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十三小说网无弹窗免费阅读 > 军史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第六百七十一章至第六百八十章

第六百七十一章至第六百八十章

推荐阅读:剑仙诀破神诀亢龙傲世决网游之无职业屠神火影日向传生来是王侯机甲狙击手至尊修罗卡斗大陆花都激焰狂澜

    [671]
    当皇帝使者前来的消息传到南昌的时候朱宸濠正在举办他的生日宴会听到这件事情他十分吃惊当即停止宴会找来了刘养正商量对策。
    面对着朱宸濠期待的目光刘养正十分镇定不慌不忙地对这件事情作出了客观科学的分析:朝廷中的关系都已经打通而且一直无人通报此事现在却突然派出使者前来一定是有了大的变故。必须立刻行动否则可能性命不保。
    “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应该动手了!”
    刘养正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家伙读书没心得进士也考不中却整天目空一切杨廷和先生神童出身考试成绩优秀在官场混了二三十年好不容易想了个辙准备大事化小却被这位仁兄插了一杠子非要捅破天不可。
    这么看来科举还真算是个好制度。
    朱宸濠紧张了他相信了刘养正的说法这是很正常的以他的资质也就能和刘养正这一类人混了。
    他决心造反了。
    但在此之前必须先解决孙燧这个令人头疼的人物。
    所以他特地选定了谋反的日期----明天。
    明天是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这一天孙燧和巡抚衙门的官员将要到王府祝贺他的寿辰。而那时将是动手的最好时机。
    第二天。
    孙燧带着他的巡抚班子来到了宁王府然而一进府内他就大吃一惊。
    因为在祝寿的会场除了来宾外竟然还有另一群不该出现的人----几百个身穿闪亮盔甲手持利刃的士兵。
    扑面而来的杀气让孙燧打了个寒颤他意识到今天可能要出事。
    很快宴会的主角宁王出场了他的脸上没有过生日的喜悦却似乎有着无尽的悲痛。
    他哭丧着脸向在座的人开始诉说他痛苦的原因:
    “告诉大家孝宗皇帝(朱佑镗)抱错了儿子啊!”
    大家都傻了这种八卦猛料您是怎么知道的?
    宁王兄看见大家都被镇住了越得意:
    “好在太后现了现在她已经下诏让我起兵讨伐朱厚照就是这么回事大家知道了就行了。”
    忽悠您就接着忽悠吧。
    [672]
    孙燧最先反应了过来事到如今他也不讲什么礼数了两步跑到宁王面前伸出了手:
    “太后诏书呢?!”
    朱宸濠把眼一横风度也不要了:
    “你少废话!我现在要去南京你识相的就跟我一起走!”
    孙燧终于火了:
    “你嫌命长啊!还想让我和你一起造反?!白日做梦!”
    孙巡抚的反应很快说完后立刻朝门外奔去可又被侍卫拦了回来。
    朱宸濠被孙燧激怒了但片刻之间他已恢复了平静慢慢地走到孙燧面前冷笑地表达了他的愤怒:
    “好吧我成全你。”
    此刻面对这一切随同官员们的反应却着实让人难以置信除了按察副使许逵挺身而出大骂朱宸濠外其余的人都保持了惊人一致的态度----沉默。
    朱宸濠不以为然地挥了挥手布了命令:
    “把他们两个带到城门外斩示众!”
    然后他轻蔑地看着那些剩下的官员亲切地询问:
    “还有谁?”
    等待他的仍然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默。
    在暴力和死亡的威胁面前沉默的永远是大多数。
    孙燧和许逵就这样被拉了出去而孙燧实在是一条硬汉即使被绳子捆住依然骂不绝口残忍的叛军打断了他的左手也没有让他屈服。
    他们就此被带到了惠民门外这里是行刑的地点。
    孙燧没有丝毫地慌乱只是平静对许逵说道:
    “事已至此真是连累你了。”
    许逵肃然回答:
    “为国尽忠是我的本分何出此言?”
    孙燧欣慰地笑了他面对着几天前那个背影消失的方向低说出了最后的话:
    “全靠你了。”
    杀掉了孙燧和许逵朱宸濠开始处理善后事宜他的手下立刻趁机占领了巡抚衙门接管了南昌城内的所有防务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后他充分扬了民主精神派人到那些巡抚衙门的官员处一一登记搞民意调查内容只有一项:是否跟我一起造反。
    回答是的人立刻封赏回答否的人关进牢房。
    最后结果是四六开大部分人拒绝跟着他干当然了并非因为他们有多么的爱国只是觉得跟着这位仁兄造反没什么前途而已。
    事情大致解决了刘养正去找到朱宸濠向他报告人员的招募情况。
    朱宸濠看完了人员名单却皱起了眉头。
    刘养正刚准备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朱宸濠挥手制止了他:
    “还缺了一个人。”
    “他应该还没走远现在马上派人去追追上之后格杀勿论!”
