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月逆
推荐阅读:玄尘道途刘玉长孙蓉、高景飞芷萱、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谍血丹心周之煜、谍血丹心沉默似铁、谍血丹心、神通不朽、虚拟尽头、重生老婆粉:爱豆竟然暗恋我、特级厨师杨振兴高园园、
史思明嚣张狂妄,擅自杀死节度副使和判官,还扬言要诛杀李光弼,传到朝中又是一番风浪。但原先力主削史思明权柄的宰相张镐已被贬黜,李光弼成了史思明的冤家对头,朝中反对史思明者未成气候。而他毕竟还对皇帝称臣,皇帝也不愿在这个时候再多生事端,只得怀柔安抚,派中使前往范阳宣慰,称此事都是乌承恩自己谋夺高位野心所致,与李光弼也绝无干系,把责任全都推到已死的乌承恩身上。
史思明经此一事,效忠唐室之心更为动摇。此时正好三司处置投敌官吏的文书也传至范阳,分六等定罪,达奚珣等主动投敌、为虎作伥的十八人斩于市,陈希烈等七人赐死,其余或杖或流放或贬官,只要接受安禄山任命的官员全都惩处。史思明听到这个消息,对部下说:“陈希烈等人都是朝廷的大臣,上皇弃之不顾,自幸蜀地,使他们沦落安禄山之手。如今他们仍不能免死,何况我们这些原本就追随安禄山造反的人?”部下将领都自危恐惧,劝他拥兵自立。史思明此时已有这样的念头,但苦于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反叛,只得按兵不动见机行事。
没过多久,这个机会便自己送上门来,诱得他顾不上名义脸面公然叛唐了。
史思明降后,叛军仅剩安庆绪一支力量占据相州,与蔡希德等会合后慢慢又扩充到周边七州六十余城。皇帝回京后正式得到太上皇加冕,先后立皇后、太子,处置降官整顿朝政,势力已经稳固,这时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铲除安庆绪。为此皇帝先将亲女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可汗,以争取回纥兵力支持;七八月间先后召郭子仪、李光弼入朝,分别加中书令、侍中,商议讨伐安庆绪之事。
九月二十一日,皇帝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及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和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共七名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率领步、骑二十万前往讨伐安庆绪,旋即又命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关内及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率兵助战。
而安庆绪那边,不仅兵力大不如官军,内部团糟乱。安庆绪此人可说是昏庸无能、鼠目寸光到了极点。他被官军大败逃到相州,刚一安顿下来,立刻就把心思都花在了享乐上。他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日夜纵酒放歌,醉生梦死,朝政全都扔给高尚和张通儒处理。偏偏这两个人又不和,争权夺势,政令不通纲纪不存。此时安庆绪麾下最有才略的大将当属蔡希德,所部也是最精锐的兵力。此人性格直率,喜好直言,在安庆绪面前揭露高张二人夺权乱政,被高张忌恨,张通儒便进谗言杀了他。蔡希德部下数千人纷纷离军而逃,其他将领也心怀怨怒不愿给安庆绪卖命。安庆绪又命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总领兵权,但崔乾祐刚愎好杀,治军严酷,兵将离心。
