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宝应县的流民

推荐阅读:恐怖游戏:抱小姐姐大腿日常只有我能用召唤术我的战神女婿探秘之天启者归朝欢萌宝来了:帝少慢点撩总裁的私有宠儿火红年代大江淮组团穿越之有爱的猪队友卫央

    只是到了湖边时他们却发现,原本宽广无边的洪泽湖,此时因为缺少水源,也已经缩减了许多,岸边的一片淤泥却还有人占据。
    这里能够找到的食物毕竟有限,如果人多了便不够分,至于到底如何分配,当然要凭拳头来商量了。
    最终在湖边上艰难留下来的人们挖掘野菜、芦根、蒲草根,从湖里捕捉鱼虾,从干裂的泥巴中挖掘藏在正面的泥鳅、黄鳝等,终于熬到了冬天。
    期间也有人想办法渡过这洪泽湖,到湖东的高邮、宝应一带寻找一线生机,却无一不是一去不回,就此断了消息。
    只是今年的冬天竟然出奇的冷,十月底一场北风刮过之后,守在湖边的这些饥寒交迫的流民们便此断了生计。野菜之类固然早已没有,湖中的鱼虾也绝了踪迹。
    伴随这坏消息而来的,则是一个好消息,至少暂时算是好消息吧——多年不曾结冰的湖面上竟然被冰完全封冻住了!
    滞留在洪泽湖以西的数千流民再也顾不得湖东的危险,纷纷踏上冰面,越过洪泽湖与高邮湖之间比较狭窄的水道,一股脑地涌入高邮县境内。
    高邮和宝应这一年却是风调雨顺,收成不错。章维仍旧沿用去年运粮的路线,将宝应县的浮收粮全数卖给章家商行,交由章家舰队运回青岛由章泽天处置,而青岛特产的各种产品则源源不断地被贩运到宝应。
    不算去年清查田亩税赋时的一次性收获,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章维仅从这粮赋之中就弄到了超过两万两白银,其他物资尚且不论。
    章维出身豪富之家,并不在意这些银两,除了打点上官之外,把多余的银两全部用在了宝应县的建设之中,开挖水渠、修建义庄、选育良种、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又借湖畔荒草滩养殖牲畜,在湖中栽种莲藕,把宝应的农业经济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着实让一部分人率先富裕了起来。
    与此同时,章维从青岛采购大量文具书籍,在县学旁边先后建起一座藏书楼和一所义学。
    那藏书楼的藏书数量并不太多,珍本图书更是几乎没有,其中所藏书籍更多是各级教育考试用书,以及历年科举考试墨卷集锦和点评等,绝对是学子生员用得到的。另外就是一些古今名著之类。
    最著名的,则要数历代书法碑贴。这些碑贴数量众多,涵盖了从汉代到当代的大部分书法名家作品,总数多达几百种,书体齐全。其中不乏《平复贴》、《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这样的纸本传世佳作。
    自从发明了石印字帖技术之后,章家的桃李书社便借助商路上的各方关系大力搜购名家书贴,甚至还会从不肯出售的藏家那里高价租赁用来印刷,然后将印刷出来的字帖行销到大江南北各地,成为书社收益最高的核心业务之一。
    要说特色,这藏书楼便是藏书数量多了。平均每一种书都有十册以上的存量,远比一般藏书楼多得多。
    而更大的特点则是绝不像其他藏书家那样敝帚自珍,而是把全部图书对外开放。任何人只要交上三钱银子的押金,再找一个保人,便可以办上一张会员卡。会员每年只需要交纳一钱银子,便可以随时到这里读书,更可以将不超过两本的书籍借回家阅读,与后世的图书馆极为相似。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除了笔墨纸砚之类花费之外,最大笔的支出就是买书了。此时书价极高,令很多读书人根本买不起,严重影响了学识的渊博性。
    章维的藏书楼解决了贫家学子的读书问题,以至于这藏书楼自开张之日起就每天满座。
    章维所建的义学同样在县学旁边。义学里面教授的孩子从刚刚开蒙到未进学的童生都有,按照进度分为五个班,分别有不同的老师教授。这座义学是不收学费的,甚至就连文具纸张和书籍都有的发。只要是宝应本县孩子都可以免费入学,只需两个保人即可。
    义学的先生多由县学里面的生员——也就是秀才——担任,县学的老教谕和县令章维本人有时也会去讲一次,每次开讲都能吸引不少人来听。
    宝应富裕,饶是章维已经减少了田税浮收数额,每年的收益在办好了藏书楼和义学之后,县衙的银钱用度仍旧十分宽裕。章维让人在湖边开辟的养殖场、藕田等还有额外的税收进账,他还尝试对全县的商户和作坊按年收取“服务费”,实际上就是变形了的商税,银子就更多了。
    章维利用这些银子,招募了数百名民团,并请跟随他来上任的自卫队帮他训练,此时这些民团已经有300多人,可以做到令行禁止,算是章维手下一支不错的力量了。
    乡民是纯朴的,大家喜欢这样的县令,因为章维年轻,被当地乡民称为“小章青天”。
    由于民团的存在威慑了周边的贼人,现在已经很少有贼人到宝应来做案。
    就在这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宝应县迎来了宝丰六年的冬天。
    天气冷下来之前,章维还算是放松,洪泽湖对岸的旱情虽然严重,但也碍不到宝应这边。他让人在备荒库中存满了粮食,即使有旱情也能应付得过去。有一些渡水而来的流民,被他派人在湖边就收拢起来,装船送到山东去了。
    南边的高邮距离安徽更近,流民更多。应对流民高邮可没有宝应这么充足的准备,不过高邮县令倒也有办法,他听说宝应这边有处置流民的办法,便也把流民驱赶过来,章维来者不拒,在入冬之前向山东输送了足足两千多人口。
    可是湖面这一封冻,问题就严重起来,踏冰而来的流民成群结队,章维在不到十天里就收拢起来一千多人。此时运河水路已经无法行船,这些流民的输送就成了问题。
    章维仿照去年的办法,在洪泽湖边与高邮邻近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流民营,派手下的民团和幕僚负责管理,同时等待着青岛那边的消息。他已经派人把情况向青岛进行了说明。“想必三叔那里会有办法吧。”他心里暗道。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1/1583/3755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