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十三小说网无弹窗免费阅读 > 都市小说 > 金品典当师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云蒸霞蔚的香道奇观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云蒸霞蔚的香道奇观

推荐阅读:末世执行者错嫁王爷巧成妃重活之圆梦人生意外娘子意外相公七色之白诡蓝异上帝武装无良剑仙替身老婆网游洪荒之神兵利器

    天下班以后季凡和苏晚亭又一次来到城南老城区老宅虚掩的大门季凡心想这次总算是不虚此行。
    “请问董老先生在家不?”季凡来到门前轻轻敲了下门沉声问道。
    “是谁呀?”一个精神矍烁的老者从屋里走出来上下打量着两人问道。
    “对不起请恕在下冒昧打扰想必你就是董树礼老先生吧!”季凡非常客气地问道。
    “不错正是老朽不知你们两位到此有何贵干?”
    “我们听程汉章大师介绍说你老家中存有薰香因此今天特地前来上门求购。”季凡平静地回答道。
    “程汉章乃风雅之士他所结识的看来也不是庸俗之辈。”董树礼对谈吐不俗的季凡不由心生好感“两位请随我到室内一叙。”
    走进室内如深谷幽兰般的香气从几案上一只博山炉镂空的山形中散出烟气弥漫呈现出云蒸霞蔚的美丽景象。
    书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其白如雪的宣纸上墨迹未干显然董树礼刚才正在作画。书案左上角陈放的一只色呈黄色形制硕大的笔洗十分醒目其胎质色如鳝鱼腹部散布黄色沙子之状正是有名的鳝鱼黄笔洗而且瞧这个头正是民间流传口径最大的那种季凡面带笑意不无羡慕地问道:“这是大清乾隆年间的鳝鱼黄笔洗吧?”
    “小伙子眼力不错嘛!这份淡定从容的气度倒与程汉章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啊!”董树礼夸奖道。
    “程汉章乃家师。”
    “不愧是神眼程的徒弟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小伙子贵姓?”
    “在下季凡这是我女朋友苏晚亭。”
    “董老你好!”苏晚亭客气地和他打着招呼。
    “看董老的样子象是正在绘画我们没打扰你作画的雅兴吧?”季凡带着歉意说道。
    “听季凡你地口气。想必也精通书画之道。”
    “只是闲瑕时也喜欢在纸上乱涂乱画根本谈不上精通。”季凡谦逊地回答道。
    “噢你看我墙上这幅山水扇面如何呀?”董树礼有意考验他的眼力道。
    季凡抬头顺着他指点的方向望去一幅纸本设色山水扇面映入他的眼帘娴熟的笔墨将群山之中的云雾、森林之中的山房茅舍、小桥之下的潺潺流水以及山林之外、河流岸边的亭台表现得淋漓尽致。仔细品读此画可见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二十四皴”笔迹明显点、攒、擢、剔等笔法运用得亦很老道。远处高山有凹凸起伏之形树以横笔点叶概括取像。冷眼看去似随心所欲草就而成细看则章法兼备;近处老树杂木用细笔精勾树叶、树干圈点分明婆娑多姿从中不难看出书法入画地痕迹。在墨色的使用上黑、白设色得当既体现了远山的呼唤又有朦胧的层林尽染之感。在画面的题款上书写着:“伯英仁翁大人教正丁酉八月时值归自京师风崖劳乏腕弱神废不堪。无神细画仅诗矣。”寥寥数语。足见画家儒家风范。
    “这是清末、民国初期的书画家吴大澂的画作”对于吴大澂此人季凡并不陌生同治七年中进士的他步入仕途先后曾任陕甘学政、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并亲自参与了中俄边境的会勘划定并制作了象征表记的铜柱墨这种数量稀少地铜柱墨季凡手里就存有一块。
    季凡看了一眼满脸赞许之色的董树礼接着说道“纵观整幅扇面笔精墨妙。构图严谨骨架分明蕴籍含蓄承袭古代国画大家地正统。又兼取文徽明古木远山之法颇有几分元、明画家之遗风。此画作于丁酉年即1897年。吴大澂先生时年62年恰是其书画告诣时期此画堪称吴先生精心之作。”
    “你的论述十分中肯吴大澂先生的山水画可以归类于传统水墨型文人画他既从传统中国画中汲取营养又力求在传统文化的文脉中得以再生并注重笔墨表达及文人意趣。他置身于官场却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画作体现的气息淡定清新隽永之气韵真乃真文人气脉也非寻常人可得我辈实难望其项背也。”董树礼不无谦逊地赞赏道。
    “董老的画作可否容我一观。”季凡面带微笑说道。
    “还想不悋赐教。”
    “董老这么说在下实在是愧不敢当。”季凡说完向书案上的这幅《荷花图》望去见到这用来作画的宣纸心里不由一震。
