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新武器
推荐阅读:网游之九转轮回、战地摄影师卫燃、战地摄影师手札、近身狂婿、金丝雀重生后被宠成了大佬、挖到一艘宇宙战舰姜余、挖到一艘宇宙战舰阿勇老哥、姜余、挖到一艘宇宙战舰、大运通天石章鱼、
研制火炮的同时,章泽天更为在意的是后装线膛枪的研制工作。与火炮一样,线膛枪的优势在于射程、射速与精度三个方面。有了线膛枪,步兵对抗骑兵,或者对抗数量巨大的敌人才会成为可能。目前章家庄的人口基数太小,总人口只有不足4000人,可以用来扩充部队的总数有限,若无法在兵乱爆发之前给部队装备上线膛枪,要想守住青岛港也绝无可能,就更不要说守住整个章家庄了。
线膛枪研制的难度在于加工精度的控制,枪管与圆锥形弹头的精确配合,是发挥膛线作用的刚性要求,如果无法加工出足够的配合精度,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弹头自旋,关于线膛枪的一切都是空谈。
如果无法实现枪机与弹膛之间的适当配合精度,便无法实现的有效闭锁,也就无法实现安全地击发与退壳,安全都无法保证,当然不能拿出去作战。
除此以外,线膛枪的研制难点还有膛线的加工与底火开发两座高山需要跨越。
现代枪炮的膛线是使用特制刀具拉制出来的,这种刀具被称为拉刀。
拉刀的结构极为复杂,由形状相似的十几节刀具串在一起组成,每节刀具的尺寸比前一节稍大一点点,在巨大的动力拉动下从需要加工的工件孔内依次通过,每节刀具把工件切掉一点点,累积起来完成膛线的加工。
这种拉刀的精度要达到微米级才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对于目前的铁工厂来说,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
现在的铁工厂连游标卡尺都是刚刚试制出来两把,精度更是只有0.1毫米的水平,像拉刀的微米级精度,测量都无法实现,就更不用说加工了。
与此同理,枪膛和弹头等部位的加工精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测量的问题一天不解决,传说中的线膛枪就是镜花水月。章泽天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亲自指挥着一个由铜匠、银匠、铁匠和几名学生组成的研发小组,专注于研制精度更高的测量设备,这两把卡尺就是作为游标测量理论的验证件被制作出来的。
在制作这两把游标卡尺的过程中,他们不但验证了游标测量理论的可行性,同时也摸索出来了一套用于游标卡尺加工的工艺心得,使研发精度更高的测量设备成为了可能。下一步他们要制作的,便是精度远高于此的0.02毫米级别的游标卡尺,这是后世通用的机械式游标卡尺的精度级别,基本能够满足一般机械加工中的测量要求。
与此同时,高度尺、深度尺、内径卡尺等一系列游标测量设备也正在试制之中,一组三块手工刮削的铸铁平台也被制造了出来,用于以后的测量工作。
精度比游标卡尺更高一级的量具是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只不过限于车床精度不足,螺纹加工更是只存在于理论之中,完成试制还遥遥无期。
虽然拉制的办法暂时无法实现,但是膛线加工却不能就此停顿。章泽天制作了一个带有膛线形状突棱的橄榄形钢柱,将其强行锤进样炮的炮膛,从一端直接锤到另一端,在炮膛里面强行挤出来了一组12条膛线。这个钢柱前后都有导引段,保证了被锤过炮膛的过程中方向的端正,加工出来的膛线倒也可以接受。
由于塑性变形,没有膛线部位的炮膛内径变小了一些,章泽天只能对挤过膛线的炮膛进行二次镗制,才恢复了内径尺寸。
塑性变形引起了炮膛的冷作硬化,二次镗制加工的难度上升了许多,高碳钢制造的镗刀在加工过程中磨损加剧,使炮膛的加工精度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章泽天没办法,只能使用砂轮对炮膛内部进行反复研磨,才达到最终的使用要求。
