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六度出祁山
推荐阅读:木叶之我的老婆是纲手、穿越韩国娱乐圈、重回列兵许三多、我真不是天师啊凌焱、无双三国、我真不是天师啊潜尊、凌焱、我真不是天师啊、流水情、诸天假面世界末日楚让、
当后续魏军赶来,眼看前方道路堆满了木石无法通行,领兵大将魏平知道事情不对,急忙指挥全军转向,准备后撤。
这时山头上突然有士兵齐声大喊:“诸葛丞相在此!”
魏军将士下意识地抬头看去,只见山顶上诸葛亮赫然现身,就在火光光芒中指着魏军说道:“我今日围猎,本想射一‘马’,没想到误射中了一‘獐’,汝等回去后告诉司马仲达,他早晚必被我所擒也。”
他口中的马,毫无疑问指的是司马懿,而獐自然就是指的张郃了。
魏平再不敢领军继续前行,于是撤回去见了司马懿,将张郃中伏身亡的事情说了一遍。
司马懿听完后悲伤不已,仰天叹息道:“张隽乂身死,是我之过也。”
既然知道蜀军有所防备,司马懿也就不再追击,而是领军班师返回了洛阳。
皇帝曹睿得知张郃战死,也不禁黯然神伤,派人专门去木门道找回了张郃的尸体,然后下旨厚葬。
蜀军安全退回汉中后,诸葛亮准备回成都去觐见后主,谁知还未起行,李严却在后主面前上了一道奏疏:“臣已备齐军粮,即将押运至丞相军前,却不知丞相何故忽然班师?”
刘禅看过奏疏后,也不免有些疑心,就让尚书费祎赶去汉中,问诸葛亮为何要班师回朝。
诸葛亮也不免疑惑起来:“李严发书告急,说东吴即将起兵侵犯我国,故此匆忙回师。”
费祎也有些不解:“然而李严却在陛下面前说军粮已经备齐,丞相无故班师,天子才特意命我前来询问。”
诸葛亮听完后若有所悟,当即派出心腹前去察访,这才得知是李严未能准时备齐军粮,害怕被严惩,所以撒谎说东吴入侵,骗大军回师,然后又在皇帝面前故意挑拨,想要掩饰自己的过错。
事情明朗之后,诸葛亮自然大怒:“匹夫为一己之故,废国家大事!”
当即就要派人去将李严召来,明正典刑。
费祎劝道:“丞相念先帝托孤之意,姑且宽恕他一次。”
诸葛亮听见这句话,心中怒气才算平息一些,也就不再派人去召李严。
费祎回到成都后,将事情告诉了后主,刘禅听完后也是大怒,当即就要命武士拿下李严,推出去斩首。
参军蒋琬出列奏道:“李严乃是先帝托孤之臣,还请陛下开恩饶恕。”
刘禅脸色铁青地想了一想,终于还是没有下死手,随后下旨将李严贬为庶人,迁徙于梓潼郡居住。
不久后诸葛亮返回成都,他也没有牵连李严的家人,而是继续任用李严之子李丰为长史,此后继续积蓄粮草,讲阵论武,优待将士,决定等三年之后再度出征。
光阴荏苒,很快三年时间过去,到了建兴十二年春二月时,诸葛亮入朝上奏:“臣秣兵历马,已经三年,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此次若不能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
刘禅问道:“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又不曾前来侵犯,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诸葛亮回道:“臣受先帝知遇之恩,梦寐之间,都在思虑伐魏之策。我当竭力尽忠,为陛下克复中原,重兴汉室,此乃臣之夙愿也。”
话音落下,大臣中忽然有人高声说道:“丞相不可兴兵!”
众人转头看去,见说话之人原来是太史谯周。
他站出来后向皇帝说道:“臣如今执掌司天台,凡有祸福之预兆,不可不奏。近来有群鸟数万,自南飞来,投于汉水而死,此乃不祥之兆。臣又观天文,见奎星运行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又有成都人民,皆听见柏树夜哭,凡此种种灾异,都非吉兆。丞相还是不要北伐,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诸葛亮摇摇头:“我受先帝托孤之重任,当竭力讨贼,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之大事也?”
当即不再听谯周所言,下令命有司设太牢祭祀于昭烈皇帝之庙宇,下拜祈告道:“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今臣复统全师,再出祁山,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祭告完毕之后,他辞别后主,星夜出发返回了汉中的军营。
正当他召集将领,再度商议起出兵之事时,忽然有急报出来,关兴病亡。
诸葛亮闻讯后放声大哭,随即昏厥倒地,被将领们救起后半晌才悠悠醒转。
众将纷纷出言劝丞相不要悲伤过度,诸葛亮长叹一声:“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予长寿。我此番出师,又少一员大将也!”