官军一下派出九名节度使、二十余万大军,对付一个只有数万残兵的安庆绪,可说是不在话下。十月初,郭子仪先引兵自卫州杏园渡过黄河,于获嘉破叛将安太清。安太清走保卫州,郭子仪进而包围卫州城。鲁炅、季广琛、崔光远分别从阳武、酸枣渡河,与李嗣业所部一起,到卫州和郭子仪会师。
卫州紧邻相州之南,相距仅一百五十里,安庆绪岂能让卫州失落。部兵力六万,分为三军,崔乾祐率上军,田成嗣率下军,安庆绪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前往卫州救安太清。两军交战,郭子仪来了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学叛军常用的请君入瓮之计,先佯装退却,引叛军来到弓箭手埋伏的军垒之下,伏兵起而射之,箭如雨下,杀得叛军大败。郭子仪俘获了安庆绪的亲弟安庆和,斩于阵前,士气大振,遂攻下卫州。
安庆绪连连败退,郭子仪等一直追到相州,许叔冀、董秦、王思礼等也相继领军而至。安庆绪兵败如山倒,前后折损三四万兵马,只剩两万多残部,退入邺城固守。郭子仪等率兵包围邺城,安庆绪自知走投无路,只得修书向范阳的史思明求援,许诺把帝位让给史思明。
史思明正是求之不得,恨不得立刻派出所有十三万范阳兵去救邺城。但惧于围邺四节度的雄厚兵力和郭子仪的威名,不敢贸然进军,只走到半路,派李归仁先率领一万步骑驻扎邺城北面六十里外的滏阳,遥助安庆绪声势。
与此同时,崔光远也克复了相州东邻魏州。九节度中,郭子仪、李光弼武功盖世自不必说,李嗣业、王思礼等也是行伍出身,善于领兵。而这崔光远,原先是和菡玉同僚的京兆少尹,打仗算不上擅长,却占据了紧邻相州的魏州。史思明看相州四周就属魏州最为薄弱,便兵分三路,一路出邢州、洺州,在相州正北;一路出冀州、贝州,在相州东北、魏州之北;另一路从洹水走水路直取魏州。
崔光远初拔魏州,城防还未及加固,史思明便引兵大举进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崔光远派部将李处崟出战,叛军势盛,李处崟连战失利,退回城内。叛军追到城下,也不攻城,故意在城门外徘徊,士兵私语说:“不是跟李将军约好了,他佯败回城为我们开城门的吗?怎么还不来?”守城士兵将这些话告诉崔光远,崔光远盛怒之下不加细思就将李处崟腰斩示众。临阵斩杀大将,军中士气大落,军心涣散,叛军气焰高涨。崔光远抵挡不住史思明攻势,脱身逃往汴州,成为九节度中第一个败退的。
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攻陷魏州,大开杀戒,凡稍有抵抗之意者如原守城军士民兵等一概屠杀不留活口,共杀三万余人,血流成河。
消息传到大军驻扎的安阳时,菡玉刚点查完新运来的粮草,正在中军帐向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汇报结果。说了一半,突然有驿卒送来六百里加急塘报,鱼朝恩一看,眉头就锁了起来。
菡玉便停下静候一旁。鱼朝恩幽幽地叹了口气,细声细气地说:“史思明这厮野心不小哇!”把塘报递给她。菡玉接过一看,竟是史思明在魏州城北筑坛祭天,自封大圣燕王,建元应天,另外还详述前几日史思明攻陷魏州后杀三万人的暴行。
三万人……尸堆在一起,都能堆成一座小山了。万一其中出点变故……乾元二年,有这么早吗?乾元二年的自己,似乎才刚离开衡山,独自一人四处游历……太久远的事,有些记不清了,她努力回忆,神思飘远,便没有听清鱼朝恩的话。
“吉少卿?”鱼朝恩又唤了一遍,菡玉才回神:“观军容有何吩咐?”
“麻烦少卿派人将此事通知各位节度使。”
菡玉还在想史思明杀三万人,接道:“前日各位节度使都已知道了。”
鱼朝恩提高了嗓门道:“什么?昨天刚生的事,他们前天就知道了?”
