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雅集(一)
推荐阅读:从作曲人到文娱巨星观云海、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林星洁竺清月徐向阳、我体内有仙府、战争游戏指挥官赵天宇夏方莺汪希儿、凌天剑神凌尘夏云馨徐若烟、重生航空强国拳行天下、蹭出个综艺男神、天阿降临、现代咸鱼生存指南临海狸猫、
比照国子,长安书院今年的生员数量有四百人。
和后来不一样,学生和官员差不多,只有九月的授衣假和冬休,上限为十日,可缩减不会增加,路途较远的就只能住在书院。
一期为五年,若教授或者生员自己觉着进益不足,可延至七年。
草创初期,书院教授的科目,教册之类都与国子相类,不教授童子开蒙,只有那些开蒙之后,能够顺利进行阅读,书写的少年才能入书院进学。
入学之前还要审查各人家世,家世清白者方得入学,什么是家世清白呢,就是三代之内直系亲属无违反乱纪事,这和国子明显不同,国子的生员看的是门户高低。
长辈的官职越高,爵位越尊,功绩越大的越容易被录入国子,书院则给其他人家开了一道门缝。
虽然这条门缝不大,挤进去不那么容易,可到底还是给寒门庶族以及富裕人家的子弟留了些余地。
由此可见当世读书人门槛之高,即便书院放宽了条件,依旧不是普通人家可以觊觎的事情。
只一个开蒙,阅读,书写就把他们死死拦在了门外。
直白些来说,当世文盲率之高,后来人根本想象不到,江南的情况要比北方好上一些,汉姓家族们非常重视后代的培养,节衣缩食也要让子孙们读书识字。
江南最早施行的制举,也正是基于这种汉家风气,北方的家族胡汉相杂,就不很重视这些,所以也才有了江南文风鼎盛一说。
实际上江南的情形也只是对比北方而言,局面稍好一些罢了,江南的门阀世族对知识的垄断一点不比北方差了。
长安书院的建立,无疑是李破搞的试验田,制度和规模以及之后的进展都不尽人意,他又不是想建另外一所国子,所以之后必然要进行一遍遍的改革。
还不能都按照后来的那些学校来改,必须适合当世的情况,要和之后的科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开启民智,只能勉强算是择优而授。
试验田嘛,弄个几年出点成绩就算好的,长远来看,几十年下来让局面有所改观,就是一场扎扎实实惠及天下的功绩。
基于这些考量,李破对长安书院的重视也就可想而知了,兴学嘛,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李破不缺这个,他在晋地积蓄了十几年,才能一举而定西京,靠的就是足够的耐心。
…………………………
进书院没费什么周章,门下省的文书在书院尤其有用,毕竟书院是门下省全程督建,而且一直在保持关注。
冬天里的书院很冷清,没什么人在外面溜达,让李破稍微有些失望,看来传闻有所夸大,大家还是比较怕冷的嘛。
冬日里到书院来的人,大多都打着赏雪的幌子,到了书院就都缩进了屋里,点着火盆,开起了茶话会。
学生们要辛苦一些,除了学习书院的科目之外,他们还要负责打扫藏书楼,和各处的屋舍。
而且关西人办的书院,自然少不了教授武力的各种科目,生逢乱世,尚武精神已经融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此时北方的读书人大多身体强壮,能骑善射,谈论起兵法来也都头头是道,为着出将入相做准备。
进了书院,以藏书楼为圆心绕了一圈,把李破冻的够呛。
因为他们持有门下省的文牒,书院派了个博士来接待他们,博士姓赵,李破转了一圈他刚到,自报姓名之后连称恕罪。
赵博士看着人群中有女眷,立即谨慎了许多,能把女眷带入书院的,自然都有来历,慢待不得。
尤其是见阿史那容真面容特异,眸中隐隐闪动着些红光……西域女子,那就更不得了了,如今烽火连天,西边道路断绝已久,西域女子却还能出现在此处,说明来人贵不可言啊。
“那边是书院的藏书楼,如今已有各种书册,图集三万四千余本,长安城中人家争相捐献,我想很快这里便会有天下第一书楼之美称了。”
赵博士与有荣焉的介绍着书院的核心建筑,他探问了一下来人的来历,李破笑而不答,他便也不再问了,只想专心的领着这些人转转,别出什么岔子。
李破来这里已不止一次,抬头看看巍峨的藏书楼,想着是不是进去暖和一下。
那边赵博士已经在说,“今日里文运堂诸贤雅集,可愿移步一观?”
