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儒家事,烂熟于胸?(2更)
推荐阅读:都市最强修真学生、大隋主沉浮杨集萧颖、大隋主沉浮碧海思云、杨集萧颖、大隋主沉浮、从雄兵连开始核平世界帝蕾娜琪琳何诞神圣凯莎、从雄兵连开始核平世界易河洛、帝蕾娜琪琳何诞神圣凯莎、娇嗔欲妆、甄舒宋鹤、
“战国大乱降临,我们炎黄民族经历了数百年的内乱,所有人都在自家院子里抢食,却没有注意到,北方有一个民族已经开始强大。”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中原而言,匈奴这个游牧民族,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对于大秦建立之初,那些坚持分封制的人,我不想多说什么,因为那是人家的政治主张自由。”
“我唯一感到不解的是,既然一个已经失败了的制度,为什么大家还要原样不动地拿出来?”
“就因为孔子推崇周公和周礼?”
“人类是向前进步的,落后就要挨打。任何保守残缺的人,都将被时代所抛弃!”
听到冯逍毫不客气的话,儒家的一些人都涨红着脸皮,哪怕是人群当中的扶苏,此时都是一脸的愤怒。
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要知道,即使是当初坚持郡县制的嬴政和李斯,也只是做出了选择,却没有这么不客气的批判他们。
但冯逍根本没有给这些人反驳的机会。
“在最初的原始社会,大家以部落形势聚集在一起,推举出最为强大或者人缘最好的人为首领。”
“然后以禅让的形势一代代相传。”
“等到有了城邦和国家之后,我们又以家天下的形势,传承统治方式。”
“有些人到现在都认为禅让制好?可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千年过去了,就没有一个禅让的例子出现?”
“有些人坚持认为分封制好,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你们推崇的禅让时代,都没有分封制度出现?”
“坚持任何的政治主张,都要回顾整个人类的历史,然后纵向、横向对比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缺陷。”
“坚持政治主张是个人的自由,我们应该维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张。”
“但具体适合不适合,那就需要所有人经过讨论,然后再用事实来检验。”
说道这里,看着刚才还忿忿不平的人,都开始沉思起来,冯逍依然没有忍住,又多说了一句。
“事实证明,郡县制,更加有利于朝廷的统治。”
“或许有些人认为,天下应该无为而治。”
“但诸位,你们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
“那就是大秦又数百万户的人口,但只有不到几万人有读书的精力,也只有这些读过书的人,才有思考政治主张的能力。”
“那么剩下的那些大多数人,他们能干什么呢?除了盲目地听从于你们之外,他们做不了任何事情。”
“所以,让更多的人读书,让更多的人明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真理的探索当中,才能让我们的理,更加圆满!”
“而这,就是孔夫子教化天下的初衷,也是为什么儒家有着如今地位的根本原因。”
“而那些把周礼当做儒家根本核心的人,我只能说,你们连什么是儒家都并不清楚,根本不配为儒家弟子!”
对于冯逍毫不客气的训斥,大殿当中,所有人都寂静无声。
作为当世两大显学,虽然儒家一直被法家压制,但谁都无法否定儒家的地位,谁都无法反驳孔子的地位。
起码法家连一个和孔子相提并论的人都没有。
这也是儒家敢喊出孔圣人的底气所在。
干掉法家,儒家就一家独大。
至于其他道家之类的学派,很抱歉,连显学都不是,哪有争地位的资格。
“我知道有人不服气,但连孔夫子自己都说,三人行必有吾师!谁敢说孔子的知识水平就比老子的高?谁敢说孔子就是天下第一?”
“既然孔子自己都不认为自己全知全能,那么为什么孔夫子有如此的地位呢?”
“就是因为他打破了贵族对于知识的垄断,他开辟了天地间开启民智的第一道光,他伟大的教化天下的理想。”
“而墨子呢,被人们尊敬真以为什么‘兼爱、非攻’吗?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兼爱,什么是非攻吗?墨子对于日常工具的改进和发明,才是普通老百姓热爱的原因。”
“所以,学东西,要通透,不要人云亦云。”
看着大殿里所有的人,被冯逍训斥的和孩子一般,荀子脸上就复现一片苦笑。
冯逍说的有道理吗?肯定有!
就连他自己现在回想起来,都走了弯路。
确是如冯逍所说,孔子当初建立儒家,就是为了开起民智,教化天下。
推崇周礼什么的,那不过是孔子的见解和爱好,是乱世的向往罢了。
正如一个科学家,难道还不允许人家追求一个偶像?
或者说做了科学家的偶像之后,就是超越科学家的存在?
“周礼的根本核心是秩序,秦法也是秩序,甚至夏、商的法律都是秩序。”
“他们没有什么分别,唯一区别的就是,什么时候该实行什么秩序,是由环境和国家决定的,而不是皇帝和大臣决定的。”
“由此而出,任何秩序都是变化的,任何法律都是变化的,秦法也不例外!”
看到大家被打击狠了,冯逍又急忙给出了一点甜头来。
虽然这么做对于嬴政有些背刺的嫌疑,但秦法对于百姓确是有些苛刻了。
后世秦简的出现,就证明了,秦法太过于具体,太过于严厉。
至于后世那些人所说的评价,纯属扯淡。
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知识普及度是多少?全国基本专科水平。
大秦时代是什么水平?顶多也就是幼儿园水平。
起码幼儿园的小孩子都还会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
这种民智程度,用这么严厉详细的秦法管理,不翻天才怪呢。
所以,秦法的改革,在冯逍看来,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之前老秦人之所以能够容忍,是因为有六国这个外部敌人在,内部的矛盾就压制了起来。
如今大秦已经统一,在这么严厉下去,就是众叛亲离的结果。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刘邦一个区区的约法三章,就让八百里秦川全部倒戈,根本原因是什么?
