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追击
推荐阅读:我的系统不正经疯神狂想、不朽道魂、疯狂农民工、南宫密墅、天神殿、跟乔爷撒个娇乔斯年叶佳期、大唐:从种土豆开始、跟乔爷撒个娇罗衣对雪、乔斯年叶佳期、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章楠楠乔琳琳蒋婷苏浅浅、
现在两船相向而行。
商船行的慢,战船行的快。
冯晓宇想掉头或者横船,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或许船还没有横过来,就已经被对方的撞角撞上了。
冯晓宇情急之下,让张义告诉所有船只,继续前进,择机躲避。
就算真的撞上,损伤也不会太大,比拦腰冲撞要好的多。
当所有船只得到冯晓宇的命令时,两个船队已经相距不到一里了。
一里的距离,对于快速相向而行的船只来讲,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容不得船长和舵手有丝毫犹豫。
感谢日常的刻苦训练以及远海航行。
各船船长就如躲避移动的礁石,在两船相遇的瞬间,立即转舵。
敌我船队相遇又离开,就如战场上的骑兵对垒。
几年前在曹国北境,冯晓宇和上官玉春一起,带领十名亲兵沿河巡查,碰到了成为游寇的东胡轻骑兵。
当年的遭遇战,与现在的状况有异曲同工之处。
冯晓宇受到启发,拿了一支步枪,来到甲板上。
他准备下次两船相错时,让枪手射杀甲板上的士兵。
每个甲板上有五十个枪手。
这些枪手全部分散匍匐在两边的船舷旁。
在两船错开的那一瞬间,双方都把对方的甲板看的清清楚楚。
远的相距二三十米,近的就只有五六米。
甲板上的枪手没有得到开枪的命令,而战船上的弓箭手也来不及瞄准。
大家都只有眼睁睁的看着对方。
冯晓宇估计在这个时间内,他的枪手们至少能开两枪,就算不能枪枪命中,至少能给敌人一定的杀伤。
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吧。
两船错开之后,战船上的弓箭手再想射箭,也只能用箭雨覆盖。
一来弓箭手的数量太少,二来有船帆遮挡,就算把箭射出,最终都会落在帆上。
白费力气的事情,没人愿意做。
现在战舰在商船的外侧,变成了包围商船的态势。
商船桅杆上的哨位报告,海湾里的其他战舰,没有移动包抄的迹象。
冯晓宇判断,守船的士兵,应该全部集中在那11艘战船上了。
只有想办法把这11艘战船拿下,他们才有上岸追击的可能。
问题是他们不仅拿不下战船,反而被战船追着打。
“娘的,实在太憋屈了。”
冯晓宇暗骂一句,让商船掉头。
既然没有后顾之忧,那就认真对付前方的危险。
战船速度太快,所以需要转大弯。
等商船全部掉头完成,战船还在转弯的过程中。
等战船掉过头来,冯晓宇已经发现了问题:双方船只的风向发生了互换。
以前的逆风,变成了顺风;以前的顺风,变成了逆风。
双方都必须调整船帆,才能继续前进。
而调整船帆需要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船的动力来源是惯性。
现在两船相距三四百米。
三四百米的距离,是火炮的有效射击距离。
冯晓宇马上有了主意。
如果战船还是像刚才一样冲撞过来,那再次掉头时,两船必有一段船舷平行的时间。
冯晓宇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开两轮炮。
虽说不能击沉,至少可以重伤。
想到这里,他马上命令炮手做好准备。
但他想不到的是,三四百米的距离,是战船的指挥官故意为之。
冯晓宇有枪有炮用不上,但还有一个对方压根就搞不清楚的东西。
那就是旗语。
战船指挥官看到商船没有撞角,所以才把守船士兵分成11个队,打算一对一搏杀。
就如手持武器对付赤手空拳,根本不需要二打一。
因为没有通信手段,布置好的任务就只能原样执行下去,中途很难有临时更改的余地。
否则的话,他们在途中两船夹击,一定会给商船带来巨大的损伤。
战船没有好的通讯手段,指挥官却可以用实际行动,告诉其他船只该怎么做。
既然商船去而复返,那绝对不是来探亲的。
既然想打,那就不会轻易逃走。
刚才两船相错的一瞬间,战船指挥官看到商船上并没有多少士兵,于是立刻改变战术。
他准备接舷厮杀。
否则三四百米的距离,根本不足以把船的速度提起来。
其他战船看见旗舰转向,马上跟着转向;看见旗舰徐徐向前,也跟着徐徐向前。
旗舰甲板上的士兵,抬起了接舷桥钩,其他战船上的士兵马上照做。
船长看见之后,自然会把船速降到合适的范围以内。
因为他们知道,船速太快不能接舷,否则,在勾住商船的同时,两船因为惯性相反,马上会在海上打转,甚至倾翻。
冯晓宇没想到刚才向他们冲击的战船也在改变战术。而这个战术正是他想要的。
本来打算开两枪、开两炮,能杀伤多少算多少。现在看来没必要了。
他看到战船缓慢向前,立刻命令己方船只停止前进。
所有船只的舷窗已经打开,炮弹已经上膛,炮手们得到准备开炮的命令后,立刻调整炮位。
因为是船头对船头,火炮只有向侧前方射击。既要打到对方的船舷,又不能伤害到己方的船只。
战船指挥官见商船停了下来,以为商船的想法和他一致。
狭路相逢勇者胜。
他马上命令所有士兵拿起武器,做好准备,一旦两船相接,可以立即发起冲锋。
冯晓宇离开甲板来到船舱。
当他看到战船与己方的距离不到两百米时,果断下达了开炮的命令。
轰隆隆的炮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550门火炮终于有了发出怒吼的机会。
暖风由东南向西北吹。
战船上的官兵闻不到硝烟的味道,却能感受到战船的剧烈震动。
“进水了!进水了!”
