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钱塘潮涌有无规律

推荐阅读:诡三国马月猴年斐潜诡三国龙魔血帝我要莽穿娱乐圈董晴柔周惢陈枫林妃岚我要莽穿娱乐圈胖子爱吃炖豆角董晴柔周惢陈枫林妃岚我要莽穿娱乐圈全职灵尊刘昊全职灵尊润德先生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位于北纬30度至31度之间。从天文因素来说,南岸湾口附近属非正规半日潮,其余部位的潮汐均属半日潮,即一日有两次潮汐涨落,每次涨落历时12小时25五分左右,两次涨落的幅度略有差别。
    因此说“一年一度钱江潮”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这种说法容易给不了解真相的人一个错觉,以为钱塘江潮一年只有一次观潮的时机。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每个月都有两次大潮汛,每次大潮汛都有三、五天适合观赏涌潮。
    阴历每月有两次大潮汛,分别在朔(初一)日之后两三天和望(十五)日之后两三天,而在上、下弦之后的两三天则分别为小潮汛。每年阳历3月下半月至9月上半月,太阳偏向北半球时,朔汛大潮大于望汛大潮,且在大潮期间日潮总是大于夜潮;而在9月下半月至次年3月上半月,太阳偏向南半球时,情况正好相反,朔汛大潮小于望汛大潮,大潮期间的日潮也总是小于夜潮。越接近春分和秋分,这种差异越小;愈接近夏至和冬至,这种差异愈大。就全年而言,则以春分和秋分前后的大潮较大。至于这两个时期的大潮哪个大,则有19.6年的周期变化,其中一半时间春分大潮大,另一半时间秋分大潮大,两者的差别也由小逐渐增大,然后又由大逐渐减小。潮涌为什么会这么有规律呢?
    我们知道,海洋潮汐是由海洋水体受天体(主要是月亮和太阳)引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周期性运动。因此,潮汐的涨落有一定的规律。
    既然潮汐是海洋水体受天体引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周期性运动,那它应该是周而复始、永不误期的。钱塘江涌潮为海洋潮波在钱塘江河口这种特殊地形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当然也应遵守这种规律。可是,为什么唐代的孙承宗在他的《江潮》一诗中却写道:“休嫁弄潮儿潮今亦失信;乘我油壁车,去向钱塘问”。他所谓的失信,也称失期,就是该有涌潮的时候,看不见涌潮,这是为什么。
    对此,一个问题摆在地理学者们的面前,汹涌壮观的钱塘江潮究竟有没有失信于人?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曾有“钱塘江潮失期不至”的记载。
    德枯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初次来到杭州,对涌潮之事一无所知,他们将营地驻扎在钱塘江的干沙滩上。这一盲目的行为让杭州百姓和宋室暗喜,因为在他们以往的生活中,涌潮过不了几天就会如期而至了。他们急切盼望涌潮到来,将元军连营卷去,以解被破诚之险。谁知,一连三天过去了,一点涌潮的影子都见不着,大宋百姓无不为之大惊,认为天助元军,宋皇朝天数已尽。为此,吴兴华《钱塘江怀古》诗中有“铁甲电江潮不上”之句。元末至正27年也有“元灭之时……潮亦不至,但略见江水微涨而已”的记载。难怪明代田汝成会发出“昔宋末海潮不波而亡宋,元末海潮不波而亡元,亦天数之一终也。盖杭州是闹潮,不闹,是其变矣”的感慨。
    无独有偶,明末顺治二年(1*5年)六月,清兵*杭州时,多铎进取浙江,将营驻扎在江岸,明朝士兵心里窃喜,以为他们必定逃不掉涌潮带来的灾难,但出乎意料,江潮并没有如期出现。此外,明代嘉靖十三年和二十六年(1534和1547年),清代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道光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841年至1845年),都有涌潮失期的记载。明人称这种现象称为“冻死潮”“晒死期”等。
    潮水为什么该涨的时候不涨,不该涨的时候反而巨浪滔天呢?这跟钱塘江河口的地理有密切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江道的演变,杭州的潮势慢慢有所衰退。另外,钱塘江河口的泥沙主要来自大海,涨潮流中挟带着大量泥沙,落潮时部分泥沙落淤在河口段,靠每年汛期上游来的山水将泥沙往下冲移。一旦遇上雨少天旱,山水流量小的年份,便造成河口泥沙堆积,妨碍潮波传播。当江道淤塞较严重时,涌潮便不能到达杭州。所以,涌潮失期并不表示没有产生涌潮,有可能是传播受阻,无法达到杭州。
    通常来讲,涌潮总是有规律地在钱塘江上出现,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偶尔也会“失信”于人,这也是钱塘江潮最令人捉摸不定的地方。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0/620/4100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