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文采风流人物
推荐阅读:从时间停止开始纵横诸天、回到初唐当神仙、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那就做个海军吧、云其深、在漫威的霍格沃茨修仙、超勇的我随身带着英雄世界王直、剑主八荒、吞神至尊渡劫的小白、谢长生、
朱大典听宋之普口口声声的说两位夏卿,听在耳中便觉得有讽刺之意,便冷哼一声,板着脸不想搭理宋之普。
张国维则笑眯眯的抢在朱弘栋之前解释一句。
“听闻王爷来到金华还没有去过八咏楼,我等正要前去,则甫可愿同往?”
宋之普略微扫视一下三人。
“也好,既然诸位有此雅兴,同去便是。”
宋之普调转仪仗,与三人同行。
一个王爷,一个首辅,两个兵部尚书,四个人游游荡荡,漫步走向八咏楼,在四人身后,四个人的仪仗和卫队早已经塞满了整条街,前面早有人驱散了所有行人,将整条行进路线清理干净。
朱弘栋打量着身边这三位重臣,感觉很有意思,位置最高的宋之普偏偏是年纪最小的,头发乌黑,身形矫健,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张国维比宋之普稍微显得老一点,但是能看出来,两个人的年龄差距不是特别大。
而朱大典则已经老态龙钟,脸上和手上的老年斑清晰可见,如果不是为官多年保养的好,恐怕早已经走不动道了吧。
偏偏三个人里,朱大典的脾气最大,即便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仍然是一副火爆脾气。
朱弘栋在打量着别人,宋之普同样在打量着他,发现这位王爷几日不见,身上的军武气息越发浓重,并且身为上位者发号施令权高威重的感觉越发明显。
见了王爷这副样子,宋之普心下自有计较,嘴却说起完全不相干的事儿。
“王爷既然想要体会一下金华的文气,有一个人正在金华,王爷却是要见上一见。”
朱弘栋听了宋之普的话非常好奇,在他印象中明朝末年应该没什么人物以文采风流著称。
唯一能够让朱弘栋印象深刻,并且现在还在世的人,就只有宋应星了。
其实算算时间,现在宋应星也六十岁了,基本也马上要到老的走不动道儿的年龄了。
如果宋应星能够年轻二十岁,哪怕年轻十岁,朱弘栋现在都会想方设法把宋应星请过来。
可是除了这个宋应星之外,朱弘栋实在想不出明末还有什么文学上的著名人物。
宋之普没有卖关子,直接揭开了谜底。
“此人名叫李渔,目前正在宗侯府上做幕僚,算是难得的文采风流人物。”
李渔?
朱弘栋听着有点耳熟,却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
这时就听旁边的张国维接口说起了八卦。
“这李渔身上还有一些传说,据说他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三天都生不下来,恰逢有一白发老者路过,便说肚中的胎儿是星宿降世,李渔家的地盘太轻载不住星宿。”
“于是李渔的母亲被送到祠堂,李渔才顺利降生,所以李渔以前取名叫仙侣,字谪凡,李渔这个名字还是前几年他自己改的。”
朱弘栋听了非常惊讶,本来以为这类关于人物出生的传说都是道听途说,或者干脆是后人故意加的神秘色彩。
现在身边居然就出现一个实例,并且看旁边三位重臣的表情,这位李渔李仙侣应该是真材实料的才对。
这就很有意思了。
要说没有点儿原因,一般的父母轻易不会给自家的孩子起仙侣这么大的名字,并且居然是字谪凡,与名字呼应,这就尤其显得名字太大了。
莫非这个传说是真的?
朱弘栋脸上浮现出疑惑的表情。
“这个李渔家境如何?”
