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行人弓箭各在腰
推荐阅读: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我们生活在南京半夏白杨、我们生活在南京天瑞说符、半夏白杨、我们生活在南京、最强区小队、渣了前任后他成了我的联姻对象、奶爸玩转黑科技、我白锦一身正气白锦、我白锦一身正气凉凉彩色纸、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从大宋洪武元年的正月初六开始,从陕西各地通往长安府的官道上,就出现了大诗人杜甫在《兵车行》中所描绘的场面。
当然了,“哭声直上干云霄”还不至于,但是府兵家眷们“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场面,还是经常能看见的。
在尚未化冻的葫芦川河边的一条官道上,泾原军第十一将的正将吴玠和他的兄弟,同时也是所部部将的吴璘,也在和家人道别。
这两兄弟和所部泾原第十一将的官兵,几乎都来自泾原军府的怀德卫——陕西五路军府的规模都很大,所以在军府和折冲府之间,又设了“营田卫”这一级单位。
一个军府下辖几个或十几个营田卫(泾原军下辖八个卫),而一个营田卫下面,通常辖有几个折冲府,一个折冲府则有一千五百户左右的军户,如果全面动员就是一个满编的部。而一个营田卫如果全面动员,则有一到两个将的兵力。
而怀德卫是一个地处宋夏边境的前线营田卫,几乎拥有怀德军境内的所有耕地(怀德军、怀德卫实际上一体了),怀德军境内所有的田主、营田弓箭手、蕃部壮丁,全都被计入兵册,成了怀德卫管辖之下的府兵。
因此一个怀德卫最多能动员出两个将的兵力,总数多达七八千人!
这两个将的番号分别的泾原第十一将和泾原第十二将,都是步骑混合的“混成将”,足以独挡一面。
因为要留兵防御西贼,所以现在只出动了第十一将,也就是吴玠担任正将的部队。
由于大宋重开之后赵楷的一番励精图治——励精图治并不是一定要发展工商业或是开垦土地,清田检地,重建府兵制和军功爵制,以“比武招亲”之法将五路将门同赵宋皇家进行深度捆绑等措施,也是一种励精图治,而且见效比慢慢“种田”可快多了。
所以这回点兵命令下来后,虽然送行的府兵家眷们哭得挺凶,但是名列兵册的府兵们,基本上都按时抵达。即便本人因为种种原因来不了,也派了子弟或女婿代之。
而且应征而来的府兵,全都自备了直刀、长枪、铁鞭(铁锏、铁锤)、旁牌、弓弩、箭镞、征衣、干粮、骡马,有些人甚至还自备了盔甲——根据宋朝原本的法令,盔甲是严格禁止民间私藏的!
不过赵楷却在韩世忠、张俊等人的建议下,部分取消了这项禁令,允许府兵家收藏一定数量的铁甲和皮甲,并允许民府收藏纸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韩世忠、张俊等人都知道,在持续战乱多年的陕西五路,许多豪强大族甚至普通百姓都私藏了保命的甲胄。
如果赵楷的朝廷可以放宽禁令,并且给自备甲胄参战的军将一点补贴,应该可以极大缓解盔甲供应的紧张。
现在赵楷手下的府兵数目有三十万之多,但是各军府和朝廷的武库中储存的铁甲只有三万余领,皮甲则有两万余领......两者合计,也只能让赵楷的军队拥有百分之十几的披甲率(指铁甲、皮甲,纸甲制作方便,还是可以人手一领的)。
所以让军将们自备甲胄,实在是个不得已之选。
除了允许府兵户“拥甲”,对军弩的持有禁令也同时取消——弩不像弓那么难用,而且普通的弩(并非神臂弓)制作起来也不复杂,也不需要太高端的用料,完全可以大量生产,做到人人有弩!
如果大宋人人有弩,个个披甲(纸甲),那么入侵的金贼要打谷就难了,正经的金贼可以披上两层重甲上阵,但是打草谷的阿里喜可没这种条件......多射死一些阿里喜,也能极大削弱金贼的力量啊!
和儿子吴拱和一妻两妾道别之后,吴玠就开始和兄弟吴璘一起,检查应征而来的这些府兵的装备情况了。吴璘捧着叠本子,都是下面的折冲府交上来的,除了应征府兵的名录家乡等情况,还记录了应征府兵们自备骡马、器械、装具的情况......这些都是可以“折绢”的!而且用完以后还可以带回家,即便损坏了也可以从战利品中得到补充,下回再应征的时候再拿来又能折一次绢。
因为可以“折绢”,而且还可以从战利品中取得相应的补充,所以兵士们都把家里压箱底的好东西拿出来了!
