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大治天下
推荐阅读:我成了生存游戏中的Bug椛负负、苏白瑾时云、我成了生存游戏中的Bug、总有人想打扰我修仙紫玥仙尊雷泽仙君、在柯南世界活下去、种田山里汉:末世娇娇三岁半、神医农妇:萌宝乖乖让我抱、重生郡主她又美又凶、监狱开局这个选择太坑了罗夏、监狱开局这个选择太坑了道无穷、
天启皇帝震惊了。
刚烈的读书人,他见得多了。
那成天骂他这个皇帝的也不少。
可人家的刚烈,是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前提之下。
你别看读书人天天破口大骂朝廷黑暗,皇帝昏聩,可你让他做官,让他去科举,人家可是跑得比兔子还快。
这叫做站着把钱挣了,不但骂了你,你还得给他功名和乌纱帽。
可这管邵宁……是不是脑子有点拎不清?
疯啦?
你跑来玩这一套天子呼来不登船,却是实实在在的耽误自己的终身!这若是不经过殿试,莫说是断绝了进入一甲的希望,便是连进士也不授予了啊。
只一个贡士的名头,不过是比举人的地位高一些而已。
如此做法,贻误终身!
天启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却还是道:“知道了。”
说着,殿试继续。
魏忠贤此时站了出来,开始放题。
两百多个贡士,在这大殿上,站在了案牍前,一个个已经预备了笔墨。
随即,魏忠贤尖细的声音在殿中回荡:“题:论治天下。”
一听这个题,贡士们都不由错愕。
因为这个题,可谓是老生常谈了。
怎么治理天下,前人已经不知讨论过多少次,没想到今科的殿试,居然连题目都这样敷衍。
不过很快的,就已开始有人提笔了。
因为题目虽老,却想要写一篇花团锦簇的策论,时间是个大问题,若是耽误时间,难免遗憾终身。
那贡士刘若宰,此时喜上眉梢,机会来了。
虽然会试马失前蹄,令他多少有些受打击,可此番殿试,他却很有把握,毕竟他久受家庭熏陶,文章也写的好,这种策论,可以说是他的长项。
他自信满满,开始笔走龙蛇,一字一句地将心中的想法写了下来。
一面写,一面自鸣得意,自觉得自己只怕距离状元,已是一步之遥。
其实这些贡士们并不知道,天启皇帝之所以拿此为题,就是希望能够在这策论之中寻找答案。
怎么样治理天下,这话题虽然老生常谈,可实际上呢,很多方法……却不过是清谈而已,空洞乏味。
天启皇帝现在有了儿子,他现在满门心思都在想着怎么治理天下,自然而然,也就希望出此题,无论如何,这些贡士都是人中龙凤,或许有人……能从中为他找出答案。
时间过得很快,不声不响地到了晌午,宦官们便按时收了卷,紧接着,贡士们谢恩告辞。
过了几日,等皇帝看过了试卷之后,再排定名次。
殿试的排名,其实和考生未来的前途息息相关,若是能进一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那么未来的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
若是能进二甲,就有极大的机会进入翰林,将来平步青云。
可如果是三甲,那就惨了,不但会被同榜的进士们取笑,而且一般在六部里观政,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实习之后,便外放到各州县里去,从县丞做起,这辈子可能永远都困于州郡。
所以考生们考完,个个心里惴惴不安,又想到那个现在很忙,没功夫来殿试的家伙……本是有人想取笑那管邵宁几句,却突然发现,好像无以下口……
你说他攀上了张家的大树,说他阿谀奉承,说他没有风骨,可是……人家连本是可以唾手可得的进士甚至是状元都不要,各位还配嘲笑他吗?
于是人们自动地忽略掉这个倒霉的家伙,各自焦灼地等待着最后决定命运的结果。
殿试之后,天启皇帝觉得好像今日因为殿试,耽误了许多事,所以稍稍小憩之后,又召了大臣来廷议,要议的,依旧还是赈灾。
眼看着天都快要黑了,却还要聚集大臣,大臣们一个个愁眉苦脸,苦不堪言。
他们恨不得又要批评一下天启皇帝,陛下这是虐待大臣啊!
一直议到了三更,天启皇帝才意犹未尽地回了寝宫。
他太疲倦了,只是想到现下这么多的灾民,整个京城虽是解决了关中的隐患,却也让京城成了一个火药桶,一旦朝廷治理不及时,那便是天大的事。
所以他辗转着,总是睡不着。
直到次日清早,又召了内阁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以及给事中等人来觐见。
黄立极觉得自己也受不了了。
陛下还年轻,身体还可以折腾,可老夫已年过六旬了啊,现在站着都能打瞌睡,陛下能不能不要再举行朝会了?
