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赈济
推荐阅读:至尊武灵、横行在异世、星际贱医、欲成仙、御兽修仙、神雕之剑侠情缘、金融黑客、重生之逍遥至尊、没有翅膀飞翔、流水情、
张延龄沉吟不语,如果照黄四所言的话,水陆路一断,粮道塞绝,外边的粮食运不进来,可不便要粮价飞涨么?京城**十万人,消耗之巨大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朝廷应该是有粮食存储的,情况应该不至于太糟糕。但是以朝廷的效率,反应应该很慢。粮价会被平抑下来,但是那些受灾百姓得到赈济可不一定及时。这种天气,受了灾的百姓得不到救助的话,一两天时间便得死一大堆人。
京畿周边州府还有流民饥民是一定会有的。今年整个京畿周边都普遍遭受虫灾,秋天收成的时候,阿秀便回来跟自己说了,西山庄园邻近的几个庄园收成都不好,没有做好除虫措施,都很艰难。
本来如果没有雪灾,倒还可以去山里找些野物和野果什么的对付着。外边的道路通的话,从南方运来的粮食也可以让粮食的价格保持正常水平,百姓们手头积攒的一些银子也还可以买些平价粮。但这么一来,那点银子是买不到多少粮食的,百姓们只能来京城要饭了。
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一场雪灾会让这一切成为现实。不知有多少百姓要因为这场雪灾而失去性命,流离失所了。
“立刻召集所有人,备马车,先拉上两千斤稻米,准备好十几口大锅。将库房柴火木炭统统装车押运前往永定门。留下几个看门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全部去帮忙。”
张延龄一叠声的吩咐道。
“什么?侯爷,侯爷,您要干什么呀?”黄四忙问道。
“赈济灾民!”张延龄迈开大步往后宅走,干脆利落的回答道。
“不是,侯爷啊,听我说一句。这些粮食现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赈济灾民是朝廷的事,侯爷你凑什么热闹啊?再说,咱们府里好不容易有那么点粮食,这半年来银子都折腾空了。侯爷,还指望这些粮食卖了之后手头宽敞些呢。侯爷,过了年你可要成亲的,又是大笔银子花销。侯爷……!”黄四追着张延龄的身后连声叫道。
张延龄停步转身,笑着拍拍黄四的肩膀道:“黄四啊,不要鼠目寸光。这点粮食卖了也不过几万两银子。况且发天灾国难财是要遭天打雷劈的,这银子不能赚。但是我若赈济灾民,你知道我将得到什么吗?我得到的将是一片好评,名声高涨。而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这是给自己积德呢。莫要废话了,赶紧安排。这件事安排妥当了,回头我有赏。叫大伙儿都精神些。对了,叫师爷写个大条幅,写明咱们建昌候府的名头,让大伙儿都知道谁在救他们。哈哈哈。”
张延龄笑着快步进了二进园门,黄四楞在原地片刻,跺脚叹气道:“嗨,您还真要当大善人啊。积德行善,好名声?好名声能当饭吃么?罢了,家业是您的,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
张延龄赶回后宅,阿秀等人正在院子里铲雪。见到张延龄笑道:“相公回来了啊,外边闹哄哄的干什么呢?”