惊慌失措的声音在各个战船里响起。
商船的火炮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战船移动本就不快,被炮弹击中之后,不仅慢慢停了下来,而且还有向后退的趋势。
战船指挥官搞不清楚商船里装的是什么样的武器。
既然不能前进一步,那不赶快掉头逃离更待何时?
掉头的战船就如大鱼露出自己的鱼腹,把最脆弱的船舷置于火炮的攻击之下。
几轮炮响之后,11艘战船全部严重倾斜,巨大的桅杆开始带着船体快速倾覆。
甲板上的官兵有的被甩入海里,有的被反扣在水中,真正能够逃生的十之一二。
冯晓宇命令停止炮击后,让商船准备接受俘虏。
落水的官兵,有的被海浪卷入深海,有的负隅顽抗被抢手击毙。
真正投降获救的不足百人。
负责在山梁上警戒的骑兵,看见守船官兵全军覆没,立刻掉头向内陆跑去。他们必须通知大部队回来夺船。否则就再也踏不上家乡的土地了。
冯晓宇接收完俘虏,命令船队向停靠在岸边的其他战船缓缓靠近。
战船上没有任何动静,显然里面没有人影。
为了安全起见,冯晓宇亲自带着50个枪法最好的枪手,逐一登船搜索,确认无人后,留下200人守船,带领300门火炮和1100人上岸。
海岸边散落着百多个救生小艇。
海滩上杂乱无章的脚印,一直延伸到后面的山梁。
冯晓宇带着队伍走了上去。
山梁后面是一片丘陵。
丘陵沟壑中杂草丛生,山包上丛林密布。
在可见的范围内,看不到任何有人烟的地方。
冯晓宇把狄秀找到身边,拿起一颗石头,在地上画了个狭长地带。
他告诉狄秀,带着柳大壮和另外四骑去寻找罗马大部队的时候,顺便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地形,如果有的话,马上派人回来告诉他。
狄秀领命,带着干粮,顺着脚印追了下去。
冯晓宇让所有枪手在山梁后待命,其他人去船上搬运做饭用的锅灶、木炭和食材。
午时早过,他们还没顾上吃午饭呢。
两个时辰之后,只见柳大壮飞马回来。他告诉冯晓宇,在丘陵的尽头,有一个七八里左右的狭长地带,应该是冯晓宇想要的。
冯晓宇带着大队人马,沿着罗马人留下的脚印,前行二十余里,顺着缓坡来到柳大壮所说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如山坳一般。
山坳两边,高的地方五六十米,矮的地方十几二十米。
山坳里宽的地方两三百米,窄的地方七八十米,弯弯绕绕绵延七八里。
缓坡下面的地面太宽、两边坡度太缓,不是一个阻击的好地方。
尽管狄秀还没回来,但冯晓宇依然让张义先布置好阵地,然后带着柳大壮沿着山坳向前查看地形,最终在三四里的位置发现了一个绝佳之地。
此地宽度两百来米,两边坡度陡峭,不易攀爬。
关键是地势平坦、无法藏身,除了冲锋和投降,别无他途。
冯晓宇立刻让柳大壮去通知张义,让梁左带着枪手先行过来,然后才让炮手离开阵地。
这样交替布置,就算罗马的军队突然返回,也不至于把自己弄的手脚忙乱。
天已经擦黑。
可是冯晓宇还不能让他的队员们休息。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虽说罗马军队没有他们这样的武器。
但有弓箭、有投枪。
而弓箭和投枪的轨迹是抛物线。
所以,冯晓宇让大家稍事休息,晚饭后开始挖掘工事。
商船行的慢,战船行的快。
冯晓宇想掉头或者横船,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或许船还没有横过来,就已经被对方的撞角撞上了。
冯晓宇情急之下,让张义告诉所有船只,继续前进,择机躲避。
就算真的撞上,损伤也不会太大,比拦腰冲撞要好的多。
当所有船只得到冯晓宇的命令时,两个船队已经相距不到一里了。
一里的距离,对于快速相向而行的船只来讲,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容不得船长和舵手有丝毫犹豫。
感谢日常的刻苦训练以及远海航行。
各船船长就如躲避移动的礁石,在两船相遇的瞬间,立即转舵。
敌我船队相遇又离开,就如战场上的骑兵对垒。
几年前在曹国北境,冯晓宇和上官玉春一起,带领十名亲兵沿河巡查,碰到了成为游寇的东胡轻骑兵。
当年的遭遇战,与现在的状况有异曲同工之处。