可没办法,因为他们发现,天启皇帝虽是生出了眼袋,可依旧还是精神奕奕的样子,开口就问:“现在各县赈济得如何了?”
倒是户部尚书李起元率先道:“启禀陛下,各县没出什么乱子。”
天启皇帝颔首点头:“这灾民源源不断,还是让朕不放心,这些日子的奏报,朕都看过,但是却不知为何有人攻讦新县,新县上一次治水,就很好。”
这一下子,许多人就不做声了。
倒是那礼部尚书刘鸿训道:“陛下,那也不尽然,比如此次,灾民们涌入宛城县和大兴县就是最多,新县反而少了。不只如此,臣也确实听说,新县确实有官吏借着赈济的名义,为自己谋利的嫌疑。臣不敢断言此事真伪,可想来不是空穴来风。”
听了刘鸿训的话,天启皇帝显得焦躁,但他还是觉得不可能,只是不知实际情况,也不好说什么。
东厂那边,倒是调查过一些,好像是关于张家强迫灾民做工……
天启皇帝心烦意燥地皱着眉头,突然道:“诸卿相信吗?”
这时,倒是黄立极站了出来,笑呵呵的做和事老:“陛下,终究这只是小节,现在主要是不要出现大量的饿殍,免得滋生事端,至于其他的事,臣以为该放一放。”
孙承宗却站出来道:“老臣这些日子,倒是学过一些东西,百闻不如一见,与其在此坐而论道,争议孰是孰非,其实只要一看便知,臣愿奉陛下的旨意,到各县去看一看。”
天启皇帝听罢,觉得这很合理,便道:“朕也有此意,不过……孙师傅去,倒不如朕亲自去看看,如若不然,就算有人看过,别人不信,那也是枉然,况且诸卿……现在京城里这么多的饿殍,朕不看看,实在放心不下。”
天启皇帝的性格,历来在百官眼里都很乖张。
所以对于天启皇帝提出来的要求,大家竟也不觉得奇怪。
黄立极便笑着道:“就怕劳师动众,反而给各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有何不可呢?”天启皇帝接着道:“不必大张旗鼓,也不需这么多护驾之臣,朕的弓马娴熟……就这么办吧,让魏伴伴来安排。”
“陛下。”那礼部尚书刘鸿训却有些莫名火燥。
你隔三差五的要出宫,有没有问过我这个主管礼法的大臣,这像话吗?
“卿家要劝朕?”天启皇帝淡淡道:“不过也好,那就继续议吧,今日要议的事还有很多,诸卿要有所准备,没有三更天……朕是不肯放诸卿走的。”
天启皇帝说的很认真,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刘鸿训一时哑口,不吭声了。
而其他人的脸色,显然都有些不自然。
卧槽,相比于君王不早朝,现在大家一致认为,君王还是别早朝的好,以前各部都可以自行决定的事,现在陛下什么都过问,好端端的尚书,反而成了打杂的小吏。
何况这从早到晚的会议,能参加这样会议的大臣,哪一个不是头发花白的老头子?陛下受得了,老臣们受不了了啊。
天启皇帝见刘鸿训不出声,于是眉一挑,给了魏忠贤一个眼色:“魏伴伴,去做准备。”
魏忠贤办这种事,是最在行的。
他最终选择的方案还是微服出巡,而后布置了百来个禁卫。
当然……东厂那边,已密令他们开始在各街巷监视,以防万一了。
如此一来,皇帝便可带着随驾的大臣出发,穿着常服,也不必从大明门出宫,而是从午门,先坐车,而后换轿子,沿途所经过的路线,让厂卫暗中梳理一遍。
又是半个时辰之后,一身常服的天启皇帝,便带着众臣到了东市。
东市是最热闹的地方,隶属于大兴县,而在这里,却早已是人头攒动,到处都是蓬头垢面的灾民。
现在天气还炎热,所以这些灾民们,大多蜷缩于巷道里,他们衣不蔽体,令人看得不免触目惊心。
不过大兴县的官吏,倒还是做了一些事的,毕竟朝廷下了这么多的旨意,一道比一道的严厉,因而在这东市,有一个专门的粥篷,篷子里有数十个差役守着,此时……恰好到了饭点,粥篷里有人鸣锣。
于是从四面八方,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灾民,便扶老携幼的纷纷聚拢起来。
天启皇帝只坐在轿里,看着这轿外的一切,他深深的皱着起来了眉头,忍不住潸然!
