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不凑巧
推荐阅读:青芫世家、校园“黑帮”、亡灵之眼、预谋出轨、超级黑道霸王、雷神之旅、狱王传奇、墨甲、娘子且留步颜雪怀、貌似高手、
张延龄将与崔元往翰林院去,过去跟萧敬作别。
“萧公公可是要一同前往?”张延龄问询。
萧敬恭谨道:“老朽公务缠身,不能陪同建昌伯和驸马同去翰苑,便以随从一人驱车送二位一程,姜牛,你过来。”
他将一名赶车的太监叫来,并将自己之前与崔元所乘的宽车交给张延龄和崔元,而他自己则乘坐窄车送张鹤龄回府。
去往翰林院路上。
张延龄闲话家常一般,跟这个赶车名叫姜牛的太监聊了聊。
“小的乃是御马监打杂的,今日能陪同两位上官前往翰苑,无比荣幸。”
姜牛一看就没什么地位,今天出来不过给萧敬赶车,但既然能为萧敬所用,想来也得一点器重,都知道萧敬在宫里是个老好人,宫里内侍谁不想攀上这棵大树?
马车停在翰林院外。
跟知客打了招呼,张延龄走在前,崔元和姜牛跟在后,轻车熟路到了新科进士的值房,里面人却是不多。
上次所认识的陶谐走过来行礼道:“建昌伯、驸马,两位来的不是时候,多数人前去接待礼部和衍圣公世子一行,并不在此。”
崔元惊讶道:“我等在文庙没遇到,早知的话,让萧公公直接来此便是。”
说着回头看张延龄一眼,但见张延龄眼神中有些别的意味。
崔元很识相不再说下去。
张延龄笑道:“陶学士莫要误会,先前萧公公与在下和驸马一同前去文庙拜会,只见到衍圣公,未料世子竟在此,还真是凑巧。”
陶谐释然。
“礼部的倪尚书亲自接待,还有太常寺、詹事府王学士等几人在陪同,我等只是在处理一些典籍方面的事,便未同去。”
陶谐言语之间有些遗憾。
显然他留下来处理公务并非自愿,衍圣公世子拜访翰林院这么大的事,礼部尚书和詹事府、太常寺官员、翰林院的学士陪同。
谁不能同去,不正好说明谁在翰林院被杯葛?
没背景,在这时代就很难出头。
有才学不如有个好爹,或是能混进某个圈子也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事有不凑巧,只能下次再来拜访。”
人都不在,张延龄没打算在翰林院停留。
他更不会厚着脸皮去拜访礼部尚书和衍圣公世子,人家显然也不会给他好脸色,至于衍圣公世子到翰林院来参观,想来也是孔闻韶在京师政治作秀的一部分。
张延龄与崔元一同出来,崔元略带向往道:“要不咱去见见这位衍圣公世子?礼部倪部堂和太常卿等人也在……”
作为驸马,崔元很少有机会跟朝廷的高官接触,倪岳在他看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人物,想去拜访的心很强烈。
张延龄道:“衍圣公世子受礼部尚书陪同来翰苑,为何衍圣公没来?”
“这……”
崔元根本回答不出此问题。
“意思就是说,一个衍圣公,地位还不如衍圣公世子?”
张延龄言语中又有不屑。
崔元之前就知道张延龄对孔家人并不是很推崇,虽不知为何,但也见怪不怪,他苦笑了一下道:“也不能如此说。”
“那崔兄可知这位世子的父亲,当年为何被褫夺爵禄?”张延龄又问出个很敏感的问题。
崔元微微点头道:“略有耳闻,据说是前一代衍圣公举止不端,但时过境迁……文庙传承之事,外人很难过问。”
连崔元都知道孔弘绪的丑闻,就算朝廷再去遮掩,天下士子岂会一无所知?
……
……
将走,恰恰在将要过正院时,远处还真就见到一行官员陪同孔闻韶从正厅出来。
二人驻足。
“两位,那应该就是衍圣公世子,还有礼部尚书,那几位应该是翰苑的学士,要不小的过去通禀一声?”