李破当即点头,他来这里就是想见识一下文会是个什么样子,文运堂他自然知晓,那还是他给起的名字。
并非教学所用,而是收录一些书院教授们或者出色的学生的书画所用,自然都是精品,可以让书院的学生们临摹,学习,主要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和它相对应的是武贤堂,那边收录的是兵书评鉴,将来如果书院有人出了大名,他的配刀,弓箭也可以摆在那里,以显书院尚武之风。
在文运堂开文会,李破觉着有那么点不正经,倒也无伤大雅,现在书院确实需要人气。
“是谁召集的?”李破问了一句。
赵博士觉得这人是真有气势,旁若无人,颐指气使,非世家大族不能养成,他身边的人也各个精悍,于是小心的笑道:“是书院的李守素,李教授所集,来人才学皆在上品,就是都还年轻,名声不显罢了。”
李破笑了笑,心说年纪大的肯定不会把文会开在书院,这大冷天再冻出点毛病来,乐子可就大了。
“李守素……可是伪王李世民的仓曹参军?”
秦王府的人都值得关注一下,而且李守素的名字还在名单比较靠前的位置,去年一战,李世民兵败西窜,这人好像是被俘了……
听到李世民的名字,赵博士的心大跳了两下,说话不由有点结巴,“李教授……好像是曾经……在天策府任职,至于是不是仓曹参军,俺也不晓得。”
秦王府学士馆中人,如今变成了长安书院的李教授,李破觉着比较有趣,这让他不由想起了成国夫人府中的那些屋舍……
和后来不一样,学生和官员差不多,只有九月的授衣假和冬休,上限为十日,可缩减不会增加,路途较远的就只能住在书院。
一期为五年,若教授或者生员自己觉着进益不足,可延至七年。
草创初期,书院教授的科目,教册之类都与国子相类,不教授童子开蒙,只有那些开蒙之后,能够顺利进行阅读,书写的少年才能入书院进学。
入学之前还要审查各人家世,家世清白者方得入学,什么是家世清白呢,就是三代之内直系亲属无违反乱纪事,这和国子明显不同,国子的生员看的是门户高低。
长辈的官职越高,爵位越尊,功绩越大的越容易被录入国子,书院则给其他人家开了一道门缝。
虽然这条门缝不大,挤进去不那么容易,可到底还是给寒门庶族以及富裕人家的子弟留了些余地。
由此可见当世读书人门槛之高,即便书院放宽了条件,依旧不是普通人家可以觊觎的事情。
只一个开蒙,阅读,书写就把他们死死拦在了门外。
直白些来说,当世文盲率之高,后来人根本想象不到,江南的情况要比北方好上一些,汉姓家族们非常重视后代的培养,节衣缩食也要让子孙们读书识字。
江南最早施行的制举,也正是基于这种汉家风气,北方的家族胡汉相杂,就不很重视这些,所以也才有了江南文风鼎盛一说。
实际上江南的情形也只是对比北方而言,局面稍好一些罢了,江南的门阀世族对知识的垄断一点不比北方差了。
长安书院的建立,无疑是李破搞的试验田,制度和规模以及之后的进展都不尽人意,他又不是想建另外一所国子,所以之后必然要进行一遍遍的改革。
还不能都按照后来的那些学校来改,必须适合当世的情况,要和之后的科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开启民智,只能勉强算是择优而授。
试验田嘛,弄个几年出点成绩就算好的,长远来看,几十年下来让局面有所改观,就是一场扎扎实实惠及天下的功绩。
基于这些考量,李破对长安书院的重视也就可想而知了,兴学嘛,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李破不缺这个,他在晋地积蓄了十几年,才能一举而定西京,靠的就是足够的耐心。