不久之后,蜀军三十四万,兵分五路出发,由姜维与魏延为先锋大将,分头向祁山前行。
诸葛亮又命李恢先行运输粮草,在斜谷道口等候。
魏国因为去年有青龙从摩陂井内飞出,便将当年改为青龙元年,此时正是青龙二年的春二月。
有近臣对魏国皇帝奏道:“边境急报蜀兵三十余万,分五路复出祁山。”
魏主大惊,急忙将司马懿召来,问道:“蜀国三年不曾入寇,如今诸葛亮却又祁山,如之奈何?”
司马懿回奏道:“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而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那孔明自负才智,非要逆天而行,乃自取灭亡也。臣托陛下洪福,愿前往破之,并请保四人同去。”
曹睿问道:“卿要保举哪四人?”
司马懿回道:“夏侯渊有四子,长子名霸,字仲权;次子名威,字季权;三子名惠,字稚权;四子名和,字义权。其中夏侯霸与夏侯威二人,弓马娴熟,而夏侯惠和夏侯和二人,又极有韬略。此四人常思为父报仇,臣今保举霸、威为左右先锋,惠、和二人为行军司马,共赞军机,以退蜀兵。”
曹睿却有些犹豫:“当初夏侯楙驸马违误军机,以至于损失大量兵马,至今还羞惭不肯回来,卿所说的四人,可不要像他那样才好。”
司马懿笑道:“陛下放心,此四人绝非夏侯楙可比也。”
曹睿这才应允了他的举荐,下旨封司马懿为大都督,所有将士悉数听其委用,各处兵马也任由他自行调遣。
司马懿领旨后也不耽误,火速调集了兵马将士,辞别皇帝后立即向边境进军。
临走前曹睿又赐了一道手诏给他:卿到渭滨,宜坚壁固守,勿与交锋。蜀兵不得志,必诈退诱敌,卿慎勿追。待彼粮尽,必将自走,然后乘虚攻之,则取胜不难,亦免军马疲劳之苦:计莫善于此也。
司马懿顿首接受了手诏,即日起行,很快大军到达长安,汇集了各地奉调而来的兵马,总共合计四十万,浩浩荡荡地来到渭滨立下了营寨。
司马懿又抽调五万人马,在渭水上搭起了九座浮桥,令先锋夏侯霸和夏侯威领兵渡过渭水安营。
随后他又下令在大军营地后方东面的原野上,筑起了一座土城,以备不虞。
这时山头上突然有士兵齐声大喊:“诸葛丞相在此!”
魏军将士下意识地抬头看去,只见山顶上诸葛亮赫然现身,就在火光光芒中指着魏军说道:“我今日围猎,本想射一‘马’,没想到误射中了一‘獐’,汝等回去后告诉司马仲达,他早晚必被我所擒也。”
他口中的马,毫无疑问指的是司马懿,而獐自然就是指的张郃了。
魏平再不敢领军继续前行,于是撤回去见了司马懿,将张郃中伏身亡的事情说了一遍。
司马懿听完后悲伤不已,仰天叹息道:“张隽乂身死,是我之过也。”
既然知道蜀军有所防备,司马懿也就不再追击,而是领军班师返回了洛阳。
皇帝曹睿得知张郃战死,也不禁黯然神伤,派人专门去木门道找回了张郃的尸体,然后下旨厚葬。
蜀军安全退回汉中后,诸葛亮准备回成都去觐见后主,谁知还未起行,李严却在后主面前上了一道奏疏:“臣已备齐军粮,即将押运至丞相军前,却不知丞相何故忽然班师?”
刘禅看过奏疏后,也不免有些疑心,就让尚书费祎赶去汉中,问诸葛亮为何要班师回朝。
诸葛亮也不免疑惑起来:“李严发书告急,说东吴即将起兵侵犯我国,故此匆忙回师。”
费祎也有些不解:“然而李严却在陛下面前说军粮已经备齐,丞相无故班师,天子才特意命我前来询问。”
诸葛亮听完后若有所悟,当即派出心腹前去察访,这才得知是李严未能准时备齐军粮,害怕被严惩,所以撒谎说东吴入侵,骗大军回师,然后又在皇帝面前故意挑拨,想要掩饰自己的过错。
事情明朗之后,诸葛亮自然大怒:“匹夫为一己之故,废国家大事!”
