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一代英主隋炀帝】
推荐阅读:网游之箭神无双、神医傻妃狠嚣张、叶辰萧初然、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龙腾兵王、赘婿神皇、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我以道种铸永生、替嫁新婚夜,植物人老公要离婚、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
我们还是先说说大名鼎鼎的隋炀帝的故事吧,是皇帝都有英明神武和昏君乱杀功臣的人,杨广也不列外,在他继承父亲的皇位以后他也想过建功立业青留史册,可是随着他的贪婪与欲望最终成了阶下囚亡国之君。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一向被视为与殷纣、夏桀齐名的暴君;而且他两世亡国,连守成都做不到,更被看做是秦二世胡亥、蜀后主刘禅那样的庸才。
由于李唐王朝对这个前朝皇帝蓄意进行了丑化,无视治国的复杂,把亡国的责任全部都简单地推到杨广头上,让皇帝一个人去承担所有的历史责任,以致于如今大部分人都误认为,正是由于杨广昏庸糊涂、暴戾刚愎,才会把天下百姓逼得走投无路,却忽略了导致民不聊生和大隋覆亡的真正根源----门阀之祸,才是改朝换代本质的推动力所在。
其实这个误解正是唐朝统治层所期望看到地,也是其刻意误导百姓的动机所在。姑且不谈这祸国殃民的门阀弊端在 唐初也并未得到任何改善,反倒变本加厉,说出来无法对百姓交代。
就仅仅是从丑化前朝,强化自己取而代之的合理性这个角度,也需要将隋末大乱的责任全部栽到隋炀帝和几个大臣头上。
毕竟唯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背主篡国的行为非但并不可耻,反而是顺天应命,解民于倒悬的义举。其实杨广很有才华,头脑精明,是颇有进取心的帝王,在历朝君主中属于贡献卓著者。隋炀帝能文能武,上马领军,下马赋诗,也是一位综合素质非常高的帝王。
对于治国,杨广曾有过相当恢宏的抱负,气魄之大不亚于历代雄主,而且许多抱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打通丝绸之路等行为中,无不蕴涵着过人的创举和勇气,都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民生价值,这也充分证明了杨广是一位有为的君主,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宋徽宗那样的享乐派。
扳着指头历数中国的诸家帝王,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甚至把康熙、雍正这些满人皇帝都算上,以历史功绩而论,除了嬴政之外,也无一人能与“暴虐昏庸”的隋炀帝相提并论。
然而历史毕竟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地,隋炀帝身死国灭,所以他的这些功绩和优点便都在唐朝被恣意抹煞,之后历经千年,又被历史的迷雾重重遮盖,如今已然少有人知。如今留在大部分人心底的,不过是一个昏聩无能、荒淫暴虐的肮脏形象。
人心阴暗不公,竟至于此!心中不平,欲还历史本来面目,遂作此文。二、六大功劳隋炀帝是一位雄才大略,报负广远的帝王,在登基后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终其一生,曾为国为民推行了无数善政,更为国家和中原百姓立下过六项重大功绩。若论贡献之大,在历代皇帝中鲜有能比肩者。
纵观中国历史,唯有名声同样不佳的始皇帝方可比拟。在继位之后,杨广巡视边塞,开拓疆土,打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605年又营建东都,洛阳的繁盛一时与他密不可分;杨广对隋初的经济、文化、民生均有重大贡献,一生中推行了许多有利于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的善政。在军事方面,杨广在即位前就参与过对突厥和契丹的战事,皆大有所获。
大业五年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扩疆五万里。还先后征服了南越、流求(今台湾),迫降**,一时四夷慑服,均思与中原修好。
据《隋书-炀帝纪》记载:“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籍。”在即位之后,更是创下了“地广三代,威振八方,单于顿颡,越裳重泽”的辉煌局面,对隋炀帝的文治武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一系列开疆扩土的行动中,隋炀帝率先建立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疆域,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朝廷控制的民户达八百九十万户,全国统计出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万人,一时一派明君盛世景象,连对隋炀帝成见很深的司马光也不得不在《资治通鉴》中承认:“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隋炀帝的六大历史功绩叙述如下:1、平定南陈,一统天下,结束了自三国以来近四百年的战乱局面,令分裂了近二百年的九州重铸为一体,更让中原百姓从三四百年之久的战乱时代中脱离出来。
直到李渊叛隋而代之,建立唐朝,而几代后唐朝统治者便出现政策错误,导致中国从唐中叶起就沦入藩镇割据,兵连祸结的悲惨局面,唐帝国崩塌后,中原百姓又历经了五代十国的惨痛遭遇,民不聊生近两百年,直到北宋初年才又恢复统一的局面。
2、最先开凿了世界第一长的南北大运河,弊在当代,功在千秋。3、开疆扩土五万里,建立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辽阔疆域。4、最先倡行进士科,创立了影响中国后世千余载的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开创了一条明路。
5、颁布了“无隔夷夏”的开放政策,热情接待外国使团,并积极对外派出使者,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华夏文明与外界的交流。6、东征西讨,令四夷臣服。大隋在杨广执政时期万国来朝,中原百姓一千五百余年来的“***上国”意识自此而始,之后更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底的骄傲,并进一步演化为如今已然稳固浓郁的民族自豪感。
三、文采斐然隋炀帝杨广颇具文学天赋,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的才子,更是隋唐年间最优秀的诗词家之一。论及文采,历朝皇帝中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在镇守扬州的十年中,杨广被奉为江南文坛领袖,江南文人潘微和佛教领袖智大师均称赞:“晋王允文允武,多才多艺,道贯古今”。