冯晓宇受到启发,拿了一支步枪,来到甲板上。
他准备下次两船相错时,让枪手射杀甲板上的士兵。
每个甲板上有五十个枪手。
这些枪手全部分散匍匐在两边的船舷旁。
在两船错开的那一瞬间,双方都把对方的甲板看的清清楚楚。
远的相距二三十米,近的就只有五六米。
甲板上的枪手没有得到开枪的命令,而战船上的弓箭手也来不及瞄准。
大家都只有眼睁睁的看着对方。
冯晓宇估计在这个时间内,他的枪手们至少能开两枪,就算不能枪枪命中,至少能给敌人一定的杀伤。
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吧。
两船错开之后,战船上的弓箭手再想射箭,也只能用箭雨覆盖。
一来弓箭手的数量太少,二来有船帆遮挡,就算把箭射出,最终都会落在帆上。
白费力气的事情,没人愿意做。
现在战舰在商船的外侧,变成了包围商船的态势。
商船桅杆上的哨位报告,海湾里的其他战舰,没有移动包抄的迹象。
冯晓宇判断,守船的士兵,应该全部集中在那11艘战船上了。
只有想办法把这11艘战船拿下,他们才有上岸追击的可能。
问题是他们不仅拿不下战船,反而被战船追着打。
“娘的,实在太憋屈了。”
冯晓宇暗骂一句,让商船掉头。
既然没有后顾之忧,那就认真对付前方的危险。
战船速度太快,所以需要转大弯。
等商船全部掉头完成,战船还在转弯的过程中。
等战船掉过头来,冯晓宇已经发现了问题:双方船只的风向发生了互换。
以前的逆风,变成了顺风;以前的顺风,变成了逆风。
双方都必须调整船帆,才能继续前进。
而调整船帆需要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船的动力来源是惯性。
现在两船相距三四百米。
三四百米的距离,是火炮的有效射击距离。
冯晓宇马上有了主意。
如果战船还是像刚才一样冲撞过来,那再次掉头时,两船必有一段船舷平行的时间。
冯晓宇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开两轮炮。
虽说不能击沉,至少可以重伤。
想到这里,他马上命令炮手做好准备。
但他想不到的是,三四百米的距离,是战船的指挥官故意为之。
冯晓宇有枪有炮用不上,但还有一个对方压根就搞不清楚的东西。
那就是旗语。
战船指挥官看到商船没有撞角,所以才把守船士兵分成11个队,打算一对一搏杀。
就如手持武器对付赤手空拳,根本不需要二打一。
因为没有通信手段,布置好的任务就只能原样执行下去,中途很难有临时更改的余地。
否则的话,他们在途中两船夹击,一定会给商船带来巨大的损伤。
战船没有好的通讯手段,指挥官却可以用实际行动,告诉其他船只该怎么做。
既然商船去而复返,那绝对不是来探亲的。
既然想打,那就不会轻易逃走。
刚才两船相错的一瞬间,战船指挥官看到商船上并没有多少士兵,于是立刻改变战术。
他准备接舷厮杀。
否则三四百米的距离,根本不足以把船的速度提起来。
其他战船看见旗舰转向,马上跟着转向;看见旗舰徐徐向前,也跟着徐徐向前。
旗舰甲板上的士兵,抬起了接舷桥钩,其他战船上的士兵马上照做。
船长看见之后,自然会把船速降到合适的范围以内。
因为他们知道,船速太快不能接舷,否则,在勾住商船的同时,两船因为惯性相反,马上会在海上打转,甚至倾翻。
冯晓宇没想到刚才向他们冲击的战船也在改变战术。而这个战术正是他想要的。
本来打算开两枪、开两炮,能杀伤多少算多少。现在看来没必要了。
他看到战船缓慢向前,立刻命令己方船只停止前进。
所有船只的舷窗已经打开,炮弹已经上膛,炮手们得到准备开炮的命令后,立刻调整炮位。
因为是船头对船头,火炮只有向侧前方射击。既要打到对方的船舷,又不能伤害到己方的船只。
战船指挥官见商船停了下来,以为商船的想法和他一致。
狭路相逢勇者胜。
他马上命令所有士兵拿起武器,做好准备,一旦两船相接,可以立即发起冲锋。
冯晓宇离开甲板来到船舱。
当他看到战船与己方的距离不到两百米时,果断下达了开炮的命令。
轰隆隆的炮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550门火炮终于有了发出怒吼的机会。
暖风由东南向西北吹。
战船上的官兵闻不到硝烟的味道,却能感受到战船的剧烈震动。
“进水了!进水了!”