菡玉这才明白他说的是史思明称王一事,微微一哂:“下官这就去……”
鱼朝恩一摆手:“不用了不用了,少卿这几日为了粮草劳心劳力,这种奔波劳累的事还是让别人去吧。”另吩咐传令兵持魏州塘报到各营通知。
菡玉有些尴尬。鱼朝恩又道:“刚刚说到哪里了?少卿请继续。”
菡玉便继续向他禀报粮草细则。那厢郭子仪、王思礼等围着邺城,相距甚远;而李光弼就在安阳,不一会儿就得了消息前来求见。
李光弼神色凝重,一进帐便对鱼朝恩说:“末将现有一策,或可破安庆绪、退史思明。”
李光弼位在三公,而鱼朝恩只是开府仪同三司,虽统领全军号令九节度,也不好怠慢他,忙离席起身,迎李光弼入座,说:“司空请讲。”
李光弼道:“史思明攻下魏州,却在此祭天称王,按兵不动,定是想等我军懈怠后其不备。末将请与朔方军联兵进逼魏州城,向史思明求战。史思明曾在嘉山数败于我,前车之鉴,必不敢轻易出战。由我拖住史思明,安庆绪无人救援,旷日持久,郭司徒等就能收复邺城。一旦安庆绪败死,史思明就无以号令众军了。”
菡玉听完不由击掌道:“果然是一条围城打援、避锐击惰的好计策!如能克谐,可比当年太宗围洛阳破武牢之奇功!”
鱼朝恩却不太同意:“司空此计虽好,不过有些冒险啊……万一史思明同意出战怎么办?司空的计策不就落了空?”
李光弼自信满满道:“以我对史思明的了解,有九分把握他不会应战。”史思明与李光弼数次对阵,兵力常数倍于李光弼,却无一胜绩,对李光弼自然十分忌惮。况且这回李光弼又有九节度二十万大军作后盾,有此自信也是无可厚非的。
鱼朝恩冷笑道:“史思明之前的确是慑于司空武功威名,但如今就怕他被愤怨冲昏了头脑,狗急跳墙。”
史思明投降复叛,乌承恩一事可算一条诱因,而乌承恩又是受李光弼的指使。因此朝中主和一派多有对李光弼的微词,认为是他逼反了史思明。这鱼朝恩本是宫中宦官,安逸富贵,突然要他来沙场带兵打仗,还面临史思明这一棘手的劲敌,自然也对李光弼心存不满。此时听他说史思明惧怕他而不敢出战,忍不住出言讥讽。
李光弼却不以为忤,正色道:“与史思明迟早要有一战,不可避免,末将倒愿意当这个前锋。如果他出于意气应战,必有疏率,末将正好将他一举拿下!”
鱼朝恩道:“史思明有十三万精兵强将,司空有多少呢?总不能把咱们二十万大军全都押上去作司空的赌注吧?”
李光弼道:“如今破安庆绪是要,防史思明是其次。史思明兵分三路,魏州仅有五万人,末将请率河东及朔方三万兵马前往魏州。”
鱼朝恩道:“史思明亲率五万兵驻魏州,那都是范阳最精锐的胡骑。司空是朝廷三公,贵不可言,咱家岂能让司空冒此大险呀。”
李光弼道:“光弼一介武夫,战死沙场报效国家本就是份内之事。名衔都是陛下所赐,更当以身报陛下,何贵之有?观军容若是担心末将败绩,末将愿立下军令状。”
鱼朝恩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前有崔大夫弃魏趣汴,咱家怎么能逼司空立军令状。一路兵败事小,危及全局事大。陛下把这二十多万大军交给咱家,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咱家可怎么向陛下交代啊。”
菡玉在一旁看得气愤,抢白道:“有战役自然就会有伤亡。陛下让观军容监军,到底是为了统领各部共同伐逆平乱,还是就为了把这二十多万大军领出来遛一圈、再原样领回去?”
鱼朝恩被她气得脸色白:“吉少卿!你、你……你说得轻巧!你来做做这个观军容试试!”
李光弼喝止道:“菡玉!不可对观军容无礼,他这是为了大局着想。”
鱼朝恩接着说:“江山土地是陛下的,将士们的性命是父母大人给的,谁也别想为了自己立功勋、泄私怨拿这些去冒险!除非我不做这个观军容了!”
