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涉草原

推荐阅读:天元突破汉风1276九龙剑典变脸武士我身体里有只鬼毁灭道强清霸世腾龙神剑霸绝宇宙中国狙击手

    回到山洞里突然增加的人口让山洞显得人气旺盛现在部族人数比几天前翻了一番活动空间感觉相对变小了很多----“人均居住面积”小了。
    但昨天送别儿女的父母们则欣喜若狂各自与自己的孩子紧拥不放----让我有点嫉妒:这个世界上我还没有从感觉上属于自己的直系亲人。“鲨鱼”和“老虎”对我来讲只是两个“工作秘书”而已。
    木青告诉我在一次相亲活动中她们同时选择了当时还不是村长的我而只有村长才有可能同时有两个配偶----老村长为此放弃了他的职务。
    我看着这些只有一天“自由恋爱”经历的新婚夫妇有了一点眼红的感觉!
    不过当前最重要的事是认真规划好拥有了这么多人口以后部族的展问题。按原先的规划在进一步展陶器生产的同时应该适度展畜牧业了。
    接下来的几天陶器生产还处于停顿期在土土继续建设畜栏的同时我的主要任务是跟着木驼----现在是族里公认的“狩猎队长”马齐则以展渔业为主----去捕获一些活的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野猪、鹿、羊、锦鸡等。
    畜栏的要求是在间距约两米、高约两米的木桩上从地面开始每3o厘米用藤条扎一根横木横木的直径大约只有1o厘米。这样的间隔应该能拦得住多数稍大一点的动物至于关锦鸡的那个畜栏我的规划是用藤网(孔径小于4厘米)全部围起来。所有的畜栏都与围墙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相对集中关野猪、鹿、羊的畜栏都有有共墙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
    狩猎中说服战士们尽量不要往死里打费了我很大的劲几次阻止木驼靠的是我反应够快并且从物质上我做了足够多的准备----大量的藤网不过有时是用来网住木驼的。
    不用我事先招呼“鲨鱼”现在已是生产工具负责人每天编制大量的藤网是她的兴趣所在质量也日渐上乘。
    这为我们尽量活捉动物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事实上当第一天我把抓回来的动物关进畜栏时整个部落里的人都沸腾了----食物原来是可以这样储藏的!----木青跟木驼他们谈了很久。
    后面几天我就不用再做任何说明了每一个战士都拿上了一个鱼网甚至为了活捉而放弃了几次能杀掉猎物的机会----真正做到了“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
    我又得费力纠正这种“过犹不及”的行为。
    到我决定再跟木驼他们出去最后一天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本来这几天原来“汉土”部落的两名轻伤战士都一直跟我们一起行动也没出什么问题。可就在这一天已离洞大约有十公里时前面出现了两只狼!
    就是这两只狼让那两名战士抓狂从木驼的反应来看这两只狼一定参加了对“汉土”的围攻!
    报仇的**蒙蔽了两名战士的眼睛不听大家的劝阻紧跟着狼追了下去。我无可奈何只好安排两名战士带已捕获的动物回去领着剩下的16名战士跟踪追击。
    追击的度非常快中午时候已经看见前面到了森林的边沿。“汉土”的两名战士冲进草原没多远就快的退了回来----前面隐约有十多只狼在头狼的带领下与我们形成对峙。
    狭路相遇勇者胜可惜这不是狭路----当十九名汉子高举长矛出一声怒吼狼群感受到了震撼的力量头狼可能希望有章法地撤退不过狼群已不服从它的指挥了。狼群穿草而过形成了一片杂乱的轨迹----在齐腰深的草里寻找狼群是一件危险的事绝对不能落单。
    看着狼群在面前消失我和那两名“汉土”战士一样难过:如果----如果我有弓箭的话!
    今天跑掉的不会过一半!
    当手里只有一根长矛时扔出去以后就没有防御能力了弓箭就不同了可以进行多次远距离攻击。
    沿着草地边沿走了一段路在最后一只狼消失以后草原带给了我一次惊喜。
    马!那肯定是一匹马!漂亮的鬃毛在颈后飘扬跳跃动作灵活而轻松。
    “是马三分龙!”古人诚不我欺!
    我看着这草原上大自然的杰作脑子里满是把它骑在胯下的卑劣主意。
    但眼前宽阔的草原和刚才消失的狼群让我把这点奢侈的希望扼死在脑袋里----再等等会有那么一天的我们能做这草原的主人!
    但现在还不是!