惊慌失措的声音在各个战船里响起。
商船的火炮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战船移动本就不快,被炮弹击中之后,不仅慢慢停了下来,而且还有向后退的趋势。
战船指挥官搞不清楚商船里装的是什么样的武器。
既然不能前进一步,那不赶快掉头逃离更待何时?
掉头的战船就如大鱼露出自己的鱼腹,把最脆弱的船舷置于火炮的攻击之下。
几轮炮响之后,11艘战船全部严重倾斜,巨大的桅杆开始带着船体快速倾覆。
甲板上的官兵有的被甩入海里,有的被反扣在水中,真正能够逃生的十之一二。
冯晓宇命令停止炮击后,让商船准备接受俘虏。
落水的官兵,有的被海浪卷入深海,有的负隅顽抗被抢手击毙。
真正投降获救的不足百人。
负责在山梁上警戒的骑兵,看见守船官兵全军覆没,立刻掉头向内陆跑去。他们必须通知大部队回来夺船。否则就再也踏不上家乡的土地了。
冯晓宇接收完俘虏,命令船队向停靠在岸边的其他战船缓缓靠近。
战船上没有任何动静,显然里面没有人影。
为了安全起见,冯晓宇亲自带着50个枪法最好的枪手,逐一登船搜索,确认无人后,留下200人守船,带领300门火炮和1100人上岸。
海岸边散落着百多个救生小艇。
海滩上杂乱无章的脚印,一直延伸到后面的山梁。
冯晓宇带着队伍走了上去。
山梁后面是一片丘陵。
丘陵沟壑中杂草丛生,山包上丛林密布。
在可见的范围内,看不到任何有人烟的地方。
冯晓宇把狄秀找到身边,拿起一颗石头,在地上画了个狭长地带。
他告诉狄秀,带着柳大壮和另外四骑去寻找罗马大部队的时候,顺便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地形,如果有的话,马上派人回来告诉他。
狄秀领命,带着干粮,顺着脚印追了下去。
冯晓宇让所有枪手在山梁后待命,其他人去船上搬运做饭用的锅灶、木炭和食材。
午时早过,他们还没顾上吃午饭呢。
两个时辰之后,只见柳大壮飞马回来。他告诉冯晓宇,在丘陵的尽头,有一个七八里左右的狭长地带,应该是冯晓宇想要的。
冯晓宇带着大队人马,沿着罗马人留下的脚印,前行二十余里,顺着缓坡来到柳大壮所说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如山坳一般。
山坳两边,高的地方五六十米,矮的地方十几二十米。
山坳里宽的地方两三百米,窄的地方七八十米,弯弯绕绕绵延七八里。
缓坡下面的地面太宽、两边坡度太缓,不是一个阻击的好地方。
尽管狄秀还没回来,但冯晓宇依然让张义先布置好阵地,然后带着柳大壮沿着山坳向前查看地形,最终在三四里的位置发现了一个绝佳之地。
此地宽度两百来米,两边坡度陡峭,不易攀爬。
关键是地势平坦、无法藏身,除了冲锋和投降,别无他途。
冯晓宇立刻让柳大壮去通知张义,让梁左带着枪手先行过来,然后才让炮手离开阵地。
这样交替布置,就算罗马的军队突然返回,也不至于把自己弄的手脚忙乱。
天已经擦黑。
可是冯晓宇还不能让他的队员们休息。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虽说罗马军队没有他们这样的武器。
但有弓箭、有投枪。
而弓箭和投枪的轨迹是抛物线。
所以,冯晓宇让大家稍事休息,晚饭后开始挖掘工事。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1/1571/16774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