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奏疏何人所上?
推荐阅读:小黑龙、大闹天宫、魔宠、签到大恶龙、混沌修神诀、覆雨翻云、离婚后的大佬生活、总裁我带儿子滚啦、凌天传说、特工宝宝I总裁爹地你恶魔、
皇宫。
杨鹏在见过张延龄之后,回宫后去找李广,却是将自己秘密见张延龄的事,一五一十告知。
“那个外戚居然会不相信你所说的?他不去跟陛下呈报此事?”
李广觉得很惊讶。
显然杨鹏去找张延龄所说的那些话,乃是出自于李广的授意。
杨鹏看起来是站在张延龄这边的,但他身为一介宦官,在宫里又有一定地位,仍旧会跟普通宦官一般,遇到事情时习惯当两面派,何况他本身还是那种狡猾之徒。
杨鹏道:“都是按照李天师所言,如实跟他说,他非但不相信还加以嘲讽,说是……总之是一些很难听的话,还说什么清者自清,说得好像陛下从不会怀疑他,至于他口中说不去跟陛下通风报信,谁又知是否在人前惺惺作态?”
李广冷声问道:“可有留意他动向?”
“入宫了。”杨鹏很确定道。
“那还是有跟陛下告状的可能,本天师设计如此巧妙,本来他不可能看穿,除非是……他并不相信你,或许本天师应该换别人去说,他方有可能会相信。”
李广故意泄密,说是要在修亭子时,挖出刻有张延龄生辰八字,或是跟张延龄有关的石板等,坑张延龄一把。
具体是何原因,李广显然也是从多方面考虑。
既是在威胁张延龄,又设计让张延龄去跟皇帝说,因为李广也知道,在二人秘密相争时,谁更多去在皇帝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反而会落到下风。
杨鹏请示道:“那李天师,是否……再派旁人去?”
“给你安排的事都没成,还有脸问?本天师以后如何安排,你也不必过问,滚吧!”
李广用完人,也没给杨鹏好脸色。
杨鹏早就知李广的为人,心里不爽也只能恭敬告退。
在杨鹏退下之后,旁边马上又有人往李广这边靠近,意思是等下一步的吩咐。
“去留意一下,建昌伯府和寿宁侯府最近有何事发生,若是他们兄弟二人有入宫的,也查清楚他们的动向,尤其是要查清楚他们是否跟陛下会面……”
……
……
张延龄按照自己的计划,入宫去探望张皇后的“病情”。
张皇后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见到弟弟也不觉得有多意外,随口道:“没事多到宫里来,最好多见见陛下,最近是你兄长入宫比较多,怎不通人情世故吗?”
张皇后还在怪责弟弟入宫的次数太少了。
这是有意要帮张延龄获得朱祐樘的信任,也是告诉张延龄,这皇宫就是咱家的,你随时都可以来,来越多越能体现出你的地位,也能跟你姐夫多商议朝事。
“姐姐不用在意这些,其实……我还想跟姐姐说,我要到外地一段时间,已经跟陛下请示过。”
张延龄笑着解释。
跟最初入宫时,每次都对张皇后毕恭毕敬不同,最近几次来,对张皇后的态度也更趋向于姐弟亲情之间的会面,没有拘泥于礼数。
反正张皇后自己也不在意,或许这才是她眼中两个弟弟的真性情。
张皇后闻言皱眉道:“为何突然要说离开京师的事?莫不是有人在挤兑你?还是那个李广?”
别人不知张延龄跟李广的矛盾,张皇后是清楚的,而且张皇后还知道,这是弟弟对付李广的一种手段。
虽然李广是个太监,但对于张皇后来说,李广就好像“情敌”一般的存在,有她没他的那种,二人都是在争皇帝的宠,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皇帝的倚重,除了李广之外好像也没人能威胁到张皇后在皇宫里的地位。
张延龄道:“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因为想要完成一些事,我留在京师,反而不方便,所以跟陛下请示,要到江南之地监督一下河工问题,当是出一趟公差。”
张皇后蹙眉道:“怪不得之前我跟陛下提到你,他还有意无意说你在工部的事情,感情是你自己提出要离开京师……你可要知道,你在朝得罪那么多人,现在还有陛下身边的佞臣对你有成见,你这么走……就怕是算计不好,把自己算进去!”
