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皇帝大怒
推荐阅读:斩天剑、倾城国医、五行蛊术师、逍行纪、妒妇重生、鉴仙、唤神、异界伪装者、末世危城、找个老师做老婆、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
京城的世家大族,富豪士绅又勾结在了一起。
他们正在商量对付朝廷的策略。
眼下,朝廷似乎没有要改变国策的意思,仍旧是毫无动静,朝堂上他们也有关系,却未曾听到皇帝提起京城大半店铺关门之事。
连续几天的亏损,让他们有些遭不住了。
“怎么办?皇帝现在不吃这套,我们应该继续施压。”
“并非没用,现在正是我们和朝廷较劲的时候,要是自己先绷不住了,那算怎么一回事?”
“是啊,大家不用怕,等着便是!”
“话虽如此,但我们还要再加把料。”
众人对视一眼,纷纷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疯狂。
是啊,眼下的情况,必须要继续给朝廷施压!
那位刘大户再次发声了。
“我在全国各地有一百八十六间分号,为了抵抗朝廷不公平的国策,我率先关停所有名下店铺!”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哗然。
一个个商人纷纷看向刘大户,眼神中充满了震撼。
“刘大户,你这是真打算和朝廷干呀。”
“是啊,你这么做,不怕自己亏死吗?”
“刘大户,你今天可算是下血本了。”
富豪士绅们,尽皆看向了刘大户,眼神中露出敬佩之色。
刘大户呵呵一笑:“既然我已经表态了,那你们怎么说?我带个好头,你们也有个好尾啊。”
众位富豪士绅又开始犹豫了。
整个京师,大概聚集了全国最富有的商人,至少有一半都在京城里,眼下他们聚在一起,就等同于全国一半的经济命脉。
但同样的,要是他们将名下店铺全部关掉,每天所遭受的损失,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计算出来的。
特别是还有各种违约金,双倍罚款等等……
这些算下来,那可是一笔大账本啊。
所以,他们开始犹豫了。
“呵呵,既然想不交税,又怎能不付出呢?”
“世上没这么轻松容易的事情,我一百八十六家店都关了,你们也得给力一些啊。”刘大户沉声道。
这些世家大族,富豪士绅纷纷叹息了一声。
一位商人忍不住看向了刘大户:“刘大户,恕我冒昧,你是大户,家里又是世家大族,你有钱耗,可我们没有呀……”
刘大户冷笑一声,盯着他道:“瞧你这话说的,朝廷两百多年收商税那么低,你们家没储到银子?我不信!”
那商人尴尬的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
刘大户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行了,大家也就都别推脱了,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关停名下所有店铺,如何?”
刘大户沉声说着,京城的这些巨富们一咬牙,纷纷答应了下来。
“谁怕谁呀,既然朝廷要耗,那我们就陪他们耗。”
“我也关掉名下所有店铺。”
“我也关。”
一个个呐喊声响起,京城最富有的这些富商们,纷纷宣布罢工了。
这也就意味着,大明有一半的经济系统要瘫痪了。
富商与富商之间是互相认识的,一旦他关停了,也会形成一种辐射,让其他人跟着一起效仿……
……
江西,上饶之地。
明清时期的江西,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因为他足够富有。
后世的江西,辉煌程度不如明清时期的一成。
上饶之地,更是富商环绕。
在北方你可能饿死,但在这片江南之地,只有鱼米之乡,少有冻死饿死之人。
这里的富商也是极多的。
当京城那些富商的消息传到上饶之地,这个地方的店铺,接二连三关停了两三百家左右。
一地关停两三百家,而且规模还都不小,这对上饶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也导致了百姓们想买东西,都没地方买去。
第一天还好。
可等到第二天,第三天之后,百姓们就闹起民变了。
“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些商铺都不开门了,我们还要买东西啊。”
“福记米庄的米最便宜,现在店门关了,我们一家吃什么呀?”
“是啊,这可遭了殃了。”
店铺不开门,百姓们买不到东西,于是纷纷跑到州府衙门告状。
得知这样的情况,上饶知府不敢迟疑,连忙派出官员进行实地调查。
果不其然,得到的结果,竟是关停了两三百家店。
这使得上饶知府慌了,州府上上下下的官员开始找那些店铺掌柜进行调查。
可得到的结果无一例外,纷纷都是各种借口。
米庄没米,面庄没面,布匹缺货,菜地发霉……
种种情况,让上饶州府几乎气吐血了。
这明显是在跟他们对着干!