当即就要派人去将李严召来,明正典刑。
费祎劝道:“丞相念先帝托孤之意,姑且宽恕他一次。”
诸葛亮听见这句话,心中怒气才算平息一些,也就不再派人去召李严。
费祎回到成都后,将事情告诉了后主,刘禅听完后也是大怒,当即就要命武士拿下李严,推出去斩首。
参军蒋琬出列奏道:“李严乃是先帝托孤之臣,还请陛下开恩饶恕。”
刘禅脸色铁青地想了一想,终于还是没有下死手,随后下旨将李严贬为庶人,迁徙于梓潼郡居住。
不久后诸葛亮返回成都,他也没有牵连李严的家人,而是继续任用李严之子李丰为长史,此后继续积蓄粮草,讲阵论武,优待将士,决定等三年之后再度出征。
光阴荏苒,很快三年时间过去,到了建兴十二年春二月时,诸葛亮入朝上奏:“臣秣兵历马,已经三年,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此次若不能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
刘禅问道:“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又不曾前来侵犯,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诸葛亮回道:“臣受先帝知遇之恩,梦寐之间,都在思虑伐魏之策。我当竭力尽忠,为陛下克复中原,重兴汉室,此乃臣之夙愿也。”
话音落下,大臣中忽然有人高声说道:“丞相不可兴兵!”
众人转头看去,见说话之人原来是太史谯周。
他站出来后向皇帝说道:“臣如今执掌司天台,凡有祸福之预兆,不可不奏。近来有群鸟数万,自南飞来,投于汉水而死,此乃不祥之兆。臣又观天文,见奎星运行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又有成都人民,皆听见柏树夜哭,凡此种种灾异,都非吉兆。丞相还是不要北伐,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诸葛亮摇摇头:“我受先帝托孤之重任,当竭力讨贼,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之大事也?”
当即不再听谯周所言,下令命有司设太牢祭祀于昭烈皇帝之庙宇,下拜祈告道:“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今臣复统全师,再出祁山,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祭告完毕之后,他辞别后主,星夜出发返回了汉中的军营。
正当他召集将领,再度商议起出兵之事时,忽然有急报出来,关兴病亡。
诸葛亮闻讯后放声大哭,随即昏厥倒地,被将领们救起后半晌才悠悠醒转。
众将纷纷出言劝丞相不要悲伤过度,诸葛亮长叹一声:“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予长寿。我此番出师,又少一员大将也!”
不久之后,蜀军三十四万,兵分五路出发,由姜维与魏延为先锋大将,分头向祁山前行。
诸葛亮又命李恢先行运输粮草,在斜谷道口等候。
魏国因为去年有青龙从摩陂井内飞出,便将当年改为青龙元年,此时正是青龙二年的春二月。
有近臣对魏国皇帝奏道:“边境急报蜀兵三十余万,分五路复出祁山。”
魏主大惊,急忙将司马懿召来,问道:“蜀国三年不曾入寇,如今诸葛亮却又祁山,如之奈何?”
司马懿回奏道:“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而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那孔明自负才智,非要逆天而行,乃自取灭亡也。臣托陛下洪福,愿前往破之,并请保四人同去。”
曹睿问道:“卿要保举哪四人?”
司马懿回道:“夏侯渊有四子,长子名霸,字仲权;次子名威,字季权;三子名惠,字稚权;四子名和,字义权。其中夏侯霸与夏侯威二人,弓马娴熟,而夏侯惠和夏侯和二人,又极有韬略。此四人常思为父报仇,臣今保举霸、威为左右先锋,惠、和二人为行军司马,共赞军机,以退蜀兵。”
曹睿却有些犹豫:“当初夏侯楙驸马违误军机,以至于损失大量兵马,至今还羞惭不肯回来,卿所说的四人,可不要像他那样才好。”
司马懿笑道:“陛下放心,此四人绝非夏侯楙可比也。”
曹睿这才应允了他的举荐,下旨封司马懿为大都督,所有将士悉数听其委用,各处兵马也任由他自行调遣。
司马懿领旨后也不耽误,火速调集了兵马将士,辞别皇帝后立即向边境进军。
临走前曹睿又赐了一道手诏给他:卿到渭滨,宜坚壁固守,勿与交锋。蜀兵不得志,必诈退诱敌,卿慎勿追。待彼粮尽,必将自走,然后乘虚攻之,则取胜不难,亦免军马疲劳之苦:计莫善于此也。
司马懿顿首接受了手诏,即日起行,很快大军到达长安,汇集了各地奉调而来的兵马,总共合计四十万,浩浩荡荡地来到渭滨立下了营寨。
司马懿又抽调五万人马,在渭水上搭起了九座浮桥,令先锋夏侯霸和夏侯威领兵渡过渭水安营。
随后他又下令在大军营地后方东面的原野上,筑起了一座土城,以备不虞。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2/2964/10492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