    [673]
    孤军
    王守仁确实还没有走远他跟两个随从刚刚沿水路走到了丰城就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宁王叛乱了。
    随从们十分慌乱王守仁却并不吃惊他早就知道这一天必定会来临。
    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还是显得那么残酷。
    孙燧想必你已经以身殉国了吧。
    王守仁仰望着天空他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位同乡好友了。
    但还没等悲痛泄完他就意识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马上停船靠岸。”王守仁下达了命令。
    随从以为他要去办事便紧跟着他上了岸。
    可是他们跟着这位仁兄转了好几个弯子也没见他去衙门却又绕回了江边另外找到了一艘小船继续由水路前进。
    这是演的哪一出?
    “宁王是不会放过我的他必已派人沿江而下追过来了6路太危险是不能走的刚才我们上岸不久后我们走6路的消息就会传开足以引开追兵而我们的船是官船目标太大换乘小船自然安全得多。”
    随从们呆若木鸡地看着平静的王守仁。
    真是个老狐狸啊!
    玩了一招调虎离山计的王守仁并没能高兴多久因为他面临的是真正的绝境。
    宁王叛乱了孙燧等人应该已经遇害南昌也已落入叛军之手而且这位王爷想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整个江西都安置了他的势力许多地方随同反叛情况已完全失去控制。
    虽然有巡抚头衔旗牌在手但就目前这个状况坐着小船在江里面四处晃悠连个落脚点都没有外面治安又乱一上岸没准就被哪个劫道的给黑了那还不如留在南昌挨一刀算是“英勇就义”好歹还能追认个“忠烈”之类的头衔。
    那还有谁可以指望呢?
    兵部?王琼是老上级应该会来的不过等到地方上报兵部兵部上报内阁内阁上报皇帝(希望能找得到)估计等到出兵宁王已经在南京登基了。
    内阁也不能指望且不说那个和宁王有猫腻的人会如何反应自己好歹也在机关混了这么对多年按照他们那个效率赶来时也就能帮自己收个尸。
    朱厚照?
    打住就此打住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算了吧。
    [674]
    没有指望、没有援兵、没有希望。
    满怀悲愤的王守仁终于现除了脚下的这条破船外他已经一无所有。
    黑夜降临了整个江面慢慢地被黑暗完全笼罩除了船上的那一点***外四周已经是一片漆黑。
    王守仁仍然站立在船头直视着这一片阴森的黑暗。
    他第一次现自己是如此的软弱无力孙燧已经死了宁王已经反了那又如何?又能怎样!
    心学再高深韬略再精通没有兵没有武器我什么都做不了。
    事情就这样了吗找个地方躲起来等风头过去再说?
    那孙燧呢就这样白死了吗?
    王守仁并不喜欢朱厚照也不喜欢那群死板的文官但他更不喜欢那个以此为名造反作乱的宁王。
    他痛恨践踏人命的暴力因为在他的哲学体系里人性是最为根本的一切是这个世界的本原而这位打着正义旗号的宁王起兵谋反牺牲无数人的生命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不过是为了他的野心为了那高高在上的皇位。
    打倒当权者的宁王将是另一个当权者。唯一的牺牲品只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当政他们都将是永远的受害者。
    好吧就这样决定了。
    “去拿纸墨来。”王守仁大声说道。
    随从们从行李中拿出了笔墨递到了他的面前。
    那一夜王守仁没有睡觉他伏在书案前彻夜奋笔疾书他要写尽他的悲痛和愤怒。
    第二天一早随从们现了散落满地的纸张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所有的纸上都只写下了四个醒目大字:
    誓死报国。
    一夜未眠的王守仁依然站在船头对他的随从们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等到船只靠岸时你们就各自离去吧先找个地方躲起来就是了。”
    随从们对视了一眼:
    “那王大人你呢?”