菡玉也气忿不平,还想和他争论,被李光弼拦住。李光弼对鱼朝恩道:“观军容言之有理,我军阵容庞大,不宜走险招,当以稳妥为上,是末将思虑不周。”拉着菡玉退出帐外。
菡玉忿然道:“师兄,你听他说的都是什么话?居然说你请战史思明是为了‘立功勋、泄私怨’?明明是他自己怕……”
李光弼道:“宦者伴伺君侧,居安久矣,骤至凶危战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在情理之中。不必苛责他了。”
菡玉道:“既然如此,何必让内侍来当观军容呢?行军打仗岂同服侍君王,只要谨慎小心不犯错就好?师兄你与郭司徒都位列三公,战功赫赫,威名远播,随便任命谁当元帅不都比这个观军容强?”
李光弼叹道:“正是因为我二人谁都可以当元帅,陛下才没有设这个元帅吧。”
菡玉一愣,压低声音道:“师兄,我冒昧问一句,如果陛下任命郭司徒为元帅,你会不服气么?”
李光弼道:“我原本是司徒部下,有今日功勋全仗司徒推举,怎么会不服气?”
菡玉道:“那不就行了,陛下何至于怕你们互相难以统制而不设元帅呢?”
李光弼半晌不语,一直走到自己营中,才说:“菡玉,你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菡玉低声道:“我明白,陛下是怕朝臣功高震主,大权旁落,再蹈上皇错信安禄山覆辙。”她抬头望向远处天际,不由长叹,“安禄山这一反,铁蹄踏破的岂止是半壁河山。丢失的土地可以夺回,毁坏的屋舍可以重建,死于战祸的人口也可以慢慢生息繁衍。但失落的人心,却再也回不来了。像太宗和李卫公那样磊落坦荡、竭诚相待的君臣之交,也只能留予后人传颂追慕了。”
李光弼也叹了口气,转而道:“本朝自建制之初起,天下兵马元帅便只由皇子担任。此次出征集九节度之兵共二十万余,可算得朝廷的主力了,不以臣子为元帅也合旧制。”
菡玉也收起喟叹,说:“可惜太子已正位东宫,十月刚行册立大典,而其余诸皇子除了赵王都还年幼。”赵王李係是皇帝次子,自小长在深宫不识兵戈,毫无领兵才略。如果建宁王没有被赐死,倒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
李光弼道:“事已至此,咱们做臣子便只管尽忠效力罢。”
菡玉笑道:“也是。合九节度之部、二十余万众,齐心合力,即使没有元帅,也能拿得下安庆绪和史思明。”
史思明经此一事,效忠唐室之心更为动摇。此时正好三司处置投敌官吏的文书也传至范阳,分六等定罪,达奚珣等主动投敌、为虎作伥的十八人斩于市,陈希烈等七人赐死,其余或杖或流放或贬官,只要接受安禄山任命的官员全都惩处。史思明听到这个消息,对部下说:“陈希烈等人都是朝廷的大臣,上皇弃之不顾,自幸蜀地,使他们沦落安禄山之手。如今他们仍不能免死,何况我们这些原本就追随安禄山造反的人?”部下将领都自危恐惧,劝他拥兵自立。史思明此时已有这样的念头,但苦于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反叛,只得按兵不动见机行事。
没过多久,这个机会便自己送上门来,诱得他顾不上名义脸面公然叛唐了。
史思明降后,叛军仅剩安庆绪一支力量占据相州,与蔡希德等会合后慢慢又扩充到周边七州六十余城。皇帝回京后正式得到太上皇加冕,先后立皇后、太子,处置降官整顿朝政,势力已经稳固,这时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铲除安庆绪。为此皇帝先将亲女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可汗,以争取回纥兵力支持;七八月间先后召郭子仪、李光弼入朝,分别加中书令、侍中,商议讨伐安庆绪之事。
九月二十一日,皇帝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及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和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共七名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率领步、骑二十万前往讨伐安庆绪,旋即又命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关内及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率兵助战。
