没面子,以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真希望有人能替自己挡一下。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长孙无忌还没开口,褚遂良就抢着说:“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为陛下钦点的媳妇。先帝临终时,曾握着陛下的手对我说:‘佳儿佳妇托付于卿’。这句话至今还回荡在臣的耳边,陛下应该没有忘记吧。再说,皇后没有什么大错,岂能说废就废。臣不敢屈从陛下而违背先帝的遗命。”
好家伙,把先帝搬出来压我,我不是被吓大的。
再看,其他两人,都低着头,不说话。很明显是默认了。
李治很郁闷,他还没找到合适的理由反驳褚遂良的这番话,结果,当天的议论没有结果,只能不欢而散。
唐高宗李治铁了心要把武则天扶上皇后的位置,第二天继续议论这个话题。
于志宁既怕违旨得罪皇上,又惧怕长孙无忌的淫威。所以,选择了继续当哑巴。而长孙无忌继续需要人做挡箭牌,他说:“先帝以褚遂良为顾命大臣,听听他的意见吧。”
褚遂良也不客气,再次出阵,声色俱厉地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易后,可向天下挑选,何必非选武氏。天下人皆知武氏曾经当过先帝的才人,如果立她为皇后,天下人会说陛下的行为算是什么啊!愿陛下三思而后行,臣今天违背陛下旨意,罪该万死。但只要不负先帝,死何足惜。”
说完,便把笏板扔在地上:“把朝笏还陛下!”接着,摘下帽子扑地叩头出血,表示坚决抗旨。
其实,褚遂良已经退了一步,王皇后可以废除,但就是不同意立武则天为皇后。他用辞职和生命相威胁的方式让唐高宗异常恼火。
先是用先帝压我,接着又用死来威胁我,你不要忘了我是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上。眼见李治要爆发了。
就在此时,长孙无忌见事态越来越严重,赶忙护着褚遂良说:“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也不能加刑!”
先帝又是先帝,我难道就走不出先帝的影子吗?
李治强压着怒火,挥挥手,众人便都退下了。
褚遂良已经没有市场了。如果再让他出头,一定会激怒皇上。反而会弄巧成拙。于是,长孙无忌又把韩瑷和来济推到了前台。
韩瑷对唐高宗说:“王皇后是先帝为陛下亲自选定的媳妇。没什么过错就要废黜,会有负面影响的,愿陛下以社稷为重,三思而后行。”说完后,开始呜咽哭泣,一个大男人一把鼻涕一把泪,不到动情处,绝对不会如此。
唐高宗对此采取冷处理,一言不发。本以为韩瑷会很知趣。不再进谏,没想到这人要一条道走到黑,第二天又来了。内容与昨日无异,但感情更加悲切。这还没完,他接着又上了一道奏疏,说皇后是用来母仪万国的,女在德而不再色,愿陛下悬崖勒马,不要给后人留下笑柄。他甚至把武则天比作祸国殃民的妲己、褒姒恫吓唐高宗。
来济也进谏道:“王者立后。只能从名家闺秀中选,这才是众望所归。”
虽然唐高宗认为这些言论都是陈词滥调,可以忽略不计,但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他还是有所顾忌的。在七位宰相中,褚遂良、来济、韩瑗都明确表态反对废王立武,长孙无忌和于志宁虽然没说话。但很明显也是持反对意见的。此外还有侍中崔敦礼,年事已高。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始终称病没有露面的李勣没有表态了。皇后废立的事牵动了这么多的宰相,阻力之大超乎了他的想象。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退朝后,烦闷的唐高宗与武则天商量。
“所有的宰相都反对吗?”
“不,李勣身为宰相却一言不发”
“他一定有苦衷,也许是我们的突破口。”
于是,唐高宗密召李勣入宫,询问他对废立皇后的意见。
李勣是何许人也?李勣,是民间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徐茂公,瓦岗寨的英雄,唐初的名将。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民间有“呼风唤雨诸葛亮,神机妙算徐茂公”的说法,他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在大殿中,君臣二人开始对话。
“身体可好?”
