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战后
推荐阅读:宋翔、兰帝魅晨系列之新月永恒、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极限武尊、极品枭雄、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吞噬星空之武祖传说、我的第三帝国、大神你别闹:妖孽不卖、此情缠缠缠缠缠、
在西域的治理上,朱见济决定仿效唐朝的方式,将之分为三种——
一类是在适合农耕的地方直接划分州县,接受朝廷管辖,一类则是设置新的卫所,实行军事化管理,最后针对散布在茫茫戈壁沙漠中的绿洲部落,则是采用羁縻统治。
没办法,虽然朱见济很不喜欢羁縻这种只拿个名义的治理办法,但那些部落实在分散,在打完仗以后,国库又陷入了短暂的空虚贤者时间,需要时间恢复,没多余的钱投入其中。
“大明是中央天朝,西域又是汉唐故土……你们臣服于大明,本就是应该的。”
在战事结束后,朱见济在嘉峪关接见了那些投靠明朝的原亦力把里人。
皇帝仍旧是一身干练的打扮,很客气的为他们举办了一次宴会。
不过朱见济可以随意洒脱,底下的人却唯唯诺诺的,不敢有丝毫僭越。
明朝那惊天动地的火炮,已经把这群生活在草原时代的牧人给吓破了胆子,而且敢于反抗的,也都被杀掉了,留下的更没啥骨气。
听皇帝这么说,他们自然疯狂点头。
“伟大的皇帝,是天底下最高的统治者,万物都该臣服于你!”
朱见济莞尔,随后提起了另外一件事。
“朕知道,你们还在担忧信教的事。”
明军在战中针对某些分子的重点打击,让这群人也有阴影。
虽然佛教在西域影响深远,他们能够迅速的投向明朝,也表明其并非狂热信徒。
毕竟很多人,都是被迫皈依的。
但底下的无知平民总是会很轻易的落到宗教陷阱里去,何况回回教作为一神教本就激进,成功洗脑了很多底层人。
这让信念浅薄的领导想要再次改换门庭,也得考虑下底层的反应。
他们又不能把反对者都杀了,那可是自家的基本盘!
所以他们只能保持现状,看看皇帝本人的态度。
如果皇帝厌恶,那他们自损八百也得改,因为要保住部落延续,不然明朝弄几个大炮轮一发,他们就没了。
如果皇帝态度中和,那他们就能像佛教、景教那样,融入大中华嘛。
“朕对这些东西,都是一视同仁的,总不能信了佛祖真武,就不准人去信别的神了……中华自古以来就包容万物,没什么嫌弃的。”
“但任何教派,到了中国,就得守中国的规矩!”
“那些被处决,被抓去修路的,是因为他们本就有罪!”
在激进的思想指导下,在大明以前对西部放任的情况下,那些人弄了多少次“圣战”,抢了多少次大明的商队?
朱见济在来之前,可是拉了一大串清单出来,要跟他们算账的。
眼前的这堆投降派能够好生的来到嘉峪关面见天子,很大程度上,除了他们举白旗很快外,还有他们没有对大明造成过大的伤害。
所以朱见济可以给他们安排好吃喝。
至于世俗化……那也不成问题。
穆圣人在经书里还提出过女的不能乱抛头露面呢,奥斯曼的宫廷中不照样流行露着肚脐细腰跳舞的美艳妃子?
再高大上的理论,都是要为人服务的。
特别是在从古至今都重视世俗生活,强调人本主义的中国。
在文明程度的碾压下,脱胎于原始游牧,还得依靠鼓吹神明来凝聚人心的一神教也没能抗住来自中华的同化。
太祖时代就有个回回官员,遇到教法和国法冲突,还被教徒走后门求情的情况,最后还是依律做出了处理。
对面前这堆信仰本不坚定,还见识过天朝福报的人来说,世俗化还是挺容易的。
而只要肯乖乖听话,朱见济也不会过于为难这些教徒。
都是大明子民嘛。
于是在皇帝的亲自指导下,新成立的安西都护府除了在建设方面定下了基调,划分了行政区域,在信教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回回们表示要顺应社会发展,绝对不搞教条主义,并且承认,比起穆圣人那“最后一位先知”的身份,已经传承数千年,并且仍旧是世界第一强国的大明天子更具有权威性和神圣性。
一旦双方发生冲突,代天行政的皇帝必然是第一位。
同样的,他们也要接受朝廷宗教办的管理,跟佛道等教一样,经过定期考核,来看其有没有传教立庙当长老的资格。
因为对此持有反对意见的,已经死绝了。
所以在座诸位点头起来,都很开心。
剩下的事情,都有另外的人接手,按理来说,朱见济应该带着中央重臣们打马回京,回归他的正常生活了。
督办后勤,是一项很枯燥乏味,偏偏还极为繁琐的任务,毕竟出了差错,反应到前线上就会造成将士伤亡。
以朱见济较真的性格,他无法忍受这种错误出现,连带着跟过来的大臣也天天盯着表格,老眼昏花。
现在大部头好不容易结束了,皇帝却还是不肯回去,哪怕北京那边的皇后已经传信过来,说“京城夏瓜已熟,君可缓缓而归矣。”
但朱见济要留在这边等着大军返回奖励其军功,还有继续收集陕西的土地占有资料。
他在陕西待了几个月,也不是只待在嘉峪关不动,坐着长痔疮的。
在空闲时间里,朱见济会走出舒适圈,去周边视察民生。
李贤他们也曾建议,西部气候干旱,皇帝万金之躯不能随便吹风,要想了解情况,传召陕西地方官员问对即可。
可朱见济拒绝了。
某些官员的嘴,那可是骗人的鬼,光听他们打报告又能如何?
