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琉球方略

推荐阅读:摄政王的神医狂妃重启1987穿越后我在古代抢小弟妙医仙婿升级开了千倍速穿越大唐之一统天下重生系统之国民女神开局炼体无敌大周败家子极品渔夫

    王动没有去过琉球,后世那个地方已经归日本了。该章节由网友上传,特此申明可惜噢,二战结束的时候,当地民意是要美国人把琉球还给中国,回归中国,毕竟琉球作为中国的属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日本这个二楞子夺了琉球后,并不把那的人当人看。可惜,那会的老蒋好象不大在意,于是,琉球被日本拿去了,结果慢慢的真的成了日本领土了,当地人也完全日本化了。
    陈贵可以说是琉球三国最尊贵的客人,他不只是得到了三国王室的尊重,更得到了当地商家的拥戴,呵呵,主要就是因为商会的船队,还有他本人的低调的谦恭。
    如今,夷州的盐的产量已经慢慢降下来了,而琉球这里盐场四起,成了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陈贵把盐运到哪里去,琉球人不清楚,自从有苏门达腊和暹罗的番人跟着陈贵到过琉球之后,琉球三国就知道,陈老板的生意做的真的很大很大。
    在这世上的大国中,琉球人只知道有大明朝,当然了,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但只是知道有那么一个大世界存在,有多大他们并不清楚,有哪些国家,他们也不大在意。他们只知道,人总是要吃盐的,而陈老板有本事把这里出产的盐贩卖到极西极北之处,至于那里是什么国家,是什么样的人,这不是琉球人关心的东西。陈贵陪着王动一行人到琉球的时候,并没有去拜访什么达官贵人,王动本来就是抱着过来走走看看的心思来的。
    在他眼里,这只是一个岛国,与热带的岛国风情不大一样。这会陈贵带着他们去看盐田,白茫茫一片,万亩盐田。场面很大。海水已经蒸的差不多了,已经看到盐硝了。
    “大掌柜,这里出的是粗盐,这些粗盐会运到花莲去加工。制成精盐、青盐等。”
    “噢。那精盐我也看了。下回分装好,用硬纸糊些盒子,一盒一斤分装好,那样价钱可以卖高些。这粗盐北边市场怎么样?”王动抓了一把黑乎乎脏兮兮地粗盐,大粒的盐,看着倒象是细石子一般。
    “若不是掌柜你提这个粗盐在北边有市场,还真就少了不少生意了。女真人用这腌皮子,量不少呢。”
    “那漱口的青盐量要加大,若有一天,大明朝百姓家家户户都能以青盐漱口,那这生意就真的做大了。”
    “静之说笑了。家家户户都用青盐漱口,呵呵,汉唐盛世怕是都没有这种事情。”陈泽知道青盐地价钱,一般地地主老财都用不起,别说普通百姓了。
    “材栋莫笑,按静之计划,不出五年。可让大明朝地盐铁专营的祖制废弃。”王动信心满满。
    “如何废止。加大盐田产出?降低盐的价钱。这在他国行之容易,要在大明朝。如何办理。琉球的盐主要还是销往东北,要想进明朝的市场,那可是难上加难。”
    “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把这生意交由官府去做了,自然也就容易了。”
    王动想的不想,大量的生产盐,然后直接把这个消息递到盐铁监,让盐铁监指导明龙商会做盐地生意。官府赚的剪刀差,通过对盐商的税款来补足,这样一来,不用担心政府收不到钱,也不用想盐的价格会不会失控,更不用去怕老百姓吃不起盐。
    晚上,几人聚在一个盐场边上的渔村吃东西,海边吃东西有时真地很简单的,海里的鱼货弄上来,只接煮蒸就行了,调料不用多说,王动的船到哪都会带着这些东西。
    “琉球国与大明朝往来甚多,在此地做生意要注意,不可太过张狂。”
    “我看这琉球国的船也不差呢,怎么没有船到夷州或是日本的吗?”
    “大掌柜,琉球的船可都是大明朝送地,如今虽然自己也能造些船了,只是些小船而已,且那些个匠师还都是当然洪武皇帝时,从中国派来地。”
    “我也是听说,日本人都跟琉球人学造船,学的就是造大明朝地福船。只是奇怪,他们有船有货,怎么很少看到他们的船在外面跑。回国忠还说在琉球做了不少生意,有点意思。”
    “有船也要有人,这些年琉球的贸易做的不错。当初,我朝定下的日本国两年一贡、琉球国一年一贡,这几年,郑大人的船队下西洋之后,琉球国倒是越跑越勤快了,一年两贡三贡都有。^
    “此处三国细细一看,吃穿用度,与我等差别不大,官家更是以大明朝物品为奢华。一年一贡哪里够用的。”
    “上回我听王大人说,琉球国不只是送东西去大明朝,还有宦官美女进贡,真是有心了,这都能想的出来。”
    “材栋,吴朝干等人走了也快两年了,怕是要回了吧。”
    “静之不说,都把这帮人都忘了,应该要回了吧,也不一定,难说,看他们怎么游了。若是把那大岛绕上一圈,怕是差不多要回了,若是要上岸走走,那可就难说了。”
    “呵呵,南下的不易,通西域古以有之,而南下大洋此为创,不知他们会有什么惊喜带回。”
    “能全身而回就不错了。”
    “说的也是。”
    在南中国海大量使用的平底船已经开始在夷州、琉球、日本、朝鲜之间大量使用,唯独没有往中国去。沙船在风浪不大时可用,运量极大。贸易的繁荣,促使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琉球慢慢已经成了王动旗下大产业链中的一部分,主要就是产盐。