    “我要去临江府。”
    临江府位于洪都下游依江而建距离洪都仅有二百余里时刻可能被宁王攻陷是极为凶险的地方。
    “王大人临江很危险你还是和我们一起走吧。”
    王守仁笑了:
    “不用了你们走吧我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随从们不是白痴他们都知道王守仁要做的那件事情叫做平叛。
    于是他们出了最后的忠告:
    “王大人你只有自己一个人而已!”
    王守仁收起了笑容严肃地看着他们:
    “我一个人就够了。”
    [675]
    预备
    船很快到了临江王守仁立刻下船赶往临江知府衙门。
    虽然他早有思想准备可是路上的景象还是让他大吃一惊无数的百姓听说战乱即将开始纷纷携家带口准备逃离痛哭声哀嚎声交织一片搞得混乱不堪。
    王守仁眼疾手快顺手从逃难的人中拉出了一个身穿公服的衙役:
    “戴德孺在哪里?”
    临江知府戴德孺正准备收拾包裹他已经得知了宁王叛乱的消息虽然他并不想就此一走了之却也还舍不得死合计一下之后他还是决定先当一回好汉----好汉不吃眼前亏。
    他这一走衙门里的人纷纷都准备跑路公堂之上也是乱成一片。
    关键时刻有人进来通报:赣南巡抚王守仁到了。
    从级别上说王守仁是他的上司平时是要搞个仪式摆个酒席隆重接待的可在这要人命的时候他来这里做甚?
    很快王守仁就用响亮的声音回答了他的疑问:
    “都不要走了留在这里随我平叛!”
    要说戴德孺也真不是孬种听到这句话他十分兴奋当即作出了表示:
    “既然有王大人做主我等愿意一同为朝廷效力平定叛乱。”
    当然了实际问题还是要问的。
    “不知道王大人带了多少人马?”
    然后他才得知这位巡抚大人也是刚逃出来无一兵一卒是个彻底的光杆。
    可就是这位光杆巡抚孤身一人竟然敢来平叛!
    大敌当前戴德孺也顾不得什么官场礼仪了他看着王守仁略带讽刺地问出了所有人都想问的话:
    “王大人现在就我们这几个人你凭什么认定能够平叛呢?”
    是的没有朝廷支持对手又是藩王你有什么理由如此自信能够平定叛乱呢。
    众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等待着这个是否关键的回答。现场变得鸦雀无声因为他们将根据这个回答决定他们的去留。
    “因为我在这里。”
    王守仁环顾四周用震耳欲聋的声音大声重复道:
    “因为我在这里!”
    孤军也要奋战到底!
    一些人走了但包括戴德孺在内的大多数人都留了下来因为他们从这个人自信的回答中感觉到了某种力量。
    既然大家坐在了一条船上也就不分彼此了戴德孺随即下令召集所属的少量军队准备在城内布防。
    “宁王敢来就与他巷战到底!”
    [676]
    然而王守仁拍了拍他的肩膀称赞了他的勇气便对在场的人布了一道出人意料的命令:
    “不用布防了传令下去全军集结准备撤退!”
    啥?不是你非要抵抗到底吗?现在又搞什么名堂?
    面对戴德孺那惊讶的脸孔王守仁若无其事地笑了笑:
    “戴知府我们的兵力不够这里也不是平叛的地方必须马上撤离。”
    那么哪里才是平叛的地方呢?
    “吉安。”
    “在那里我们将拥有战胜叛军的实力。”
    当年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说过飞将军李广的外形很像一个普通的农民无独有偶很多人第一次看到王守仁都会觉得他是一个呆子活像个二愣子看上去傻乎乎的但在他糊涂的外表下却有着无尽的智慧。
    王守仁是一个很绝的人他总是在奇怪的地方提出奇怪的意见做出奇怪的事但最后却都被证实是正确的。
    他的这种可怕的智慧来源于他的哲学因为王守仁先生和古往今来的所有哲学家都不同他的哲学十分特别就如同吃饭的筷子和挖地的锄头随时都可以用随时都有用处。
    他痛恨杀害孙燧动战争的宁王却从未被愤怒冲昏头脑他十分清楚凭借目前的兵力绝对无法战胜对手眼下他只能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
    有着平叛的志向也要有切合实际的平叛策略这就是“知行合一”这就是王守仁无往不胜的哲学和智慧。
    可惜一百多年后的史可法似乎并不了解这一点。
    吉安位于江西中部易守难攻交通便利王守仁将在这里举起平叛的大旗准备最后的决战。
    算王大人运气好当时镇守吉安的知府是一个非常强悍的人他的名字叫做伍文定。
    伍文定湖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这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主虽然自幼读书却不像个书生长得虎背熊腰十分之彪悍他的工作经历也很特别早年在江苏做过推官(主管司法)长期接触社会阴暗面和黑社会流氓地痞打交道对付恶人时手段十分凶残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这位伍知府即将成为王巡抚最为得力的助手。
    [677]
    王守仁带着临江府的那帮人心急火燎地正往吉安赶可走到半路突然被几百名来历不明的士兵围住了一群人吓得魂不附体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个表情凶狠的人就站了出来:
    “王巡抚请出来说话!”