试用过程中,还需要对膛线的缠度、深度等进行反复调整修正,距离真正投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线膛配合的弹头的加工,以及炮弹的装药等也要不断修正,同样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炮膛的加工问题基本解决了,可是这个办法却难以在枪管加工上直接套用。枪管的强度低,如果像炮膛那样直接挤制的话,会造成枪管变形,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后来章泽天想到的办法是使用强酸腐蚀加工。首先在加工好的枪管内壁涂上一层蜡,再用类似于拉刀的工具将需要加工膛线的位置上的蜡层刮掉,然后在枪管里面注入稀硫酸,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蚀之后,膛线就加工好了。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面对的问题却一点都不少。首先需要制取硫酸,这需要消耗宝贵的硫磺,而且只能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少量制取,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好在北上船队从堪察加半岛运回来了大量硫磺,短时间内还不会影响到火.药的制造。
再有就是蜡层刮得不够干净,使加工出来的膛线不完整,这是个致命的问题,有时还会损伤到需要保护的位置,同样无法接受。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工艺改进来解决,为此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撞击发射所需要的底火,章泽天试图使用类似于点燃火柴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他无法假手他人,只能自己带着学生来完成。他使用红磷、火硝、硫磺、石英砂等物质反复试验组合,结果都不理想,不是发火率太低就是太容易意外发火,或者容易受潮失效,每一样都是无法接受的。他想想也是,如果这东西真的能够可靠使用,后世人们还弄雷.汞做什么。
无奈之下,章泽天最后只能将底火做成双组分的,一部分安装在弹壳的底部,另一部分装在一个小铜帽里面,装弹的时候再把那个小铜帽扣在弹底上进行击发。
发射的问题算是初步解决了,但是多了一个安装火帽的操作之后,章泽天想象中类似于三八大盖那种使用弹仓装弹,拉一下大栓打一枪的射击速率,甚至半自动射击就根本无法实现了。
也正是因此,最终确定的射击方式就变成了装弹、装火帽、闭锁、射击、退壳等几个步骤,章泽天估计,如果训练充分的话,一分钟之内应该能打出去好几枪,相对于这个时代的火绳枪或燧发枪来说,也是超高射速了。
如此一来,原来设计好的枪机只能推翻重来,修改成更为笨重的老式结构,而枪弹的结构更加复杂,也进一步增加了枪弹的制造成本。
线膛枪研制的难度在于加工精度的控制,枪管与圆锥形弹头的精确配合,是发挥膛线作用的刚性要求,如果无法加工出足够的配合精度,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弹头自旋,关于线膛枪的一切都是空谈。
如果无法实现枪机与弹膛之间的适当配合精度,便无法实现的有效闭锁,也就无法实现安全地击发与退壳,安全都无法保证,当然不能拿出去作战。
除此以外,线膛枪的研制难点还有膛线的加工与底火开发两座高山需要跨越。
现代枪炮的膛线是使用特制刀具拉制出来的,这种刀具被称为拉刀。
拉刀的结构极为复杂,由形状相似的十几节刀具串在一起组成,每节刀具的尺寸比前一节稍大一点点,在巨大的动力拉动下从需要加工的工件孔内依次通过,每节刀具把工件切掉一点点,累积起来完成膛线的加工。
这种拉刀的精度要达到微米级才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对于目前的铁工厂来说,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
现在的铁工厂连游标卡尺都是刚刚试制出来两把,精度更是只有0.1毫米的水平,像拉刀的微米级精度,测量都无法实现,就更不用说加工了。
与此同理,枪膛和弹头等部位的加工精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测量的问题一天不解决,传说中的线膛枪就是镜花水月。章泽天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亲自指挥着一个由铜匠、银匠、铁匠和几名学生组成的研发小组,专注于研制精度更高的测量设备,这两把卡尺就是作为游标测量理论的验证件被制作出来的。
在制作这两把游标卡尺的过程中,他们不但验证了游标测量理论的可行性,同时也摸索出来了一套用于游标卡尺加工的工艺心得,使研发精度更高的测量设备成为了可能。下一步他们要制作的,便是精度远高于此的0.02毫米级别的游标卡尺,这是后世通用的机械式游标卡尺的精度级别,基本能够满足一般机械加工中的测量要求。