…………………………
进书院没费什么周章,门下省的文书在书院尤其有用,毕竟书院是门下省全程督建,而且一直在保持关注。
冬天里的书院很冷清,没什么人在外面溜达,让李破稍微有些失望,看来传闻有所夸大,大家还是比较怕冷的嘛。
冬日里到书院来的人,大多都打着赏雪的幌子,到了书院就都缩进了屋里,点着火盆,开起了茶话会。
学生们要辛苦一些,除了学习书院的科目之外,他们还要负责打扫藏书楼,和各处的屋舍。
而且关西人办的书院,自然少不了教授武力的各种科目,生逢乱世,尚武精神已经融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此时北方的读书人大多身体强壮,能骑善射,谈论起兵法来也都头头是道,为着出将入相做准备。
进了书院,以藏书楼为圆心绕了一圈,把李破冻的够呛。
因为他们持有门下省的文牒,书院派了个博士来接待他们,博士姓赵,李破转了一圈他刚到,自报姓名之后连称恕罪。
赵博士看着人群中有女眷,立即谨慎了许多,能把女眷带入书院的,自然都有来历,慢待不得。
尤其是见阿史那容真面容特异,眸中隐隐闪动着些红光……西域女子,那就更不得了了,如今烽火连天,西边道路断绝已久,西域女子却还能出现在此处,说明来人贵不可言啊。
“那边是书院的藏书楼,如今已有各种书册,图集三万四千余本,长安城中人家争相捐献,我想很快这里便会有天下第一书楼之美称了。”
赵博士与有荣焉的介绍着书院的核心建筑,他探问了一下来人的来历,李破笑而不答,他便也不再问了,只想专心的领着这些人转转,别出什么岔子。
李破来这里已不止一次,抬头看看巍峨的藏书楼,想着是不是进去暖和一下。
那边赵博士已经在说,“今日里文运堂诸贤雅集,可愿移步一观?”
李破当即点头,他来这里就是想见识一下文会是个什么样子,文运堂他自然知晓,那还是他给起的名字。
并非教学所用,而是收录一些书院教授们或者出色的学生的书画所用,自然都是精品,可以让书院的学生们临摹,学习,主要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和它相对应的是武贤堂,那边收录的是兵书评鉴,将来如果书院有人出了大名,他的配刀,弓箭也可以摆在那里,以显书院尚武之风。
在文运堂开文会,李破觉着有那么点不正经,倒也无伤大雅,现在书院确实需要人气。
“是谁召集的?”李破问了一句。
赵博士觉得这人是真有气势,旁若无人,颐指气使,非世家大族不能养成,他身边的人也各个精悍,于是小心的笑道:“是书院的李守素,李教授所集,来人才学皆在上品,就是都还年轻,名声不显罢了。”
李破笑了笑,心说年纪大的肯定不会把文会开在书院,这大冷天再冻出点毛病来,乐子可就大了。
“李守素……可是伪王李世民的仓曹参军?”
秦王府的人都值得关注一下,而且李守素的名字还在名单比较靠前的位置,去年一战,李世民兵败西窜,这人好像是被俘了……
听到李世民的名字,赵博士的心大跳了两下,说话不由有点结巴,“李教授……好像是曾经……在天策府任职,至于是不是仓曹参军,俺也不晓得。”
秦王府学士馆中人,如今变成了长安书院的李教授,李破觉着比较有趣,这让他不由想起了成国夫人府中的那些屋舍……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10/10562/48763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