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户籍制度
推荐阅读:生活法则、魔舞日月、破天神途、剑动九天、校园异能王、星辰变online、全能修真者、封神绝仙、混在隋唐、弑邪、
今年搞了税制改革,可以说是当年“官绅一体纳粮”的延续和发展,之后要再进行改动,只怕不会这么频繁。
因为就目前而言,大明朝承载大部分财富的东西,还是土地,不是房子。
或者说严格一点,即便到了后世,承载财富的还是土地——
后世房价高成那样,很大原因也得归于当地官府给开发商批的土地就很贵,然后商人天生的谋利心,还有要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一步步一层层的,把房价推高到了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步。
其中牵涉的东西和势力,可比大明朝要复杂多了。
最后的直接表现,便是谁有房,谁就有钱。
趁着大明朝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又是君主专制的时代,乾圣皇帝可以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法子,对占据财富代表的那些人开刀,要求他们交税。
而在此之前,地方地主士绅已经被朱见济犁了好几遍,对于朝廷的税收政策已经不怎么动弹了。
税嘛,交嘛!
不交,等着官府派人来抓是吗?
在几年前的那场大纠察之后,士绅串通地方官府也更加难了。
因为皇帝搞纠察从来没有个固定时间和地点,可能隔年来一次,也可能一年多次,抓到了违法乱纪的分子,处置也十分严重。
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被那群犹如疯狗的锦衣卫、东厂还有都察院给折腾怕了,不敢碰运气。
所以没了地方官府为之遮掩背书走流程,士绅们也只能面对新政低头了。
再说这些年大家可以去海外搞开发,针对海外领土,朝廷又是另一种政策,只要移民不在海外搞大屠杀,自立为王跟大明朝对抗,弄点啥也是随他去的。
本土这边安安分分的交了税,缺的就从海外找回来,算来算去也没亏。
至于摊丁入亩,那就更简单了。
朝廷老早就在对土地采取按大小收税的行动了,如今把人头税跟土地税整合起来,也就多了一点,还让部分农民不至于成天收着自家的地,等着官府来人清点人头,完全可以去其他地方闯荡发展。
在税收这种国家大事基本搞定,只需要按照之前的步骤推行的情况下,朱见济便把目光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上层建筑上。
他是想要把蒙元传下来的这套“户籍制度”给废除的。
只是皇帝怎么想,却不代表别人可以轻易的去想。
即便是朱见济,面对老朱同志选择采用的这套制度,也的确感受到了来自“祖宗成法”的一点阻力。
不能一拍脑袋就搞,
他需要先把舆论弄起来,等出现一批人明确认同废掉这玩意儿的时候,才能采取措施。
在殿试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那些学子给自己找理由也方便。
朱佑栎也跟着父亲,俯视着下面的那些人。
看着他们皱着眉头冥思苦想良久后奋笔疾书的模样,好奇起来。
于是他看了他爹一眼,得到朱见济的同意后,便下了自己的小椅子,开始巡场观看别人的答卷。
朱佑栎从小营养就好,现在的个子不止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就连大他一两岁的,可能都跟太子同一个头。
所以面对考生摆在桌子上的答卷,他是能够轻松看到的。
都七八岁了,哪里能比桌子还矮?
而他学着大人模样,背着手在殿试之时左右观望的姿态,也让朱见济恍惚想起了自己在景泰五年时,跟着景泰帝在考场上转悠的样子。
果然是祖传的基因产物啊……
皇帝在心里默默感叹。
之后收卷评分,朱见济也是把太子带着的。
见证到这场面的大臣也是见怪不怪。
景泰帝和当今天子,是出了名的父慈子孝,这样的情感能够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对于老臣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毕竟皇帝如此态度,表明了太子储君之位稳固,不可动摇,让他们这群大臣可以安心打工,不会被迫或者主动卷入皇家的争夺战中。
有的时候,站队能力可比自身的管理能力占据更高地位。
只要队伍选的好,猪都能飞上天呢!
“如果选王华当状元,会不会有人说闲话呢?”
看着他爹捧着王华的卷子不放手,已经通晓部分人情世故的小太子发出了正常的疑问。
储君一发声,也有大臣跟着表态。
王华跟皇家的关系过于密切,的确不好操作。
不管是秉公还是徇私,都能被人乱嚼舌根。
“那你觉得呢?”