“姐姐多虑了,我更多是为大明的朝廷着想。”
张延龄又开始表现自己忠心的一面。
张皇后白了弟弟一眼,似乎在皇后心目中,也不觉得给朝廷做事是为了朝廷、国家、百姓这些,仅仅是为了自家的私利。
但有些话,是能想不能说。
“还有,延龄,你让装病,我也装病了几天,陛下对此还是比较关心的,你不是要趁机让李广好看的吗?为何在他修亭子之后,就让我病好?如此一来,功劳不都是他的?”
张皇后有些生气。
你是在让我帮“情敌”啊。
我装病半天,让皇帝对我关心两天,感受一点温暖,结果最后令功的却是你要算计的李广?
张延龄笑道:“不给李广一点甜头,他怎会继续胡来呢?姐姐放心,这次我离开京师,正是要对付李广,姐姐只等这个阉人彻底失势便可,到时还会对他进行一番落井下石呢!”
“搞不懂你。”
张皇后摆摆手道,“由着你去吧,你离京,准备去多久?”
张延龄笑道:“一年半载吧。”
“什么?”张皇后气恼道,“你在朝得势,也就半年多时间,已经入冬了,你居然要离开京师这么久?你……”
张皇后显然不想让弟弟脱离大明的核心权力层。
张延龄道:“姐姐,其实我去地方上一趟,可能还要完成陛下所交待的一件重要的差事,涉及到太后的身世来历等,所以并不像之前离开京师,可以迅速而回,况且弟弟现在于朝中有权有势,到地方上会巴结我的人很多,我在外也能为朝廷筹措到更多的钱粮物资,帮陛下做事……并不会让陛下对我们张氏一门失去眷顾。”
“唉!”
张皇后还是不太情愿。
张延龄笑呵呵的样子,好像还是很看得开。
“那还要姐姐做什么?”张皇后问询。
张延龄摊摊手道:“姐姐安心当您的皇后便可,弟弟也专心当自己大明的臣子,若此番弟弟可过来的话,或还可以给姐姐带来一些偏方什么的,让姐姐再有龙嗣也说不定……”
“用你管!多管闲事!”
张皇后嘴上在骂,但显然脸上还是对此有兴趣的。
虽说她已经给皇帝诞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最大的问题是,二儿子已经死了。
这两年肚子再没什么动静。
朱祐樘年岁也不过才二十多,年轻时一直都没有纳妃,可朱祐樘年轻力壮,在李广的“调养”之下,万一身体再有成仙的迹象……
到那时,丈夫在某些方面能顶得起来,就不是说夫妻关系能解决一夫一妻的问题。
哪个君王不纳妃呢?
只有张延龄知道,李广对朱祐樘身体的改造注定会一事无成,朱祐樘的虚那是真的虚,历史上再多给李广两年,李广也做了徒劳无功的事。
但显然李广还是有点本事的,不然也不会在历史上李广畏罪自杀之后,朱祐樘还会相信李广手上有仙丹的丹方。
“姐,可能最近我就走了,提前跟您道个别,到时我会再送一些东西到皇宫来,另外母亲那边……我也会多安排一下。”
张延龄有点要嘱托“后事”的意思。
张皇后没好气道:“别想着怎么安顿这边,好好照顾你自己便可,本宫乃是皇后,还用你担心的?早点回来。”
“好!”