“据说家境素来丰饶,并且李渔此人确实有才,成年之后就闻名江淮,朝中很多喜文的大臣都与他以文会友,很是交游广阔。”
朱弘栋听了张国维的讲述,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类似于李白一般的人物。
可是他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印象中,明末好像没有这么一个文采风流的人物才对。
宋之普见王爷对这个人有了兴趣,便冲着身边的随从吩咐道。
“去将宗侯和李渔请到八咏楼。”
四个人走走聊聊,很快来到八咏楼,拾阶而上,登上城楼。
就见在城楼前立了一块碑,碑上写着李清照的《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的词多数以婉约为主,留下的诗很少,偏偏留下的少数几首诗,全都气势磅礴。
朱弘栋在碑前驻足片刻,心中颇感惊奇,没想到一个女词人居然写出如此大气的诗。
几个人登上八咏楼二层,凭栏眺望,金华江在脚下涛涛西去,江上点点白帆,很有一番诗情画意,可惜就不知这幅诗情画意还能保持多久,就要被清军染上浓重的血色。
在原本的历史上,清军攻破金华之后,再一次展开了大屠杀,直接杀了金华的一半人口。
想来在原本的历史上,脚下这个如诗如画的金华江,必将伏尸处处,血染大江,老幼妇孺尽丧鱼鳖之口。
朱弘栋正想着,就听背后有人说道。
“臣等来迟,还请王爷恕罪。”
几个人转过身来,就见朱梅溪带着一个三十五六岁身材瘦削的眼神灵动中年人站在身后。
朱弘栋仔细打量着这位被几个重臣交口夸赞的李渔,发现李渔也正一脸好奇的打量着他。
“这位便是李渔先生吧?”
李渔一拱手。
“正是小民,小民李渔见过王爷。”
“本王听几位大臣对你交口称赞,不知你最擅长什么?”
“既然王爷垂问,小民实话实说,小民于殿堂妙算全无用处,只是一个识字农,寄情山水,娱人娱己罢了。”
“若说擅长之事,小民大概擅长写些歪诗,编些戏曲本子。”
听到李渔的自我介绍,朱弘栋脑中的熟悉感越来越强烈,他感觉自己应该知道这个李渔是谁,但是偏偏一时想不起来。
戏曲……
朱弘栋在心中仔细咀嚼这个词,呆立良久,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他想起来了
这个李渔绝对鼎鼎大名,不过他的作品恐怕比作者还有名。
提到李渔的名字,大家一时半会还反应不上来。
张国维则笑眯眯的抢在朱弘栋之前解释一句。
“听闻王爷来到金华还没有去过八咏楼,我等正要前去,则甫可愿同往?”
宋之普略微扫视一下三人。
“也好,既然诸位有此雅兴,同去便是。”
宋之普调转仪仗,与三人同行。
一个王爷,一个首辅,两个兵部尚书,四个人游游荡荡,漫步走向八咏楼,在四人身后,四个人的仪仗和卫队早已经塞满了整条街,前面早有人驱散了所有行人,将整条行进路线清理干净。
朱弘栋打量着身边这三位重臣,感觉很有意思,位置最高的宋之普偏偏是年纪最小的,头发乌黑,身形矫健,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张国维比宋之普稍微显得老一点,但是能看出来,两个人的年龄差距不是特别大。
而朱大典则已经老态龙钟,脸上和手上的老年斑清晰可见,如果不是为官多年保养的好,恐怕早已经走不动道了吧。
偏偏三个人里,朱大典的脾气最大,即便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仍然是一副火爆脾气。
朱弘栋在打量着别人,宋之普同样在打量着他,发现这位王爷几日不见,身上的军武气息越发浓重,并且身为上位者发号施令权高威重的感觉越发明显。
见了王爷这副样子,宋之普心下自有计较,嘴却说起完全不相干的事儿。
“王爷既然想要体会一下金华的文气,有一个人正在金华,王爷却是要见上一见。”
朱弘栋听了宋之普的话非常好奇,在他印象中明朝末年应该没什么人物以文采风流著称。
唯一能够让朱弘栋印象深刻,并且现在还在世的人,就只有宋应星了。
其实算算时间,现在宋应星也六十岁了,基本也马上要到老的走不动道儿的年龄了。
如果宋应星能够年轻二十岁,哪怕年轻十岁,朱弘栋现在都会想方设法把宋应星请过来。
可是除了这个宋应星之外,朱弘栋实在想不出明末还有什么文学上的著名人物。
宋之普没有卖关子,直接揭开了谜底。
“此人名叫李渔,目前正在宗侯府上做幕僚,算是难得的文采风流人物。”
李渔?