而安庆绪那边,不仅兵力大不如官军,内部团糟乱。安庆绪此人可说是昏庸无能、鼠目寸光到了极点。他被官军大败逃到相州,刚一安顿下来,立刻就把心思都花在了享乐上。他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日夜纵酒放歌,醉生梦死,朝政全都扔给高尚和张通儒处理。偏偏这两个人又不和,争权夺势,政令不通纲纪不存。此时安庆绪麾下最有才略的大将当属蔡希德,所部也是最精锐的兵力。此人性格直率,喜好直言,在安庆绪面前揭露高张二人夺权乱政,被高张忌恨,张通儒便进谗言杀了他。蔡希德部下数千人纷纷离军而逃,其他将领也心怀怨怒不愿给安庆绪卖命。安庆绪又命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总领兵权,但崔乾祐刚愎好杀,治军严酷,兵将离心。
官军一下派出九名节度使、二十余万大军,对付一个只有数万残兵的安庆绪,可说是不在话下。十月初,郭子仪先引兵自卫州杏园渡过黄河,于获嘉破叛将安太清。安太清走保卫州,郭子仪进而包围卫州城。鲁炅、季广琛、崔光远分别从阳武、酸枣渡河,与李嗣业所部一起,到卫州和郭子仪会师。
卫州紧邻相州之南,相距仅一百五十里,安庆绪岂能让卫州失落。部兵力六万,分为三军,崔乾祐率上军,田成嗣率下军,安庆绪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前往卫州救安太清。两军交战,郭子仪来了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学叛军常用的请君入瓮之计,先佯装退却,引叛军来到弓箭手埋伏的军垒之下,伏兵起而射之,箭如雨下,杀得叛军大败。郭子仪俘获了安庆绪的亲弟安庆和,斩于阵前,士气大振,遂攻下卫州。
安庆绪连连败退,郭子仪等一直追到相州,许叔冀、董秦、王思礼等也相继领军而至。安庆绪兵败如山倒,前后折损三四万兵马,只剩两万多残部,退入邺城固守。郭子仪等率兵包围邺城,安庆绪自知走投无路,只得修书向范阳的史思明求援,许诺把帝位让给史思明。
史思明正是求之不得,恨不得立刻派出所有十三万范阳兵去救邺城。但惧于围邺四节度的雄厚兵力和郭子仪的威名,不敢贸然进军,只走到半路,派李归仁先率领一万步骑驻扎邺城北面六十里外的滏阳,遥助安庆绪声势。
与此同时,崔光远也克复了相州东邻魏州。九节度中,郭子仪、李光弼武功盖世自不必说,李嗣业、王思礼等也是行伍出身,善于领兵。而这崔光远,原先是和菡玉同僚的京兆少尹,打仗算不上擅长,却占据了紧邻相州的魏州。史思明看相州四周就属魏州最为薄弱,便兵分三路,一路出邢州、洺州,在相州正北;一路出冀州、贝州,在相州东北、魏州之北;另一路从洹水走水路直取魏州。
崔光远初拔魏州,城防还未及加固,史思明便引兵大举进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崔光远派部将李处崟出战,叛军势盛,李处崟连战失利,退回城内。叛军追到城下,也不攻城,故意在城门外徘徊,士兵私语说:“不是跟李将军约好了,他佯败回城为我们开城门的吗?怎么还不来?”守城士兵将这些话告诉崔光远,崔光远盛怒之下不加细思就将李处崟腰斩示众。临阵斩杀大将,军中士气大落,军心涣散,叛军气焰高涨。崔光远抵挡不住史思明攻势,脱身逃往汴州,成为九节度中第一个败退的。
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攻陷魏州,大开杀戒,凡稍有抵抗之意者如原守城军士民兵等一概屠杀不留活口,共杀三万余人,血流成河。
消息传到大军驻扎的安阳时,菡玉刚点查完新运来的粮草,正在中军帐向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汇报结果。说了一半,突然有驿卒送来六百里加急塘报,鱼朝恩一看,眉头就锁了起来。
菡玉便停下静候一旁。鱼朝恩幽幽地叹了口气,细声细气地说:“史思明这厮野心不小哇!”把塘报递给她。菡玉接过一看,竟是史思明在魏州城北筑坛祭天,自封大圣燕王,建元应天,另外还详述前几日史思明攻陷魏州后杀三万人的暴行。
三万人……尸堆在一起,都能堆成一座小山了。万一其中出点变故……乾元二年,有这么早吗?乾元二年的自己,似乎才刚离开衡山,独自一人四处游历……太久远的事,有些记不清了,她努力回忆,神思飘远,便没有听清鱼朝恩的话。
“吉少卿?”鱼朝恩又唤了一遍,菡玉才回神:“观军容有何吩咐?”