吴家兄弟自己也不例外,两人都拿出了从西贼死人身上扒下来的青塘甲!而且还给亲兵郎党配上了上乘的掩心甲。
另外,吴家兄弟和手下的亲兵郎党还都自备了上好的河曲马——这马儿一样可以折绢,如果死了可以从缴获的战马中牵一匹回去,还算是私马。
在点名和清点骡马、装备的同时,吴玠还不忘和下面的兵将攀谈几句,说一点打气鼓劲儿的话。
“王二郎,你这身甲不错啊!祖传的吧?这次要穿了去赚功劳了?”
“嚯,李三郎,你的马不错啊,这毛色,这肩高......至少能折十匹绢!”
“花大郎......你的下巴怎么光溜溜的?每天拿刀在刮吗?怎跟个娘们似的?你不会是男扮女装的吧?”
“谁是娘们?俺花大可是堂堂六尺男儿......要不信,俺脱了衣服让正将瞧瞧!”
“哈哈哈......”
一个长得颇为俊俏的少年郎因为嘴上没毛,被吴玠调侃了一番,还引来了一场哄笑。
原本有点悲凉的气氛,顿时轻松欢快了不少。吴玠也趁机张开喉咙,鼓动道:“弟兄们,官家给咱们的圣旨上说了......开封府周围的好土地现在都没主了,等赶跑了金贼就给俺们论功分田!那可是平得跟桌面一样的好田啊!”
吴璘在旁补充道:“除了田还有勋位、还有官......好好杀贼,有了功劳,就他N的能当官了,以后可就有享不尽的富贵!”
“对啊!当了官,就能顿顿吃白面馍馍了!”
“岂止白面馍馍,还能夹肉呢!”
“还有小娘子,讨个米脂的婆姨,再当个顶大的县令,那可是神仙般的快活!”
士气果然鼓起来了!
打仗为毛啊?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这才是最朴素,也是会砍人的劳动人民最喜闻乐见的道理啊!和他们讲这个,可比讲忠君爱国的大道理管用多了!
其实金贼那边,还有后来的蒙古人,还有再后来的满洲人,也靠这套朴素的道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
......
同一时刻,在长安灵泉宫外的戏水镇上,官家赵楷也正带着礼部尚书蔡鞗,礼部侍郎米友仁等人,在亲切慰问即将随军远行的关陇举子。
准备去开封府赶考的关陇举子有一千多人!加上他们的随从,总数差不多有三千。全都是纸甲在身,长剑在腰,弓弩在背......唔,看着都很有学问啊!
很有学问的武装举子在戏水边上摆出一个松松垮垮的方阵,一个个都端着忠肝义胆的表情,等候着官家的慰问和鼓励。
赵楷、蔡鞗、米友仁他们仨在开封府时就是哥们,都是艺术家......都是开封府花魁娘子们最欢迎的客人!
所以在开封府沦陷的时候,蔡鞗就带着茂德帝姬赵金福逃到了洛阳,还给当时远在河东的赵楷写去了劝进的书信!
而米友仁是米芾的儿子,年纪和赵佶差不多,一直都是赵楷在书画艺术上的导师,在开封府陷落的时候也跑到了洛阳,跟蔡鞗一块儿写了劝进信。
赵楷也没忘记这两个好哥们,到了长安后就让人去洛阳接他们俩。等他们到了长安府后,还封他们当了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还让他们去筹备科举考试!
另外,除了负责考试之外,他们俩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替赵佶写遗诏......光是个口谕不正规啊,得有遗诏!
而蔡鞗、米友仁都是大艺术家,书法技艺高超,特别是米友仁,可是书画作品作伪的宗师!经他手出来的赝品,后世都能入故宫博物院!
在他们俩的合力之下,赵佶的遗诏已经做好了,赵楷准备带着去洛阳,让洛阳那里的高官贵戚来鉴定则个......
“吕秀才,这弩不错啊,哪儿买的?”赵楷这个时候正拿着一支制作精良的弩机在问一位年轻的关中举子,这举子姓吕,蓝田吕氏的子弟,所以赵楷管他叫吕秀才。
“好让官家知道,这弩是学生在长安城内买来的......”吕秀才一五一十地说,“虽然比不得神臂弓,但是三十步内可透铠甲!”
“三十步就够了!”赵楷点点头,“不过你会测步子吗?用弩射击,难在测距,远了射不透,也没准头,近了可就只能射一箭了!”
“学生会测步子,学生也习过弓,只是射不准。”吕秀才当然是有武艺的!他本来想考武举的,不过现在赵楷对武举的要求提高了,他考不上了,所以就改考文举了。
“射不准怎么行呢?”赵楷苦笑着摇头,“射不准......这次可就考不上了!君子六艺中有射箭的,这次科举要考的,你路上再好好练练吧!”
