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骑兵
推荐阅读:从时间停止开始纵横诸天、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周一口鸟、回到初唐当神仙、章楠楠乔琳琳蒋婷苏浅浅、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那就做个海军吧东苟、那就做个海军吧刘狗.、东苟、那就做个海军吧、在漫威的霍格沃茨修仙卢克·寇克赫敏·格兰杰斯凯、
大散关下一战,双方动用的兵力合计过十六万,最后清点战场的时候,我方损失不过五千余人,而蒙古损失近两万,其中最惨的就是蒙古重甲骑兵,这次可说全军覆没。
我方损失最重的就是轻骑兵,损失四千多人,而他们消灭的蒙古骑兵也只有四千多人,不到五千的样子。看上去损失差不多,可是事实情况是,蒙古一方是在极端不利的地形,无法展开惯用的战术,上有弩箭袭击,下有骑兵围攻,而且装备逊色的情况下和我方交手,结果还是这样,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大宋最精锐的轻骑兵和蒙古轻骑比起来,相差至少二个等级。这个结论和我在战场上见到的基本一致,论骑战,近卫轻骑实在不如蒙古人。
近卫轻骑已经是大宋顶尖的骑兵,若他们的表现是这样,那其他军团的骑兵也不会好到那里去。而且大宋立国以来,骑兵一直是弱项,若非我从金国缴获大批战马,建立了牧场,再加上其他渠道获得的战马,大宋根本建立不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本来我竭尽全力展骑兵,就是想以骑制骑,可是今天这个结果告诉我一件事情: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宋的骑兵是无法和蒙古正面较量的,就像蒙古无法和大宋较量步兵一样。
另外,丧生在火炮攻击下的蒙古人大约在三千到五千,主要还是我方火炮攻击突然猛烈,加上战术地形的配合,让蒙古人措手不及,如果是在野战过程使用火炮,其威力还要打个折扣。
整体上说,这次对决最让我满意的是重骑兵。他们的损失不到千人,很少有被直接杀死的,大多数是倒在地上,被对方或者己方的马蹄踩死。但他们战果实在很辉煌,战损比例几乎是比,战场上最多的就是蒙古重甲骑兵地尸体,那一片片血泊中的残缺手脚,足以证明近卫重骑的战绩。就算后来重骑被对方纠缠住,损失也不大。很多人只是受伤,真正死在对方手上的,很少!
看来在装备胜于战术的情况下,我方对蒙古占据绝对优势,就算被对方包围,我方损失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方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损失取得这样的成绩,最多只能算个平分秋色,甚至还略微有些失色。
轻轻将这些统计数字放到桌上,我又走上城墙边,看着城墙下那些清理战场的战士们,他们忙碌地身影穿梭不停,不时还可以听见怒骂和嘲笑,很有劲头,显然,他们认为这次是自己一方胜利啦!
对我而言。这次会战,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我多少有些不甘心和失望。近卫轻骑的表现让我对展骑兵丧失了不少信心。大规模展重骑,更是不切实际的选择,何况失去今天这样的有利形式,重骑还能有多大作用,实在值得怀疑。
就算重骑的表现如此夺目。但我心中很清楚。重骑已经是日落西山,今后仍然是轻骑地天下。直到军事技术再度革新。这个过程要多少时间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十年二十年内是不要想啦!
但依照大宋现在的展度,最多不过十年,大宋和蒙古将不可并存,到时决战就是不可避免,别看火器在这里威风,可真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算了吧,拿根烧火棍都比它们可靠!
这些问题别人不会替我考虑,很多人甚至都不明白,他们只见到今天击退蒙古人,就以为我方胜利,蒙古骑兵不过如此,但这种胜利,却是在警告我们一个事实:若不解决骑兵对抗问题,就不要想征服蒙古人!
骑兵,骑兵……以本能为技能者强,以适应环境地技能强,以符合自己的技能强!
以骑兵论,大宋在这三个方面都不占据优势!
“要不要在全国或者某些地区推广养马?”
很自然的,我想到历代解决这个难题的马政。
马政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养骑于民,就算骑战术上有欠缺,我人数上弥补,单挑不行就群殴,耗都耗死你。但其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伤民,对民生妨碍很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养头牛远远比养匹马合算。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一个普通家庭,是养辆坦克合算,还是养辆卡车合算?
若没有这些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支持,马政从何谈起?强制推行?只怕又是一场内乱!
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是一团乱麻,烦躁不安!
何况铁木真今天虽然退去,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重创,但情况还不容乐观,他手里地兵力应该还有近十万,甚至有没有隐藏兵力,这都不太好说。
合围的军令虽然下达,可在凤州决战,我方优势并不明显,若对方施出断尾战术,强行突围,也不是不可能,除非……
“都风南,你到底给朕说说看,叫你办的事情到底怎么样?”目光落到站在墙边地都风南身上,为了防备我有个闪失,他一直留在我身边。
烦闷之下,我的语气很是不悦,都风南有些慌乱,小心的看着我,很谨慎的说道:“这样的事情,总是要有三分谋划,七分运气,要说十足,微臣,微臣……微臣……”
“陛下,都风南大人一直兢兢业业,紫暄虽不知陛下到底因何事责备都大人,但如今大战方定,将士还需大人救治,若有过错,还请陛下延期惩处!”见到都风南说不下去,一向不多言地紫暄意外站出来劝阻,平淡如水地目光也自然的落到我身上!