张延龄起身跟张皇后作别,有关李广的话题,都没深入去交谈,便离开了皇宫。
……
……
当天下午。
内阁。
徐溥正在批阅奏疏,手头上有涉及到西北军务的事情,很棘手。
鞑靼在经历了之前虎峪口一战的败绩之后,在入冬时反而卷土重来。
这次的声势仍旧很大,西北再一次遭遇到外敌的入侵。
“幸好秋粮入库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边塞边关的修缮,很多工事都基本完工,否则敌寇的到来……后果不堪设想。”
徐溥在查看过很多西北的奏报之后,更是感觉到张延龄之前的“功绩”。
是张延龄力主,在秋粮收获之前,提前开始工事的修造,还用了很多借调的方式,更是预支了来年的盐引等。
这才令九边边关的修缮在入冬之前都开始,甚至在入冬时基本都已完工。
其中的差别非常之大,如此一来,就算是鞑靼来势汹汹,大明的边备也很完善,更可贵的是边疆的粮食储备比之前两年也更好,使得大明朝有了防御边疆的资本。
徐溥这番感慨,就是说给一旁的李东阳听的。
李东阳听了之后,未予置评。
就在此时,刘健和谢迁二人从外进来。
谢迁是白天就在的,刘健则是准备下午过来,等候晚上值夜的。
“有事?”李东阳感觉到二人到来时,脸色有些不太好,手上拿着一份奏疏,好像是有紧急的事情。
谢迁走过来,把奏疏放在桌上,道:“朝中有人,参劾太监李广祸乱宫闱,还参劾他诸多不法之事,诸如卖官鬻爵、将玉泉山水引到私宅等,更是将他在万岁山上修亭子的事也着重参劾……其中列李广大罪十五条,言辞非常之激烈。”
徐溥听了这话,皱眉道:“李广若是那么容易参劾,何至于这些年……唉!”
徐溥话只说了一半,大概的意思是,怎么有这么头铁的,不知道参劾李广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能参劾的话,何至于我们一直都没成果,需要你们来老生常谈?
或许在徐溥看来,上奏的一定又是不识好歹的御史言官,或是什么监生、举人,再或是那些自诩清流但其实根本不懂政治勾心斗角的书生,只有这些家伙的头才能这么铁,撞了南墙都不会回头那种。
李东阳听出问题不太对劲,问道:“奏疏何人所上?”
“建昌伯。”
“……”
“……”
现场瞬间没声了。
几个人的表情各异。
李东阳随即把那份奏疏拿起来。
等看过之后,发现还真是张延龄所写的,言辞之激烈,对李广攻击之狠毒……生平仅见。
徐溥也凑过去仔细看过。
等看完,李东阳将奏疏放下,脸上微微苦笑道:“这份上奏还真是一针见血,但……有何意义?他会不知?”
李东阳不但知道李广的为人,似乎也很熟悉张延龄的为人。
或许在他看来,张延龄做事是属于那种滴水不漏的,怎会明知事不可为而非要为之?
刘健面色拘谨道:“从工部那边获悉,陛下有意要派人去江南重新督察河工,或是要派建昌伯去,会不会是建昌伯临走之前……有意要跟李广划清关系?”
李东阳反问道:“二人以往有何关系?”
这是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李广跟张家兄弟没有暗中往来?似乎是不可能的。
一丘之貉,都是大明的蛀虫,怎会一点联系都没有?
但要说出他们其中的联系,又不是一群外人能说清楚的,就在这种时候发生张延龄参劾李广的事,就好像是大明两大“蠹虫”之间的较量。
谢迁道:“总归……我们只等看热闹吧?”
他的话,还是切中要害。
狗咬狗一嘴毛。
管他张延龄为何突然要参劾李广的,狗咬狗也说不定,他们内斗起来,不正是我们这些清流官员隔岸观火看热闹,最后再坐收渔翁之利的时候?
我们为什么要那么纠结,去在意张延龄的动机呢?
李东阳道:“之前李广说要在万岁山上修亭镇压龙脉,便感觉事有蹊跷,建昌伯明明是奉命要督造亭台,却是被他给硬生给推了,事后就出这一辄,难道其中有何关联?”
还是个没人能回答的问题。
“这种事……该如何票拟?”刘健问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参劾的上奏,是走的通政使司到内阁的路子,很快就要送去司礼监。
在弘治朝,司礼监的那些太监没有人敢压这种奏疏,即便都知道这种奏疏是要引起朝廷纠纷的。
也就是说,皇帝很快就会知道。
“实事求是,请陛下朱批为好,外人难以干涉。”徐溥的意思。
我们不管了。
他们爱怎么着怎么着,这种票拟都不要拟,拟也拟个“再查”之类顺水摸鱼两不相沾的条子。
爱谁谁。
杨鹏在见过张延龄之后,回宫后去找李广,却是将自己秘密见张延龄的事,一五一十告知。
“那个外戚居然会不相信你所说的?他不去跟陛下呈报此事?”