    精于书法绘画之道的季凡深知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纸无所谓优劣但对书画家和藏书家来说选择历代生产地名贵用纸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先用来写字作画的纸不能滞涩也不能太光滑。滞涩者难以推笔太光滑运笔时笔像马行冰上难以尽情挥两者都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气。其次是纸上所反映出来地墨色和彩色要黑亮鲜灰暗则差。出现灰暗而不鲜亮是因为漂白粉用量过多代替了日光漂白或是用纯碱蒸煮的缘故。宣纸滑涩适度吸水吸墨宜书宜画在宋、元、明、清古籍善本收藏史上“纸墨是否精良”多有考究。书画家尤其喜用旧纸这是因为旧纸的加工工艺道地纯用人工和天然地原料酵时间足加工过程长这对纸的质量和保存都有很大的关系;旧纸经过几百年几十年的存放表皮上的石灰质和细小砂粒等杂物自然地脱落和风化纸质变得更加的柔糯细腻画上去的彩色和墨色在纸上也会表现得更好。
    与一般意义上的收藏品有所不同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它的收藏不仅体现在藏品自身地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上更反衬出其独特的使用价值上。这种使用价值。随着收藏时间的延长往往以书法绘画为载体流传于世因此宣纸虽然有“纸寿千年”的的美誉但是纯粹以文房清玩的形式收藏至今日的纸品并不多可以说传世的宣纸精品往往是在寓藏于用之中得以保存的。
    眼前这宣纸虽然弗如南唐后主李亲自监制的以“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寇于一时”而名闻天下地“澄心堂”珍品但是其质白如玉、色泽美雅、纹理清晰、文藤精细、墨韵清晰也算得上纸中难得的精品。
    看到这十分精美的纸品季凡想起自己由于家境贫寒长期以来一直使用那种纸质粗糙的毛边纸习字作画的情景。心中不由感慨万千“薰老你这‘师牛堂’的宣纸可是彰显珍贵如今在市场上已达到了每刀十万元的价位真可谓一纸值千金啊!
    “不愧为从事典当的专业人士这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徽泾县宣纸厂特地为国画大师李可染专门定制的纸品我前些年有幸得到几张一直保留至今。”薰树礼心中对季凡的喜爱又多了几分“季凡你还是来品评一下老朽地拙作。”
    季凡面带笑意凝心聚意仔细地审视起这幅《荷花图》。此画画的是荷塘一角:花叶都被狂风吹挤在一起浮萍亦围聚拢来。在一片混沌甚至有些混乱地格局中荷叶之下荷梗之后却有水光浮现空气流动;花朵是粉色的花瓣已开始凋零脱落;老叶残花之旁有新叶矗起野草丛生。深浅红白之中点线纠结之间秩序渐次分明。于是拥挤之中有了疏朗。浓黑之中有了淡荡混沌之中有了灵气生命交替之中有了蓬勃的生机。与右下形成对比的是在浮萍之上。空着所有于是水接遥天益显荷塘的无尽。为观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无穷空间。
    “此画层次虽显繁复却不杂乱。采用泼墨焦墨笔法层层晕染墨叶红花随风摇摆挺拔雄健颇具巧思。整个画面有动有静有刚有柔形神兼顾洒脱脱俗气势宏阔深厚苍劲凝重幽深以情抒怀极富诗意颇有‘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
    “好一个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语道出此画的精髓季凡你既然精通书画之道我这幅画还未来得及题字你给上面题字留念如何?”董树礼诚意邀请道。
    “董老你这幅画是难得的佳作我怕自已胡乱涂鸦反倒破坏了这画的意境。”季凡谦逊地说道。
    “我相信自己不会看走眼地你就不要过于自谦了。”董树礼说着递给他一只毛笔此笔笔锋长硕饱满竹制笔管填蓝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季凡提起笔蘸上浓墨在旁边的废纸上试笔只感觉笔锋强劲有锋芒毛笔作为中国人民明的书写和作画的独特用具依据制作笔头地不同材料分别有数种名称通常为羊毫、兔毫、狼毫等此笔笔锋与以坚劲著称的兔毫笔还要略胜一筹令季凡颇为惊讶“董老此为何笔竟如此刚劲有力。”
    “鼠须管可否听说过?”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鼠须笔啊!季凡不禁茅塞顿开鼠须笔又称“鼠须管”或“鼠管”何为“鼠须笔”?若从字面上看其笔头似乎是取老鼠地胡须做成其实不然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鼬鼠”(即黄鼠狼)一节里写道:“其毫与尾可作笔严冬用之不折世所谓鼠须、栗尾者是也。