张延龄道:“全体换大氅出门,叫上厨娘婆子花匠,只要能干活的统统叫上。阿秀,外边灾民惨的很,咱们得去赈济去。搭粥棚让百姓们吃口热乎的,不然要死人的。”
阿秀愣了片刻,立刻点头道:“相公说的对,我早上便想说这件事了,但又怕相公说我当烂好人。”
张延龄伸手在她红扑扑的脸蛋上拧了拧笑道:“这可不是烂好人,这叫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才是烂好人。快准备,杏儿桃儿所有人都穿厚实些,外边可冷的很。”
张家人快速行动,中午时分,十几辆车马准备完毕。三大车的粮食,加上十几口大锅和柴薪木炭,以及一些旧衣服帐缦毯子之类的东西都装车准备完毕。府里除了留下七八个人看门之外,其余数十人全部出动。
张延龄一声令下,车马开动,沿着乱糟糟的街道直奔永定门广场而去。
到了地方,张延龄立刻命人清扫出一大片地方,用布幔搭起了粥棚,十几口大锅架上炭火,水米下锅,再加上一些肉沫蔬菜熬煮起来。
黄四带人将横幅也拉了起来。横幅上写着:“大雪无情人有情,建昌候府和百姓共渡难关。”
大木牌也立起来,上写‘施粥处’三个大字。
左近的官员和兵马将领本是要来查看驱赶的,一看是建昌候张延龄前来赈济施粥,便不敢多言,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心想:朝廷赈济还没开始,这位建昌候倒是抢了个先。
没错,张延龄就是要抢个先。这种事第一个做才有效果,才叫急人之所急,才叫雪中送炭。更别说,等着朝廷来赈济,灾民们恐怕要死个几十个才肯罢休。
热腾腾的粥饭开始冒着香气弥散四方,这种香味在冰天雪地里,在饥肠辘辘的灾民们闻起来简直是活命的希望,是生的机会。大群的百姓们围了上来,将粥棚围的水泄不通。
张延龄亲自指挥百姓们排队。阿秀围着围裙,挽着发髻,一边拿着大铁勺在锅里搅动,一边大声安慰那些叫嚷的百姓。
“都别急,人人都有,管吃饱。吃完一锅还要煮的。都莫急。当心孩儿,别踩着那位大娘。”
不久后,粥饭开始施舍。百姓们欢声雷动,排着十几条长龙的队伍轮流来打粥。热腾腾的粥饭到手,也顾不得热烫,唏哩呼噜便吃了起来。一时间满场都是唏哩呼噜的喝粥的声音,听着既好笑,又叫人心酸。
……
遭灾百姓太多,永定门内广场便有数千人之多。所以十几只大锅几乎不间断的煮着粥饭供应,还是有许多百姓等的受不了,发生了相互争抢的情形,加以疏导劝解才得以平息。
正忙碌时,御道上一队车马远远而来,衙役们高举回避木牌,飘扬的旗帜上写着“大明户部尚书佀”这样的字样。兵士衙役的保护之下,一辆马车抵近广场。
广场上的官吏们立刻前往相迎,那队车马在雪地中停下,仆从的搀扶之下,一名六十多岁的瘦高老者下了马车。此人面目清瘦,花白长须梳的整整齐齐,头戴黑色乌纱翅帽,身着绯色锦鸡补子官袍,脚蹬高底官靴,这是正儿八经的大明朝二品文官大员的行头。站在雪地里双目威严,顾盼自傲。
“下官等参见佀大人。”一群官吏连忙行礼道。此人便是大明户部尚书佀钟。
“嗯,各位好。赈济之事进行的怎么样了?安置灾民的棚户搭建了多少?”佀钟举步走向人群聚集之处,随口问道。
不过朝廷应该是有粮食存储的,情况应该不至于太糟糕。但是以朝廷的效率,反应应该很慢。粮价会被平抑下来,但是那些受灾百姓得到赈济可不一定及时。这种天气,受了灾的百姓得不到救助的话,一两天时间便得死一大堆人。
京畿周边州府还有流民饥民是一定会有的。今年整个京畿周边都普遍遭受虫灾,秋天收成的时候,阿秀便回来跟自己说了,西山庄园邻近的几个庄园收成都不好,没有做好除虫措施,都很艰难。
本来如果没有雪灾,倒还可以去山里找些野物和野果什么的对付着。外边的道路通的话,从南方运来的粮食也可以让粮食的价格保持正常水平,百姓们手头积攒的一些银子也还可以买些平价粮。但这么一来,那点银子是买不到多少粮食的,百姓们只能来京城要饭了。
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一场雪灾会让这一切成为现实。不知有多少百姓要因为这场雪灾而失去性命,流离失所了。
“立刻召集所有人,备马车,先拉上两千斤稻米,准备好十几口大锅。将库房柴火木炭统统装车押运前往永定门。留下几个看门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全部去帮忙。”
张延龄一叠声的吩咐道。
“什么?侯爷,侯爷,您要干什么呀?”黄四忙问道。
“赈济灾民!”张延龄迈开大步往后宅走,干脆利落的回答道。
“不是,侯爷啊,听我说一句。这些粮食现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赈济灾民是朝廷的事,侯爷你凑什么热闹啊?再说,咱们府里好不容易有那么点粮食,这半年来银子都折腾空了。侯爷,还指望这些粮食卖了之后手头宽敞些呢。侯爷,过了年你可要成亲的,又是大笔银子花销。侯爷……!”黄四追着张延龄的身后连声叫道。
张延龄停步转身,笑着拍拍黄四的肩膀道:“黄四啊,不要鼠目寸光。这点粮食卖了也不过几万两银子。况且发天灾国难财是要遭天打雷劈的,这银子不能赚。但是我若赈济灾民,你知道我将得到什么吗?我得到的将是一片好评,名声高涨。而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这是给自己积德呢。莫要废话了,赶紧安排。这件事安排妥当了,回头我有赏。叫大伙儿都精神些。对了,叫师爷写个大条幅,写明咱们建昌候府的名头,让大伙儿都知道谁在救他们。哈哈哈。”
张延龄笑着快步进了二进园门,黄四楞在原地片刻,跺脚叹气道:“嗨,您还真要当大善人啊。积德行善,好名声?好名声能当饭吃么?罢了,家业是您的,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
张延龄赶回后宅,阿秀等人正在院子里铲雪。见到张延龄笑道:“相公回来了啊,外边闹哄哄的干什么呢?”