朱见济问儿子。
太子说道,“谢迁的可以。”
“这人写的东西多,理论扯的也多,估计本人也是个能说会道的。”
朱见济把谢迁的卷子拿出来,跟王华的放在一起,摸着胡子呵呵发笑。
从立意上来说,这次殿试的考生都没有偏题。
在皇帝执政这么多年,政策行动来了一波又一波后,本来就习惯把握考试风向的学子哪能不摸准皇帝的爽点?
再说了,朱见济也不是个喜欢搞场面的人,做事说话都挺直接的,没有让大臣沉迷揣摩圣心而降低工作效率。
殿试上面皇帝亲自强调了一番户籍制度,八成是要对之进行下手了。
不过是改革还是废旧换新,他们把握不准这个程度,写的比较小心。
而谢迁和王华的文章里,都是明确提出要废掉蒙元以来的户籍制,重新设计一套符合当下社会环境的人口管理制度的。
谢迁引经据典,附带了一些自己所知的情况,向皇帝说明了废旧换新的重要性,甚至还在文章中隐隐透出了“祖宗之法不足守”的意思,对喜欢打圆场,广交朋友的谢迁来说,算是非常激进的态度了。
他就赌这份激进,能入皇帝的眼!
而朱见济也的确被谢迁抓住了目光,如果没有王华的卷子,只怕皇帝就要当场点他做状元了。
王华那边,摆出观点之后,也是附录了一些社会现状——
毕竟朱见济提了十几年的“去虚务实”,没有资料打基础,可不能再用空口白话来说服皇帝。
但是比起谢迁单纯强调户籍制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王华更加注重修改制度要注意的地方。
对人口的管理也是国家治理的大项目,如果把税收当成让朝廷有足够行动能力的“机油”的话,那人口就是组成机子的各种零件。
人口一旦失控,那社会败坏是必然的,朝廷统治都会出现危机。
所以要改,就必须制定明确的法律,怀抱“不成不回头”的决心,培养一批能够将国家政策完整推行的人员出来。
这种缜密的逻辑,让朱见济看的十分心动。
有些东西,说说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的。
王华在文章里不讲虚的,直接说明户籍制废改所需的因素,还有必然会出现的阻力,这是让皇帝拿着文章不想放手的原因。
“……就定王华吧!”
和大臣、儿子讨论了许久,最后朱见济还是决定举贤不避亲,让王华来当状元。
因为就目前而言,大明朝承载大部分财富的东西,还是土地,不是房子。
或者说严格一点,即便到了后世,承载财富的还是土地——
后世房价高成那样,很大原因也得归于当地官府给开发商批的土地就很贵,然后商人天生的谋利心,还有要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一步步一层层的,把房价推高到了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步。
其中牵涉的东西和势力,可比大明朝要复杂多了。
最后的直接表现,便是谁有房,谁就有钱。
趁着大明朝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又是君主专制的时代,乾圣皇帝可以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法子,对占据财富代表的那些人开刀,要求他们交税。
而在此之前,地方地主士绅已经被朱见济犁了好几遍,对于朝廷的税收政策已经不怎么动弹了。
税嘛,交嘛!
不交,等着官府派人来抓是吗?
在几年前的那场大纠察之后,士绅串通地方官府也更加难了。
因为皇帝搞纠察从来没有个固定时间和地点,可能隔年来一次,也可能一年多次,抓到了违法乱纪的分子,处置也十分严重。
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被那群犹如疯狗的锦衣卫、东厂还有都察院给折腾怕了,不敢碰运气。
所以没了地方官府为之遮掩背书走流程,士绅们也只能面对新政低头了。
再说这些年大家可以去海外搞开发,针对海外领土,朝廷又是另一种政策,只要移民不在海外搞大屠杀,自立为王跟大明朝对抗,弄点啥也是随他去的。
本土这边安安分分的交了税,缺的就从海外找回来,算来算去也没亏。
至于摊丁入亩,那就更简单了。
朝廷老早就在对土地采取按大小收税的行动了,如今把人头税跟土地税整合起来,也就多了一点,还让部分农民不至于成天收着自家的地,等着官府来人清点人头,完全可以去其他地方闯荡发展。
在税收这种国家大事基本搞定,只需要按照之前的步骤推行的情况下,朱见济便把目光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上层建筑上。
他是想要把蒙元传下来的这套“户籍制度”给废除的。
只是皇帝怎么想,却不代表别人可以轻易的去想。
即便是朱见济,面对老朱同志选择采用的这套制度,也的确感受到了来自“祖宗成法”的一点阻力。
不能一拍脑袋就搞,
他需要先把舆论弄起来,等出现一批人明确认同废掉这玩意儿的时候,才能采取措施。
在殿试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那些学子给自己找理由也方便。
朱佑栎也跟着父亲,俯视着下面的那些人。
看着他们皱着眉头冥思苦想良久后奋笔疾书的模样,好奇起来。
于是他看了他爹一眼,得到朱见济的同意后,便下了自己的小椅子,开始巡场观看别人的答卷。
朱佑栎从小营养就好,现在的个子不止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就连大他一两岁的,可能都跟太子同一个头。
所以面对考生摆在桌子上的答卷,他是能够轻松看到的。
都七八岁了,哪里能比桌子还矮?