紫暄地气质就是那种静雅若仙,宁静自然,有若一泓清潭,有她在的地方,总有清新的氛围。让人如处优美景色之中,让心中地烦躁渐渐安静下来。
被她清澈灵慧的目光注视,我也觉察到自己失言,想了想补救道:“风南,朕今日心情不好,语气重了些,无论计谋是否能成,此事你已尽力。先退下吧,那些战士比朕更需要你!”
都风南口称不敢。施礼离开时却走的很是匆忙,似乎生怕多呆一刻!
“朕有这么可怕吗?”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不解的望着紫暄!
紫暄清澈的目光中闪过一道别样的思绪,微微偏过头,脸上带笑:“陛下威仪过人,都风南大人对陛下敬畏有加。见陛下责问,当然会有所失态!”
我被她说的哑然失笑,心情反到好了不少。
此刻一脸振奋的尚懿和面带思索地马肩龙走了进来。他们在战后就出去察看战场情况。
尚懿一进来,目光先在四下一扫,见放到桌子上的几张军令纸,笑了起来:“陛下原来已经知道了详情,如今我方战败铁木真,大震军心,对今后的围歼大有帮助,依臣下所见,应该尽快将此战果公报全军,以振奋军
“等等再说吧!”我有些阑珊的拒绝。让他错愕了片刻,才小心的问道:“陛下,可有什么不妥?”
不妥?不妥多啦!
我没直接回答。而是看向马肩龙:“马护将,就你看法而言,我大宋战士和各国比较,优劣如何?”
马肩龙军旅生涯跨度三国,和蒙古交手次数极多。为人也耿直有义。从他口中说出的东西,肯定有相当大地价值!
沉默片刻。马肩龙不出所料的直接说道:“依照肩龙所见,论重骑,大宋只在金国之下,论轻骑,大宋为四国之末,论弓弩火器,大宋第一。”
尚懿听的面色大变,连一向淡雅地紫暄也有些不以为然!
我心中也很不舒服,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却被人这样贬低,多少让我有些难堪!
沉默中,尚懿挺身而出,语气到没咄咄逼人,不过其中的怒气到是很明显:“弓弩火器暂且不说,重骑,我大宋全歼蒙古,金国可有这样的战绩?轻骑,我大宋击退蒙古,几次突破蒙古拦截,遍观宋金夏三国,可有这样战绩?为何这些战绩在马护将眼中却是如此不屑一顾?”
马肩龙先看看我,然后坦然说道:“金国开国,有赖重骑良多,所以重骑战法一直都有留存,比如今日陛下所摆的阵势,和金国开国元勋金兀术的铁浮图拐子马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重骑攻阵,轻骑劫杀,不过却在一些细节变化上有所欠缺,故而肩龙说大宋重骑战法不如金国。只是如今金国无良将,早已无人可以熟练使用重骑战阵,仅以实际情况而论,大宋重骑的确可以傲视四国!”
我对这话暗自点头,关于金国的重骑,大宋有非常多的资料说明其厉害,能够以步兵在野战中,正面战胜重骑兵和轻骑兵组合的将领,就我所知,古今中外只有一个岳飞。他能胜利,是靠杰出的个人军事才能弥补了兵种之间地差异,这种才能不是能复制的,只能称之为特例,绝不能凭此就认定金国的重骑兵不厉害。
“马护将言语中肯,不知是否对重骑战法有心得?”
马肩龙摇摇头:“肩龙只是看过一些记载,比照之下,觉得陛下地重骑似乎达不到书上所言的进退还复,绵延不绝,故而有此认为,至于对重骑战法,肩龙实在谈不上什么造诣!”
进退还复,绵延不绝。
听的眼睛一亮,不错,不错,大宋一些资料上也说过类似的话语,看来,重骑还有提高的空间。
沉吟片刻,决定以后再对重骑进行改进,转而问起轻骑:“马护将,依你之见,为何轻骑在四国之下?”
“今日决战,蒙古实无天时地利,而且我观近卫轻骑作战,往往是数人对付一人,又有利器相助。结果伤亡大致相同,甚至还有略高对方地趋势。若以肩龙看法,若西夏或金国精锐骑兵处在如此有利条件下,蒙古地伤亡绝对要高过己方损失。听陛下言及,近卫轻骑已经是大宋最精锐的骑兵,所以肩龙才有此论!”
我和尚懿面面相觑,彼此脸色都很难看,可对方说地是事实,大宋骑兵的骑术的确不如西夏和金国。这也没什么好争地。
况且在他们进来前,我已经现轻骑的问题,马肩龙这种说法,只是将问题说的更直白一些。
就在我再度感到烦心的时刻,马肩龙却突然振奋起来,望着我说道:“陛下其实不用烦心。以大宋如今的能力,绝对有办法正面对抗蒙古轻骑!”