“麻烦少卿派人将此事通知各位节度使。”
菡玉还在想史思明杀三万人,接道:“前日各位节度使都已知道了。”
鱼朝恩提高了嗓门道:“什么?昨天刚生的事,他们前天就知道了?”
菡玉这才明白他说的是史思明称王一事,微微一哂:“下官这就去……”
鱼朝恩一摆手:“不用了不用了,少卿这几日为了粮草劳心劳力,这种奔波劳累的事还是让别人去吧。”另吩咐传令兵持魏州塘报到各营通知。
菡玉有些尴尬。鱼朝恩又道:“刚刚说到哪里了?少卿请继续。”
菡玉便继续向他禀报粮草细则。那厢郭子仪、王思礼等围着邺城,相距甚远;而李光弼就在安阳,不一会儿就得了消息前来求见。
李光弼神色凝重,一进帐便对鱼朝恩说:“末将现有一策,或可破安庆绪、退史思明。”
李光弼位在三公,而鱼朝恩只是开府仪同三司,虽统领全军号令九节度,也不好怠慢他,忙离席起身,迎李光弼入座,说:“司空请讲。”
李光弼道:“史思明攻下魏州,却在此祭天称王,按兵不动,定是想等我军懈怠后其不备。末将请与朔方军联兵进逼魏州城,向史思明求战。史思明曾在嘉山数败于我,前车之鉴,必不敢轻易出战。由我拖住史思明,安庆绪无人救援,旷日持久,郭司徒等就能收复邺城。一旦安庆绪败死,史思明就无以号令众军了。”
菡玉听完不由击掌道:“果然是一条围城打援、避锐击惰的好计策!如能克谐,可比当年太宗围洛阳破武牢之奇功!”
鱼朝恩却不太同意:“司空此计虽好,不过有些冒险啊……万一史思明同意出战怎么办?司空的计策不就落了空?”
李光弼自信满满道:“以我对史思明的了解,有九分把握他不会应战。”史思明与李光弼数次对阵,兵力常数倍于李光弼,却无一胜绩,对李光弼自然十分忌惮。况且这回李光弼又有九节度二十万大军作后盾,有此自信也是无可厚非的。
鱼朝恩冷笑道:“史思明之前的确是慑于司空武功威名,但如今就怕他被愤怨冲昏了头脑,狗急跳墙。”
史思明投降复叛,乌承恩一事可算一条诱因,而乌承恩又是受李光弼的指使。因此朝中主和一派多有对李光弼的微词,认为是他逼反了史思明。这鱼朝恩本是宫中宦官,安逸富贵,突然要他来沙场带兵打仗,还面临史思明这一棘手的劲敌,自然也对李光弼心存不满。此时听他说史思明惧怕他而不敢出战,忍不住出言讥讽。
李光弼却不以为忤,正色道:“与史思明迟早要有一战,不可避免,末将倒愿意当这个前锋。如果他出于意气应战,必有疏率,末将正好将他一举拿下!”
鱼朝恩道:“史思明有十三万精兵强将,司空有多少呢?总不能把咱们二十万大军全都押上去作司空的赌注吧?”