“托皇上的福,没什么大碍。”
“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褚遂良等人极力反对,这事儿该怎么办呢?”
李勣本不想趟浑水,最终还是躲不过,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说心里话,他是支持唐高宗的,但官场上的人说话都是云里雾里的,不轻易露骨地说出自己的立场。再说,如果举起支持唐高宗的旗帜,以后在官场还怎么和长孙无忌这些反对者相处,必定会受到排挤。
于是,李勣微微一笑,说道:“此乃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历来都是如此。李勣的寥寥数语如拨云见月般让李治恍然大悟:我是当今天子,立后是我自己的事,没必要征得这帮老家伙的同意。
唐高宗一下子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更加坚定了废立皇后的决心。
此时,支持武则天当皇后的许敬宗也在朝中广发议论,内容无非就是,天子立后,与臣子何干,不要妄生异议等。
于是,唐高宗决定排除一切干扰,快刀斩乱麻,立武则天为皇后。谁惹怒皇帝,谁肯定就没有好下场。不久,最激烈的反对者褚遂良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
反对派一看把皇帝惹毛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一下子集体沉默了。
老虎不发威以为我是病猫。看到反对派一下子变乖了,唐高宗心里那叫一个爽快。武则天也非常兴奋,因为她知道自己当皇后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了。
六宫新主
皇后废立之争已经接近尾声,废谁立谁,大局已定,只等唐高宗下令了。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二日,唐高宗下诏:
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
说王皇后和萧淑妃毒害皇上,这种罪名唐高宗都能想得出,真是愈加之罪。何患无辞。王皇后本想让武则天和萧淑妃斗个两败俱伤,自己好从中渔利。没想到却是引狼入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当年和她争风吃醋的萧淑妃反倒成了一个战壕的难姐难妹。老天和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王皇后对此只能默默接受,因为她是失败者,除了忍受屈辱外,她没有任何申辩的权力。
一切都无法挽回了,王、萧二人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新主人武则天将粉墨登场。王皇后和萧淑妃随即被置于别院。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失势,全家遭殃。风水轮流转。这才是大自然平衡的法则。那些曾经跟着沾光的亲属也因为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失势开始走霉运了。
中宫不可一日无主,当务之急是要立一个新皇后。
六天之后,十月十八日,由许敬宗牵头,文武百官上表请求立武则天为后,这是唐高宗盼望已久的事情了,他立即颁布了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诏书:
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武则天出自新贵家庭,是国家的勋臣之后,而且有才也有德,所以才被选入后宫,人缘不错,深得众人喜欢。当年我做太子时,在床前日夜侍候父亲,父亲非常满意,高兴之余就把武则天赏赐给我了。这事儿就与汉朝的王政君如出一辙(王政君本是汉宣帝的宫女,后来,宣帝把她赏赐给太子。王政君生了一个儿子,等太子即皇位后,就被立为皇后了),现在我要让武则天做我的第一夫人。
在这里,唐高宗有意抬高武则天的门第,还把他们的结合说成是太宗的恩赐,无非是为武则天当皇后寻找一些理由罢了,以便堵住天下人的嘴。
其实,人们都不是傻子,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能蒙蔽得了谁呢?不管怎么说,有唐高宗的支持,武则天当定了这个皇后。
《立武昭仪为皇后诏》颁布以后,太极宫和武氏宅院张灯结彩,唐高宗开始举行隆重的“纳后”仪式。
十一月一日,李治安排李勣送玺绶(皇后专用的印玺)给武则天,正式册立她为皇后。当天,李治还为武则天就举办了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盛典。从贞观十一年进宫,历经18年的坎坷,武则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大唐帝国的新任皇后。她终于可以对天下人说“见天子庸知非福”这句话了,只是这个天子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唐太宗了。