我听的精神一震,试探问道:“可是今天使用的火器?”
马肩龙微微一怔。想了想才说道:“火器的威力的确惊天动地,但这些东西太过依赖辎重,若仅仅用以防守还没问题,若想正面对抗蒙古轻骑,今天使用地那些,只怕作用不大!”
他这话让我极为赞赏,火器是厉害,可是局限也很大,一旦对方从你射程内逃脱,你总不能拖着上千斤的大炮跟着对方追吧?投掷火器更是有距离限制。火器弓弩绝对不能离开后方增援。这些东西防御或者特定的条件下,威风无比。可换个环境,那还真不好说。
想到这里。我热切的看着马肩龙,心中有个预感,他似乎能解决困扰我的大难题。
马肩龙略微垂下眼神,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很小的纸筒,然后递给紫暄。让她检查后拿过来给我看。
其实他一拿出来。我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药弹定装纸筒。里面有火药铅弹,作为火枪地子弹。经过数年研究,在大宋原有突火枪的基础上,研究出火绳枪,随即又研究出轮燧枪,但因为技术问题,这种枪的射程很近,杀伤力很小,若加大药量,又会炸膛。在实战上,远远没有大炮好用,甚至连弓弩都不如。
可以说这种轮燧枪只是试验产品,无多大实用价值。不过火器专家周云阳想到一种使用这种枪地方法,就是多加几根枪管,近距离射击。按照他的想法,经过多次改进,研究出一种三管轮燧手枪。这种手枪的威力射程就在二十米内,不过因为有三个枪管,杀伤力还是很厉害,至少在十五米内,一枪可以打烂人的胸膛。现在军中常用的连环弩在这个距离,可以将人体射穿!
在我看来,这种轮隧手枪实在太过粗糙,其事实上就是将三根突火枪捆到一起,然后加上引火轮燧和手柄,在射和使用上有了改进,射程无多大进展。不过这种东西怎么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为了获得数据,也为了更好的激励工匠们改进,加上这种火枪的制造工艺也很简单,造价不高。我就接受参谋总长吴武的建议,将这种三管轮燧手枪作为标准装备,配备给了翼骑兵。
整个大宋也只有一支翼骑兵,就是杨沃衍带领的护卫翼骑,人数一万!至于这个药弹定装纸筒也是我弄出来,这个很简单,装一定量地火药再放入铅弹,然后用纸筒封起来,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将纸筒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确认就是个普通纸筒后,我的目光又停在马肩龙身上。
“陛下,肩龙以外,若要对抗蒙古轻骑,当以长对短。和蒙人相比,大宋长处不在于骑战,而在器械革新上,比如这种火器,近距下,可以一枪打烂蒙骑地脑袋,完全可称利器,为何陛下不大力推广?”
“这种东西射程有限,还不如弓弩好用,所以朕只配给了翼骑兵部队。”
马肩龙很是古怪看了我一眼,然后沉声问道:“请问陛下为何成立翼骑部队?翼骑装备和战术如何为何成立?
我想了想,就将成立翼骑部队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所谓翼骑兵,其实是我特意建立的护卫中军辅助部队,护卫中军主力是重装步兵!在大宋,重装步兵一直是军队中的作战主力,所以护卫中军的重步兵战力冠绝大宋。护卫中军地统帅,护驾将军墨平,战术能力在大宋可以排在前三甲。护卫中军地二万重步和五千护卫轻骑由他亲自指挥,我没插过手。
如果单从防御来说,拥有重甲,钢矛,巨盾,战阵,强弩,火器,骑卫地护卫中军是很难被击败。他们在战场上就是坚固地城堡。防御力,杀伤力,都很出色,无惧任何兵种,如果作为战场的支撑部队来说,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他们的缺点和优点也是一样鲜明----他们的主动攻击能力不强!五千轻骑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进攻。而是用来防御重步方阵的后方和侧翼,有了这些轻骑的策应,这些重装步兵将可以灵活面对任何方向上地攻击。战力至少提高一半,原本转动缓慢的缺点也得到弥补。
护卫中军组建之后,也上过几次战场,取得不小成绩,特别是北伐金国时,以铁枪重盾,大破金国皇家精锐骑兵,更是让大宋上下振奋不已。后来护卫中军得到扩充,装备也更换一新,防御力越强大。这个时候我突然现重步的移动很成问题。特别是战场上,若无己方部队从旁边策应,他们根本无法独立支撑起一场歼灭战斗。他们算的上王牌,但要想胜利,却要靠其他部队。
若是三卫军一起出动,那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反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可要是独立使用,那就非要给这支部队找到配合部队。比如孟珙这次巩州之战。赵范的三万青龙骑兵事实上就是配合墨平的护卫中军!