《隋书》上也记载杨广“好学,善属文。”杨广的诗词和文才在登基前就天下驰名,他西巡时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和《白马篇》都成为千古名章,广为后世传诵。
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由于杨广多年戎马生涯,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生活阅历十分丰富,故他的诗句多有实践基础,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其作品《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词句优雅,昭示出了极高的文采。
据《诗薮·内编》记载,明代胡应麟认为此诗“绝是唐律”,可见炀帝的这篇诗即使在诗文**鼎盛一时的唐朝,也堪称是顶尖水准。《古诗源》中称其文字“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
认为杨广的诗文水平比文采天下知名的陈后主还要高。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和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初唐近体诗的发展更有不小的影响,如今《隋书·经籍志》著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存录其诗40多首。
四、尊贤礼士杨广十分敬重读书人,其尊贤礼士之名天下皆知。他当扬州大总管时就养了正府学士一百多人,封晋王后更是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士一百余人,“以师友处之”(《北史-柳庆传》),登基后更是年年不忘与儒林名士交流,岁岁发给几个著名大儒米粮绸缎。
阳观文殿的东西厢书库中,又在殿后另筑二台,聚藏魏以来的书法名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保全和传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曾在江南聚书,大大提高了文人和文学的地位,还建造了空前精巧的专门收藏古籍的图书馆,藏书达三十七万卷,创中国历代之最。
《隋书-经籍志》有云:“炀帝即位,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黄国乐小姐还据此创作了《隋炀帝督建观文殿》一画,以表彰隋炀帝对中华古籍传承做出的重大贡献。
五、开创科举公元606年,即杨广登位第二年,就正式设立了进士科,在我国畅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自此正式诞生。
科举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更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中国的育才政策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后世的中国影响极其深远。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科举制度和如今的高考制度颇为类似,有着不少的弊病,但在一千多年前,却绝对是一种相当先进的选材理念。隋朝之后许多来中国的外国人在看到中国的科举制度后,都赞叹不已。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一向被视为与殷纣、夏桀齐名的暴君;而且他两世亡国,连守成都做不到,更被看做是秦二世胡亥、蜀后主刘禅那样的庸才。
由于李唐王朝对这个前朝皇帝蓄意进行了丑化,无视治国的复杂,把亡国的责任全部都简单地推到杨广头上,让皇帝一个人去承担所有的历史责任,以致于如今大部分人都误认为,正是由于杨广昏庸糊涂、暴戾刚愎,才会把天下百姓逼得走投无路,却忽略了导致民不聊生和大隋覆亡的真正根源----门阀之祸,才是改朝换代本质的推动力所在。
其实这个误解正是唐朝统治层所期望看到地,也是其刻意误导百姓的动机所在。姑且不谈这祸国殃民的门阀弊端在 唐初也并未得到任何改善,反倒变本加厉,说出来无法对百姓交代。
就仅仅是从丑化前朝,强化自己取而代之的合理性这个角度,也需要将隋末大乱的责任全部栽到隋炀帝和几个大臣头上。
毕竟唯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背主篡国的行为非但并不可耻,反而是顺天应命,解民于倒悬的义举。其实杨广很有才华,头脑精明,是颇有进取心的帝王,在历朝君主中属于贡献卓著者。隋炀帝能文能武,上马领军,下马赋诗,也是一位综合素质非常高的帝王。
对于治国,杨广曾有过相当恢宏的抱负,气魄之大不亚于历代雄主,而且许多抱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打通丝绸之路等行为中,无不蕴涵着过人的创举和勇气,都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民生价值,这也充分证明了杨广是一位有为的君主,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宋徽宗那样的享乐派。
扳着指头历数中国的诸家帝王,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甚至把康熙、雍正这些满人皇帝都算上,以历史功绩而论,除了嬴政之外,也无一人能与“暴虐昏庸”的隋炀帝相提并论。
然而历史毕竟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地,隋炀帝身死国灭,所以他的这些功绩和优点便都在唐朝被恣意抹煞,之后历经千年,又被历史的迷雾重重遮盖,如今已然少有人知。如今留在大部分人心底的,不过是一个昏聩无能、荒淫暴虐的肮脏形象。
人心阴暗不公,竟至于此!心中不平,欲还历史本来面目,遂作此文。二、六大功劳隋炀帝是一位雄才大略,报负广远的帝王,在登基后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终其一生,曾为国为民推行了无数善政,更为国家和中原百姓立下过六项重大功绩。若论贡献之大,在历代皇帝中鲜有能比肩者。
纵观中国历史,唯有名声同样不佳的始皇帝方可比拟。在继位之后,杨广巡视边塞,开拓疆土,打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605年又营建东都,洛阳的繁盛一时与他密不可分;杨广对隋初的经济、文化、民生均有重大贡献,一生中推行了许多有利于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的善政。在军事方面,杨广在即位前就参与过对突厥和契丹的战事,皆大有所获。