从大宋洪武元年的正月初六开始,从陕西各地通往长安府的官道上,就出现了大诗人杜甫在《兵车行》中所描绘的场面。
当然了,“哭声直上干云霄”还不至于,但是府兵家眷们“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场面,还是经常能看见的。
在尚未化冻的葫芦川河边的一条官道上,泾原军第十一将的正将吴玠和他的兄弟,同时也是所部部将的吴璘,也在和家人道别。
这两兄弟和所部泾原第十一将的官兵,几乎都来自泾原军府的怀德卫——陕西五路军府的规模都很大,所以在军府和折冲府之间,又设了“营田卫”这一级单位。
一个军府下辖几个或十几个营田卫(泾原军下辖八个卫),而一个营田卫下面,通常辖有几个折冲府,一个折冲府则有一千五百户左右的军户,如果全面动员就是一个满编的部。而一个营田卫如果全面动员,则有一到两个将的兵力。
而怀德卫是一个地处宋夏边境的前线营田卫,几乎拥有怀德军境内的所有耕地(怀德军、怀德卫实际上一体了),怀德军境内所有的田主、营田弓箭手、蕃部壮丁,全都被计入兵册,成了怀德卫管辖之下的府兵。
因此一个怀德卫最多能动员出两个将的兵力,总数多达七八千人!
这两个将的番号分别的泾原第十一将和泾原第十二将,都是步骑混合的“混成将”,足以独挡一面。
因为要留兵防御西贼,所以现在只出动了第十一将,也就是吴玠担任正将的部队。
由于大宋重开之后赵楷的一番励精图治——励精图治并不是一定要发展工商业或是开垦土地,清田检地,重建府兵制和军功爵制,以“比武招亲”之法将五路将门同赵宋皇家进行深度捆绑等措施,也是一种励精图治,而且见效比慢慢“种田”可快多了。
所以这回点兵命令下来后,虽然送行的府兵家眷们哭得挺凶,但是名列兵册的府兵们,基本上都按时抵达。即便本人因为种种原因来不了,也派了子弟或女婿代之。
而且应征而来的府兵,全都自备了直刀、长枪、铁鞭(铁锏、铁锤)、旁牌、弓弩、箭镞、征衣、干粮、骡马,有些人甚至还自备了盔甲——根据宋朝原本的法令,盔甲是严格禁止民间私藏的!
不过赵楷却在韩世忠、张俊等人的建议下,部分取消了这项禁令,允许府兵家收藏一定数量的铁甲和皮甲,并允许民府收藏纸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韩世忠、张俊等人都知道,在持续战乱多年的陕西五路,许多豪强大族甚至普通百姓都私藏了保命的甲胄。
如果赵楷的朝廷可以放宽禁令,并且给自备甲胄参战的军将一点补贴,应该可以极大缓解盔甲供应的紧张。
现在赵楷手下的府兵数目有三十万之多,但是各军府和朝廷的武库中储存的铁甲只有三万余领,皮甲则有两万余领......两者合计,也只能让赵楷的军队拥有百分之十几的披甲率(指铁甲、皮甲,纸甲制作方便,还是可以人手一领的)。
所以让军将们自备甲胄,实在是个不得已之选。
除了允许府兵户“拥甲”,对军弩的持有禁令也同时取消——弩不像弓那么难用,而且普通的弩(并非神臂弓)制作起来也不复杂,也不需要太高端的用料,完全可以大量生产,做到人人有弩!
如果大宋人人有弩,个个披甲(纸甲),那么入侵的金贼要打谷就难了,正经的金贼可以披上两层重甲上阵,但是打草谷的阿里喜可没这种条件......多射死一些阿里喜,也能极大削弱金贼的力量啊!
和儿子吴拱和一妻两妾道别之后,吴玠就开始和兄弟吴璘一起,检查应征而来的这些府兵的装备情况了。吴璘捧着叠本子,都是下面的折冲府交上来的,除了应征府兵的名录家乡等情况,还记录了应征府兵们自备骡马、器械、装具的情况......这些都是可以“折绢”的!而且用完以后还可以带回家,即便损坏了也可以从战利品中得到补充,下回再应征的时候再拿来又能折一次绢。
因为可以“折绢”,而且还可以从战利品中取得相应的补充,所以兵士们都把家里压箱底的好东西拿出来了!