这个问题在别地部队也就罢了,但我的三卫军从建立起,我就意图将他们打造成可以独立作战并取得胜利的部队。近卫亲军,是重甲和轻骑地组合部队,这种组合的威力绝对可以支撑起一场战斗,比如今天的战斗就是重甲和轻骑配合作战。至于亲卫禁军,就是在我亲征时负责保护我,平时就当做快反应部队使用,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可以适应任何情况。只有护卫中军,派他们出去的时候,总要多考虑很多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组建了翼骑兵。
翼骑兵和其他骑兵主要区别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装备,一个是战术。一套完整的翼骑兵装备包括一匹优良战马,专用马鞍马镫,长颈马刺,特制内衣军服,锁子甲,头盔,护颈护喉甲,胸甲,背甲,肩甲,臂甲,腿甲,两把轮燧三管短枪,三箭骑兵弩,挂旗长枪,马刀,重型斩马刀,或者特别定制的战锤或棍棒之类的重型兵器。
别看这些东西说来烦琐,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很轻便,比重骑兵要轻的多。所有盔甲加起来,也只有-公斤。老实说,无论是重骑兵还是翼骑兵,最麻烦的就是这些护甲。重骑兵地全身护甲暂且不说,就说翼骑兵。
特制军服和锁子甲都好说,这些都可以批量生产,但这些护甲就全都是制成半成品后,最终按照每个人的体型组合而成,可说每件都是量身定制。
在用料上,更是不惜工本。头盔一般是半球形,前面不仅铸造有钢铁帽檐,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柳叶护鼻,保护脆弱地鼻梁,用头盔上的蝶形螺母将其固定紧实。护颈护喉甲更像一个金属甲片制成的围脖,用细密的钢丝和甲片编制成龙虾式小层片结构,挂于头盔上,作战的时候,将前方暗扣压紧,就能有效防御对喉颈地攻击。
这胸甲也是由抛光地钢板制成,厚度3-5毫米不等,由中央打出棱脊的整块胸板以及铆接在反面皮带上地五块钢片组成的护腹两大部分组合而成。这种钢甲极为坚固,可以抵御用火枪打出的铅弹,不逊色于重甲骑兵。
背甲和胸甲一样,也是组合式的设计,由同样数量的甲片缀连而成,胸甲和背甲之间以带扣和皮带相连接。若不穿背甲,则在背后用交叉革带将胸甲捆在胸前,革带交叉的地方还插着一个金属圆板。
肩甲的主体是一块锻成弧形的钢板,向前向后延展,可以护住腋窝和肩胛。在这块甲板下方还接着几块层片状甲片,可以将整个上臂正面护住,最末一块甲片的边缘切成“s”形凸起,遮盖了部分手肘。
小臂护甲则包括两块弧形的坚固甲片,一块较长的保护着小臂正面,必要时可用来挡住敌人兵器,另一块则较短,固定在手腕附近,以皮带捆扎停当。这种臂甲已经成为大宋主力军服的标准配置,不少战士在实际使用中,就是将其当成小型盾牌来用,效果非常好。
至于腿甲,则是用甲片作成下摆,铆接在胸甲的下方,类似于步人甲下摆,不过长度要缩短不少,只是保护大腿位置!
这些盔甲极为优良可靠,而且后期加工成型都是根据战士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做,因此穿着上不仅舒适,而且不会妨碍身体的活动,比之全身重甲要灵活轻便的多。
近卫翼骑兵的胸甲上面还有铜制的黄龙图案遮盖难看的铆钉钉头,最醒目的就是胸甲心脏位置这里,特别镶嵌了一枚黄龙戴王冠的胸章,除了好看和表明身份外,还有护心镜的作用。
若说这些只是加强翼骑兵的防护外,那他们装备的武器就更是惊人。三箭骑兵弩,挂旗长枪,马刀,重型斩马刀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精工细作的上品兵器,就连轮燧短枪,虽然射程短,但近距离内杀伤力也不容小看。
除了这些,翼骑兵战士的挑选也是精益求精,是从数十万人中比选出来,个个身手不凡,而他们的统帅就是杨沃衍。选择他为翼骑兵的主将,一是他的忠诚和能力,二是他对骑兵的理解,其他方面反到是次要的。
因为这些装备,就让翼骑兵拥有了略逊重甲的防御,又有可媲美轻骑的移动,成为介于重甲和轻骑之间的一个骑兵兵种,其战术思想也和这两个兵种有很大不同。重骑兵最大的威胁是集团冲锋,而要做到这一点,重骑兵就必须排列成密集阵形。轻骑兵最大威胁是灵活性,若要做到此点,部队排列就要相对散乱,要留有很大空隙。
于是我就针对翼骑介于重骑和轻骑之间的这个特点,制定出一种翼扫的战术,来配合护卫中军。所谓翼扫实际上就是将翼骑兵排列的很分散,成为一个长长的横列,然后向中间挤压,配合重步将敌人消灭。因为翼骑兵有坚强的防御,又有媲美轻骑的灵活,在重步击溃敌人后,他们就可以对敌人进行歼灭追杀,扩大战果。可以说,这种翼骑兵,天生就是做为重步兵的补充出现的。
而且在我的想法,马肩龙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骑兵将领,已经被我内定为翼骑兵部队将领,等这次大战结束,他就要上任。
这番话要说清楚,实在费了我的一番口舌,特别是提到要将马肩龙任命为新的翼骑兵将领时,马肩龙双眼中的感激有若实质,让我非常清楚的知道,他对这个职位,是极为满意。
我的话音落地好一会儿,大家还在回味,马肩龙却很是遗憾的叹了一口气:“陛下只怕想错啦!”