李广觉得很惊讶。
显然杨鹏去找张延龄所说的那些话,乃是出自于李广的授意。
杨鹏看起来是站在张延龄这边的,但他身为一介宦官,在宫里又有一定地位,仍旧会跟普通宦官一般,遇到事情时习惯当两面派,何况他本身还是那种狡猾之徒。
杨鹏道:“都是按照李天师所言,如实跟他说,他非但不相信还加以嘲讽,说是……总之是一些很难听的话,还说什么清者自清,说得好像陛下从不会怀疑他,至于他口中说不去跟陛下通风报信,谁又知是否在人前惺惺作态?”
李广冷声问道:“可有留意他动向?”
“入宫了。”杨鹏很确定道。
“那还是有跟陛下告状的可能,本天师设计如此巧妙,本来他不可能看穿,除非是……他并不相信你,或许本天师应该换别人去说,他方有可能会相信。”
李广故意泄密,说是要在修亭子时,挖出刻有张延龄生辰八字,或是跟张延龄有关的石板等,坑张延龄一把。
具体是何原因,李广显然也是从多方面考虑。
既是在威胁张延龄,又设计让张延龄去跟皇帝说,因为李广也知道,在二人秘密相争时,谁更多去在皇帝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反而会落到下风。
杨鹏请示道:“那李天师,是否……再派旁人去?”
“给你安排的事都没成,还有脸问?本天师以后如何安排,你也不必过问,滚吧!”
李广用完人,也没给杨鹏好脸色。
杨鹏早就知李广的为人,心里不爽也只能恭敬告退。
在杨鹏退下之后,旁边马上又有人往李广这边靠近,意思是等下一步的吩咐。
“去留意一下,建昌伯府和寿宁侯府最近有何事发生,若是他们兄弟二人有入宫的,也查清楚他们的动向,尤其是要查清楚他们是否跟陛下会面……”
……
……
张延龄按照自己的计划,入宫去探望张皇后的“病情”。
张皇后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见到弟弟也不觉得有多意外,随口道:“没事多到宫里来,最好多见见陛下,最近是你兄长入宫比较多,怎不通人情世故吗?”
张皇后还在怪责弟弟入宫的次数太少了。
这是有意要帮张延龄获得朱祐樘的信任,也是告诉张延龄,这皇宫就是咱家的,你随时都可以来,来越多越能体现出你的地位,也能跟你姐夫多商议朝事。
“姐姐不用在意这些,其实……我还想跟姐姐说,我要到外地一段时间,已经跟陛下请示过。”
张延龄笑着解释。
跟最初入宫时,每次都对张皇后毕恭毕敬不同,最近几次来,对张皇后的态度也更趋向于姐弟亲情之间的会面,没有拘泥于礼数。
反正张皇后自己也不在意,或许这才是她眼中两个弟弟的真性情。
张皇后闻言皱眉道:“为何突然要说离开京师的事?莫不是有人在挤兑你?还是那个李广?”
别人不知张延龄跟李广的矛盾,张皇后是清楚的,而且张皇后还知道,这是弟弟对付李广的一种手段。
虽然李广是个太监,但对于张皇后来说,李广就好像“情敌”一般的存在,有她没他的那种,二人都是在争皇帝的宠,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皇帝的倚重,除了李广之外好像也没人能威胁到张皇后在皇宫里的地位。
张延龄道:“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因为想要完成一些事,我留在京师,反而不方便,所以跟陛下请示,要到江南之地监督一下河工问题,当是出一趟公差。”
张皇后蹙眉道:“怪不得之前我跟陛下提到你,他还有意无意说你在工部的事情,感情是你自己提出要离开京师……你可要知道,你在朝得罪那么多人,现在还有陛下身边的佞臣对你有成见,你这么走……就怕是算计不好,把自己算进去!”