吴家兄弟自己也不例外,两人都拿出了从西贼死人身上扒下来的青塘甲!而且还给亲兵郎党配上了上乘的掩心甲。
另外,吴家兄弟和手下的亲兵郎党还都自备了上好的河曲马——这马儿一样可以折绢,如果死了可以从缴获的战马中牵一匹回去,还算是私马。
在点名和清点骡马、装备的同时,吴玠还不忘和下面的兵将攀谈几句,说一点打气鼓劲儿的话。
“王二郎,你这身甲不错啊!祖传的吧?这次要穿了去赚功劳了?”
“嚯,李三郎,你的马不错啊,这毛色,这肩高......至少能折十匹绢!”
“花大郎......你的下巴怎么光溜溜的?每天拿刀在刮吗?怎跟个娘们似的?你不会是男扮女装的吧?”
“谁是娘们?俺花大可是堂堂六尺男儿......要不信,俺脱了衣服让正将瞧瞧!”
“哈哈哈......”
一个长得颇为俊俏的少年郎因为嘴上没毛,被吴玠调侃了一番,还引来了一场哄笑。
原本有点悲凉的气氛,顿时轻松欢快了不少。吴玠也趁机张开喉咙,鼓动道:“弟兄们,官家给咱们的圣旨上说了......开封府周围的好土地现在都没主了,等赶跑了金贼就给俺们论功分田!那可是平得跟桌面一样的好田啊!”
吴璘在旁补充道:“除了田还有勋位、还有官......好好杀贼,有了功劳,就他N的能当官了,以后可就有享不尽的富贵!”
“对啊!当了官,就能顿顿吃白面馍馍了!”
“岂止白面馍馍,还能夹肉呢!”
“还有小娘子,讨个米脂的婆姨,再当个顶大的县令,那可是神仙般的快活!”
士气果然鼓起来了!
打仗为毛啊?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这才是最朴素,也是会砍人的劳动人民最喜闻乐见的道理啊!和他们讲这个,可比讲忠君爱国的大道理管用多了!
其实金贼那边,还有后来的蒙古人,还有再后来的满洲人,也靠这套朴素的道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
......
同一时刻,在长安灵泉宫外的戏水镇上,官家赵楷也正带着礼部尚书蔡鞗,礼部侍郎米友仁等人,在亲切慰问即将随军远行的关陇举子。
准备去开封府赶考的关陇举子有一千多人!加上他们的随从,总数差不多有三千。全都是纸甲在身,长剑在腰,弓弩在背......唔,看着都很有学问啊!
很有学问的武装举子在戏水边上摆出一个松松垮垮的方阵,一个个都端着忠肝义胆的表情,等候着官家的慰问和鼓励。
赵楷、蔡鞗、米友仁他们仨在开封府时就是哥们,都是艺术家......都是开封府花魁娘子们最欢迎的客人!
所以在开封府沦陷的时候,蔡鞗就带着茂德帝姬赵金福逃到了洛阳,还给当时远在河东的赵楷写去了劝进的书信!
而米友仁是米芾的儿子,年纪和赵佶差不多,一直都是赵楷在书画艺术上的导师,在开封府陷落的时候也跑到了洛阳,跟蔡鞗一块儿写了劝进信。
赵楷也没忘记这两个好哥们,到了长安后就让人去洛阳接他们俩。等他们到了长安府后,还封他们当了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还让他们去筹备科举考试!
另外,除了负责考试之外,他们俩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替赵佶写遗诏......光是个口谕不正规啊,得有遗诏!
而蔡鞗、米友仁都是大艺术家,书法技艺高超,特别是米友仁,可是书画作品作伪的宗师!经他手出来的赝品,后世都能入故宫博物院!
在他们俩的合力之下,赵佶的遗诏已经做好了,赵楷准备带着去洛阳,让洛阳那里的高官贵戚来鉴定则个......
“吕秀才,这弩不错啊,哪儿买的?”赵楷这个时候正拿着一支制作精良的弩机在问一位年轻的关中举子,这举子姓吕,蓝田吕氏的子弟,所以赵楷管他叫吕秀才。
“好让官家知道,这弩是学生在长安城内买来的......”吕秀才一五一十地说,“虽然比不得神臂弓,但是三十步内可透铠甲!”
“三十步就够了!”赵楷点点头,“不过你会测步子吗?用弩射击,难在测距,远了射不透,也没准头,近了可就只能射一箭了!”
“学生会测步子,学生也习过弓,只是射不准。”吕秀才当然是有武艺的!他本来想考武举的,不过现在赵楷对武举的要求提高了,他考不上了,所以就改考文举了。
“射不准怎么行呢?”赵楷苦笑着摇头,“射不准......这次可就考不上了!君子六艺中有射箭的,这次科举要考的,你路上再好好练练吧!”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2/2878/10146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