我方损失最重的就是轻骑兵,损失四千多人,而他们消灭的蒙古骑兵也只有四千多人,不到五千的样子。看上去损失差不多,可是事实情况是,蒙古一方是在极端不利的地形,无法展开惯用的战术,上有弩箭袭击,下有骑兵围攻,而且装备逊色的情况下和我方交手,结果还是这样,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大宋最精锐的轻骑兵和蒙古轻骑比起来,相差至少二个等级。这个结论和我在战场上见到的基本一致,论骑战,近卫轻骑实在不如蒙古人。
近卫轻骑已经是大宋顶尖的骑兵,若他们的表现是这样,那其他军团的骑兵也不会好到那里去。而且大宋立国以来,骑兵一直是弱项,若非我从金国缴获大批战马,建立了牧场,再加上其他渠道获得的战马,大宋根本建立不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本来我竭尽全力展骑兵,就是想以骑制骑,可是今天这个结果告诉我一件事情: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宋的骑兵是无法和蒙古正面较量的,就像蒙古无法和大宋较量步兵一样。
另外,丧生在火炮攻击下的蒙古人大约在三千到五千,主要还是我方火炮攻击突然猛烈,加上战术地形的配合,让蒙古人措手不及,如果是在野战过程使用火炮,其威力还要打个折扣。
整体上说,这次对决最让我满意的是重骑兵。他们的损失不到千人,很少有被直接杀死的,大多数是倒在地上,被对方或者己方的马蹄踩死。但他们战果实在很辉煌,战损比例几乎是比,战场上最多的就是蒙古重甲骑兵地尸体,那一片片血泊中的残缺手脚,足以证明近卫重骑的战绩。就算后来重骑被对方纠缠住,损失也不大。很多人只是受伤,真正死在对方手上的,很少!
看来在装备胜于战术的情况下,我方对蒙古占据绝对优势,就算被对方包围,我方损失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方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损失取得这样的成绩,最多只能算个平分秋色,甚至还略微有些失色。
轻轻将这些统计数字放到桌上,我又走上城墙边,看着城墙下那些清理战场的战士们,他们忙碌地身影穿梭不停,不时还可以听见怒骂和嘲笑,很有劲头,显然,他们认为这次是自己一方胜利啦!
对我而言。这次会战,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我多少有些不甘心和失望。近卫轻骑的表现让我对展骑兵丧失了不少信心。大规模展重骑,更是不切实际的选择,何况失去今天这样的有利形式,重骑还能有多大作用,实在值得怀疑。
就算重骑的表现如此夺目。但我心中很清楚。重骑已经是日落西山,今后仍然是轻骑地天下。直到军事技术再度革新。这个过程要多少时间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十年二十年内是不要想啦!
但依照大宋现在的展度,最多不过十年,大宋和蒙古将不可并存,到时决战就是不可避免,别看火器在这里威风,可真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算了吧,拿根烧火棍都比它们可靠!
这些问题别人不会替我考虑,很多人甚至都不明白,他们只见到今天击退蒙古人,就以为我方胜利,蒙古骑兵不过如此,但这种胜利,却是在警告我们一个事实:若不解决骑兵对抗问题,就不要想征服蒙古人!
骑兵,骑兵……以本能为技能者强,以适应环境地技能强,以符合自己的技能强!
以骑兵论,大宋在这三个方面都不占据优势!
“要不要在全国或者某些地区推广养马?”
很自然的,我想到历代解决这个难题的马政。
马政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养骑于民,就算骑战术上有欠缺,我人数上弥补,单挑不行就群殴,耗都耗死你。但其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伤民,对民生妨碍很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养头牛远远比养匹马合算。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一个普通家庭,是养辆坦克合算,还是养辆卡车合算?
若没有这些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支持,马政从何谈起?强制推行?只怕又是一场内乱!
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是一团乱麻,烦躁不安!
何况铁木真今天虽然退去,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重创,但情况还不容乐观,他手里地兵力应该还有近十万,甚至有没有隐藏兵力,这都不太好说。
合围的军令虽然下达,可在凤州决战,我方优势并不明显,若对方施出断尾战术,强行突围,也不是不可能,除非……
“都风南,你到底给朕说说看,叫你办的事情到底怎么样?”目光落到站在墙边地都风南身上,为了防备我有个闪失,他一直留在我身边。
烦闷之下,我的语气很是不悦,都风南有些慌乱,小心的看着我,很谨慎的说道:“这样的事情,总是要有三分谋划,七分运气,要说十足,微臣,微臣……微臣……”
“陛下,都风南大人一直兢兢业业,紫暄虽不知陛下到底因何事责备都大人,但如今大战方定,将士还需大人救治,若有过错,还请陛下延期惩处!”见到都风南说不下去,一向不多言地紫暄意外站出来劝阻,平淡如水地目光也自然的落到我身上!