    王守仁毕竟见过世面也不怎么害怕大大方方地走出来:
    “我是王守仁你是谁?”
    那位仁兄这才自报家门:
    “王大人好属下吉安知府伍文定!”
    要说这位伍知府也算是厉害叛乱一起邻居衙门的官员跑得都差不多了他却纹丝不动不但他不跑也不准别人跑有几个胆子小的准备溜竟然被他亲手拿刀干掉了。
    经过这么一闹吉安的官员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宁王再凶残和伍文定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安全起见还是留下来的好。
    不久之后伍文定听说赣南巡抚王守仁跑了出来准备平叛他这人性子急也顾不了那么多带了三百士兵就上了路正好遇见了王守仁。
    他也不跟王大人客气一开口就说主题:
    “王大人是否准备平叛?”
    “不错。”
    “那我就恭喜大人了。”
    这次轮到王守仁纳闷了你啥意思啊?
    伍文定用洪亮地声音作了解释:
    “那家伙(此贼指宁王)一向名声不好支持他的人不多大人你众望所归且有兵权在手建功立业必定在此一举!”
    这句夸奖的话却让王守仁吃了一惊:
    “你怎知道我兵权在手?”
    伍文定笑了笑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可以派上用场的聪明人。这就是伍文定留给王守仁的第一印象。
    在吉安王守仁成立了平叛指挥部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由于当时到会的都是知府、知县之类的小官王巡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平叛军总司令。
    王司令随即作了敌情通报:根据情报宁王兵力共计八万人精锐主力为王府护卫其余成分为土匪、强盗、抢劫犯、黑社会流氓地痞、反动会道门组织、对社会不满者等等。
    这支所谓的叛军实在是支名副其实的杂牌军。这么看来形势还不算太坏但问题在于此时的王司令是个光杆司令。他没有八万人连八千都没有。
    虽说有旗牌在手可以召集军队但这需要时间。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判断宁王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678]
    对于这个问题王守仁已经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他把手指向了地图上的一个地方----南京。
    “他必定会进攻南京。”
    王司令就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洪都(南昌)不是久留之地而宁王虽然不是什么聪明人脑袋倒也没进水北上攻击京城这种蠢事他还干不出来。
    所以他唯一的选择就是顺流南下攻击南京。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各地还没有接到统一平叛的指令防备不足如果宁王趁乱动进攻一举攻克南京半壁江山必然落入叛军之手。
    这番话说得下面的诸位六七品芝麻官们耸然动容既然形势如此严重那就别废话了赶紧进攻宁王吧。
    于是王司令又一次话了:
    “我的兵力不足难以与叛军抗衡。必须等待各地援军赶来。”
    那么王司令你需要多长时间呢?
    “至少十天。”
    “所以必须让宁王在南昌再等我十天。”
    与会官员们彻底炸了锅王司令的玩笑开得也太大了吧宁王又不是你儿子你说等就等?
    然而王守仁笑了:
    “我自有办法。”
    诡计
    不久之后宁王驻地的街道墙壁上出现了很多乱贴乱画的告示当然了不是办证票之类的广告具体内容大致如下:
    都督许泰等率边军、刘晖等率京军各四万另命赣南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共计十六万人分进合击平定叛军沿途务必妥善接应延误者军法从事!
    这封文书的大概意思很明白就是对宁王说我有十六万人很快就要来打你希望你好好准备。
    必须说明的是这封文书上的人名全部属实但情节全属虚构除王守仁外其余人等压根就不知道这回事。
    这就是王守仁的诡计他伪造了文书并派人四处散以打乱宁王的部署王司令员做事情一向周到为了让宁王安心上当他还安排了更为厉害的一招。
    洪都城内的宁王知道了所谓大军来攻的消息正在将信将疑之际手下突然密报说从进城的人身上现了几个特殊的蜡丸内有机密信件。
    宁王打开书信却着实吓了一大跳。
    [679]
    书信内容是这样的:李士实、刘养正两位先生你们干得很好朝廷一定会好好嘉奖你们现在希望你们配合行动劝说宁王离开洪都进攻南京事不宜迟!