    对于琉球国这种岛国来说,盐不值钱,所以盐场在当地官府眼中,并不是什么聚宝盆。王动制定下收购盐场的策略的时候,执行起来并不难。陈贵在琉球当地有很多合作伙伴,商人赵构进入了王动的视野。
    赵构是汉人。是琉球出生的汉人,此人早期包办了琉球漆器行业与大明朝的生意,在三个国家都吃地开。陈贵进琉球时候,他是最早得到风声。盐铁专营生意好做。但风险极大。听说有人敢做盐的生意。赵构立马就找了上来。开始的时候听说。盐不是卖到大明朝去,他还有点失望,毕竟大明朝才是最大的市场。当后来陈贵地量上来之后,赵构开始吃惊了,以他地见识,他还真地想象不出,除了大明朝以外。还有什么地方能消化掉那么多盐。当然了,这不是他所要关心的事情,他要关心的是,在这个生意中,他怎么参与怎么赚钱。
    赵构是不是善人。王动并不清楚,但赵构对赚钱的兴趣,王动码的很准,开始的时候,他本不想去收购盐场。赵构与琉球三国王室虽然有交往,但也只是在行贿受贿的层面上,并不是很铁。他本人也不想与王室绑地太紧。考虑到盐在大明朝的重要性。这三个小国的盐场大多也是官营的,或是要官府的许可方能开盐场。商行加入进来之后。赵构地腰粗了不少,真的是有钱能去收购盐场了。但这种风险大的伙,商行下的注也要重,这里的饵便是赵构本人不大清楚的朝鲜和南洋市场。商行许诺,把赵构的主业,漆器推往朝鲜和南洋市场,这样一来,赵构地眼睛马上就睁地大大的了。
    相对于日本,琉球国实在是太小了,但在大明朝地外交关系上,琉球国的地位要比日本高多了。谁让他们的国王听话呢,不只是现任国王听话,接下来的国王也会听话,因为王子们,大多这会都送去大明朝接受教育去了。
    琉球虽小但有三国,王动本来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暗中相助一国,统一了琉球算了,然后自己在扶植一个傀儡,或是直接取而代之。但这样一玩,动作就比较大了,就王动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把琉球给封锁了。要想避开强大的明朝,它周围的小国家,特别是与明朝交好的国家,处理起来一定要小心。
    与陈泽商量多次之后,王动最后的决定是走经济路线,在经济上控制这个国家。要想影响琉球的经济结构太简单了,第一就是往这里运大米,彻底改变这里人的饮食习惯,这些只有王室吃的起的东西,要让老百姓也吃的起。第二就是展渔业,展自己的大渔业,让琉球国的小渔业破产,这个不难,因为王动有船,有大船。第三就是大力展盐业,这个已经开始做了。
    由商行出钱,赵构去买盐场。这在当地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因为大多数盐场的盐都是卖给陈贵的,他想要哪个盐场死,简单太容易了。买下盐场之后,开始涨盐工们的薪水,这下子,原本最穷最苦的盐工,日子过的反比一般的渔民要好,弄的很多人纷纷到盐场找事做。赵构这个大善人的名声,倒是传开了。让当地人吃惊的事,赵构仿佛真要做个大地主一样,到处去买滩涂地,买下之后,又疯似的建盐场。弄的琉球三国沿海到处都是盐场,谁也搞不清楚,赵构哪来这么多钱买盐田,也搞不清楚,这么多盐运去哪里。这些东西自然也不需要他们清楚,总之,盐田多了,官府抽的税就多,又有很多的人有事情做,有饭吃,这自然是好事。
    商行冲击琉球渔业的第一步是建立自己的船队,雇佣当地的渔民,这种作业方式,远在长沙的江边鱼行早就有现成的经验了,第二步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王动在琉球建了个冷库,只要是自家出海打鱼的船,全都配备了小冰室,这样一来,他们船出海一天,打到的鱼或是库存的鱼都是最新鲜的。而且,在琉球捕到的鱼,量大之后,全部都腌制好,由商会往大明朝运,仅潇湘记一家就能把这些盐鱼腌鱼给分销出去。
    王动离开琉球后不久,夷州出的第一批渔船便到了琉球了,配备了多种网,配备绞网,更牛的是,还有鱼枪,这可是用火药射的鱼枪,其实不难,在原来的手炮的基础上研制的。这些设备,琉球人没有见过,但在夷州,那里的渔业社已经用了几年了。新成立了东海渔场,主要的渔民都是夷州过来的老船夫了。渔场的船第一次出海,就让当地渔民看的目瞪口呆,捕回来的鱼,大到鲸、鲨,小到黄鱼,更有部分鱼回来后还是活的。活的鱼,渔场开办了排笼,卖不了的全数养在了排笼里。这下子真的是让琉球人吃惊了,根本没法与之竞争的,捕鱼自己吃还行,想要捕到了拿去卖,根本卖不过渔场,他们那里鱼多,价格还便宜。
    几个月后,渔场第二批船到,开始大量招渔民,这时脑子转的快的渔民已经想到去渔场做工了,事实上,他们也没得选。渔场对琉球人也不错,一般不只是招青壮,而一家老小全都招过来。能出海的上船,不能出海的养鱼,余下的老弱妇孺安排去了加工厂,也算是人尽其用。
    至于大米,那就不用多说了,王动旗下的西洋诸国和夷州都是重要的大米产地,他自然可以牺牲部分利润,要紧的是,把琉球的臣民们赶到他能掌控的产业中去。王动不需要当地种大米,他只要他们吃米就行了,要把他们饮食结构中海产品占80的局面改过来,要让他们60吃米,这样,当地人的胃就抓在商会的手上了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1/1409/3046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