紫暄地气质就是那种静雅若仙,宁静自然,有若一泓清潭,有她在的地方,总有清新的氛围。让人如处优美景色之中,让心中地烦躁渐渐安静下来。
被她清澈灵慧的目光注视,我也觉察到自己失言,想了想补救道:“风南,朕今日心情不好,语气重了些,无论计谋是否能成,此事你已尽力。先退下吧,那些战士比朕更需要你!”
都风南口称不敢。施礼离开时却走的很是匆忙,似乎生怕多呆一刻!
“朕有这么可怕吗?”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不解的望着紫暄!
紫暄清澈的目光中闪过一道别样的思绪,微微偏过头,脸上带笑:“陛下威仪过人,都风南大人对陛下敬畏有加。见陛下责问,当然会有所失态!”
我被她说的哑然失笑,心情反到好了不少。
此刻一脸振奋的尚懿和面带思索地马肩龙走了进来。他们在战后就出去察看战场情况。
尚懿一进来,目光先在四下一扫,见放到桌子上的几张军令纸,笑了起来:“陛下原来已经知道了详情,如今我方战败铁木真,大震军心,对今后的围歼大有帮助,依臣下所见,应该尽快将此战果公报全军,以振奋军
“等等再说吧!”我有些阑珊的拒绝。让他错愕了片刻,才小心的问道:“陛下,可有什么不妥?”
不妥?不妥多啦!
我没直接回答。而是看向马肩龙:“马护将,就你看法而言,我大宋战士和各国比较,优劣如何?”
马肩龙军旅生涯跨度三国,和蒙古交手次数极多。为人也耿直有义。从他口中说出的东西,肯定有相当大地价值!
沉默片刻。马肩龙不出所料的直接说道:“依照肩龙所见,论重骑,大宋只在金国之下,论轻骑,大宋为四国之末,论弓弩火器,大宋第一。”
尚懿听的面色大变,连一向淡雅地紫暄也有些不以为然!
我心中也很不舒服,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却被人这样贬低,多少让我有些难堪!
沉默中,尚懿挺身而出,语气到没咄咄逼人,不过其中的怒气到是很明显:“弓弩火器暂且不说,重骑,我大宋全歼蒙古,金国可有这样的战绩?轻骑,我大宋击退蒙古,几次突破蒙古拦截,遍观宋金夏三国,可有这样战绩?为何这些战绩在马护将眼中却是如此不屑一顾?”
马肩龙先看看我,然后坦然说道:“金国开国,有赖重骑良多,所以重骑战法一直都有留存,比如今日陛下所摆的阵势,和金国开国元勋金兀术的铁浮图拐子马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重骑攻阵,轻骑劫杀,不过却在一些细节变化上有所欠缺,故而肩龙说大宋重骑战法不如金国。只是如今金国无良将,早已无人可以熟练使用重骑战阵,仅以实际情况而论,大宋重骑的确可以傲视四国!”
我对这话暗自点头,关于金国的重骑,大宋有非常多的资料说明其厉害,能够以步兵在野战中,正面战胜重骑兵和轻骑兵组合的将领,就我所知,古今中外只有一个岳飞。他能胜利,是靠杰出的个人军事才能弥补了兵种之间地差异,这种才能不是能复制的,只能称之为特例,绝不能凭此就认定金国的重骑兵不厉害。
“马护将言语中肯,不知是否对重骑战法有心得?”
马肩龙摇摇头:“肩龙只是看过一些记载,比照之下,觉得陛下地重骑似乎达不到书上所言的进退还复,绵延不绝,故而有此认为,至于对重骑战法,肩龙实在谈不上什么造诣!”
进退还复,绵延不绝。
听的眼睛一亮,不错,不错,大宋一些资料上也说过类似的话语,看来,重骑还有提高的空间。
沉吟片刻,决定以后再对重骑进行改进,转而问起轻骑:“马护将,依你之见,为何轻骑在四国之下?”
“今日决战,蒙古实无天时地利,而且我观近卫轻骑作战,往往是数人对付一人,又有利器相助。结果伤亡大致相同,甚至还有略高对方地趋势。若以肩龙看法,若西夏或金国精锐骑兵处在如此有利条件下,蒙古地伤亡绝对要高过己方损失。听陛下言及,近卫轻骑已经是大宋最精锐的骑兵,所以肩龙才有此论!”
我和尚懿面面相觑,彼此脸色都很难看,可对方说地是事实,大宋骑兵的骑术的确不如西夏和金国。这也没什么好争地。
况且在他们进来前,我已经现轻骑的问题,马肩龙这种说法,只是将问题说的更直白一些。
就在我再度感到烦心的时刻,马肩龙却突然振奋起来,望着我说道:“陛下其实不用烦心。以大宋如今的能力,绝对有办法正面对抗蒙古轻骑!”
我听的精神一震,试探问道:“可是今天使用的火器?”
马肩龙微微一怔。想了想才说道:“火器的威力的确惊天动地,但这些东西太过依赖辎重,若仅仅用以防守还没问题,若想正面对抗蒙古轻骑,今天使用地那些,只怕作用不大!”