这些操持着关中口音的人,处境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恶劣啊!
…………
第五章送到,求月票。
刚烈的读书人,他见得多了。
那成天骂他这个皇帝的也不少。
可人家的刚烈,是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前提之下。
你别看读书人天天破口大骂朝廷黑暗,皇帝昏聩,可你让他做官,让他去科举,人家可是跑得比兔子还快。
这叫做站着把钱挣了,不但骂了你,你还得给他功名和乌纱帽。
可这管邵宁……是不是脑子有点拎不清?
疯啦?
你跑来玩这一套天子呼来不登船,却是实实在在的耽误自己的终身!这若是不经过殿试,莫说是断绝了进入一甲的希望,便是连进士也不授予了啊。
只一个贡士的名头,不过是比举人的地位高一些而已。
如此做法,贻误终身!
天启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却还是道:“知道了。”
说着,殿试继续。
魏忠贤此时站了出来,开始放题。
两百多个贡士,在这大殿上,站在了案牍前,一个个已经预备了笔墨。
随即,魏忠贤尖细的声音在殿中回荡:“题:论治天下。”
一听这个题,贡士们都不由错愕。
因为这个题,可谓是老生常谈了。
怎么治理天下,前人已经不知讨论过多少次,没想到今科的殿试,居然连题目都这样敷衍。
不过很快的,就已开始有人提笔了。
因为题目虽老,却想要写一篇花团锦簇的策论,时间是个大问题,若是耽误时间,难免遗憾终身。
那贡士刘若宰,此时喜上眉梢,机会来了。
虽然会试马失前蹄,令他多少有些受打击,可此番殿试,他却很有把握,毕竟他久受家庭熏陶,文章也写的好,这种策论,可以说是他的长项。
他自信满满,开始笔走龙蛇,一字一句地将心中的想法写了下来。
一面写,一面自鸣得意,自觉得自己只怕距离状元,已是一步之遥。
其实这些贡士们并不知道,天启皇帝之所以拿此为题,就是希望能够在这策论之中寻找答案。
怎么样治理天下,这话题虽然老生常谈,可实际上呢,很多方法……却不过是清谈而已,空洞乏味。
天启皇帝现在有了儿子,他现在满门心思都在想着怎么治理天下,自然而然,也就希望出此题,无论如何,这些贡士都是人中龙凤,或许有人……能从中为他找出答案。
时间过得很快,不声不响地到了晌午,宦官们便按时收了卷,紧接着,贡士们谢恩告辞。
过了几日,等皇帝看过了试卷之后,再排定名次。
殿试的排名,其实和考生未来的前途息息相关,若是能进一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那么未来的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
若是能进二甲,就有极大的机会进入翰林,将来平步青云。
可如果是三甲,那就惨了,不但会被同榜的进士们取笑,而且一般在六部里观政,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实习之后,便外放到各州县里去,从县丞做起,这辈子可能永远都困于州郡。
所以考生们考完,个个心里惴惴不安,又想到那个现在很忙,没功夫来殿试的家伙……本是有人想取笑那管邵宁几句,却突然发现,好像无以下口……
你说他攀上了张家的大树,说他阿谀奉承,说他没有风骨,可是……人家连本是可以唾手可得的进士甚至是状元都不要,各位还配嘲笑他吗?
于是人们自动地忽略掉这个倒霉的家伙,各自焦灼地等待着最后决定命运的结果。
殿试之后,天启皇帝觉得好像今日因为殿试,耽误了许多事,所以稍稍小憩之后,又召了大臣来廷议,要议的,依旧还是赈灾。
眼看着天都快要黑了,却还要聚集大臣,大臣们一个个愁眉苦脸,苦不堪言。
他们恨不得又要批评一下天启皇帝,陛下这是虐待大臣啊!
一直议到了三更,天启皇帝才意犹未尽地回了寝宫。
他太疲倦了,只是想到现下这么多的灾民,整个京城虽是解决了关中的隐患,却也让京城成了一个火药桶,一旦朝廷治理不及时,那便是天大的事。
所以他辗转着,总是睡不着。
直到次日清早,又召了内阁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以及给事中等人来觐见。
黄立极觉得自己也受不了了。
陛下还年轻,身体还可以折腾,可老夫已年过六旬了啊,现在站着都能打瞌睡,陛下能不能不要再举行朝会了?