张延龄道:“全体换大氅出门,叫上厨娘婆子花匠,只要能干活的统统叫上。阿秀,外边灾民惨的很,咱们得去赈济去。搭粥棚让百姓们吃口热乎的,不然要死人的。”
阿秀愣了片刻,立刻点头道:“相公说的对,我早上便想说这件事了,但又怕相公说我当烂好人。”
张延龄伸手在她红扑扑的脸蛋上拧了拧笑道:“这可不是烂好人,这叫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才是烂好人。快准备,杏儿桃儿所有人都穿厚实些,外边可冷的很。”
张家人快速行动,中午时分,十几辆车马准备完毕。三大车的粮食,加上十几口大锅和柴薪木炭,以及一些旧衣服帐缦毯子之类的东西都装车准备完毕。府里除了留下七八个人看门之外,其余数十人全部出动。
张延龄一声令下,车马开动,沿着乱糟糟的街道直奔永定门广场而去。
到了地方,张延龄立刻命人清扫出一大片地方,用布幔搭起了粥棚,十几口大锅架上炭火,水米下锅,再加上一些肉沫蔬菜熬煮起来。
黄四带人将横幅也拉了起来。横幅上写着:“大雪无情人有情,建昌候府和百姓共渡难关。”
大木牌也立起来,上写‘施粥处’三个大字。
左近的官员和兵马将领本是要来查看驱赶的,一看是建昌候张延龄前来赈济施粥,便不敢多言,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心想:朝廷赈济还没开始,这位建昌候倒是抢了个先。
没错,张延龄就是要抢个先。这种事第一个做才有效果,才叫急人之所急,才叫雪中送炭。更别说,等着朝廷来赈济,灾民们恐怕要死个几十个才肯罢休。
热腾腾的粥饭开始冒着香气弥散四方,这种香味在冰天雪地里,在饥肠辘辘的灾民们闻起来简直是活命的希望,是生的机会。大群的百姓们围了上来,将粥棚围的水泄不通。
张延龄亲自指挥百姓们排队。阿秀围着围裙,挽着发髻,一边拿着大铁勺在锅里搅动,一边大声安慰那些叫嚷的百姓。
“都别急,人人都有,管吃饱。吃完一锅还要煮的。都莫急。当心孩儿,别踩着那位大娘。”
不久后,粥饭开始施舍。百姓们欢声雷动,排着十几条长龙的队伍轮流来打粥。热腾腾的粥饭到手,也顾不得热烫,唏哩呼噜便吃了起来。一时间满场都是唏哩呼噜的喝粥的声音,听着既好笑,又叫人心酸。
……
遭灾百姓太多,永定门内广场便有数千人之多。所以十几只大锅几乎不间断的煮着粥饭供应,还是有许多百姓等的受不了,发生了相互争抢的情形,加以疏导劝解才得以平息。
正忙碌时,御道上一队车马远远而来,衙役们高举回避木牌,飘扬的旗帜上写着“大明户部尚书佀”这样的字样。兵士衙役的保护之下,一辆马车抵近广场。
广场上的官吏们立刻前往相迎,那队车马在雪地中停下,仆从的搀扶之下,一名六十多岁的瘦高老者下了马车。此人面目清瘦,花白长须梳的整整齐齐,头戴黑色乌纱翅帽,身着绯色锦鸡补子官袍,脚蹬高底官靴,这是正儿八经的大明朝二品文官大员的行头。站在雪地里双目威严,顾盼自傲。
“下官等参见佀大人。”一群官吏连忙行礼道。此人便是大明户部尚书佀钟。
“嗯,各位好。赈济之事进行的怎么样了?安置灾民的棚户搭建了多少?”佀钟举步走向人群聚集之处,随口问道。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1/1444/3135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