朱弘栋听着有点耳熟,却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
这时就听旁边的张国维接口说起了八卦。
“这李渔身上还有一些传说,据说他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三天都生不下来,恰逢有一白发老者路过,便说肚中的胎儿是星宿降世,李渔家的地盘太轻载不住星宿。”
“于是李渔的母亲被送到祠堂,李渔才顺利降生,所以李渔以前取名叫仙侣,字谪凡,李渔这个名字还是前几年他自己改的。”
朱弘栋听了非常惊讶,本来以为这类关于人物出生的传说都是道听途说,或者干脆是后人故意加的神秘色彩。
现在身边居然就出现一个实例,并且看旁边三位重臣的表情,这位李渔李仙侣应该是真材实料的才对。
这就很有意思了。
要说没有点儿原因,一般的父母轻易不会给自家的孩子起仙侣这么大的名字,并且居然是字谪凡,与名字呼应,这就尤其显得名字太大了。
莫非这个传说是真的?
朱弘栋脸上浮现出疑惑的表情。
“这个李渔家境如何?”
“据说家境素来丰饶,并且李渔此人确实有才,成年之后就闻名江淮,朝中很多喜文的大臣都与他以文会友,很是交游广阔。”
朱弘栋听了张国维的讲述,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类似于李白一般的人物。
可是他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印象中,明末好像没有这么一个文采风流的人物才对。
宋之普见王爷对这个人有了兴趣,便冲着身边的随从吩咐道。
“去将宗侯和李渔请到八咏楼。”
四个人走走聊聊,很快来到八咏楼,拾阶而上,登上城楼。
就见在城楼前立了一块碑,碑上写着李清照的《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的词多数以婉约为主,留下的诗很少,偏偏留下的少数几首诗,全都气势磅礴。
朱弘栋在碑前驻足片刻,心中颇感惊奇,没想到一个女词人居然写出如此大气的诗。
几个人登上八咏楼二层,凭栏眺望,金华江在脚下涛涛西去,江上点点白帆,很有一番诗情画意,可惜就不知这幅诗情画意还能保持多久,就要被清军染上浓重的血色。
在原本的历史上,清军攻破金华之后,再一次展开了大屠杀,直接杀了金华的一半人口。
想来在原本的历史上,脚下这个如诗如画的金华江,必将伏尸处处,血染大江,老幼妇孺尽丧鱼鳖之口。
朱弘栋正想着,就听背后有人说道。
“臣等来迟,还请王爷恕罪。”
几个人转过身来,就见朱梅溪带着一个三十五六岁身材瘦削的眼神灵动中年人站在身后。
朱弘栋仔细打量着这位被几个重臣交口夸赞的李渔,发现李渔也正一脸好奇的打量着他。
“这位便是李渔先生吧?”
李渔一拱手。
“正是小民,小民李渔见过王爷。”
“本王听几位大臣对你交口称赞,不知你最擅长什么?”
“既然王爷垂问,小民实话实说,小民于殿堂妙算全无用处,只是一个识字农,寄情山水,娱人娱己罢了。”
“若说擅长之事,小民大概擅长写些歪诗,编些戏曲本子。”
听到李渔的自我介绍,朱弘栋脑中的熟悉感越来越强烈,他感觉自己应该知道这个李渔是谁,但是偏偏一时想不起来。
戏曲……
朱弘栋在心中仔细咀嚼这个词,呆立良久,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他想起来了
这个李渔绝对鼎鼎大名,不过他的作品恐怕比作者还有名。
提到李渔的名字,大家一时半会还反应不上来。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2/2563/14497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