可没办法,因为他们发现,天启皇帝虽是生出了眼袋,可依旧还是精神奕奕的样子,开口就问:“现在各县赈济得如何了?”
倒是户部尚书李起元率先道:“启禀陛下,各县没出什么乱子。”
天启皇帝颔首点头:“这灾民源源不断,还是让朕不放心,这些日子的奏报,朕都看过,但是却不知为何有人攻讦新县,新县上一次治水,就很好。”
这一下子,许多人就不做声了。
倒是那礼部尚书刘鸿训道:“陛下,那也不尽然,比如此次,灾民们涌入宛城县和大兴县就是最多,新县反而少了。不只如此,臣也确实听说,新县确实有官吏借着赈济的名义,为自己谋利的嫌疑。臣不敢断言此事真伪,可想来不是空穴来风。”
听了刘鸿训的话,天启皇帝显得焦躁,但他还是觉得不可能,只是不知实际情况,也不好说什么。
东厂那边,倒是调查过一些,好像是关于张家强迫灾民做工……
天启皇帝心烦意燥地皱着眉头,突然道:“诸卿相信吗?”
这时,倒是黄立极站了出来,笑呵呵的做和事老:“陛下,终究这只是小节,现在主要是不要出现大量的饿殍,免得滋生事端,至于其他的事,臣以为该放一放。”
孙承宗却站出来道:“老臣这些日子,倒是学过一些东西,百闻不如一见,与其在此坐而论道,争议孰是孰非,其实只要一看便知,臣愿奉陛下的旨意,到各县去看一看。”
天启皇帝听罢,觉得这很合理,便道:“朕也有此意,不过……孙师傅去,倒不如朕亲自去看看,如若不然,就算有人看过,别人不信,那也是枉然,况且诸卿……现在京城里这么多的饿殍,朕不看看,实在放心不下。”
天启皇帝的性格,历来在百官眼里都很乖张。
所以对于天启皇帝提出来的要求,大家竟也不觉得奇怪。
黄立极便笑着道:“就怕劳师动众,反而给各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有何不可呢?”天启皇帝接着道:“不必大张旗鼓,也不需这么多护驾之臣,朕的弓马娴熟……就这么办吧,让魏伴伴来安排。”
“陛下。”那礼部尚书刘鸿训却有些莫名火燥。
你隔三差五的要出宫,有没有问过我这个主管礼法的大臣,这像话吗?
“卿家要劝朕?”天启皇帝淡淡道:“不过也好,那就继续议吧,今日要议的事还有很多,诸卿要有所准备,没有三更天……朕是不肯放诸卿走的。”
天启皇帝说的很认真,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刘鸿训一时哑口,不吭声了。
而其他人的脸色,显然都有些不自然。
卧槽,相比于君王不早朝,现在大家一致认为,君王还是别早朝的好,以前各部都可以自行决定的事,现在陛下什么都过问,好端端的尚书,反而成了打杂的小吏。
何况这从早到晚的会议,能参加这样会议的大臣,哪一个不是头发花白的老头子?陛下受得了,老臣们受不了了啊。
天启皇帝见刘鸿训不出声,于是眉一挑,给了魏忠贤一个眼色:“魏伴伴,去做准备。”
魏忠贤办这种事,是最在行的。
他最终选择的方案还是微服出巡,而后布置了百来个禁卫。
当然……东厂那边,已密令他们开始在各街巷监视,以防万一了。
如此一来,皇帝便可带着随驾的大臣出发,穿着常服,也不必从大明门出宫,而是从午门,先坐车,而后换轿子,沿途所经过的路线,让厂卫暗中梳理一遍。
又是半个时辰之后,一身常服的天启皇帝,便带着众臣到了东市。
东市是最热闹的地方,隶属于大兴县,而在这里,却早已是人头攒动,到处都是蓬头垢面的灾民。
现在天气还炎热,所以这些灾民们,大多蜷缩于巷道里,他们衣不蔽体,令人看得不免触目惊心。
不过大兴县的官吏,倒还是做了一些事的,毕竟朝廷下了这么多的旨意,一道比一道的严厉,因而在这东市,有一个专门的粥篷,篷子里有数十个差役守着,此时……恰好到了饭点,粥篷里有人鸣锣。
于是从四面八方,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灾民,便扶老携幼的纷纷聚拢起来。
天启皇帝只坐在轿里,看着这轿外的一切,他深深的皱着起来了眉头,忍不住潸然!
这些操持着关中口音的人,处境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恶劣啊!
…………
第五章送到,求月票。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3/3878/13852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