而现在百姓有钱也没地方买米去,所以纷纷来衙门告状,搞得每天衙门门口都吵吵闹闹,而且事态愈演愈烈。
麻烦事找上门来了,上饶知府派人前去疏通,想让他们重新开业,可得到的结果无一例外,就是没有东西卖了。
开业送银子,他们也不干了。
“知府大人,前段时间朝廷不是更改国策了么?要提高商税,这些人故意关停店铺,就是想和朝廷对抗呢。”
“是啊,知府大人,此事不能瞒报,应当立刻告知中枢。”
“是啊,先禀报中枢,这样我们的责任也能减轻一些。”
于是,上饶知府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向中枢递交了折子,希望朝廷能了解上饶眼下的这个情况。
而且,不仅是这个地方。
安徽凤阳,陕西,河南洛阳,浙江扬州,杭州,江苏苏州,应天府等地,在经济上也几乎陷入了瘫痪。
店铺不开门了,百姓们买不到东西,跑到衙门告状了。
这样的情况,在不同的地方陆续上演……
各地纷纷递上折子,向中枢说明此事。
哪怕有良心的富商,支持朝廷的这一国策,但屡屡卖断货,导致这一批爱国富商也是无能为力。
整个政策,实在是难以施行下去。
……
各地的折子,辗转反侧,终究还是来到了皇宫,来到了皇帝的御书房。
当这些折子堆积在一起,崇祯帝翻开的每一页,都是这些富豪士绅停业的说明,即便是崇祯帝也直接怒了。
对崇祯帝而言,这是对朝廷极大的打压!
全国性大面积停业,这会对民生造成多大的影响,崇祯帝已经不敢想了。
但是这些折子上的文字是抹不掉的,事实显然已经造成了,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解决商人对朝廷的制裁。
崇祯帝不由为此而极为烦躁,脸色也难看到了极致。
在看到陕境的折子后,崇祯帝彻底发飙了,直接将折子重重的扔在了地上,又将整个桌子直接掀翻,所有的奏折零零散散掉落在了地上。
四周,所有的太监都吓傻了,服侍的宫女也被吓得全部跪在了地上,她们少见皇帝发这么大的火气,以至于连桌子都掀掉了。
太监们战战兢兢,脸色变得有些苍白,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发出半点声音。
同样的,御书房内还有许多的大臣,见到皇帝发怒,不由连忙捡起奏折,翻看了起来。
他们脸色肃穆,纷纷知道要有大事发生了。
等到他们将奏报看完之后,顿时一个个脸色难看到了极致。
山东,陕西,江南,湖南,安徽等地的奏折如出一辙,全部是商业性瘫痪。
各地的州府将问题全部都抛给朝廷解决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
“各地奏报竟然如出一辙。”
“这怎么可能,各地竟然瘫痪了这么多商业!”
“他娘的,这是与朝廷对抗,这些世家大族好大的胆子,大胆,大胆!”
“哈哈哈,当我们眼瞎么?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什么没货,简直可笑!”
不仅是皇帝怒了,就连大臣们也怒了,这是要干嘛?这是要造反吗?
为了利益,连国家都不顾了吗?
内阁大臣早已经与皇帝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此时亦是愤怒无比。
史可法看向了崇祯帝,悲愤道:“皇上,这些商人简直是胆大包天,枉顾朝廷法度,国朝养了他们两百年,果然都是一群狼啊。”
贪得无厌,现在还聚集在一起抗争朝廷,果然正如皇上所言,这些商人没一个好德行。
崇祯帝冷笑了一声:“朕早就知道他们会反抗,但是朕没有想到,他们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打出这种杀招,这是公然反抗朝廷。”
说着,崇祯帝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大臣们:“朕早就说过,这个隐患一定要除掉的,他们越是这样,朝廷越要用最狠的法度制裁他们。”
“诸卿,想想办法吧。”
强压下愤怒,崇祯帝知道此时绝不是愤怒的时候,应当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件事。
大臣们也纷纷冷静了下来,开始思考如何破局。
……
这一日,御书房内的官员越来越多,被喊来的官员也越来越多。
直到最后,整个御书房都快要站满了。
大臣们和皇帝在里面探讨,共同对付商人之策。
转眼,一个时辰过去了。
两个时辰过去了。
六个时辰过去了。
直到凌晨丑时,他们都还没有出来。
这一夜,注定是难眠之夜了……
京城的世家大族,富豪士绅又勾结在了一起。
他们正在商量对付朝廷的策略。
眼下,朝廷似乎没有要改变国策的意思,仍旧是毫无动静,朝堂上他们也有关系,却未曾听到皇帝提起京城大半店铺关门之事。
连续几天的亏损,让他们有些遭不住了。
“怎么办?皇帝现在不吃这套,我们应该继续施压。”
“并非没用,现在正是我们和朝廷较劲的时候,要是自己先绷不住了,那算怎么一回事?”