“姐姐多虑了,我更多是为大明的朝廷着想。”
张延龄又开始表现自己忠心的一面。
张皇后白了弟弟一眼,似乎在皇后心目中,也不觉得给朝廷做事是为了朝廷、国家、百姓这些,仅仅是为了自家的私利。
但有些话,是能想不能说。
“还有,延龄,你让装病,我也装病了几天,陛下对此还是比较关心的,你不是要趁机让李广好看的吗?为何在他修亭子之后,就让我病好?如此一来,功劳不都是他的?”
张皇后有些生气。
你是在让我帮“情敌”啊。
我装病半天,让皇帝对我关心两天,感受一点温暖,结果最后令功的却是你要算计的李广?
张延龄笑道:“不给李广一点甜头,他怎会继续胡来呢?姐姐放心,这次我离开京师,正是要对付李广,姐姐只等这个阉人彻底失势便可,到时还会对他进行一番落井下石呢!”
“搞不懂你。”
张皇后摆摆手道,“由着你去吧,你离京,准备去多久?”
张延龄笑道:“一年半载吧。”
“什么?”张皇后气恼道,“你在朝得势,也就半年多时间,已经入冬了,你居然要离开京师这么久?你……”
张皇后显然不想让弟弟脱离大明的核心权力层。
张延龄道:“姐姐,其实我去地方上一趟,可能还要完成陛下所交待的一件重要的差事,涉及到太后的身世来历等,所以并不像之前离开京师,可以迅速而回,况且弟弟现在于朝中有权有势,到地方上会巴结我的人很多,我在外也能为朝廷筹措到更多的钱粮物资,帮陛下做事……并不会让陛下对我们张氏一门失去眷顾。”
“唉!”
张皇后还是不太情愿。
张延龄笑呵呵的样子,好像还是很看得开。
“那还要姐姐做什么?”张皇后问询。
张延龄摊摊手道:“姐姐安心当您的皇后便可,弟弟也专心当自己大明的臣子,若此番弟弟可过来的话,或还可以给姐姐带来一些偏方什么的,让姐姐再有龙嗣也说不定……”
“用你管!多管闲事!”
张皇后嘴上在骂,但显然脸上还是对此有兴趣的。
虽说她已经给皇帝诞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最大的问题是,二儿子已经死了。
这两年肚子再没什么动静。
朱祐樘年岁也不过才二十多,年轻时一直都没有纳妃,可朱祐樘年轻力壮,在李广的“调养”之下,万一身体再有成仙的迹象……
到那时,丈夫在某些方面能顶得起来,就不是说夫妻关系能解决一夫一妻的问题。
哪个君王不纳妃呢?
只有张延龄知道,李广对朱祐樘身体的改造注定会一事无成,朱祐樘的虚那是真的虚,历史上再多给李广两年,李广也做了徒劳无功的事。
但显然李广还是有点本事的,不然也不会在历史上李广畏罪自杀之后,朱祐樘还会相信李广手上有仙丹的丹方。
“姐,可能最近我就走了,提前跟您道个别,到时我会再送一些东西到皇宫来,另外母亲那边……我也会多安排一下。”
张延龄有点要嘱托“后事”的意思。
张皇后没好气道:“别想着怎么安顿这边,好好照顾你自己便可,本宫乃是皇后,还用你担心的?早点回来。”
“好!”