经过18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得到了期望中的回报,武则天心中有万分感慨。想想随父亲南北奔波的岁月,第一次入宫时母亲的眼泪,还有感业寺的孤单青灯,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似的,依旧那么清晰可见。如今,戴上了凤冠,贵为国母,内心自然无比喜悦。
除了喜悦外,武则天内心还充满了感激之情。如果没有失意官僚、寒门仕子的支持,单凭唐高宗的宠爱,自己很难当上皇后的。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的洗礼后,武则天才登上了皇后宝座,她对此必将格外珍惜,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损害她既得的利益。
盛大的庆典遮掩不住宫廷斗争的残酷,颂扬之声还没有完全消失,新一轮的宫廷争斗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
打击一切敌人
都是皇上惹的祸
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大唐帝国的新晋皇后,武则天也准备点他几把火,巩固自己得之不易的皇后地位,让众人都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做皇后当之无愧。
所以,武则天没有得意忘形,对后宫中的一些人,特别是太子忠和长孙无忌等对她造成的威胁采取了一贯的招牌动作——进攻。
先看武则天居住的后宫,后宫是皇帝的妃嫔所居住的宫室,唐代的后宫叫做掖庭宫,位于城内太极宫之西。
虽然武则天已经贵为皇后,但她是由才人到昭仪再到皇后,一步一步晋升的。如果其他妃嫔得宠的话,必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她绝对不允许自己的故事发生在别的女人身上。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地位,她采取措施控制后宫,防患于未然。谁可能对她产生不利影响,就收拾谁,后宫任何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鉴于武则天的淫威,后宫的妃嫔们都小心谨慎,生怕成为这位强势皇后的刀下之鬼。对于已经被打入冷宫的王、萧二人,武则天觉得她们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所以,没急着打这两个已经失势的老情敌的主意。但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改变了武则天的决定,也让这两个女人走上了不归路。
当上皇后的武则天非常敏感,她把唐高宗亲近的任何一个妃嫔都看成了自己潜在的对手和敌人。偏偏在这个时候,唐高宗踩了武则天的红线,亲近了另外的异性,这异性不是别人,正是被打入冷宫的王、萧二人。
都是皇上惹的祸,王、萧二人本以为能重见天日,没想到却引来了杀身之祸。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王、萧被废后不久,生性仁弱的唐高宗突然感到良心不安:这几年,只顾忙着帮助武则天当皇后了,冤枉了王、萧二人,这对她们太不公平了。毕竟夫妻一场,如此冷漠和绝情有些忘恩负义,应该去看看她们。
一天,武则天回家省亲,内心无比愧疚的唐高宗就乘机去看被囚禁在别院的王、萧二人。
在别院的一间阴暗、潮湿、密闭的囚室里。时值严冬,石室四壁,满缀冰凌。王、萧二人生不如死地苟活着。囚室门旁只露碗口大的一个小孔,供奴婢往里送饭之用。
想想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好,再看看二人现在的生活,唐高宗无比揪心,鼻子一酸,就差放声大哭了。
“皇后,淑妃你们还好吗?”
“妾等已经失宠,被废为宫女庶人,囚在别院,没想到皇上还叫妾等的尊称。”
王皇后的话中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情,反而对唐高宗的探视充满了感激。这让李治心里更加难受,他真希望王皇后能痛骂他几句,这样他心里反而会好受些。
没等李治回话,王皇后接着说:
“求皇上念及昔日的夫妻之情,把我们放出去吧。等我们出去后,就把这个院子改名为回心院。我们也没有别的奢求,只希望能终生念佛,有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心肠本来就软的唐高宗岂能经受得住这类催泪弹的攻击,于是,立即答应:“皇后、淑妃大可放心,这事朕会有安排的。”
唐高宗李治给王、萧二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希望后,拍拍屁股走人了。
都说满怀希望地活着比行尸走肉般混日子要精彩得多,自从李治来过后,王、萧精神了许多,她们梦想着李治能把她们接出囚室,远离这个鬼地方。(未完待续。。)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003/29662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