姜牛似乎很想替张延龄和崔元做点事,眼见对面有文化界的几位元老人物,便想卖个殷勤前去通报。
一个御用监的太监,平时出宫的机会都很少,难得有陪同外戚和驸马的机会,自然是想好好表现一番。
张延龄笑道:“这就不必了吧?”
崔元急道:“能过去打个招呼,也是极好的。”
张延龄见崔元如此热衷,再没反对。
但见姜牛一路小跑进到正院,却还没等靠近这一行人,就被人给拦住。
不过对方见到是宫里的执事,不知来意也不敢怠慢,由礼部尚书倪岳接见了姜牛。
双方相隔还是有些远,说什么听不清楚。
但见姜牛在倪岳面前低头哈腰说了一番话,倪岳和孔闻韶都往这边看一眼,看那架势,人家根本就不想与张延龄和崔元见面交谈,最后这一行人径直往翰林院正门而去。
姜牛灰头土脸回来,面带惭愧之色道:“两位,倪尚书说他们还有要紧事,不想多耽搁……”
崔元听了好生失望。
张延龄满面释然之色道:“早就料到的事,我们并非读书人,至少不是他们所认可的读书人,文名方面也不卓著,怎会受待见?”
崔元仍旧不甘心,支吾道:“可是衍圣公……未有如此生分。”
大概他觉得,连衍圣公都好声好气接见了他,虽然是靠张延龄和萧公公的面子,但也体现出他还是有一定地位的,何至于衍圣公世子和礼部尚书就如此轻慢?
张延龄没多说什么,二人将走。
姜牛提醒道:“两位爷,小的还听说,礼部的徐侍郎尚在翰苑内,是否前去一见?”
“哦?”
这次轮到张延龄感兴趣。
礼部的徐侍郎,说的不就是他的姑父徐琼?
要说徐琼,当年成化年间当翰林时,曾娶了一房小妾,正是张峦的妹妹,也就是张延龄的姑姑,后来张家通过徐琼的关系,在太子选太子妃这件事做了活动,让张皇后最终通过遴选。
徐琼的官职,在弘治初年也算是坐火箭一般提升,但在提升到礼部侍郎之后,就戛然而止。
“驸马也该知晓,这位徐侍郎跟在下有一些姻亲关系,是否要顺道拜访一番?”张延龄主动邀约。
崔元当然是求之不得。
三人一同到了翰林院的后院,正对一口井亭,据说是正统、成化初年时大学士刘定之所浚,名为“刘井”,张延龄和崔元便在此等候,让姜牛进去通禀,不多时姜牛便带着一名七十岁上下的老臣出来,看徐琼年岁,可比倪岳老成多了。
年老的给年轻的当副手,心里能平衡就怪了。
“延龄,你为何在此?”
徐琼一来,便主动跟张延龄打招呼。
因为他是张延龄的长辈,便直呼张延龄之名。
崔元赶紧上前行礼,徐琼对一个长公主驸马并没有多重视,只是点点头便当打过招呼,显然在礼部这种注重礼教的地方,当个侍郎也足以眼高于顶。
张延龄笑道:“这不是陛下让我跟崔驸马有时间多到翰苑来学习,不巧今日遇到衍圣公家的人来翰苑。”
徐琼点点头道:“此乃陛下对张氏一门的恩宠,先前他们已走出去,没过去招呼一番?”
“不受待见。”
张延龄言语直白。
徐琼笑着摇头,他自然知道张延龄是什么名声,朝中普通大臣都不愿跟张延龄走得太近,礼部尚书和衍圣公世子怎可能对张延龄另眼相看?