“是啊,大家不用怕,等着便是!”
“话虽如此,但我们还要再加把料。”
众人对视一眼,纷纷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疯狂。
是啊,眼下的情况,必须要继续给朝廷施压!
那位刘大户再次发声了。
“我在全国各地有一百八十六间分号,为了抵抗朝廷不公平的国策,我率先关停所有名下店铺!”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哗然。
一个个商人纷纷看向刘大户,眼神中充满了震撼。
“刘大户,你这是真打算和朝廷干呀。”
“是啊,你这么做,不怕自己亏死吗?”
“刘大户,你今天可算是下血本了。”
富豪士绅们,尽皆看向了刘大户,眼神中露出敬佩之色。
刘大户呵呵一笑:“既然我已经表态了,那你们怎么说?我带个好头,你们也有个好尾啊。”
众位富豪士绅又开始犹豫了。
整个京师,大概聚集了全国最富有的商人,至少有一半都在京城里,眼下他们聚在一起,就等同于全国一半的经济命脉。
但同样的,要是他们将名下店铺全部关掉,每天所遭受的损失,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计算出来的。
特别是还有各种违约金,双倍罚款等等……
这些算下来,那可是一笔大账本啊。
所以,他们开始犹豫了。
“呵呵,既然想不交税,又怎能不付出呢?”
“世上没这么轻松容易的事情,我一百八十六家店都关了,你们也得给力一些啊。”刘大户沉声道。
这些世家大族,富豪士绅纷纷叹息了一声。
一位商人忍不住看向了刘大户:“刘大户,恕我冒昧,你是大户,家里又是世家大族,你有钱耗,可我们没有呀……”
刘大户冷笑一声,盯着他道:“瞧你这话说的,朝廷两百多年收商税那么低,你们家没储到银子?我不信!”
那商人尴尬的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
刘大户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行了,大家也就都别推脱了,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关停名下所有店铺,如何?”
刘大户沉声说着,京城的这些巨富们一咬牙,纷纷答应了下来。
“谁怕谁呀,既然朝廷要耗,那我们就陪他们耗。”
“我也关掉名下所有店铺。”
“我也关。”
一个个呐喊声响起,京城最富有的这些富商们,纷纷宣布罢工了。
这也就意味着,大明有一半的经济系统要瘫痪了。
富商与富商之间是互相认识的,一旦他关停了,也会形成一种辐射,让其他人跟着一起效仿……
……
江西,上饶之地。
明清时期的江西,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因为他足够富有。
后世的江西,辉煌程度不如明清时期的一成。
上饶之地,更是富商环绕。
在北方你可能饿死,但在这片江南之地,只有鱼米之乡,少有冻死饿死之人。
这里的富商也是极多的。
当京城那些富商的消息传到上饶之地,这个地方的店铺,接二连三关停了两三百家左右。
一地关停两三百家,而且规模还都不小,这对上饶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也导致了百姓们想买东西,都没地方买去。
第一天还好。
可等到第二天,第三天之后,百姓们就闹起民变了。
“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些商铺都不开门了,我们还要买东西啊。”
“福记米庄的米最便宜,现在店门关了,我们一家吃什么呀?”
“是啊,这可遭了殃了。”
店铺不开门,百姓们买不到东西,于是纷纷跑到州府衙门告状。
得知这样的情况,上饶知府不敢迟疑,连忙派出官员进行实地调查。
果不其然,得到的结果,竟是关停了两三百家店。
这使得上饶知府慌了,州府上上下下的官员开始找那些店铺掌柜进行调查。
可得到的结果无一例外,纷纷都是各种借口。
米庄没米,面庄没面,布匹缺货,菜地发霉……
种种情况,让上饶州府几乎气吐血了。
这明显是在跟他们对着干!