已经来了这边,要是不去地方亲眼看看,那他这个皇帝哪能当的心安理得?
即便在北京,朱见济在休沐的时候,也不会放松自己,而是会跑马去附近的农院、工院里,跟里面的专家探讨良种培育和器物制造事务的。
不趁着年轻多干点,以后老了不能动,就只能养老于宫廷当咸鱼的。
让人去衡量陕西的土地占有情况,对每家每户的田地进行实际调查,然后跟官府中的黄册进行对比。
他要知道,这么大的一个省份,谁拿了大头,谁又苦哈哈的挤在巴掌大的地上,翻身不得。
又是谁在后面贪婪怠政,连个数据都不想更新。
景泰朝对东南清田理户过,当时翻出来黄册配合,结果发现上面的内容竟然还停留在洪武朝时期,引得朱见济跟他爸一块气得跳脚,狠狠惩处了涉事官吏。
而调查这个,总是避免不开这边的地主、士绅和宗室。
陕西的情况复杂,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生活艰难,所以在生活磨砺下,人民的性格也很剽悍。
上次武校选生,陕西出身之人的占比不小,李贤这位兵部尚书也进言过,说这里的人适合当兵为将。
而百姓如此,统治阶级更加不可能柔顺恭谨了。
朱见济把带来的禁卫派出去辅助清查土地,还遇到过暴力抵抗的。
有一个地主根本不管来的是谁,组织了家奴乡勇,企图攻击禁卫和派下去的官吏。
由于人手分散,也没人猜到还真有人胆子这么大,差点还真中了招。
慌乱的逃出生天后,带队的禁军深感耻辱,又去当地官府找了人手杀了回去,把对方一家都抓了起来。
这,还只是个小地主在排斥田地清查方面。
陕西另外的权贵们呢?
陕西之外的又如何?
一类是在适合农耕的地方直接划分州县,接受朝廷管辖,一类则是设置新的卫所,实行军事化管理,最后针对散布在茫茫戈壁沙漠中的绿洲部落,则是采用羁縻统治。
没办法,虽然朱见济很不喜欢羁縻这种只拿个名义的治理办法,但那些部落实在分散,在打完仗以后,国库又陷入了短暂的空虚贤者时间,需要时间恢复,没多余的钱投入其中。
“大明是中央天朝,西域又是汉唐故土……你们臣服于大明,本就是应该的。”
在战事结束后,朱见济在嘉峪关接见了那些投靠明朝的原亦力把里人。
皇帝仍旧是一身干练的打扮,很客气的为他们举办了一次宴会。
不过朱见济可以随意洒脱,底下的人却唯唯诺诺的,不敢有丝毫僭越。
明朝那惊天动地的火炮,已经把这群生活在草原时代的牧人给吓破了胆子,而且敢于反抗的,也都被杀掉了,留下的更没啥骨气。
听皇帝这么说,他们自然疯狂点头。
“伟大的皇帝,是天底下最高的统治者,万物都该臣服于你!”
朱见济莞尔,随后提起了另外一件事。
“朕知道,你们还在担忧信教的事。”
明军在战中针对某些分子的重点打击,让这群人也有阴影。
虽然佛教在西域影响深远,他们能够迅速的投向明朝,也表明其并非狂热信徒。
毕竟很多人,都是被迫皈依的。
但底下的无知平民总是会很轻易的落到宗教陷阱里去,何况回回教作为一神教本就激进,成功洗脑了很多底层人。
这让信念浅薄的领导想要再次改换门庭,也得考虑下底层的反应。
他们又不能把反对者都杀了,那可是自家的基本盘!
所以他们只能保持现状,看看皇帝本人的态度。
如果皇帝厌恶,那他们自损八百也得改,因为要保住部落延续,不然明朝弄几个大炮轮一发,他们就没了。
如果皇帝态度中和,那他们就能像佛教、景教那样,融入大中华嘛。
“朕对这些东西,都是一视同仁的,总不能信了佛祖真武,就不准人去信别的神了……中华自古以来就包容万物,没什么嫌弃的。”
“但任何教派,到了中国,就得守中国的规矩!”