似乎跟张延龄认识,都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
徐琼引二人到院子西侧的柯亭内,徐琼还在为张延龄介绍这亭子的来历:“此乃前朝学士柯潜所修,翰苑里数代人,从这里走出了不少宰相。”
说到这里,徐琼颇多感慨,好像为自己年迈而未能晋升部堂或宰相而遗憾。
三人坐在柯亭内,并无人奉茶。
崔元有意坐直身子,似乎能为跟徐琼坐在一起而倍感荣光。
没办法,以他驸马的身份,能跟大明朝分管教育、文化、礼教等方面的副部长坐在翰林院说事,想不郑重都不行。
崔元还是有上进心的。
张延龄问道:“先前见到那边的堂内,似有诸位新科的进士,不是说他们在接待衍圣公世子?”
先前张延龄见到倪岳和几位侍读侍讲学士陪同孔闻韶出来,可没见到朱希周等新科进士。
徐琼并没有多想,直言道:“都在里面续诗。”
听到“续诗”的名词,崔元眼睛明显一亮。
“徐先生,您所说的续诗,可是最近京师之中流传甚广的那一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崔元主动搭茬。
徐琼闻言皱眉道:“驸马也有耳闻?据说此诗在京师有流传,为时人所称道,这世上的诗词多了,令翰苑的人给续诗都不知要作何,还让老夫留在此处监督……唉!”
说到这里,徐琼重重叹口气。
显然,徐琼被倪岳和其他的翰林学士给疏离,跟他的皇后姻亲关系有关。
人家在招待衍圣公世子,而作为礼部左侍郎的徐琼,居然在这里监督一群新科进士续诗,或许在徐琼看来,这件事太过荒谬。
而张延龄听到徐琼的话,却隐隐察觉情况异常。
若是像崔元这种人在家里续诗,根本不打紧,反正是京师读书人的热门行当,崔元也不过是如他所言,是在“附庸风雅”。
蹭热点。
可翰林院的人,文名如此之高,平时所修撰的都是国史典籍,会闲的没事凑在一起续诗?
张延龄心中有个很不好的想法:“孔闻韶因为父亲当年丑闻,在继嗣问题上争议颇大,此番政治作秀如此明显,会不会朝中有人故意想让他将我所写的《竹石》,还有所谓的半首诗,冒认在他的名下,以令天下人折服?”
“莫非大明朝,也有学术造假之事?”
“萧公公可是要一同前往?”张延龄问询。
萧敬恭谨道:“老朽公务缠身,不能陪同建昌伯和驸马同去翰苑,便以随从一人驱车送二位一程,姜牛,你过来。”
他将一名赶车的太监叫来,并将自己之前与崔元所乘的宽车交给张延龄和崔元,而他自己则乘坐窄车送张鹤龄回府。
去往翰林院路上。
张延龄闲话家常一般,跟这个赶车名叫姜牛的太监聊了聊。
“小的乃是御马监打杂的,今日能陪同两位上官前往翰苑,无比荣幸。”
姜牛一看就没什么地位,今天出来不过给萧敬赶车,但既然能为萧敬所用,想来也得一点器重,都知道萧敬在宫里是个老好人,宫里内侍谁不想攀上这棵大树?
马车停在翰林院外。
跟知客打了招呼,张延龄走在前,崔元和姜牛跟在后,轻车熟路到了新科进士的值房,里面人却是不多。
上次所认识的陶谐走过来行礼道:“建昌伯、驸马,两位来的不是时候,多数人前去接待礼部和衍圣公世子一行,并不在此。”
崔元惊讶道:“我等在文庙没遇到,早知的话,让萧公公直接来此便是。”
说着回头看张延龄一眼,但见张延龄眼神中有些别的意味。
崔元很识相不再说下去。
张延龄笑道:“陶学士莫要误会,先前萧公公与在下和驸马一同前去文庙拜会,只见到衍圣公,未料世子竟在此,还真是凑巧。”
陶谐释然。
“礼部的倪尚书亲自接待,还有太常寺、詹事府王学士等几人在陪同,我等只是在处理一些典籍方面的事,便未同去。”
陶谐言语之间有些遗憾。
显然他留下来处理公务并非自愿,衍圣公世子拜访翰林院这么大的事,礼部尚书和詹事府、太常寺官员、翰林院的学士陪同。
谁不能同去,不正好说明谁在翰林院被杯葛?