大业五年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扩疆五万里。还先后征服了南越、流求(今台湾),迫降**,一时四夷慑服,均思与中原修好。
据《隋书-炀帝纪》记载:“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籍。”在即位之后,更是创下了“地广三代,威振八方,单于顿颡,越裳重泽”的辉煌局面,对隋炀帝的文治武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一系列开疆扩土的行动中,隋炀帝率先建立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疆域,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朝廷控制的民户达八百九十万户,全国统计出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万人,一时一派明君盛世景象,连对隋炀帝成见很深的司马光也不得不在《资治通鉴》中承认:“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隋炀帝的六大历史功绩叙述如下:1、平定南陈,一统天下,结束了自三国以来近四百年的战乱局面,令分裂了近二百年的九州重铸为一体,更让中原百姓从三四百年之久的战乱时代中脱离出来。
直到李渊叛隋而代之,建立唐朝,而几代后唐朝统治者便出现政策错误,导致中国从唐中叶起就沦入藩镇割据,兵连祸结的悲惨局面,唐帝国崩塌后,中原百姓又历经了五代十国的惨痛遭遇,民不聊生近两百年,直到北宋初年才又恢复统一的局面。
2、最先开凿了世界第一长的南北大运河,弊在当代,功在千秋。3、开疆扩土五万里,建立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辽阔疆域。4、最先倡行进士科,创立了影响中国后世千余载的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开创了一条明路。
5、颁布了“无隔夷夏”的开放政策,热情接待外国使团,并积极对外派出使者,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华夏文明与外界的交流。6、东征西讨,令四夷臣服。大隋在杨广执政时期万国来朝,中原百姓一千五百余年来的“***上国”意识自此而始,之后更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底的骄傲,并进一步演化为如今已然稳固浓郁的民族自豪感。
三、文采斐然隋炀帝杨广颇具文学天赋,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的才子,更是隋唐年间最优秀的诗词家之一。论及文采,历朝皇帝中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在镇守扬州的十年中,杨广被奉为江南文坛领袖,江南文人潘微和佛教领袖智大师均称赞:“晋王允文允武,多才多艺,道贯古今”。
《隋书》上也记载杨广“好学,善属文。”杨广的诗词和文才在登基前就天下驰名,他西巡时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和《白马篇》都成为千古名章,广为后世传诵。
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由于杨广多年戎马生涯,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生活阅历十分丰富,故他的诗句多有实践基础,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其作品《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词句优雅,昭示出了极高的文采。
据《诗薮·内编》记载,明代胡应麟认为此诗“绝是唐律”,可见炀帝的这篇诗即使在诗文**鼎盛一时的唐朝,也堪称是顶尖水准。《古诗源》中称其文字“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
认为杨广的诗文水平比文采天下知名的陈后主还要高。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和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初唐近体诗的发展更有不小的影响,如今《隋书·经籍志》著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存录其诗40多首。
四、尊贤礼士杨广十分敬重读书人,其尊贤礼士之名天下皆知。他当扬州大总管时就养了正府学士一百多人,封晋王后更是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士一百余人,“以师友处之”(《北史-柳庆传》),登基后更是年年不忘与儒林名士交流,岁岁发给几个著名大儒米粮绸缎。
阳观文殿的东西厢书库中,又在殿后另筑二台,聚藏魏以来的书法名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保全和传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曾在江南聚书,大大提高了文人和文学的地位,还建造了空前精巧的专门收藏古籍的图书馆,藏书达三十七万卷,创中国历代之最。
《隋书-经籍志》有云:“炀帝即位,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黄国乐小姐还据此创作了《隋炀帝督建观文殿》一画,以表彰隋炀帝对中华古籍传承做出的重大贡献。
五、开创科举公元606年,即杨广登位第二年,就正式设立了进士科,在我国畅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自此正式诞生。
科举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更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中国的育才政策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后世的中国影响极其深远。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科举制度和如今的高考制度颇为类似,有着不少的弊病,但在一千多年前,却绝对是一种相当先进的选材理念。隋朝之后许多来中国的外国人在看到中国的科举制度后,都赞叹不已。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4/4003/29660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