与此同时,高度尺、深度尺、内径卡尺等一系列游标测量设备也正在试制之中,一组三块手工刮削的铸铁平台也被制造了出来,用于以后的测量工作。
精度比游标卡尺更高一级的量具是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只不过限于车床精度不足,螺纹加工更是只存在于理论之中,完成试制还遥遥无期。
虽然拉制的办法暂时无法实现,但是膛线加工却不能就此停顿。章泽天制作了一个带有膛线形状突棱的橄榄形钢柱,将其强行锤进样炮的炮膛,从一端直接锤到另一端,在炮膛里面强行挤出来了一组12条膛线。这个钢柱前后都有导引段,保证了被锤过炮膛的过程中方向的端正,加工出来的膛线倒也可以接受。
由于塑性变形,没有膛线部位的炮膛内径变小了一些,章泽天只能对挤过膛线的炮膛进行二次镗制,才恢复了内径尺寸。
塑性变形引起了炮膛的冷作硬化,二次镗制加工的难度上升了许多,高碳钢制造的镗刀在加工过程中磨损加剧,使炮膛的加工精度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章泽天没办法,只能使用砂轮对炮膛内部进行反复研磨,才达到最终的使用要求。
试用过程中,还需要对膛线的缠度、深度等进行反复调整修正,距离真正投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线膛配合的弹头的加工,以及炮弹的装药等也要不断修正,同样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炮膛的加工问题基本解决了,可是这个办法却难以在枪管加工上直接套用。枪管的强度低,如果像炮膛那样直接挤制的话,会造成枪管变形,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后来章泽天想到的办法是使用强酸腐蚀加工。首先在加工好的枪管内壁涂上一层蜡,再用类似于拉刀的工具将需要加工膛线的位置上的蜡层刮掉,然后在枪管里面注入稀硫酸,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蚀之后,膛线就加工好了。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面对的问题却一点都不少。首先需要制取硫酸,这需要消耗宝贵的硫磺,而且只能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少量制取,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好在北上船队从堪察加半岛运回来了大量硫磺,短时间内还不会影响到火.药的制造。
再有就是蜡层刮得不够干净,使加工出来的膛线不完整,这是个致命的问题,有时还会损伤到需要保护的位置,同样无法接受。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工艺改进来解决,为此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撞击发射所需要的底火,章泽天试图使用类似于点燃火柴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他无法假手他人,只能自己带着学生来完成。他使用红磷、火硝、硫磺、石英砂等物质反复试验组合,结果都不理想,不是发火率太低就是太容易意外发火,或者容易受潮失效,每一样都是无法接受的。他想想也是,如果这东西真的能够可靠使用,后世人们还弄雷.汞做什么。
无奈之下,章泽天最后只能将底火做成双组分的,一部分安装在弹壳的底部,另一部分装在一个小铜帽里面,装弹的时候再把那个小铜帽扣在弹底上进行击发。
发射的问题算是初步解决了,但是多了一个安装火帽的操作之后,章泽天想象中类似于三八大盖那种使用弹仓装弹,拉一下大栓打一枪的射击速率,甚至半自动射击就根本无法实现了。
也正是因此,最终确定的射击方式就变成了装弹、装火帽、闭锁、射击、退壳等几个步骤,章泽天估计,如果训练充分的话,一分钟之内应该能打出去好几枪,相对于这个时代的火绳枪或燧发枪来说,也是超高射速了。
如此一来,原来设计好的枪机只能推翻重来,修改成更为笨重的老式结构,而枪弹的结构更加复杂,也进一步增加了枪弹的制造成本。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1/1583/3753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