难道就因为秦国没有抵抗力量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中原而言,匈奴这个游牧民族,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对于大秦建立之初,那些坚持分封制的人,我不想多说什么,因为那是人家的政治主张自由。”
“我唯一感到不解的是,既然一个已经失败了的制度,为什么大家还要原样不动地拿出来?”
“就因为孔子推崇周公和周礼?”
“人类是向前进步的,落后就要挨打。任何保守残缺的人,都将被时代所抛弃!”
听到冯逍毫不客气的话,儒家的一些人都涨红着脸皮,哪怕是人群当中的扶苏,此时都是一脸的愤怒。
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要知道,即使是当初坚持郡县制的嬴政和李斯,也只是做出了选择,却没有这么不客气的批判他们。
但冯逍根本没有给这些人反驳的机会。
“在最初的原始社会,大家以部落形势聚集在一起,推举出最为强大或者人缘最好的人为首领。”
“然后以禅让的形势一代代相传。”
“等到有了城邦和国家之后,我们又以家天下的形势,传承统治方式。”
“有些人到现在都认为禅让制好?可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千年过去了,就没有一个禅让的例子出现?”
“有些人坚持认为分封制好,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你们推崇的禅让时代,都没有分封制度出现?”
“坚持任何的政治主张,都要回顾整个人类的历史,然后纵向、横向对比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缺陷。”
“坚持政治主张是个人的自由,我们应该维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张。”
“但具体适合不适合,那就需要所有人经过讨论,然后再用事实来检验。”
说道这里,看着刚才还忿忿不平的人,都开始沉思起来,冯逍依然没有忍住,又多说了一句。
“事实证明,郡县制,更加有利于朝廷的统治。”
“或许有些人认为,天下应该无为而治。”
“但诸位,你们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
“那就是大秦又数百万户的人口,但只有不到几万人有读书的精力,也只有这些读过书的人,才有思考政治主张的能力。”
“那么剩下的那些大多数人,他们能干什么呢?除了盲目地听从于你们之外,他们做不了任何事情。”
“所以,让更多的人读书,让更多的人明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真理的探索当中,才能让我们的理,更加圆满!”
“而这,就是孔夫子教化天下的初衷,也是为什么儒家有着如今地位的根本原因。”
“而那些把周礼当做儒家根本核心的人,我只能说,你们连什么是儒家都并不清楚,根本不配为儒家弟子!”
对于冯逍毫不客气的训斥,大殿当中,所有人都寂静无声。
作为当世两大显学,虽然儒家一直被法家压制,但谁都无法否定儒家的地位,谁都无法反驳孔子的地位。
起码法家连一个和孔子相提并论的人都没有。
这也是儒家敢喊出孔圣人的底气所在。
干掉法家,儒家就一家独大。
至于其他道家之类的学派,很抱歉,连显学都不是,哪有争地位的资格。
“我知道有人不服气,但连孔夫子自己都说,三人行必有吾师!谁敢说孔子的知识水平就比老子的高?谁敢说孔子就是天下第一?”
“既然孔子自己都不认为自己全知全能,那么为什么孔夫子有如此的地位呢?”
“就是因为他打破了贵族对于知识的垄断,他开辟了天地间开启民智的第一道光,他伟大的教化天下的理想。”
“而墨子呢,被人们尊敬真以为什么‘兼爱、非攻’吗?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兼爱,什么是非攻吗?墨子对于日常工具的改进和发明,才是普通老百姓热爱的原因。”
“所以,学东西,要通透,不要人云亦云。”
看着大殿里所有的人,被冯逍训斥的和孩子一般,荀子脸上就复现一片苦笑。
冯逍说的有道理吗?肯定有!
就连他自己现在回想起来,都走了弯路。
确是如冯逍所说,孔子当初建立儒家,就是为了开起民智,教化天下。
推崇周礼什么的,那不过是孔子的见解和爱好,是乱世的向往罢了。
正如一个科学家,难道还不允许人家追求一个偶像?
或者说做了科学家的偶像之后,就是超越科学家的存在?
“周礼的根本核心是秩序,秦法也是秩序,甚至夏、商的法律都是秩序。”
“他们没有什么分别,唯一区别的就是,什么时候该实行什么秩序,是由环境和国家决定的,而不是皇帝和大臣决定的。”
“由此而出,任何秩序都是变化的,任何法律都是变化的,秦法也不例外!”
看到大家被打击狠了,冯逍又急忙给出了一点甜头来。
虽然这么做对于嬴政有些背刺的嫌疑,但秦法对于百姓确是有些苛刻了。
后世秦简的出现,就证明了,秦法太过于具体,太过于严厉。
至于后世那些人所说的评价,纯属扯淡。
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知识普及度是多少?全国基本专科水平。
大秦时代是什么水平?顶多也就是幼儿园水平。
起码幼儿园的小孩子都还会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
这种民智程度,用这么严厉详细的秦法管理,不翻天才怪呢。
所以,秦法的改革,在冯逍看来,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之前老秦人之所以能够容忍,是因为有六国这个外部敌人在,内部的矛盾就压制了起来。
如今大秦已经统一,在这么严厉下去,就是众叛亲离的结果。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刘邦一个区区的约法三章,就让八百里秦川全部倒戈,根本原因是什么?
难道就因为秦国没有抵抗力量了?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1/1937/12339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