李光弼道:“如今破安庆绪是要,防史思明是其次。史思明兵分三路,魏州仅有五万人,末将请率河东及朔方三万兵马前往魏州。”
鱼朝恩道:“史思明亲率五万兵驻魏州,那都是范阳最精锐的胡骑。司空是朝廷三公,贵不可言,咱家岂能让司空冒此大险呀。”
李光弼道:“光弼一介武夫,战死沙场报效国家本就是份内之事。名衔都是陛下所赐,更当以身报陛下,何贵之有?观军容若是担心末将败绩,末将愿立下军令状。”
鱼朝恩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前有崔大夫弃魏趣汴,咱家怎么能逼司空立军令状。一路兵败事小,危及全局事大。陛下把这二十多万大军交给咱家,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咱家可怎么向陛下交代啊。”
菡玉在一旁看得气愤,抢白道:“有战役自然就会有伤亡。陛下让观军容监军,到底是为了统领各部共同伐逆平乱,还是就为了把这二十多万大军领出来遛一圈、再原样领回去?”
鱼朝恩被她气得脸色白:“吉少卿!你、你……你说得轻巧!你来做做这个观军容试试!”
李光弼喝止道:“菡玉!不可对观军容无礼,他这是为了大局着想。”
鱼朝恩接着说:“江山土地是陛下的,将士们的性命是父母大人给的,谁也别想为了自己立功勋、泄私怨拿这些去冒险!除非我不做这个观军容了!”
菡玉也气忿不平,还想和他争论,被李光弼拦住。李光弼对鱼朝恩道:“观军容言之有理,我军阵容庞大,不宜走险招,当以稳妥为上,是末将思虑不周。”拉着菡玉退出帐外。
菡玉忿然道:“师兄,你听他说的都是什么话?居然说你请战史思明是为了‘立功勋、泄私怨’?明明是他自己怕……”
李光弼道:“宦者伴伺君侧,居安久矣,骤至凶危战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在情理之中。不必苛责他了。”
菡玉道:“既然如此,何必让内侍来当观军容呢?行军打仗岂同服侍君王,只要谨慎小心不犯错就好?师兄你与郭司徒都位列三公,战功赫赫,威名远播,随便任命谁当元帅不都比这个观军容强?”
李光弼叹道:“正是因为我二人谁都可以当元帅,陛下才没有设这个元帅吧。”
菡玉一愣,压低声音道:“师兄,我冒昧问一句,如果陛下任命郭司徒为元帅,你会不服气么?”
李光弼道:“我原本是司徒部下,有今日功勋全仗司徒推举,怎么会不服气?”
菡玉道:“那不就行了,陛下何至于怕你们互相难以统制而不设元帅呢?”
李光弼半晌不语,一直走到自己营中,才说:“菡玉,你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菡玉低声道:“我明白,陛下是怕朝臣功高震主,大权旁落,再蹈上皇错信安禄山覆辙。”她抬头望向远处天际,不由长叹,“安禄山这一反,铁蹄踏破的岂止是半壁河山。丢失的土地可以夺回,毁坏的屋舍可以重建,死于战祸的人口也可以慢慢生息繁衍。但失落的人心,却再也回不来了。像太宗和李卫公那样磊落坦荡、竭诚相待的君臣之交,也只能留予后人传颂追慕了。”
李光弼也叹了口气,转而道:“本朝自建制之初起,天下兵马元帅便只由皇子担任。此次出征集九节度之兵共二十万余,可算得朝廷的主力了,不以臣子为元帅也合旧制。”
菡玉也收起喟叹,说:“可惜太子已正位东宫,十月刚行册立大典,而其余诸皇子除了赵王都还年幼。”赵王李係是皇帝次子,自小长在深宫不识兵戈,毫无领兵才略。如果建宁王没有被赐死,倒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
李光弼道:“事已至此,咱们做臣子便只管尽忠效力罢。”
菡玉笑道:“也是。合九节度之部、二十余万众,齐心合力,即使没有元帅,也能拿得下安庆绪和史思明。”
一秒记住“书十三免费无弹窗阅读小说网”:www.shu1314.com 手机端:m.shu1314.com
本文网址:https://www.shu1314.com/xs/0/505/1037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hu131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