    --
    古代书法家和文人中多喜用此种笔。唐代何延之《兰亭记》说:“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同为唐代的张彦远《书法要录》也写道:“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上述引文中的“右军”正是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宋代苏东坡也是喜爱用鼠须笔书写他在《题所书宝月塔铭》里写道:“予撰《宝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庭珪墨皆一代之选也。”与“鼠须”相提并论的“栗尾”也是用鼬鼠的毛做成的笔同样名贵宋代欧阳修还以鼠须、栗尾笔作“润笔”。
    季凡气定神闲提起笔略微思索片刻毅然挥毫书就一气呵成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几个大字跃然纸上字体自然还是他最为拿手的脱胎于《好太古碑》法贴似隶似楷的凡体字。
    “说的不好还请董老多多给予斧正。”季凡题完字掏出鸡血石印章在上面加盖上自己的名号这才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
    “此法古拙朴雅气静神凝笔意老到自然生动如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这竟是出自年轻人之手笔。”董树礼对季凡的字是大加赞赏接着他话锋一转问道:“书法讲究师承传统古法你这字似隶似楷我实不知出自何处?”
    “此法脱胎于《好太古碑》法贴是我在《好太古碑》法贴中获得启加以改进而胡乱书就的。”
    “你这字与此画珠连壁合相得益彰为老朽这幅画增色不少啊!”董树礼满意地说道“你看我这老头子光顾着闲聊差点把你正经事给忘了。他说着取出倒紫砂壶和细瓷茶具沏上一壶热茶给二人倒上一杯“来你们先喝点茶。”
    季凡细品一口这茶香四溢的西湖龙井饶有兴趣看着董树礼在旁边忙碌着一张徵作白木束腰的四仙桌上罗列着各种用来品香的香具一只盈手可握的仿哥窑香炉色呈米黄胎质精细汁纯净层均匀器面晶莹光净曲线柔和自然器面上遍布黑色、米黄色浅线相互交织而成的“金丝铁线”开片纹还有同为瓷质的取火罐、香炭盒、香盒和香渣碟由整块银打制而成的包浆幽亮的七孔香插筒分别插着紫铜绣节款式的香匙、香夹、压灰扇、探针、顶花、灰铲、香帚。闻所未闻各式各样的香具让季凡和苏晚亭看得有些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看见没这才是真正玩香品香之人啊!”苏晚亭冲着季凡笑道。
    “品香与饮茶、插花、下棋博奕、吟诗作画等同为一项高雅的艺术由于它是一项烧钱的休闲这种侈昂贵的活动并非人人可为即使在古代品香也都是贵族专属的。中国香文化是大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它强调‘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这四种美德。”薰树礼神情愉悦地说道。
    “自春秋至汉魏开始初步展早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五代的诗人罗隐在诗中曾这样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暧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到了盛唐熏香已经很普遍了。进入宋代由于士大夫崇尚高标准的物质生活又着力从精神层面倡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老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唐宋以后的一千年里由于战乱频繁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品香也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日渐式微这炉幽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13/13474/64099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