    “我会做到的----你等着!”不知道那匹马听见了没有。
    回到洞里天已全黑了。
    后面几天我开始扩散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制陶。
    土土是我所见过的这个部落里最有悟性的一个前几天趁我不在的时候他叫上老婆帮忙自己做了两个盆但厚薄不均匀我没让他放下去烧。
    该是向他传授关键技术的时候了。
    从窑坑的维修到粘土的揉制到用陶片修正泥坯甚至转盘的度稳定我都叫土土先看我做一遍再自己做一遍。土土很感激我的教学也学得特别认真他是有老婆的人孩子都快生下来了我也不担心技术会外泄----当然从长远看这项技术必须传播出去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我还要用它来换取一些必需的资源。
    比如人口。
    此后每一窑的质量都得到了保证从质到量都是如此。
    半个月以后由于有土土的帮忙基础的工作有了保障我开始做一些创新性质的陶器产品比如坛子、陶刀(陶匕)甚至一把不太成功的陶锯----容易掉齿。
    陶制刀具用来对付食物和木头还是有用的但用于对付野兽就很难想像了----一碰到石头就没有了。
    从此木制品的产量和质量就有所提高。
    我在准备盖房了。
    第一座地表建筑是纯木结构的----公共厕所。
    自从族里的人可以在围墙内自由活动以后我在工作中就不得不随时注意地面----看有没有排泄物成*人还好一点习惯了在水边解决问题小孩子就很难讲了----尤其是从“汉土”那边过来的小孩子。
    用石斧小心地劈开并修平的粗糙木板在我的陶刃“刨刀”下变得表面光鲜----厕所还不需要太高的质量我只是验证一下这种工艺的可行性为建房做准备。
    先在小溪边插了六根较粗的木桩(上面开了槽)再嵌入横梁搭上纯木制地板----不太贵的真材实料地上留了排泄孔;安上木板墙却没有做转动门----木枢工艺要复杂一些暂时没做----用一块鹿皮做了一个门帘:这可是真皮的哟!
    屋顶也用的是木板----采用了最先进的“陶钉”连接!
    门外建了一个木梯上下。
    但是族里的人让我很快放弃了在鹿皮上写上“男”、“女”或者“里面有人”的想法----一男一女可以一边排泄一边很自然地面对面聊天!
    这个东西就花了我大半个月时间却最后给出了一个让人沮丧的结论:这样子给族人建房不现实!
    要做到每家人一间房且远比厕所大(六个平米)那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不行!一定得想其他办法!
    烧砖?
    不行那得多大的窑?!
    不然等所有的砖烧好还不如用木板建房来得快。
    土砌?
    对!我怎么忘记了呢?2o世纪8o年代的中国农村不是还有用土砌的房么?
    我试着用四块木板相互嵌着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四周有壁上下是空的。这个就是我的墙壁模板了设计的墙厚大约是3o厘米。
    我把这个模板放在地上另外再用直径约15厘米的两根木头削制了两个“木哑铃”叫木驼他们几个用我做的木铲把一般泥土和少量粘土混和在一起最后倒进模板内。
    先上去两个人用脚把土踩实再用“木哑铃”重的一端使劲砸每一个点。
    等到把模板一取下来一段长约2米半厚3o厘米高约4o厘米的土墙出现在我面前。
    我故意不再管这段墙等到一场大雨后我再仔细观察了一下顶部泡烂是正常的----毕竟没有屋顶嘛但有几处破坏是明显由于根部被雨水冲刷垮了!
    地基!得解决地基问题!土墙不能直接面对雨水的冲刷地基必须得高出地面形成坎才能在上面建房所以得解决地基用的石料问题!
    族里用的石制工具都是在附近零碎收集起来的要是需要上千吨的碎石靠这样去捡是肯定没有可能实现的。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采石场。
    可石头怎么样才能变成大大小小的石块呢?等地震?
    这是不行的我决定还是采用“热胀冷缩法。”
    我带着几名战士用皮桶装满了水到围墙外的一石壁下点起一堆火将石壁烤得烫再快挪开火堆将水泼向石壁----这下成功了一片石壁碎成了一小堆石块而我在其中居然现了一些石灰!----这片岩石是石灰石!
    我抓了一点放在鼻子边上闻了一下----没错是石灰!
    我还正为怎么样让砌好的地基上不长草而为难呢这下子有办法了。
    等第一间房的地基打好(1oo平米左右)刚开始砌墙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秋天到了。
    我到这个世界大约是在春末夏天很快就过去了气温一天天开始变冷。
    秋天还是很好过的可是冬天呢?
    我看了一下修房的进度知道无论如何这个冬天只能在山洞里过了。
    但我还是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这项工程中去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部族里的人口会出山洞能承受的范围今年还没有问题可是明年呢?后年呢?
    房封顶时我还是决定采用木板屋顶但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屋顶采用了金字形并在木板上多铺了一层干草。
    门是用的旋转门为此我花了几天时间做了木枢。窗也是旋转窗但没有玻璃只好跟门一样做成木板的想像的是平时打开但风大时可以关上。
    最后是在外墙涂上石灰!
    看到这样一幢建筑我有一种抑止不住想流泪的感觉----它让我的神经末梢触摸到了相隔万年以后的一些东西。
    建筑质量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但另外有迫切的问题必须要先解决----族人过冬的防寒问题!还有食物的储备问题!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16/16436/72371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