没背景,在这时代就很难出头。
有才学不如有个好爹,或是能混进某个圈子也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事有不凑巧,只能下次再来拜访。”
人都不在,张延龄没打算在翰林院停留。
他更不会厚着脸皮去拜访礼部尚书和衍圣公世子,人家显然也不会给他好脸色,至于衍圣公世子到翰林院来参观,想来也是孔闻韶在京师政治作秀的一部分。
张延龄与崔元一同出来,崔元略带向往道:“要不咱去见见这位衍圣公世子?礼部倪部堂和太常卿等人也在……”
作为驸马,崔元很少有机会跟朝廷的高官接触,倪岳在他看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人物,想去拜访的心很强烈。
张延龄道:“衍圣公世子受礼部尚书陪同来翰苑,为何衍圣公没来?”
“这……”
崔元根本回答不出此问题。
“意思就是说,一个衍圣公,地位还不如衍圣公世子?”
张延龄言语中又有不屑。
崔元之前就知道张延龄对孔家人并不是很推崇,虽不知为何,但也见怪不怪,他苦笑了一下道:“也不能如此说。”
“那崔兄可知这位世子的父亲,当年为何被褫夺爵禄?”张延龄又问出个很敏感的问题。
崔元微微点头道:“略有耳闻,据说是前一代衍圣公举止不端,但时过境迁……文庙传承之事,外人很难过问。”
连崔元都知道孔弘绪的丑闻,就算朝廷再去遮掩,天下士子岂会一无所知?
……
……
将走,恰恰在将要过正院时,远处还真就见到一行官员陪同孔闻韶从正厅出来。
二人驻足。
“两位,那应该就是衍圣公世子,还有礼部尚书,那几位应该是翰苑的学士,要不小的过去通禀一声?”
姜牛似乎很想替张延龄和崔元做点事,眼见对面有文化界的几位元老人物,便想卖个殷勤前去通报。
一个御用监的太监,平时出宫的机会都很少,难得有陪同外戚和驸马的机会,自然是想好好表现一番。
张延龄笑道:“这就不必了吧?”
崔元急道:“能过去打个招呼,也是极好的。”
张延龄见崔元如此热衷,再没反对。
但见姜牛一路小跑进到正院,却还没等靠近这一行人,就被人给拦住。
不过对方见到是宫里的执事,不知来意也不敢怠慢,由礼部尚书倪岳接见了姜牛。
双方相隔还是有些远,说什么听不清楚。
但见姜牛在倪岳面前低头哈腰说了一番话,倪岳和孔闻韶都往这边看一眼,看那架势,人家根本就不想与张延龄和崔元见面交谈,最后这一行人径直往翰林院正门而去。
姜牛灰头土脸回来,面带惭愧之色道:“两位,倪尚书说他们还有要紧事,不想多耽搁……”
崔元听了好生失望。
张延龄满面释然之色道:“早就料到的事,我们并非读书人,至少不是他们所认可的读书人,文名方面也不卓著,怎会受待见?”
崔元仍旧不甘心,支吾道:“可是衍圣公……未有如此生分。”
大概他觉得,连衍圣公都好声好气接见了他,虽然是靠张延龄和萧公公的面子,但也体现出他还是有一定地位的,何至于衍圣公世子和礼部尚书就如此轻慢?
张延龄没多说什么,二人将走。
姜牛提醒道:“两位爷,小的还听说,礼部的徐侍郎尚在翰苑内,是否前去一见?”
“哦?”
这次轮到张延龄感兴趣。
礼部的徐侍郎,说的不就是他的姑父徐琼?