他这话让我极为赞赏,火器是厉害,可是局限也很大,一旦对方从你射程内逃脱,你总不能拖着上千斤的大炮跟着对方追吧?投掷火器更是有距离限制。火器弓弩绝对不能离开后方增援。这些东西防御或者特定的条件下,威风无比。可换个环境,那还真不好说。
想到这里。我热切的看着马肩龙,心中有个预感,他似乎能解决困扰我的大难题。
马肩龙略微垂下眼神,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很小的纸筒,然后递给紫暄。让她检查后拿过来给我看。
其实他一拿出来。我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药弹定装纸筒。里面有火药铅弹,作为火枪地子弹。经过数年研究,在大宋原有突火枪的基础上,研究出火绳枪,随即又研究出轮燧枪,但因为技术问题,这种枪的射程很近,杀伤力很小,若加大药量,又会炸膛。在实战上,远远没有大炮好用,甚至连弓弩都不如。
可以说这种轮燧枪只是试验产品,无多大实用价值。不过火器专家周云阳想到一种使用这种枪地方法,就是多加几根枪管,近距离射击。按照他的想法,经过多次改进,研究出一种三管轮燧手枪。这种手枪的威力射程就在二十米内,不过因为有三个枪管,杀伤力还是很厉害,至少在十五米内,一枪可以打烂人的胸膛。现在军中常用的连环弩在这个距离,可以将人体射穿!
在我看来,这种轮隧手枪实在太过粗糙,其事实上就是将三根突火枪捆到一起,然后加上引火轮燧和手柄,在射和使用上有了改进,射程无多大进展。不过这种东西怎么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为了获得数据,也为了更好的激励工匠们改进,加上这种火枪的制造工艺也很简单,造价不高。我就接受参谋总长吴武的建议,将这种三管轮燧手枪作为标准装备,配备给了翼骑兵。
整个大宋也只有一支翼骑兵,就是杨沃衍带领的护卫翼骑,人数一万!至于这个药弹定装纸筒也是我弄出来,这个很简单,装一定量地火药再放入铅弹,然后用纸筒封起来,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将纸筒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确认就是个普通纸筒后,我的目光又停在马肩龙身上。
“陛下,肩龙以外,若要对抗蒙古轻骑,当以长对短。和蒙人相比,大宋长处不在于骑战,而在器械革新上,比如这种火器,近距下,可以一枪打烂蒙骑地脑袋,完全可称利器,为何陛下不大力推广?”
“这种东西射程有限,还不如弓弩好用,所以朕只配给了翼骑兵部队。”
马肩龙很是古怪看了我一眼,然后沉声问道:“请问陛下为何成立翼骑部队?翼骑装备和战术如何为何成立?
我想了想,就将成立翼骑部队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所谓翼骑兵,其实是我特意建立的护卫中军辅助部队,护卫中军主力是重装步兵!在大宋,重装步兵一直是军队中的作战主力,所以护卫中军的重步兵战力冠绝大宋。护卫中军地统帅,护驾将军墨平,战术能力在大宋可以排在前三甲。护卫中军地二万重步和五千护卫轻骑由他亲自指挥,我没插过手。
如果单从防御来说,拥有重甲,钢矛,巨盾,战阵,强弩,火器,骑卫地护卫中军是很难被击败。他们在战场上就是坚固地城堡。防御力,杀伤力,都很出色,无惧任何兵种,如果作为战场的支撑部队来说,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他们的缺点和优点也是一样鲜明----他们的主动攻击能力不强!五千轻骑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进攻。而是用来防御重步方阵的后方和侧翼,有了这些轻骑的策应,这些重装步兵将可以灵活面对任何方向上地攻击。战力至少提高一半,原本转动缓慢的缺点也得到弥补。
护卫中军组建之后,也上过几次战场,取得不小成绩,特别是北伐金国时,以铁枪重盾,大破金国皇家精锐骑兵,更是让大宋上下振奋不已。后来护卫中军得到扩充,装备也更换一新,防御力越强大。这个时候我突然现重步的移动很成问题。特别是战场上,若无己方部队从旁边策应,他们根本无法独立支撑起一场歼灭战斗。他们算的上王牌,但要想胜利,却要靠其他部队。
若是三卫军一起出动,那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反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可要是独立使用,那就非要给这支部队找到配合部队。比如孟珙这次巩州之战。赵范的三万青龙骑兵事实上就是配合墨平的护卫中军!