“那些被处决,被抓去修路的,是因为他们本就有罪!”
在激进的思想指导下,在大明以前对西部放任的情况下,那些人弄了多少次“圣战”,抢了多少次大明的商队?
朱见济在来之前,可是拉了一大串清单出来,要跟他们算账的。
眼前的这堆投降派能够好生的来到嘉峪关面见天子,很大程度上,除了他们举白旗很快外,还有他们没有对大明造成过大的伤害。
所以朱见济可以给他们安排好吃喝。
至于世俗化……那也不成问题。
穆圣人在经书里还提出过女的不能乱抛头露面呢,奥斯曼的宫廷中不照样流行露着肚脐细腰跳舞的美艳妃子?
再高大上的理论,都是要为人服务的。
特别是在从古至今都重视世俗生活,强调人本主义的中国。
在文明程度的碾压下,脱胎于原始游牧,还得依靠鼓吹神明来凝聚人心的一神教也没能抗住来自中华的同化。
太祖时代就有个回回官员,遇到教法和国法冲突,还被教徒走后门求情的情况,最后还是依律做出了处理。
对面前这堆信仰本不坚定,还见识过天朝福报的人来说,世俗化还是挺容易的。
而只要肯乖乖听话,朱见济也不会过于为难这些教徒。
都是大明子民嘛。
于是在皇帝的亲自指导下,新成立的安西都护府除了在建设方面定下了基调,划分了行政区域,在信教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回回们表示要顺应社会发展,绝对不搞教条主义,并且承认,比起穆圣人那“最后一位先知”的身份,已经传承数千年,并且仍旧是世界第一强国的大明天子更具有权威性和神圣性。
一旦双方发生冲突,代天行政的皇帝必然是第一位。
同样的,他们也要接受朝廷宗教办的管理,跟佛道等教一样,经过定期考核,来看其有没有传教立庙当长老的资格。
因为对此持有反对意见的,已经死绝了。
所以在座诸位点头起来,都很开心。
剩下的事情,都有另外的人接手,按理来说,朱见济应该带着中央重臣们打马回京,回归他的正常生活了。
督办后勤,是一项很枯燥乏味,偏偏还极为繁琐的任务,毕竟出了差错,反应到前线上就会造成将士伤亡。
以朱见济较真的性格,他无法忍受这种错误出现,连带着跟过来的大臣也天天盯着表格,老眼昏花。
现在大部头好不容易结束了,皇帝却还是不肯回去,哪怕北京那边的皇后已经传信过来,说“京城夏瓜已熟,君可缓缓而归矣。”
但朱见济要留在这边等着大军返回奖励其军功,还有继续收集陕西的土地占有资料。
他在陕西待了几个月,也不是只待在嘉峪关不动,坐着长痔疮的。
在空闲时间里,朱见济会走出舒适圈,去周边视察民生。
李贤他们也曾建议,西部气候干旱,皇帝万金之躯不能随便吹风,要想了解情况,传召陕西地方官员问对即可。
可朱见济拒绝了。
某些官员的嘴,那可是骗人的鬼,光听他们打报告又能如何?
已经来了这边,要是不去地方亲眼看看,那他这个皇帝哪能当的心安理得?
即便在北京,朱见济在休沐的时候,也不会放松自己,而是会跑马去附近的农院、工院里,跟里面的专家探讨良种培育和器物制造事务的。
不趁着年轻多干点,以后老了不能动,就只能养老于宫廷当咸鱼的。
让人去衡量陕西的土地占有情况,对每家每户的田地进行实际调查,然后跟官府中的黄册进行对比。
他要知道,这么大的一个省份,谁拿了大头,谁又苦哈哈的挤在巴掌大的地上,翻身不得。
又是谁在后面贪婪怠政,连个数据都不想更新。
景泰朝对东南清田理户过,当时翻出来黄册配合,结果发现上面的内容竟然还停留在洪武朝时期,引得朱见济跟他爸一块气得跳脚,狠狠惩处了涉事官吏。
而调查这个,总是避免不开这边的地主、士绅和宗室。
陕西的情况复杂,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生活艰难,所以在生活磨砺下,人民的性格也很剽悍。
上次武校选生,陕西出身之人的占比不小,李贤这位兵部尚书也进言过,说这里的人适合当兵为将。
而百姓如此,统治阶级更加不可能柔顺恭谨了。
朱见济把带来的禁卫派出去辅助清查土地,还遇到过暴力抵抗的。
有一个地主根本不管来的是谁,组织了家奴乡勇,企图攻击禁卫和派下去的官吏。
由于人手分散,也没人猜到还真有人胆子这么大,差点还真中了招。
慌乱的逃出生天后,带队的禁军深感耻辱,又去当地官府找了人手杀了回去,把对方一家都抓了起来。
这,还只是个小地主在排斥田地清查方面。
陕西另外的权贵们呢?
陕西之外的又如何?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3/3874/13835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