    两位难得的“人才”竟然投敌宁王还算是个明白人也不怎么相信。偏巧就在这个时候手下通报李士实、刘养正来访。
    李士实先生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捅破了天:
    “殿下此地不宜久留应立即带兵攻击南京!”
    王守仁的台词实在写得太好李士实也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这下子不由得宁王兄不信了。
    自信满满前来邀功的两位军师本以为会得到一个漏*点澎湃的答复最终却只看到了一双狐疑不定的眼睛。
    他们失望地走了宁王朱宸濠却就此确定了他的战略:
    留在洪都哪里也不去!
    有幸遇上王守仁这样的对手朱宸濠先生也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王守仁的计谋获得了成功他立即向各地出紧急文书集结兵力。
    王司令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没有朝廷的公文他就自己临时草拟没有正规军他就用民兵在他的召唤下附近的袁州、临江、赣州等地纷纷倾巢而出不管老的少的病的残的只要是个人能走得动他就统统招过来。毕竟就算不能打仗壮壮声势挥挥旗帜呐喊两句口号也是好的。
    就这么七弄八弄短短十余天他就召集了七八万人虽然质量不怎么样但总算还是凑够了数。
    眼前的招兵盛况让江西的这些知府知县们开始头脑热了平时只能管几个都头和打屁股的衙役突然有了这么大的派头这么多手下他们群情激昂打算立刻出兵去和宁王决一死战。
    可是王司令让他们失望了。
    兵法
    原本争分夺秒急急忙忙招兵的王守仁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坐拥数万手下士气也极盛无论怎么看此刻都应是出兵的最好时机然而王大人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在这里常住四处派人修房子安置家具就差办一张吉安暂住证了。
    他下属的那些知府知县们全都不知所措十几天之前风急火燎的是他现在安闲度日的也是他不知到底搞什么名堂可他们素知这位王司令不是个善茬也不怎么敢问直到伍文定忍无可忍的那一天这个谜底才彻底揭开。
    [68o]
    伍知府脾气比较急看见王守仁不动窝索性直接找上门去质问:
    “军队已经集结为何不动?!”
    王守仁看着这个气急败坏的知府却并不生气只是淡淡地回复:
    “以你之见眼下该如何行动?”
    “我军士气正盛应趁敌军尚未行动立刻起进攻必可一举大破敌军!”
    王守仁笑了:
    “伍知府你读过兵法吗?”
    这句话把伍文定气得差点没晕过去他大声答道:
    “属下虽是文官自幼饱读兵书也甚知韬略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时正是攻击的最好时机断然无误!”
    然后他挑衅地看着对方等待着他的回复。
    王守仁收敛了笑容郑重地回答道:
    “你所说的固然不错却并非兵家上乘之策。所谓兵法之奥秘在我看来只有八个字而已。”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
    综合看来这八个字确实概括了王哲学家兼王司令员的军事思想他一生的用兵法则大都符合这八字方针。
    王守仁随即对此做出了解释:
    平叛之战确实应该战决但此时情况已然不同起初敌强我弱需要拖延敌军争取时间。如今我军实力大增可以与敌人抗衡叛军也已知道我军强盛必不敢轻动况且宁王经营洪都多年根深蒂固若我军贸然出击攻城必然久攻不下时间越久祸患越大。此举决不可行。
    现我军龟缩不出示弱于叛军使其主力出击然后看准时机一举围歼必取全胜!
    一贯好勇斗狠的伍文定服气了他带着敬畏的神情看着面前的这个人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王大人会有那个出名的评价----“狡诈专兵”。
    一切都在王守仁的预料之中几天之后决战序幕就将正式拉开。
    正德十四年(1419)七月在洪都等了十几天的宁王终于觉悟了日子过了这么久别说十六万人十六头猪也没看到等到王守仁招兵买马的消息传来后他才确实一个事实----上当了。
    但在悔恨惊慌之余他意外地现王守仁并没有起进攻他随即判定敌军兵力不足仅能自保于是开始履行预定军事计划----攻取南京。
    应该说宁王的行动完全在王守仁的预料之中但事实证明王司令还是错误估计了一点正是这个疏忽差点让他彻底完蛋。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13/13454/64051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