这个问题在别地部队也就罢了,但我的三卫军从建立起,我就意图将他们打造成可以独立作战并取得胜利的部队。近卫亲军,是重甲和轻骑地组合部队,这种组合的威力绝对可以支撑起一场战斗,比如今天的战斗就是重甲和轻骑配合作战。至于亲卫禁军,就是在我亲征时负责保护我,平时就当做快反应部队使用,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可以适应任何情况。只有护卫中军,派他们出去的时候,总要多考虑很多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组建了翼骑兵。
翼骑兵和其他骑兵主要区别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装备,一个是战术。一套完整的翼骑兵装备包括一匹优良战马,专用马鞍马镫,长颈马刺,特制内衣军服,锁子甲,头盔,护颈护喉甲,胸甲,背甲,肩甲,臂甲,腿甲,两把轮燧三管短枪,三箭骑兵弩,挂旗长枪,马刀,重型斩马刀,或者特别定制的战锤或棍棒之类的重型兵器。
别看这些东西说来烦琐,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很轻便,比重骑兵要轻的多。所有盔甲加起来,也只有-公斤。老实说,无论是重骑兵还是翼骑兵,最麻烦的就是这些护甲。重骑兵地全身护甲暂且不说,就说翼骑兵。
特制军服和锁子甲都好说,这些都可以批量生产,但这些护甲就全都是制成半成品后,最终按照每个人的体型组合而成,可说每件都是量身定制。
在用料上,更是不惜工本。头盔一般是半球形,前面不仅铸造有钢铁帽檐,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柳叶护鼻,保护脆弱地鼻梁,用头盔上的蝶形螺母将其固定紧实。护颈护喉甲更像一个金属甲片制成的围脖,用细密的钢丝和甲片编制成龙虾式小层片结构,挂于头盔上,作战的时候,将前方暗扣压紧,就能有效防御对喉颈地攻击。
这胸甲也是由抛光地钢板制成,厚度3-5毫米不等,由中央打出棱脊的整块胸板以及铆接在反面皮带上地五块钢片组成的护腹两大部分组合而成。这种钢甲极为坚固,可以抵御用火枪打出的铅弹,不逊色于重甲骑兵。
背甲和胸甲一样,也是组合式的设计,由同样数量的甲片缀连而成,胸甲和背甲之间以带扣和皮带相连接。若不穿背甲,则在背后用交叉革带将胸甲捆在胸前,革带交叉的地方还插着一个金属圆板。
肩甲的主体是一块锻成弧形的钢板,向前向后延展,可以护住腋窝和肩胛。在这块甲板下方还接着几块层片状甲片,可以将整个上臂正面护住,最末一块甲片的边缘切成“s”形凸起,遮盖了部分手肘。
小臂护甲则包括两块弧形的坚固甲片,一块较长的保护着小臂正面,必要时可用来挡住敌人兵器,另一块则较短,固定在手腕附近,以皮带捆扎停当。这种臂甲已经成为大宋主力军服的标准配置,不少战士在实际使用中,就是将其当成小型盾牌来用,效果非常好。
至于腿甲,则是用甲片作成下摆,铆接在胸甲的下方,类似于步人甲下摆,不过长度要缩短不少,只是保护大腿位置!
这些盔甲极为优良可靠,而且后期加工成型都是根据战士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做,因此穿着上不仅舒适,而且不会妨碍身体的活动,比之全身重甲要灵活轻便的多。
近卫翼骑兵的胸甲上面还有铜制的黄龙图案遮盖难看的铆钉钉头,最醒目的就是胸甲心脏位置这里,特别镶嵌了一枚黄龙戴王冠的胸章,除了好看和表明身份外,还有护心镜的作用。
若说这些只是加强翼骑兵的防护外,那他们装备的武器就更是惊人。三箭骑兵弩,挂旗长枪,马刀,重型斩马刀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精工细作的上品兵器,就连轮燧短枪,虽然射程短,但近距离内杀伤力也不容小看。
除了这些,翼骑兵战士的挑选也是精益求精,是从数十万人中比选出来,个个身手不凡,而他们的统帅就是杨沃衍。选择他为翼骑兵的主将,一是他的忠诚和能力,二是他对骑兵的理解,其他方面反到是次要的。
因为这些装备,就让翼骑兵拥有了略逊重甲的防御,又有可媲美轻骑的移动,成为介于重甲和轻骑之间的一个骑兵兵种,其战术思想也和这两个兵种有很大不同。重骑兵最大的威胁是集团冲锋,而要做到这一点,重骑兵就必须排列成密集阵形。轻骑兵最大威胁是灵活性,若要做到此点,部队排列就要相对散乱,要留有很大空隙。
于是我就针对翼骑介于重骑和轻骑之间的这个特点,制定出一种翼扫的战术,来配合护卫中军。所谓翼扫实际上就是将翼骑兵排列的很分散,成为一个长长的横列,然后向中间挤压,配合重步将敌人消灭。因为翼骑兵有坚强的防御,又有媲美轻骑的灵活,在重步击溃敌人后,他们就可以对敌人进行歼灭追杀,扩大战果。可以说,这种翼骑兵,天生就是做为重步兵的补充出现的。
而且在我的想法,马肩龙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骑兵将领,已经被我内定为翼骑兵部队将领,等这次大战结束,他就要上任。
这番话要说清楚,实在费了我的一番口舌,特别是提到要将马肩龙任命为新的翼骑兵将领时,马肩龙双眼中的感激有若实质,让我非常清楚的知道,他对这个职位,是极为满意。
我的话音落地好一会儿,大家还在回味,马肩龙却很是遗憾的叹了一口气:“陛下只怕想错啦!”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0/635/4123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