张延龄起身跟张皇后作别,有关李广的话题,都没深入去交谈,便离开了皇宫。
……
……
当天下午。
内阁。
徐溥正在批阅奏疏,手头上有涉及到西北军务的事情,很棘手。
鞑靼在经历了之前虎峪口一战的败绩之后,在入冬时反而卷土重来。
这次的声势仍旧很大,西北再一次遭遇到外敌的入侵。
“幸好秋粮入库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边塞边关的修缮,很多工事都基本完工,否则敌寇的到来……后果不堪设想。”
徐溥在查看过很多西北的奏报之后,更是感觉到张延龄之前的“功绩”。
是张延龄力主,在秋粮收获之前,提前开始工事的修造,还用了很多借调的方式,更是预支了来年的盐引等。
这才令九边边关的修缮在入冬之前都开始,甚至在入冬时基本都已完工。
其中的差别非常之大,如此一来,就算是鞑靼来势汹汹,大明的边备也很完善,更可贵的是边疆的粮食储备比之前两年也更好,使得大明朝有了防御边疆的资本。
徐溥这番感慨,就是说给一旁的李东阳听的。
李东阳听了之后,未予置评。
就在此时,刘健和谢迁二人从外进来。
谢迁是白天就在的,刘健则是准备下午过来,等候晚上值夜的。
“有事?”李东阳感觉到二人到来时,脸色有些不太好,手上拿着一份奏疏,好像是有紧急的事情。
谢迁走过来,把奏疏放在桌上,道:“朝中有人,参劾太监李广祸乱宫闱,还参劾他诸多不法之事,诸如卖官鬻爵、将玉泉山水引到私宅等,更是将他在万岁山上修亭子的事也着重参劾……其中列李广大罪十五条,言辞非常之激烈。”
徐溥听了这话,皱眉道:“李广若是那么容易参劾,何至于这些年……唉!”
徐溥话只说了一半,大概的意思是,怎么有这么头铁的,不知道参劾李广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能参劾的话,何至于我们一直都没成果,需要你们来老生常谈?
或许在徐溥看来,上奏的一定又是不识好歹的御史言官,或是什么监生、举人,再或是那些自诩清流但其实根本不懂政治勾心斗角的书生,只有这些家伙的头才能这么铁,撞了南墙都不会回头那种。
李东阳听出问题不太对劲,问道:“奏疏何人所上?”
“建昌伯。”
“……”
“……”
现场瞬间没声了。
几个人的表情各异。
李东阳随即把那份奏疏拿起来。
等看过之后,发现还真是张延龄所写的,言辞之激烈,对李广攻击之狠毒……生平仅见。
徐溥也凑过去仔细看过。
等看完,李东阳将奏疏放下,脸上微微苦笑道:“这份上奏还真是一针见血,但……有何意义?他会不知?”
李东阳不但知道李广的为人,似乎也很熟悉张延龄的为人。
或许在他看来,张延龄做事是属于那种滴水不漏的,怎会明知事不可为而非要为之?
刘健面色拘谨道:“从工部那边获悉,陛下有意要派人去江南重新督察河工,或是要派建昌伯去,会不会是建昌伯临走之前……有意要跟李广划清关系?”
李东阳反问道:“二人以往有何关系?”
这是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李广跟张家兄弟没有暗中往来?似乎是不可能的。
一丘之貉,都是大明的蛀虫,怎会一点联系都没有?
但要说出他们其中的联系,又不是一群外人能说清楚的,就在这种时候发生张延龄参劾李广的事,就好像是大明两大“蠹虫”之间的较量。
谢迁道:“总归……我们只等看热闹吧?”
他的话,还是切中要害。
狗咬狗一嘴毛。
管他张延龄为何突然要参劾李广的,狗咬狗也说不定,他们内斗起来,不正是我们这些清流官员隔岸观火看热闹,最后再坐收渔翁之利的时候?
我们为什么要那么纠结,去在意张延龄的动机呢?
李东阳道:“之前李广说要在万岁山上修亭镇压龙脉,便感觉事有蹊跷,建昌伯明明是奉命要督造亭台,却是被他给硬生给推了,事后就出这一辄,难道其中有何关联?”
还是个没人能回答的问题。
“这种事……该如何票拟?”刘健问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参劾的上奏,是走的通政使司到内阁的路子,很快就要送去司礼监。
在弘治朝,司礼监的那些太监没有人敢压这种奏疏,即便都知道这种奏疏是要引起朝廷纠纷的。
也就是说,皇帝很快就会知道。
“实事求是,请陛下朱批为好,外人难以干涉。”徐溥的意思。
我们不管了。
他们爱怎么着怎么着,这种票拟都不要拟,拟也拟个“再查”之类顺水摸鱼两不相沾的条子。
爱谁谁。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3/3416/15960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