而现在百姓有钱也没地方买米去,所以纷纷来衙门告状,搞得每天衙门门口都吵吵闹闹,而且事态愈演愈烈。
麻烦事找上门来了,上饶知府派人前去疏通,想让他们重新开业,可得到的结果无一例外,就是没有东西卖了。
开业送银子,他们也不干了。
“知府大人,前段时间朝廷不是更改国策了么?要提高商税,这些人故意关停店铺,就是想和朝廷对抗呢。”
“是啊,知府大人,此事不能瞒报,应当立刻告知中枢。”
“是啊,先禀报中枢,这样我们的责任也能减轻一些。”
于是,上饶知府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向中枢递交了折子,希望朝廷能了解上饶眼下的这个情况。
而且,不仅是这个地方。
安徽凤阳,陕西,河南洛阳,浙江扬州,杭州,江苏苏州,应天府等地,在经济上也几乎陷入了瘫痪。
店铺不开门了,百姓们买不到东西,跑到衙门告状了。
这样的情况,在不同的地方陆续上演……
各地纷纷递上折子,向中枢说明此事。
哪怕有良心的富商,支持朝廷的这一国策,但屡屡卖断货,导致这一批爱国富商也是无能为力。
整个政策,实在是难以施行下去。
……
各地的折子,辗转反侧,终究还是来到了皇宫,来到了皇帝的御书房。
当这些折子堆积在一起,崇祯帝翻开的每一页,都是这些富豪士绅停业的说明,即便是崇祯帝也直接怒了。
对崇祯帝而言,这是对朝廷极大的打压!
全国性大面积停业,这会对民生造成多大的影响,崇祯帝已经不敢想了。
但是这些折子上的文字是抹不掉的,事实显然已经造成了,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解决商人对朝廷的制裁。
崇祯帝不由为此而极为烦躁,脸色也难看到了极致。
在看到陕境的折子后,崇祯帝彻底发飙了,直接将折子重重的扔在了地上,又将整个桌子直接掀翻,所有的奏折零零散散掉落在了地上。
四周,所有的太监都吓傻了,服侍的宫女也被吓得全部跪在了地上,她们少见皇帝发这么大的火气,以至于连桌子都掀掉了。
太监们战战兢兢,脸色变得有些苍白,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发出半点声音。
同样的,御书房内还有许多的大臣,见到皇帝发怒,不由连忙捡起奏折,翻看了起来。
他们脸色肃穆,纷纷知道要有大事发生了。
等到他们将奏报看完之后,顿时一个个脸色难看到了极致。
山东,陕西,江南,湖南,安徽等地的奏折如出一辙,全部是商业性瘫痪。
各地的州府将问题全部都抛给朝廷解决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
“各地奏报竟然如出一辙。”
“这怎么可能,各地竟然瘫痪了这么多商业!”
“他娘的,这是与朝廷对抗,这些世家大族好大的胆子,大胆,大胆!”
“哈哈哈,当我们眼瞎么?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什么没货,简直可笑!”
不仅是皇帝怒了,就连大臣们也怒了,这是要干嘛?这是要造反吗?
为了利益,连国家都不顾了吗?
内阁大臣早已经与皇帝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此时亦是愤怒无比。
史可法看向了崇祯帝,悲愤道:“皇上,这些商人简直是胆大包天,枉顾朝廷法度,国朝养了他们两百年,果然都是一群狼啊。”
贪得无厌,现在还聚集在一起抗争朝廷,果然正如皇上所言,这些商人没一个好德行。
崇祯帝冷笑了一声:“朕早就知道他们会反抗,但是朕没有想到,他们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打出这种杀招,这是公然反抗朝廷。”
说着,崇祯帝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大臣们:“朕早就说过,这个隐患一定要除掉的,他们越是这样,朝廷越要用最狠的法度制裁他们。”
“诸卿,想想办法吧。”
强压下愤怒,崇祯帝知道此时绝不是愤怒的时候,应当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件事。
大臣们也纷纷冷静了下来,开始思考如何破局。
……
这一日,御书房内的官员越来越多,被喊来的官员也越来越多。
直到最后,整个御书房都快要站满了。
大臣们和皇帝在里面探讨,共同对付商人之策。
转眼,一个时辰过去了。
两个时辰过去了。
六个时辰过去了。
直到凌晨丑时,他们都还没有出来。
这一夜,注定是难眠之夜了……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2/2018/8284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