而他学着大人模样,背着手在殿试之时左右观望的姿态,也让朱见济恍惚想起了自己在景泰五年时,跟着景泰帝在考场上转悠的样子。
果然是祖传的基因产物啊……
皇帝在心里默默感叹。
之后收卷评分,朱见济也是把太子带着的。
见证到这场面的大臣也是见怪不怪。
景泰帝和当今天子,是出了名的父慈子孝,这样的情感能够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对于老臣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毕竟皇帝如此态度,表明了太子储君之位稳固,不可动摇,让他们这群大臣可以安心打工,不会被迫或者主动卷入皇家的争夺战中。
有的时候,站队能力可比自身的管理能力占据更高地位。
只要队伍选的好,猪都能飞上天呢!
“如果选王华当状元,会不会有人说闲话呢?”
看着他爹捧着王华的卷子不放手,已经通晓部分人情世故的小太子发出了正常的疑问。
储君一发声,也有大臣跟着表态。
王华跟皇家的关系过于密切,的确不好操作。
不管是秉公还是徇私,都能被人乱嚼舌根。
“那你觉得呢?”
朱见济问儿子。
太子说道,“谢迁的可以。”
“这人写的东西多,理论扯的也多,估计本人也是个能说会道的。”
朱见济把谢迁的卷子拿出来,跟王华的放在一起,摸着胡子呵呵发笑。
从立意上来说,这次殿试的考生都没有偏题。
在皇帝执政这么多年,政策行动来了一波又一波后,本来就习惯把握考试风向的学子哪能不摸准皇帝的爽点?
再说了,朱见济也不是个喜欢搞场面的人,做事说话都挺直接的,没有让大臣沉迷揣摩圣心而降低工作效率。
殿试上面皇帝亲自强调了一番户籍制度,八成是要对之进行下手了。
不过是改革还是废旧换新,他们把握不准这个程度,写的比较小心。
而谢迁和王华的文章里,都是明确提出要废掉蒙元以来的户籍制,重新设计一套符合当下社会环境的人口管理制度的。
谢迁引经据典,附带了一些自己所知的情况,向皇帝说明了废旧换新的重要性,甚至还在文章中隐隐透出了“祖宗之法不足守”的意思,对喜欢打圆场,广交朋友的谢迁来说,算是非常激进的态度了。
他就赌这份激进,能入皇帝的眼!
而朱见济也的确被谢迁抓住了目光,如果没有王华的卷子,只怕皇帝就要当场点他做状元了。
王华那边,摆出观点之后,也是附录了一些社会现状——
毕竟朱见济提了十几年的“去虚务实”,没有资料打基础,可不能再用空口白话来说服皇帝。
但是比起谢迁单纯强调户籍制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王华更加注重修改制度要注意的地方。
对人口的管理也是国家治理的大项目,如果把税收当成让朝廷有足够行动能力的“机油”的话,那人口就是组成机子的各种零件。
人口一旦失控,那社会败坏是必然的,朝廷统治都会出现危机。
所以要改,就必须制定明确的法律,怀抱“不成不回头”的决心,培养一批能够将国家政策完整推行的人员出来。
这种缜密的逻辑,让朱见济看的十分心动。
有些东西,说说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的。
王华在文章里不讲虚的,直接说明户籍制废改所需的因素,还有必然会出现的阻力,这是让皇帝拿着文章不想放手的原因。
“……就定王华吧!”
和大臣、儿子讨论了许久,最后朱见济还是决定举贤不避亲,让王华来当状元。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3/3874/13837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