要说徐琼,当年成化年间当翰林时,曾娶了一房小妾,正是张峦的妹妹,也就是张延龄的姑姑,后来张家通过徐琼的关系,在太子选太子妃这件事做了活动,让张皇后最终通过遴选。
徐琼的官职,在弘治初年也算是坐火箭一般提升,但在提升到礼部侍郎之后,就戛然而止。
“驸马也该知晓,这位徐侍郎跟在下有一些姻亲关系,是否要顺道拜访一番?”张延龄主动邀约。
崔元当然是求之不得。
三人一同到了翰林院的后院,正对一口井亭,据说是正统、成化初年时大学士刘定之所浚,名为“刘井”,张延龄和崔元便在此等候,让姜牛进去通禀,不多时姜牛便带着一名七十岁上下的老臣出来,看徐琼年岁,可比倪岳老成多了。
年老的给年轻的当副手,心里能平衡就怪了。
“延龄,你为何在此?”
徐琼一来,便主动跟张延龄打招呼。
因为他是张延龄的长辈,便直呼张延龄之名。
崔元赶紧上前行礼,徐琼对一个长公主驸马并没有多重视,只是点点头便当打过招呼,显然在礼部这种注重礼教的地方,当个侍郎也足以眼高于顶。
张延龄笑道:“这不是陛下让我跟崔驸马有时间多到翰苑来学习,不巧今日遇到衍圣公家的人来翰苑。”
徐琼点点头道:“此乃陛下对张氏一门的恩宠,先前他们已走出去,没过去招呼一番?”
“不受待见。”
张延龄言语直白。
徐琼笑着摇头,他自然知道张延龄是什么名声,朝中普通大臣都不愿跟张延龄走得太近,礼部尚书和衍圣公世子怎可能对张延龄另眼相看?
似乎跟张延龄认识,都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
徐琼引二人到院子西侧的柯亭内,徐琼还在为张延龄介绍这亭子的来历:“此乃前朝学士柯潜所修,翰苑里数代人,从这里走出了不少宰相。”
说到这里,徐琼颇多感慨,好像为自己年迈而未能晋升部堂或宰相而遗憾。
三人坐在柯亭内,并无人奉茶。
崔元有意坐直身子,似乎能为跟徐琼坐在一起而倍感荣光。
没办法,以他驸马的身份,能跟大明朝分管教育、文化、礼教等方面的副部长坐在翰林院说事,想不郑重都不行。
崔元还是有上进心的。
张延龄问道:“先前见到那边的堂内,似有诸位新科的进士,不是说他们在接待衍圣公世子?”
先前张延龄见到倪岳和几位侍读侍讲学士陪同孔闻韶出来,可没见到朱希周等新科进士。
徐琼并没有多想,直言道:“都在里面续诗。”
听到“续诗”的名词,崔元眼睛明显一亮。
“徐先生,您所说的续诗,可是最近京师之中流传甚广的那一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崔元主动搭茬。
徐琼闻言皱眉道:“驸马也有耳闻?据说此诗在京师有流传,为时人所称道,这世上的诗词多了,令翰苑的人给续诗都不知要作何,还让老夫留在此处监督……唉!”
说到这里,徐琼重重叹口气。
显然,徐琼被倪岳和其他的翰林学士给疏离,跟他的皇后姻亲关系有关。
人家在招待衍圣公世子,而作为礼部左侍郎的徐琼,居然在这里监督一群新科进士续诗,或许在徐琼看来,这件事太过荒谬。
而张延龄听到徐琼的话,却隐隐察觉情况异常。
若是像崔元这种人在家里续诗,根本不打紧,反正是京师读书人的热门行当,崔元也不过是如他所言,是在“附庸风雅”。
蹭热点。
可翰林院的人,文名如此之高,平时所修撰的都是国史典籍,会闲的没事凑在一起续诗?
张延龄心中有个很不好的想法:“孔闻韶因为父亲当年丑闻,在继嗣问题上争议颇大,此番政治作秀如此明显,会不会朝中有人故意想让他将我所写的《竹石》,还有所谓的半首诗,冒认在他的名下,以令天下人折服?”
“莫非大明朝,也有学术造假之事?”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3/3416/12001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